心念的力量:運用大腦的期望效應,找到扭轉人生的開關
 
作者: 大衛., 羅布森 
書城編號: 24745179

原價: HK$150.00
現售: HK$142.5 節省: HK$7.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 2022/07
頁數: 368
ISBN: 9786267099568

商品簡介


亞馬遜4.5顆星高度評價
科學版《祕密》,具實驗證明的吸引力法則

—心靈可以讓你隨意操控—
學會善用大腦的預測機制,開發未知的潛能

心想可以事成,而心態決定了身體極限,
心念就像呼吸一樣,無所不在,但你卻常忘記它。
世事上,不可預知的事情無常到來。
到頭來,你唯一可以百分百掌握的就是心念,
一念之間就可以把地獄變天堂,讓天堂變地獄。

你能唾手可得,其力量也無窮無盡,
這力量如此神奇,只要你學會如何使用……

英國獲獎科學記者用豐富的科學實驗證明:
利用心念的力量來增加個人優勢,擁抱快樂、健康與活力,
向焦慮、疼痛、壓力、老化說再見!

#心念幫助你對抗憂鬱
大腦的期望效應可能過度渲染,你所感受的不一定是事實,可能是情緒營造出的過度悲觀,認清心念的力量,將能防止出現過度消極的思維。

#人的信念往往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如果你認為自己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只要一感覺身體不適,都會被解讀為病情惡化的跡象,這些想法中就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明日的現實,是今日的心態所產生
大腦並非被動的觀察者,大腦意念其實會主動地創造世界。

#了解心念的力量,開發未知的領域
透過本書,可以得知對自身能力的信念,如何影響我們怎麼看待未知的挑戰,將有效提高面對困境的韌性,以更具建設性的方法對戰。

你可以透過心念的力量增強以下能力:
«運動:利用任何有益於運動的精神支柱,例如飲料、衣服或歌曲,就像「安慰劑」一樣,大幅提升你的運動表現。
«飲食:用餐時避免分心,培養進食體驗的強烈記憶,將有助於促進長時間的飽足感。
«壓力:面對焦慮時,聚焦在壓力帶來的好處而非壞處,例如,呼吸急促和心跳加速有助於將氧氣和葡萄糖輸送到身體和大腦、出汗能冷卻致力於完成任務的身體。
«意志力:建立儀式和迷信,可以在高壓下擁有控制感。
«學習:老師或公司主管可以傳達你對學生或部屬的期待,這些心念能讓對方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提升表現。

本書每一章末附上日常練習題,利用心念的力量協助你開發潛力,透過反覆運用和練習,釋放自我未知的潛能。

˙本書特色
1. 豐富的科學實驗證明+獲獎科學記者,具有高度可信性。
2. 本書涉獵廣大,本書將艱難的醫學、大腦科學、行為科學、大眾心理學等高大上理論,用言簡意賅的方式呈現。
3. 每章重點摘要為實際可應用的技巧,實用性高。

名人推薦

˙強力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許瑞云 身心靈暢銷書作家/心能量管理中心醫師
謝伯讓 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海苔熊 心理學作家

˙各界讚揚

「你無法預言未來,但是可以把握現在。把握每一次可以重新做決定的機會、把握每一次可以調整信念和期待的機會、把握每一個生命交叉的路口。往後的日子不一定能夠一帆風順,但如果了解《心念的力量》提到的大腦期望效應,就能看見每一個山窮水盡的背後,總會柳暗花明。」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英國知名暢銷科普作家羅布森將在這本新書《預期效應》中,透過紮實且豐富的科學實驗結果,告訴你各種有趣又實用的預期效果。對心理學科普及認知科學實用有興趣的讀者們,千萬不可錯過!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這是一部令人十分著迷,可以改變人生的書,千萬不能錯過!」
――奈傑拉•勞森(Nigella Lawson),英國女廚神

「正如大衛•羅布森在這本引人注目的書中所闡明的,我們思考世界的方式可以深刻地影響個人的生活。本書以實證科學為基礎、並提供明智的建議,將擴展你的思維,甚至可能延長你的壽命。」
――丹尼爾•平克(Daniel H. Pink),《紐約時報》暢銷書《驅動力》(Drive)作者

「《心念的力量》做到所有偉大科學著作或自助書籍應做之事:不僅讓個人更健康快樂,同時透過其嚴謹的、以實證科學為基礎的洞察力,改進政府、媒體和企業的決策,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詹姆斯•沃爾曼(James Wallman),
《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Time and How to Spend it)作者

「《心念的力量》是一本必讀的書,揭示我們可以如何利用自己大腦的力量來改善生活。如果你想學習如何重新建構個人信念,藉此感覺更健康、更快樂,這本書正適合你。」
――梅麗莎•霍根博姆(Melissa Hogenboom),
《解構母愛》(The Motherhood Comples)作者

「精彩萬分、積極樂觀、帶來巨大力量的一部著作。」
――蒙蒂•萊曼醫生(Dr. Monty Lyman),
《皮膚大解密》(The Remarkable Life of Skin)作者

「權威、有分寸、務實、鼓舞人心,本書將改變你對生活挑戰的態度。」
――克里斯蒂安•賈雷特博士(Dr. Christian Jarrett),
《成為心中理想之人》(Be Who You Want)作者

「針對期望(和一般感知)在廣泛人生經驗中的作用,提供有趣的描繪。文筆優美,以科學為基礎,讀來扣人心弦,令我愛不釋手!」
――米圖•斯托羅尼博士(Dr. Mithu Storoni),《零壓人生》(Stree-Proof)作者

作者

大衛·羅布森

英國知名獲獎科學作家。劍橋數學系畢,曾任《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雜誌特約編輯,BBC未來網(BBC Future)資深記者,現為自由專欄作家。他的研究報導多與心理學、腦神經學、行為學、醫學領域有關,文章常刊載於《衛報》(The Guardian)、《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觀察家報》,以及《Nature》等報章雜誌。他曾於2021年報導新冠肺炎而獲得多個科學報導獎項,包括英國科學作家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British Science Writers)、英國醫學記者協會(the UK Medical Journalists’Association),文章也常創下百萬點閱率。他的第一本書《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The Intelligence Trap)已發行15種語言的翻譯版本。


譯者簡介
何玉方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應用語言學博士,專研文體風格學,現居英國從事教學研究,兼職翻譯,譯著有《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男孩A》、《動物農莊求生計》、《人性公式大接管》、《不管你願不願意,現在已是AIQ比IQ、EQ更重要的時代》、《懂顧客心思的話術最好賣》、《用生理時鐘,養出好健康》等書。

目錄

推薦序 實驗證明,預期效應真的有效! 謝伯讓
推薦序 掌握心念,做出最好的決定 海苔熊
前 言 心念的神奇力量
第1章 心念的運作方式
第2章 心念藉著安慰劑施展魔法
第3章 負面印記是自己的設定
第4章 為何會出現集體歇斯底里現象?
第5章 心念能讓你更敏捷、更強壯、更健康
第6章 飲食的心念療癒法
第7章 用心念紓解壓力
第8章 無限的意志力
第9章 釋放未開發的潛力
第10章 抗老化
引用圖片授權
資料引用

序/導讀

推薦序
實驗證明,預期效應真的有效!
文/謝伯讓

2010 年,我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坎維西爾實驗室中做過一項研究,這項研究顯示出「心理預期」可能會對大腦的許多區域產生影響。

這個實驗一共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中,我們先讓受試者觀看一張難以辨認的圖片(如本書24頁),接著在第二階段中,我們讓受試者觀看這張圖的真正樣貌(如本書41頁),最後的第三階段中,我們讓受試者再看一次最開始的那張圖片(如本書24頁)。這三個階段,我們都同時記錄下了受試者的大腦反應。

這個實驗有趣的地方在於,受試者在第一階段都看不懂圖片中的物體,但是當受試者在第二階段看懂了圖片的真相後,原本他們在第一階段中看不懂的圖,就可以輕而以舉地在第三階段中被看懂。

我們想要知道的是,當受試者在看第三階段的圖時,腦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雖然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的圖完全一樣,但兩者之間的一個巨大差異,就是受試者心中對於該圖片的「心理預期」已經改變。這樣的心理預期變化,是否會改變大腦對於該圖片的反應呢?

我們的腦造影結果發現,受試者在看第三階段的圖片時,大腦中有些區域的神經活動變得和在看第二階段圖片的神經活動很接近。這個結果告訴我們,心理預期可能可以改變特定腦區的神經活動(例如初始視覺皮質),並因此影響我們的行為與認知。

另一個視覺與大腦的實驗
2014年,我們也在一位病人身上發現了類似的效應。這一位病人因為出血性的視神經病變,導致視野局部的視力喪失。有趣的是,在喪失視力後,如果這位病人聽到突如其來的聲響,有時會在原本看不見的視野中出現閃光幻覺。

我們透過腦造影的研究發現,當病人見到閃光幻覺時,初始視覺皮質一樣會有明顯的反應,我們推測這是因為當突然的聲響出現時,人們通常都會「預期」該聲響是來自某種物理事件,而當這樣的大腦預期訊號傳送至病人的視覺皮質時,由於他的視覺皮質在缺乏視覺刺激下而變得比較敏銳,所以就引發了異常神經活動並導致閃光錯覺。

上述這些由心理預期所導致的行為與認知變化,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英國知名暢銷科普作家羅布森將在這本新書《心念的力量》中,透過紮實且豐富的科學實驗結果,告訴你各種有趣又實用的預期效果。對心理學科普及認知科學實用有興趣的讀者們,千萬不可錯過!

(本文作者為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推薦序
掌握心念,做出最好的決定
文│海苔熊

有一陣子流行《祕密》以及「心想事成」相關的書籍,書中大意是,只要一直相信可以獲得幸福和成功,這些好事就會真的降臨在自己身上。你可能會疑惑:「只要每天想著『我會賺大錢』,錢就會自動從天上掉下來嗎?」

但看了《心念的力量》,我了解到,不能「只」想像賺大錢,而是思考「如果我是有錢人,有錢人會做哪些事?」如果還是無法相信自己會變有錢,建議先從「想像」開始。例如,本書第9章〈釋放未開發的潛力〉提到美國雲杉小學老師將孩子視作資優生般看待、教學,而孩子也真的智力增長優於平均數的兩倍。

《心念的力量》舉了各種不同的實驗和例子,來說明「對事情、自己的期望,會影響後續的結果」。英國獲獎科學記者大衛·羅布森(David Robson)提到,重點並不在於「改變」事情的後果,而在於「影響」。例如,很多人都聽過經典「棉花糖實驗」,能夠延宕滿足、要求自己晚一點吃棉花糖的孩子,長大以後成功的機率較其他孩子來得高,但你我都很清楚,不可能只靠一顆棉花糖就決定成敗。事實上,小信念只能夠影響一次的小決定。

書裡舉了一個例子,當小孩看了「小女孩等待和堅持變得越來越堅強」的故事之後,有七四%的小孩願意延後十三分鐘吃點心;相形之下,聽一般故事的孩子只有四五%願意延後吃點心。信念成功改變了孩子當下做的決定。

是什麼決定了你的人生?

那麼,你的人生是由什麼決定的呢?答案是,由很多「細小的決定」所決定!那什麼會「影響」你的決定呢?作者的答案是心念(期望)——換句話說,對未來的預期,會影響抉擇,可是抉擇並不保證效果。以上過程可能變成狀:

期望(心念)—決定—結果—下次的期望
早上打開Google地圖,發現高速公路塞車,你可能會選擇相對比較遠、但是比較快抵達的平面道路。又或許你這次特別繞路走平面道路,卻發現道路施工,到最後整趟路程比高速公路多了五分鐘。這次的經驗就會直接改變你下次的期待,甚至是行為:不要完全相信Google地圖,要隨時注意路況。

用自我暗示,來突破限制
人生之路永遠比通往公司之路困難許多,但也因為這樣,在每個交叉路口都可能調整信念,創造改變。舉例來說,我最近每天早上都會做正念冥想和瑜伽,其中重要概念叫做「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說穿了就是善待自己。這裡的善待包含:
●給自己一些激勵(self-affirmation ),例如:我是有力量的、我可以住在平靜、自在裡面。
●在不好的事情發生時,給自己一些安慰:是人都會出錯,有時候沒做好也沒關係、難過也沒關係、沒有辦法很快好起來也沒關係。
●用關心取代批判:打算責罵自己時,想想看這句話是否可以改用關心的方式來說,例如「你怎麼這麼沒用,進來都幾年了,還像菜鳥一樣!」可以改成「你還好嗎?最近狀況似乎不是很穩定,發生什麼事了?」給自己多一點點好奇,說不定好奇會帶領你到從未想過的地方。

你無法預言未來,但是可以把握現在。把握每一次可以重新做決定的機會、把握每一次可以調整信念和期待的機會、把握每一個生命交叉的路口。往後的日子不一定能夠一帆風順,但如果了解《心念的力量》提到的大腦期望效應,就能看見每一個山窮水盡的背後,總會柳暗花明。

(本文作者為心理學作家)

試閱

前言
「心靈是個自主的地方,一念之間就可以把地獄變天堂、把天堂變地獄。」
——約翰·米爾頓(JOHN MILTON),《失樂園》(PARADISE LOST)

人的預期心態就像呼吸的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但我們卻很少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你可能假定自己身體健壯,或是容易生病;你可能認為自己天生瘦削,喜歡運動,或是很容易發胖;你可能相信生活中的壓力正在損害自身健康,一夜的睡眠不足會讓你隔天變得像行屍走肉。
這些假設看起來像是不可避免的客觀事實。但在本書中,我想向你們展示這些信念本身是如何深刻地影響著個人的健康和福祉,而學習轉念重設對這些問題的預期心態,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快樂和生產力發揮十分顯著的效應。
不相信我嗎?不妨思考一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一項引人注目的研究。參與者是飯店的清潔人員,他們的工作通常是很耗費體力的,但卻又感覺與在健身房做的運動大不相同。為了改變清潔人員對自身健康的看法,研究人員向他們解釋,地板吸塵、換床單、或搬動傢俱一個星期所消耗的能量,很容易達到維持健康所需的運動量。一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清潔人員的健康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體重和血壓都有了顯著的變化。令人驚訝的是,儘管生活方式沒有任何改變,他們對自己的身體信念的轉變、和對工作的新期望,確實帶來了生理益處。
我們會發現諸如此類的「期望效應」如何影響自己是否容易生病、保持穩定體重的能力、以及短期和長期面對壓力和失眠的後果。正如以下故事所顯示,期望的效應如此强大,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壽命長短。

寮國苗族永遠逃不離的噩夢
從一九七〇年代末期,美國疾病管制中心開始接獲令人擔憂的報告指稱,近期有大量寮國移民在睡夢中死亡,幾乎都是男性,年齡介於二十多到四十多歲之間,大多來自於共產主義政治運動巴特寮(Pathet Lao)勢力崛起後,受到迫害而逃離寮國的苗族(Hmong)。對於至親而言,唯一的警訊就是他們呼吸困難、間或喘氣、呻吟或哭泣的聲音,而等到救援抵達時,人已經死了。
儘管盡了最大的努力,流行病學專家對於這種「突發性夜間猝死綜合病症」(Sudden Unexpected Nocturnal Death Syndrome,SUNDS),始終找不到很好的醫學解釋。驗屍報告顯示沒有中毒的跡象,他們的飲食和心理健康也沒有任何異常。然而,在最嚴重的時期,苗族青年男性的死亡率非常高,SUNDS所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了其他五大死因的總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看似健康的成年人在睡夢中死去呢?
醫學人類學家雪莉·阿德勒(Shelley Adler)的調查最終解開了這個謎團。根據苗族傳統民間傳說,一種叫做dab tsog的邪魔會在夜間四處遊蕩,一旦找到下手對象時,便會附身使之癱瘓、並摀住他們的嘴直到窒息為止。
過去在寮國的山區,苗族人可以請薩滿祭師(shaman)製作一條保護項鍊,或是拿動物做祭品祈求祖先保佑,抵禦dab tsog邪魔。然而,如今這些人在美國,沒有祭師,再也無法進行祭祀祖先的儀式,也就代表他們失去免受邪魔侵害的保護。許多人改信了基督教,以便更加融入美國文化,完全忽視了傳統的儀式。
拋棄傳統的內疚感本身就是慢性壓力的來源,可能損害他們的整體健康,而到了晚上,才是對dab tsog的恐懼成真的時刻,令人不安的噩夢導致睡眠癱瘓的經歷,在這種情況下,大腦的意識很清楚,好像整個人完全清醒,但身體卻無法動彈。睡眠癱瘓本身並不危險——只影響到大約百分之八的人口。然而,對於苗族移民來說,dab tsog好像是來報復的。阿德勒總結說道,結果造成强烈的恐慌,可能加劇心律失常,導致心臟驟停,隨著日益增加的死亡人數,苗族男子只會變得更加害怕,形成一種集體歇斯底里的反應,可能導致更多死亡。此一解釋如今被許多科學家所接受。
當時報紙的報導描述這些人的「文化原始性」,說他們「停留在過去」,「受到迷信和神話的宰制」。但如今科學家們認為,我們所有人都容易受到與dab tsog一樣强大的信念所影響。你可能不相信惡魔,但對於健康的想法、和對長期健康的期望,可能會對你的壽命產生實際的後果,包括患心臟病的風險,這就是期望效應的巨大力量。只有當我們對其影響力有所自覺,才能開始將之轉化成對我們的助益,以確保更長壽、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

科學與心靈之旅
你可能也很納悶,在當今混亂的世界中,我們的思緒和想法如何能產生任何有意義的影響。撰寫本書之際,正逢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肆虐期間,我們當中許多人都在為失去摯愛而悲傷、擔心自家的生計。我們還面臨著巨大的政治不確定性和動盪,許多人持續與龐大的結構性不平等對抗。面對這一切的阻礙,我們個人的期望和信念似乎不具任何力量。
認為光靠「積極思考」就可以消除所有的不快樂和焦慮,這是很傻的,而我本人也不會提出這種主張。(科學研究持續證明,一味拒絕面對困難現實,只會造成更糟糕的結果)。而我們隨後即將明白,對自身能力的信念有很多方式可以影響我們如何應對挑戰,並決定其對個人身心健康造成的損害。儘管當前許多的危機都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但對困難局勢的反應,通常源自於我們的預期心理——而了解此一事實能夠提高我們的韌性,並以最具建設性的方式因應所面臨的挑戰。
很重要的是——這是我在全書中所強調的一點——這些章節中描述的期望效應都是針對特定的信念,而不是一般的樂觀或悲觀心態。有了關於個人期望如何影響生活的科學知識,你可以學習重新建構、重新評估自己的想法,不必自我欺騙,也不需要變成一個過份樂觀的人才能獲益。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