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一個充滿AI的世界。要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我們必須引導他們學習如何和AI共處,如何與AI協同合作,在千萬種變化的未來,從可被取代的,變為不可取代的。
這本書展示如何讓您的孩子學習如何「思考」,成為在未來人工智能(AI)世界中生存的關鍵。
費以民博士綜合多年豐富的管理經驗,成功地把高階思維的三個要素轉化為現代的管理思維工具。
好評推薦
「十多年前,當我看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知道片中的老虎,完全用computer generated(電腦成像)而成時,我說新的時代來臨了,到了現在,我依然會說新的時代來臨了,只是不再是興奮,而是恐懼。」——林愛華,著名導演
「費以民博士所著的《我們的孩子可以比AI更聰明嗎?》,書名用上的問句只不過是一道偽命題。此書的內容所帶出的真正意義是,如何指導孩子,訓練自己去迎接一個創意無限的將來。畢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創造AI的目的正是為了追求創新和進步。」——張潤衡,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
「我真誠地向您推薦這本書,特別是對於父母、及將畢業的同學們,他們很快便進入社會及尋找工作,怎樣和AI 競爭或共存,將會是一項最大的挑戰,就在這書尋找答案吧!」——區永東,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作者
費以民 博士
組織文化研究中心的創始人。於香港多所大學擔任講師,包括跟英國和澳大利亞大學聯合舉辦的課程。全球三大管理諮詢公司之一的高級顧問,曾於本地和跨國公司擔任高級管理職位,如:亞太區董事。
對年輕人的思維能力發展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HOT。開發了書中的「費以民思維模式」,把現代思維訓練工具結合HOT的三個思考力,乃推廣此思維模型的第一人。
如欲邀請作者做顧問、演講或教授課程,請電郵至 Masterfocusltd@gmail.com
目錄
前言
第1課:新時代的來臨:和電腦競爭,也要和人腦競爭
第2課:如何在AI 世界中找到自身價值?
第3課:什麼是高階思維「HOT」?
第4課:思考力是如何訓練的?
第5課:用HOT 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第6課:創意無限,時間有限――孩子準備好迎接未來嗎?
後話
序/導讀
推薦序1
“Top Gun: Marverick”(Top Gun續集),飾演Iceman的Val Kilmer,年前因喉癌失去聲音,電影公司決定用AI技術,把他獨特磁性的聲音,重現銀幕,就連他本人都說,比真實還要真實。在日本,照顧老人的不再是他們的子女,而是一部機械人,在中國內地,年輕人談心的對象也不是一個人,卻是一個手機程式,他們把今天午餐的圖片轉送,對方會回覆說好美味啊,又或關心的叫他們小心膽固醇,就像朋友一樣。AI,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十多年前,當我看李安導演的“Life of Pi”,知道片中的老虎,完全用computer generated(電腦成像)而成時,我說新的時代來臨了,到了現在,我依然會說新的時代來臨了,只是不再是興奮,而是恐懼。暢銷書“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和“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作者Yuval Noah Harari,書中預言說,地球未來的危機不是能源、恐怖主義或地球暖化,而是人類本身的存亡,人類可能給AI淘汰,人類將會面臨滅絕。
在二零一七年,科學家Peter Scott-Morgan得了罕有的motor neurone disease,他身體各器官迅速喪失機能,於是他把自己的身體當做實驗,將衰敗的器官一一由機械代替,成了一個Cyborg(半機械人),器官機械壞了,就換上另一部,他更打算將來設計一個貌似他本人的AI機械人,四出行動,他安在家中,遙遠控制的。歷代帝皇追求的長生不老,在到了廿一世紀今天他的身上,竟終實現,靠的不是靈丹妙藥,而是AI,人工智能。
那麼,AI是靠人類生存,還是人類靠AI生存?
當我知道我哥哥要寫一本有關AI跟人腦競賽的書,我十分興奮,因為我們不禁去想,還有甚麼人類做到,而AI做不到的呢?如果沒有,那麼人類還有「資格」存在下去嗎?
《我們的孩子可以比AI更聰明嗎?》一書卻有答案,而且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們以一個全新思維,去培育我們的下一代。書中指出,家長還忙於為子女安排不同的課外活動、補習班時,卻忽略了更重要的課題,就是思維的訓練。科技日益千里,子女學成某種技能後,那種技能可能已經過時,他們感到被遺棄、淘汰、忘記,他們可能連一份體面的工作也找不到,一生,將會暗淡無光。孩子的分析、評估和創造力(analyse, evaluate, create),才是致勝的關鍵,家長在安排子女的生活、學習、活動時,要作一個全方位的調整,在這個AI世代,子女還可佔一席位的。
這不是危言聳聽,現今世界各地,包括香港的年輕人,都感到絕望,重重的無力感,感到無論多努力,都是徒然,原因正是這個,他們覺得「被脫節」了。
一部電影觀眾覺得好看,不會因為那頭老虎用電腦成像做得多麼逼真,而是導演拍那個故事拍得有多動人,人類比AI優勝,也在於此。
林愛華
著名導演
推薦序2
自問自己是一名比較old school的人, 對科技有點抗拒,尤其是AI和大數據。但是,再抗拒也只能夠慢慢接受,因為科技的發展的確迫着我們去進步。就如這場世紀疫症中,靠着科技的幫助下,筆者十七歲的時候在書本見到的狂想曲,在家上課和在家辦公竟然變成了事實。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科技亦然。五年前,筆者曾聽過一位任眼科醫生的朋友說:「我們這行也是夕陽行業。」我當然不解。他續說:「其實外科醫生只不過是切切割割的手藝工,醫生的手藝再好也不及機械人的手穩定。」
然後,他笑指,筆者那行最穩定,因為機械人做不了心理治療,人也不喜歡向着機器傾訴。然後不到兩年,在日本已經推出了能夠和小孩子聊天的AI機械人了,最近AI機械人的功能更已經普及到能夠處理客戶服務的程度了。
曾經,一場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的圍棋對決,敲響了人類開始懼怕自己將會不敵人工智能的警號。然而,人類是否必須如電影中《2001太空漫遊》及《未來戰士》般,必須與人工智能對決呢?
費以民博士所著的《我們的孩子可以比AI更聰明嗎?》,書名用上的問句只不過是一道偽命題。此書的內容所帶出的真正意義是,如何指導孩子,訓練自己去迎接一個創意無限的將來。畢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創造AI的目的正是為了追求創新和進步。
張潤衡
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
推薦序3
費以民博士是我認識的少數能夠將學術研究與日常生活中結合的人。本書綜合他多年豐富的管理經驗,對學術理論的精闢見解,成功地把高階思維的三個要素轉化為現代的管理思維工具。
人工智能(AI)是當今無人能忽視的話題,不管是電影、電視和新聞都充滿了AI的討論和猜想,但究竟它與我們的新一代有什麼關係? 這本書給我們答案,幫助年青人找到在未來人工智能世界中的位置。
對於家長們,本書以深入淺出的例子、練習和工具,讓您懂得如何教導您的孩子更聰明地思考。
我真誠地向您推薦這本書,特別是對於父母、及將畢業的同學們,他們很快便進入社會及尋找工作,怎樣和AI競爭或共存,將會是一項最大的挑戰,就在這書尋找答案吧!
區永東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