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誕生:幫你建立強大真實的自己
 
作者: 武志紅 
書城編號: 24761447

原價: HK$120.00
現售: HK$114 節省: HK$6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圓神
出版日期: 2022/08/01
頁數: 368頁
ISBN: 9789861338347

商品簡介


★「得到App」心理學熱門課程主理人,超過40萬人追隨他成長學習!

百萬暢銷書作家、兩岸知名心理諮商前輩,為你寫出不可或缺的心理認知:自我!

 

★寫給所有人的成長必修課,帶你開啟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當炮灰,而是為了活出自己的精彩。

勇敢地活、追逐自己的目標、擁抱發生的創傷,

請務必記得,世界上只有一個你,而你的自我終將誕生!

 

【】

你以為你是門上的鎖,你卻是打開門的鑰匙。

糟糕的是你想成為別人,你看不到自己的臉,自己的美容,但沒有別人的容顏比你更美麗。──魯米

 

.總是對自己不滿意,喜歡和周圍的人做比較。

.濫好人一枚,不敢拒絕別人。

.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被批評。

.害怕失敗,力求事事完美。

.下意識地苛求身邊的人必須完美地配合自己。

.不知道怎麼定義自我邊界。

 

若你常有以上的感受,你要了解,這並非個性使然,而是源於「自我的缺失」。這本書,就是為了這樣的你而寫的。

 

資深心理諮商師武志紅,以「蛋——雞——鷹」為喻,講述自我的誕生與發展必經的階段,並透過上萬小時心理諮商的經驗,讓我們從真實故事中,獲得心靈的共鳴,找到改變的方向。

 

在感情中,也許你常因為對方不知道自己的心思而吵架,實際上你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透明幻覺」,覺得你跟他人之間是透明的,不需溝通就能明白彼此;

當長輩們問一些隱私問題,常會使你覺得尷尬,實際上只有建立起清晰的心理邊界,你才能成為一個自主的人;

也許你在工作中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也不敢跟人起衝突,這可能是因為你的意志尚未誕生,小時候曾受到養育者的打壓。

透過這本書,你可以一步步走向自我誕生之路,活出真實愉悅的自己。

 

作者

武志紅

 

資深心理諮商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一九九二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中國著名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二〇〇一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現於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開設了武志紅心理諮商中心,致力於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和理解個人、家庭的種種典型現象。

同時也是「得到App」課程主理人,開設「武志紅的心理學課」「自我的誕生」兩門課程,共有四十多萬人跟隨他學習、成長。

著有《為何家會傷人》《為何你總是會受傷》《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等作品。

 

目錄

前言 「我」,是一切的根源

序章 自我的意義:開啟屬於你的英雄之旅

01︱你為什麼需要有「自我」

02︱你要經歷哪些階段才能形成自我

 

第一章 擺脫人與人纏繞的混沌共生狀態

引論:混沌共生源自共生心理

01︱家庭關係中的漿糊邏輯

02︱社會關係中的糊塗哲學

03︱讓你與人粘連的黏稠思維

 

第二章 讓心靈自然而然地成長

引論:從自閉之殼到母愛懷抱

01︱孵化破殼一:心靈成長必須從內向外展開

02︱孵化破殼二:心靈成長從外向內展開的後果

03︱自我保護:在媽媽適當的保護殼下成長

04︱層級腦補:沒人充當保護殼時的模擬滿足

05︱動力誕生:學會直接表達自己的生命訴求

 

第三章 依賴媽媽,也要反抗媽媽

引論:當溫暖的母愛懷抱,變成禁錮你的母親包圍圈

01︱反抗媽媽:突破母親包圍圈

02︱逃離共生:避免與媽媽共生的狀態

03︱走向自主:在關係中與媽媽爭奪控制權

04︱心理弒母:完成心理上與媽媽的分離

05︱自我洞察:看清潛意識中對媽媽的態度

06︱意志誕生:發展出適應外部世界的能力

 

第四章 打造你的邊界

引論:所有關係中都有邊界問題

01︱建立地理邊界:你的地盤你做主

02︱建立身體邊界:學會乾脆俐落地說「不」

03︱建立心理邊界:不再總想去改變別人

04︱建立財產邊界:構築保護心理的一道防線

05︱當他人侵犯你的邊界時,該如何防禦

06︱當你的邊界被打破時,該如何反擊

 

第五章 完成心靈的分化

引論:分化,讓你的世界變得複雜而又清晰

01︱你我的分化:讓你可以與他人溝通

02︱關係的分化:讓你懂得把握分寸

03︱骯髒與乾淨的分化:讓你學會掌控情緒

04︱想像、行為與後果的分化:讓你能夠寬容他人

05︱力量與情感的分化:讓你的心胸變得更寬廣

 

第六章 建立完整的自我

引論:心中住下一個愛的人,完成個體化

01︱自我確認:不再過度渴望外界回應

02︱基本滿足:伸展你的動力和意志

03︱自我誕生:必須學會尊重自己的感覺

04︱自我實現:發揮個體化自我的功能

 

第七章 初步試煉你的能力

引論:家庭是社會關係的原型

01︱關係:父親是外部世界的象徵

02︱競爭:父親是所有敵人的原型

03︱規則:關係中要有「神聖第三方」

04︱分離:家庭是你進入社會前的練習場

 

第八章 充分展開你的自我

引論:進入社會熔爐和無限世界

01︱拓寬時空:離開父母給予的港灣

02︱走向社會化,向超級個體化的目標前進

03︱成為超級個體:要認清深度關係的重要性

04︱建構深度關係:關鍵是真實地活著

05︱進入無限世界: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後記 世界上只有一個你

 

序/導讀

前言 「我」,是一切的根源

 

你以為你是門上的鎖,你卻是打開門的鑰匙。

糟糕的是你想成為別人,你看不到自己的臉,自己的美容,但沒有別人的容顏比你更美麗。

──魯米

 

我是一名心理諮商師,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已經十四年了,為很多人提供過心理諮商服務,其中很多個案和我保持著長期的諮詢關係。

 

隨著不斷累積的臨床心理諮商經驗,自然而然地,我對各種心理現象的關注和思考也不斷加深。最初,我更關注的是家庭教育,「原生家庭」這個詞在中國被廣為人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的推動。到現在,這幾個字似乎已經成了我的一個標籤。

 

事實上,雖然是從家庭教育出發,但我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一直在探索前行。逐漸地,我聚焦在「自我」這個概念上,並形成一個深刻的感知:大多數人的痛苦,根源都在於自我尚未形成。那麼,到底什麼是自我?或者反過來問,什麼是沒有自我?

 

一位個案的故事,推動了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她是一位女士,四十幾歲時開始找我做心理諮商。她未婚、沒孩子,一個人租在一間小小的單身套房裡。可是,她並不是沒有經濟實力,她開了一家公司,公司盈利情況不錯,一點也不缺錢。

 

那她為什麼不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呢?因為她是我們認知中的「大好人」。不怎麼為自己花錢,但願意為父母和家人花錢,而且是花很多很多錢,比如替父母買大房子。除了家人,她在談戀愛時也花了不少錢,即便對方人品不怎麼樣,甚至算是個渣男,她也願意花錢。之所以來找我做諮商,是因為她發現自己心中怨氣太重了,特別是對渣男恨得不得了。

 

在諮商進行了沒多久後,她對我說出了一件讓她感到非常恐懼的事情:她知道所謂的當「好人」是一種病,但卻一直以「好人」自居,甚至為此感到驕傲。可是在有一次過生日時發現自己出了大問題。

 

當時,她收到了很多禮物,這讓她很感動。可是仔細一想,她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送人生日禮物了。這個發現讓她非常驚訝。當觀察自己的內心時,驚訝升級成了害怕。她發現自己似乎失去了對別人的關心、失去了溫暖的一面,甚至覺得自己失去基本的人性,心正變得冷漠。

 

這位個案的故事對我有重大的意義。這個故事的關鍵點,細想起來是有點恐怖的——一個好人,逐漸喪失了對所有人的關心。

 

就是從這時開始,我形成了對「好人」的初步思考。現在回頭看,我可以非常簡單地概括:這種所謂的「好人」狀態,破壞了自己的生活、自我,最終,這種破壞也轉向他人。

 

做一個所謂的「好人」似乎是一種常見的追求,但這種「好」很容易變成對自己人生和心靈的破壞,這是一種典型的「沒有形成自我」的現象。與「好人」正好相反,另一種沒有形成自我的典型現象是極度在乎自己,我稱之為高自戀者。人都是自戀的,而高自戀者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對自己欲望的在乎程度不同。高自戀者極度在乎自己的欲望,可能會不顧一切地去追逐欲望,甚至為此利用、剝削別人也理直氣壯、心安理得。不只是對欲望,他們也非常在乎自己在每一件事上產生的每一份動力、每一個念頭,並且苛求周圍人完美地配合自己,希望自己在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每一句話上都占上風。為了贏,他們可以不惜代價。

 

這本書會用更準確的文字告訴你,「好人」和高自戀者都沒有形成抽象意義上的自我。所以,他們將在每一個細節上發出的動力和意志都當作「我」,將每一個具體細節意義上的「我」的死亡,都等同於「我」本身的死亡。死亡這件事太可怕了,於是他們自然就執著地想要贏。

 

你發現了嗎?「好人」和高自戀者正好是相反的兩個方向。「好人」一輩子都在滅欲望、滅隱私、滅自我,想以此換取在別人眼裡的好形象。高自戀者則對欲求非常執著,想得到別人配合。你看,因為「我」沒有形成,所以他們總是去關注「你」,想從「你」那裡獲得存在感。

 

當然,「好人」和高自戀者只是兩種典型表現,自我沒有形成還有形形色色的表現方式。

 

搞清楚了什麼是沒有形成自我,那自我究竟又是指什麼呢?這涉及一個概念——存在感。

 

「存在感」是一個抽象的哲學詞彙,用我的話來翻譯,就是「『我』可以存活的感覺」。如果這種感覺形成了,就意味著一個人的自我形成了。而這本書,講的就是自我形成的過程。

 

這樣去理解存在感後,就可以直觀地理解很多事情,例如焦慮。焦慮無處不在,關於它的理論研究也很多,我自己的理解是,焦慮或許都是死亡焦慮,它的對立面就是存在感。如果一個人總是處在焦慮中,那可能意味著他的自我尚未形成。如果自我形成了,這份彌散性的焦慮就會變成自在感。所謂自在,也很簡單,把它拆開來看就能明白,也就是「和自己在一起」,或者說「自己在」。

 

有不少人把自我等同於自私,甚至還有人把自我視為洪水猛獸。但我要告訴你,自我形成後,一個人會變得非常不同。

 

自我沒有形成的人總在關注「你」,要不渴望從別人那裡獲得好評,要不苛求別人按照自己的要求來行事。由於活在「我」隨時會死去的焦慮中,他們變得很敏感,好像每時每刻每一種關係中都藏著「生死之戰」——到底是外界的「你」勝利,還是內在的「我」活下來。而這一切,都會給關係—包括人際關係,也包括與事物乃至世界的關係,帶來壓力、剝削和破壞。

 

比如,有的人在和別人溝通時,只想著傾吐,拒絕聆聽。這就是因為傾吐意味著你配合我,聆聽則意味著我配合你。如果配合這個動作中有支配與服從的意味,甚至還有生與死的含義,那他們自然會渴望傾吐,抗拒聆聽。

 

我認為,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來自深度關係。而一個人之所以難以建立深度關係,就是因為存在這種難以言說的死亡焦慮。

 

當自我誕生後,一個人不僅會獲得存在感和自在感,還會擺脫對別人的過度關注。這時,會發生一件深刻的事情:當「我」的存在得以確立之後,也就意味著「我」可以存活了,就可以看見真實的「你」了。

 

自我的誕生,也意味著一個人終於能真正看見別人了。這時,「我」和「你」就可以放心地建立深度關係,然後在當中創造各種美好的事物了。

 

人是萬物的尺度,一個人的心靈,就是他丈量世界的尺度。當「我」在黑暗之中,世界也必在黑暗之中;當「我」被照亮,世界也必會變得光明。照亮你的自我,就是有著如此偉大的意義。

 

這本書脫胎於「得到App」的課程「自我的誕生」。「自我」是心理學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從這一點來看,這本書和這門課似乎都沒什麼特別的。但當我形成講這個課程的初步意識時,感到無比感動,覺得這是一門「偉大的課程」,因為對任何人而言,形成抽象意義上的自我都是人生中一個偉大的里程碑。

 

實際上,我也沒有真正形成自我,我就是前面講到的那種「好人」,所以我的自我被破壞的程度也很高,再重新把它活出來真的很不容易。從相當大程度上來說,我也像一個新生兒一樣,要從理論和體驗上去觀察、感知,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到底該怎樣逐漸活出自我。理解「自我」這個概念、知道有關自我形成的理論,與在體驗上深刻感知到自我從來都是兩回事。所以,這本書帶著滿滿的感性和體驗,可以說是活生生的。

 

以上所有因素加在一起,我想自戀地說:這是一本非凡的書。那麼,你完成了這個非凡的過程了嗎?你的自我誕生了嗎?甚至,你開始形成自我了嗎?如果還沒有,那麼,屬於你的生命之旅也就還沒真正開始。歡迎你閱讀《自我的誕生》,我們一起啟程。

 

武志紅

二○二一年十月十五日

 

試閱

01︱你為什麼需要有「自我」
我想先向你說明一點:雖然這本書借用了兒童心理發展理論,並取名為「自我的誕生」,但它主要是寫給成年人看的。
你可能會有點納悶,哪個成年人沒自我呢?畢竟我們整天都把「我」掛在嘴邊。但我想告訴你,不斷地說「我」這個字,有了「我」的意識,並不等於形成了抽象意義上的自我。

抽象意義上的自我
我從事心理諮商工作這麼多年來,做過幾百場講座,而邀請過我的機構總數遠遠超過這個數字。這些講座的內容常常都是我講自己擅長的主題,但大多數時候,邀請方最希望我講的都是壓力和情緒管理方面的內容。
我想,壓力和情緒問題可能是困擾人類最多的心理問題,太多人都深有體會。不過,想必你也觀察到了,不同的人應對壓力和情緒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人應對能力很強,有的人則很容易崩潰,常常陷入情緒的泥淖不能自拔。而且,人們在這方面的表現有一貫性。
那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差別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原因嗎?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個人有沒有形成抽象意義上的自我。
舉個例子,我有一位個案,她的工作類似於中盤商,工作內容是從乙方工廠採購產品,然後賣給甲方。這份工作帶給她很大的壓力,因為要同時處理甲方、乙方、自己公司和她自己這四方的利益,這太複雜了。在應對複雜關係時,她有一個招數,就是做一個「無我」的人。簡單來說,就是她很願意讓步,把別人的利益都放在第一位,公司也因此非常信任她。
在簡單的二元關係中,這個招數最容易起作用,因為犧牲自我可以讓事情變得容易很多。可是,在複雜的多元關係中,她很容易陷入束手無策的境地。例如,公司的上級要她狠狠壓低乙方產品的價格,她立即就會感到巨大的壓力,因為在面對乙方時,她同樣容易放棄自我,做出讓步。
不僅如此,她的「無我」風格其實還暗藏著一種心理:我已經這麼無私了,你們要認帳;如果你們還不知好歹,我就會非常憤怒。
在情緒管理中,憤怒是一種關鍵性的情緒。容易過分表達憤怒的人,會顯得很有戾氣。但是,如果太難表達憤怒,人就會轉過來擠壓自己,容易變得無助,還會因為自己表現得這麼虛弱而產生強烈的羞恥感。這些感覺,在這位個案身上都有。多數時候,她表現出來的是讓步,然後再自己消化由此帶來的虛弱、無助和羞恥感。偶爾也會失控,表現出強烈的憤怒,甚至是戾氣,然後生意就很難做下去了。總之,可以說她一直都是個直來直往的人,不會拐彎抹角,和她共事久了的人都知道這個特點。不過,在進行長時間的心理諮商後,她發現自己變了,變得有策略了。
比如,有一天,一個乙方公司的經理很憤怒地對她說某個生意不做了,除非他們大大提高收購價。但這位個案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價格提高到那種地步,自己公司和甲方公司都沒辦法通過。可是這個生意有它的價值,對她和公司來說都很重要。
以前碰到這種事,她只有兩種反應,要不討好,要不退回去,可是這次,她的反應變得不同了。她沒有立即陷入情緒中,而是先將自己想像成一個旁觀者,拉開一點距離去觀察這位經理。然後她立即明白了,這位經理只是很憤怒,但生意不可能不做。不過,她不能簡單地戳破這個事實,還得安撫這位經理的情緒。
於是,她對這位經理說:「您很憤怒,我聽到了,也感受到了,抱歉,那我們考慮一下,這個生意就不做了吧。」但轉過頭,她又讓甲方的經理繼續給乙方發提貨單。結果,這筆生意還是做成了。她覺得這是自己平生第一次如此「狡猾」。但實際上,她早就知道可以用各種策略去應對壓力,只是過去壓力一來,情緒就會被激發出來,然後內心被情緒占得滿滿的,也就沒有空間去思考這些策略了。而現在,情緒無法占滿她的內心,她有了更多空間,應對壓力時也變得靈活許多。
看到這裡,你肯定想問,這個空間是怎麼多出來的呢?其實是因為經過她的努力和長時間的心理諮商,她抽象意義上的自我已經初步形成了。
以前,她有的只是具體意義上的自我,而具體意義上的自我與她在事件中的具體意志緊緊地綁在一起,因此沒有多少空間。抽象意義上的自我則像一個容器,可以容納她在每一個具體事件中的意志,因此有了空間。

「我」與具體的意志
這雖然是我在諮商中遇到的一個案例,但我覺得它不是一個單獨的故事,而是代表了一種規律——抽象意義上的自我是否形成,會給壓力與情緒管理帶來極大的差異。
很多哲學家都認為,只有生死才是大事。存在主義哲學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就說過:「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然而,生死其實無處不在——既存在肉體生命的生死,也存在心理層面的生死。例如,容易崩潰的人經常執著於具體的細節,這是因為他們圍繞這個細節,發出了自己的意志,然後這個意志就成了一份獨立的生命。意志實現,就意味著這份意志活了過來;意志失敗,就意味著它死了。
這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在抽象意義上的自我形成之前,人必然會有這樣一種邏輯:「我」等同於「我」發出的任何一份具體的意志。人人都怕死,又把具體意志的生死感知為「我」的生死,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處於這種水準,他自然就會執著於細節。可以說,這種水準的自我是具體意義上的自我,不是抽象意義上的自我。
相反,一個有抽象意義的自我的人會有另一種邏輯:每一份意志都只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我」自身。所以,任何一份具體意志的生死,就只是這份具體意志的生死,而不是「我」的生死。

內聚性自我
美國自體心理學創始人海因茨.科胡特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內聚性自我」,這是對抽象意義上的自我更準確的描繪。
科胡特說,內聚性自我的形成是心靈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事件,也是情緒承受能力的關鍵,因為情緒的驚濤駭浪只會讓內聚性自我晃動,但不會輕易使其瓦解。內聚性自我中有一種向心力,使人的心靈碎片可以被凝聚在一起,而這種向心力,建立在「我基本上是好的」這種感覺之上。
內聚性自我的內核是鮮活流動的生命力,它的外殼則像皮膚,與心靈的血肉自然連在一起,具有彈性和交互性。於是,當外界出現壓力時,形成了內聚性自我的人不僅不容易被壓垮,還能與外部世界進行充分的互動。
如果一個人的自我受到嚴重的攻擊,哪怕「皮膚」被撕裂,內核也遭受創傷,但只要有內聚力在,心靈碎片仍然可以重新組織在一起,這個人就可以獲得新生,甚至可以變得更成熟、更強大。
那麼,內聚性自我是如何形成的呢?簡單來說,一個人需要獲得一種感覺——真實地展現意志,並深信自己的意志基本上可以實現,這是一種抽象意義上的「我可以存活」的感覺。一旦這種感覺形成後,人就從一個個具體意志的生死中解脫了出來。
我們經常講「存在感」,這個詞有點玄妙,如果換成「我可以存活」,就好理解多了。當這種感覺產生後,人的焦慮就會減輕,就會變得自在起來。所以,一個人有沒有自我,絕不只是與壓力、情緒管理有關,它還有更具魅力的部分。
對此,「得到App」的專職作者賈行家老師有一個很有詩意的描述。他說在他的觀察中,那些有自我的人就像是一尊尊「小神」,他們不僅自在,還充滿尊嚴感和完整感。而這本書,除了會為你講清楚自我的誕生這件事,還會為你帶來一些副產品,就是讓你更好地管理壓力與情緒,變得更自在,更有尊嚴和完整感,宛如一尊「小神」。
當然,要做到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但至少我們可以先完善自己的認知,對此進行初步的體驗。此外,如果你已經有很多關於自我的誕生與發展的體驗了,那麼我會幫助你更深化並系統性地認識這一點。
在本書,我會借用精神分析中孩子如何在與父母的三元關係中發展出自我的理論,其中涉及的案例大多是我在做心理諮商的過程中,所接觸到的臨床案例。當然,寫作本書的過程也是我個人的一次成長經歷,因為我至今仍然面臨著自我誕生與發展的議題,所以,讓我們一起來走完這段路吧。

武志紅 作者作品表

自我的誕生:幫你建立強大真實的自己

為何家會傷人:讓愛不再是負擔

身體知道答案

為何你總是會受傷:資深心理諮商師分析精神案例,全面梳理關係中的傷口

夢知道答案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紅經典作品!資深心理諮詢師帶你剖析自我,所有的陰暗面,都潛藏不可思議的生命力

身體都知道

愛,為何會傷人

為何越愛越孤獨

七個心理寓言

2022年8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第肆輯

中西醫合奏(增訂版)

圖解中醫 方劑篇

圖解中醫 體質篇

西南聯大哲學課

西南聯大文學課

西南聯大國史課

大自然療癒

隈研吾 東京論

日本短篇推理小說選(日漢對照有聲版)

世紀騙局

美股期權

聖誕節的故事

毛毛蟲列車(三版)

娑薩朗(全捌卷)

兩週搞定,成功創業專案計畫書:新創、開店、找資金,你該告訴投資人的幾件事

後疫時代,ESG投資翻轉未來

憂鬱者之歌:精神病房掙扎求生實錄(限)

樂桃園:公園玩攻略

孫理蓮故事集03:小小芥菜種變大樹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