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盡的能人百匠、樂人儷影、古剎美景,在三絃音波間流轉交織
一部樂音錚鏦、美景紛呈的長篇異想架空小說
「這歌的旋律好特別,是傳統音樂嗎?」
「是的,八重山民謠。因為是二揚調的曲子,特別高亢。」歌手說。
「二揚調?」她覺得似乎在哪聽過,想必是聽百紅說的,只是詳細內容記不太清。不過既然曲調的話題對了,而且也確實是傳統音樂,那麼此物,應該就是她所想的那種樂器沒錯。那個百紅曾揚言說過要放棄,卻在多年之後,在與冬玫相識時,終究是陪在身邊度過寒暑,度過秋雨、霜雪和月夜的三味線。
二○一九年臺灣二度受日本統治,日本列島為北島,臺灣為南島,另有中間的琉球群島。南島人冬玫離婚後,踏上北島,以人類學觀察的角度,看這一方水土,如何培養出令南島男性為之崇拜的北島女性。從都市到鄉野,冬玫接觸過在城市居無定所的躺平世代女孩,也見識過單親女性在林野自立更生、取用於自然的生存之道,然而真正改變她一生的,是在山中連續假期裡,不經意間聽見的金玉之聲……
故事中的主要三位女性,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承載著生命裡來自親情、婚姻、世俗裡不可承受之重,因三弦的因緣,在人生的旅程中不期而遇,同時也見證傳統藝術在時代與文化歷史潮流中,堅持傳統與順應改變的兩端正苦苦拉鋸。
作者以「三弦─沖繩三線─日本三味線」樂器流變穿針引線,觀察臺灣(南島)、日本(北島)、沖繩、中國等地複雜的民族政治情感,帶領讀者走訪關西名勝景點之餘,也能撞見日本傳統的美學、能劇、和歌民謠,以及被歧視的部落民與建國神話。
雖為架空歷史為背景,但故事所述皆為作者現實中所見聞、學習與考察,柳丹秋以民族誌、社會學、風土經濟學等角度觀察民情,在歷史、文化、音樂、植物等方面展現驚人的考究工夫。全書能人百匠、樂人儷影、古剎美景……於四季中流轉交織,令人目不暇給,對異文化的擦撞磨和、藝術本質的殷切扣問,也格外引人深思。
名人推薦
齊聲推薦
甘耀明(小說家)
江鵝(作家)
盛浩偉(作家)
黃麗群(作家)
鄭順聰(作家)
瀟湘神(小說家)
──齊聲推薦
《波間弦話》吸引人之處,是隨著主角們的經歷,遊歷各種的底層。此底層,不僅是日本與臺灣、都市與鄉村,還有三弦的歷史演變與音樂內裡的藝術變化。在看似呼應卻又不相關,符應現實卻被想像超越的交叉敘述中,讓閱讀者被細節吸入,體驗平靜表層之下的騷動,人生漂流之無可奈何。猶如中上健次的《岬》,那自底層開出的力道,就像奔赴盛會的合奏,每一道音符的撥挑,都往心弦而去。──鄭順聰(作家)
如果歷史有了偏差,如果臺灣再度被日本統治,如果臺灣取代沖繩成為美軍的據點,現在是我們在抗議美軍基地,那會如何?《波間弦話》告訴我們換個角度,我們跟沖繩也沒差這麼多。當臺灣不再是臺灣,而是帝國的邊陲,我們該怎麼安身立命?原本我們認為理所當然之事,在另一個時空底下根本朝不保夕,而透過窺探另一個時空,或許能讓我們省思國家是什麼?族群是什麼?文化是什麼?邊界又在哪裡?這是文學的力量,也是我們閱讀《波間弦話》的理由。──瀟湘神(小說家)
作者
柳丹秋
臺中人,某校文科助理教授。讀者、觀眾、寫字的人。曾獲臺積電文學賞首獎,小說集《待月記》入圍臺北國際書展大獎。
目錄
一、本調子
二、二揚調
三、本調子
四、二揚調
五、本調子
六、二揚調
七、本調子
八、二揚調
九、二揚調
十、二揚調
十一、三下調
十二、三下調
十三、三下調
十四、二揚調
十五、二揚調
十六、本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