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博弈:中國削弱美國、建立全球霸權的大戰略
 
作者: 杜如松 
書城編號: 25213831

原價: HK$240.00
現售: HK$228 節省: HK$12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8
頁數: 640
ISBN: 9786267129814

商品簡介


中國渴望的偉大民族復興,必以取代美國、稱霸世界為目標。

 

從鄧小平囑咐「韜光養晦」、

胡錦濤主張「積極有所作為」,

到習近平的全球擴張,

中共不變的是以美國為敵。

先求削弱美國,進而建立亞洲霸權,最後領導世界新秩序。

 

★中共領導高層如何看待國際局勢變化?蘇聯解體、天安門事件、波斯灣戰爭、南斯拉夫戰爭、2008金融危機、英國脫歐、川普當選、新冠疫情,在中共戰略專家眼中有何意義?

 

★中共高層如何規劃其戰略部署?解放軍的建軍思想依循哪些原則?為何中國早在1980年代就有能力打造航空母艦,卻寧願先投資重金發展全球最大的水雷庫、反艦彈道飛彈,與全球最大的潛艦艦隊?

 

★為何中共常積極參加名不見經傳、影響力薄弱的國際組織?這些組織在今天中國的全球擴張中扮演什麼角色?

 

★面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與巨大的經濟與軍事力量,美國該放棄台灣、退出西太平洋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美國該如何反制中國的擴張?

 

1989年7月1日,天安門事件的血腥鎮壓後不到一個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銜老布希總統之命秘密訪問中國,向鄧小平保證美國的譴責只是表面上的舉動,實質上仍然會致力美中關係的穩定發展。此舉不僅延續了蘇聯解體前的美中軍事合作,更奠定了往後近三十年美國與中國的「交往政策」的基調:開放大學接受中國學生、允許美國資金與技術轉移至中國,促進中國加入WTO、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在各國與中國的領土爭議問題上保持中立,甚至隱晦反對台灣獨立。歷屆美國總統也都公開表示樂見中國更強大。

 

然而,這都無法阻止中國將美國視為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的敵人。隨著中國整體國力的不斷提升,如今其GDP與軍事支出都超過全亞洲的一半,中國對外戰略的野心亦逐漸擴大。從鄧小平的四字箴言「韜光養晦」,到胡錦濤主張的「積極有所作為」,再到習近平一般被稱為「戰狼外交」的擴張策略,後冷戰時代中國的「大戰略」始終以美國為敵。中共領導高層、解放軍將領、國際關係學者,莫不認為美國是繼蘇聯之後對中國生存的最大威脅,美國領導的自由主義世界秩序沒有賦予中國應有的大國地位,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更阻礙了中國的統一大業。

 

然而,2016年的英國脫歐以及川普當選,形同當今全球秩序的領導人的主動退位,這在中國人眼裡形成了國際體系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2017年的十九大中,習近平自信滿滿的表示,「國際格局日益均衡,國際潮流大勢不可逆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國要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並且「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全球秩序分崩離析,中共卻正逐步實踐其戰略野心。

拜登政府首席中國問題專家細心剖析,並提出反制之道。

 

本書作者杜如松是美國新一代的中國問題專家,更是現任拜登國家安全會議的中國事務主任。憑藉著對中國政府文獻、官方新聞媒體、名人回憶錄、半官方學術報告的系統性鑽研,他以嚴謹的學術方法挖掘中國秘而不宣的大戰略。他在《長期博弈》中主張,中國共產黨基於其民族主義與列寧主義意識形態,長期以來都致力於以威權手腕貫徹其削弱美國的大戰略。具體來說,中國過去30年的外交戰略可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9-2008)始於六四天安門事變、蘇聯解體,以及波斯灣戰爭三個連續性重大歷史事件。在這階段裡,中國自覺實力尚且虛弱。最高指導原則是鄧小平囑咐的「韜光養晦」。

 

※第二階段(2009-2016)以華爾街金融風暴為起始點,此時的中國經過將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已累積相當的實力,而金融風暴的發生暴露了西方先進國家的弱點。中國變得更有自信。最高指導原則是胡錦濤說的「積極有所作為」。

 

※第三階段始於2017年,英國脫歐、強調孤立政策的川普的當選,讓習近平看到了國際政治板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19的新冠疫情更彷彿一場對世界各國治理能力的大考驗,證明了西方民主政體的脆弱與中國的優越性。「東升西降」之歷史趨勢不可逆。中國戰略專家相信,美國與其盟友唯有明智、優雅的承認中國的領導地位,才能確保國際秩序的和平與權力轉移的順暢。

 

一個中國領導的國際秩序會是如何?中國將統一台灣,美軍可能必須撤離日本與朝鮮半島,甚至撤出西太平洋。中國的鄰國將聽命於北京,東海、南海、中印邊界的領土爭議將以符合中國利益的方式被解決。相對於美國打造的以國際組織、國際法為基礎的自由主義秩序,中國會以非自由的方式建立新秩序。而在中國內部,唯有與中共高層關係良好者會獲得利益。

 

美國該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面對中國的挑戰?杜如松建議,美國與其耗費鉅資與中國展開對抗,不如「師華之計以制華」,對中國展開「不對稱作戰」。考慮到中國經濟量體之大,採取對稱手段(例如提出基建計畫大撒幣以抗衡「一帶一路」)並非上策,反而應該借鏡中國的削弱和建立的經驗,以不對稱的方式遏阻中國擴張,同時強化美國自身實力,以因應中國挑戰美國霸權及其主導的自由開放世界秩序。

 

名人推薦

推薦人

.專文推薦──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蔡文軒(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

.聯合推薦──王丹(中國民運人士)、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宋承恩(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梁文傑(台北市議員)、揭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

各方推薦

.「《長期博弈》不只是一本美國對華戰略的實務建言手冊,還是非常全面、詳細的冷戰後中美全方位競爭的歷史紀錄。如果讀者曾從季辛吉、傅高義、蘭普頓、沈大偉、黎安友、謝淑麗、米爾斯海默、白邦瑞、資中筠、王緝思、楊潔勉、閻學通等名家處得到探索中美關係的啟發,那杜如松博士的《長期博弈》一定是此知識系譜上最新最詳,成一家言的新標竿。」──張登及(臺大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

.「杜如松這本著作,確實是討論美中關係與中共對外戰略的佳作,值得細讀……願意將這本書介紹給中文世界的朋友。相信對於從事教學研究、政策制訂,或是對美中關係與中國政治有興趣的讀者,都能在《長期博奕》一書中,獲得相當多的啟發。」──蔡文軒(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

.「《長期博弈》補足了美中關係相關論辯中的缺失:從歷史角度洞察中國列寧主義體系與戰略的本質。」——陸克文(Kevin Rudd),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總裁暨澳洲前總理

.「『中國要什麼?』杜如松依據大量中國的文本與行為證據,提出極有力的論據,證明中國的戰略始終是要取代美國。我原以為中國的目標是開放且具可塑性的,但他說服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看法。這本引人入勝的書應立即成為研究中國的經典之作;對於任何試圖找出美國對中國最佳戰略的人士,這本書都是必讀之作。」——謝淑麗(Susan Shirk),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暨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席

.「所有正與中國挑戰進行角力的人士必讀此書。杜如松對於中文文獻的詳盡分析構成極有力的論據,證明中國採取一套始終一貫的大戰略,目的是要推翻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政府學教授

.「杜如松漂亮勾勒出一套新的框架,用於理解習近平與他主導的『戰狼外交』背後的全球擴張野心,以及所構成的戰略挑戰。如果你在找一本最能闡明習近平毫無悔悟的『中國夢』背後歷史邏輯的書,《長期博弈》就是答案。」——夏偉(Orville Schell),「亞洲協會」美中政策中心主任

.「杜如松利用大量中國資料,新穎闡述北京大戰略的演變。他主張中國行為的轉變是出於共產黨對全球權力平衡趨勢的集體評估,而非由個別領導人的性格驅使,其論述相當具有說服力。其中的意涵令人坐立難安:中國欲取代美國並改變國際體系的意圖越來越具侵略性,這些意圖自習近平上台前就已開始,在他卸任後恐仍將持續。本書應是學者與政策制定者的必讀之作。」——范亞倫(Aaron L. Friedberg),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

.「中國是否有取代美國在亞洲領導地位的戰略,相關辯論已經結束。第一本關於這套戰略的權威性著作已經問世。杜如松利用大量原始資料,對中國大戰略的起源與成功的可能性進行了前所未有的鑑識研究。」——麥可・格林(Michael J. Green),著有《安倍晉三大戰略》(Line of Advantage: Japan’s Grand Strategy in the Era of Abe Shinz)

.「如果你懷疑中國為奪取全球首要地位,一直在採行一套長期而全面的大戰略,那麼請讀這本杜如松的書。在這本傑出的權威性著作中,杜如松詳細介紹了北京計劃中的強烈野心。所有對美國勢力和世界秩序的未來感興趣的人都應該立刻閱讀,否則就等著日後哭泣。」——哈爾・布蘭茲(Hal Brands),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學者

.「運用原始資料和清晰分析,杜如松揭秘了過去30年北京的大戰略。一廂情願的思想家將無法對這本出色著作的核心發現提出任何可信的反駁。」──博明(Matt Pottinger),美國前國家安全副顧問博明

作者

杜如松(Rush Doshi)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中國事務主任,是拜登政府中研擬中國政策的首要幕僚,同時也是「布魯金斯中國戰略倡議」(Brookings China Strategy Initiative)的創立主任,以及耶魯大學「蔡中曾中國研究中心」(Yale’s Paul Tsai China Center)研究員。過去他曾任職於拜登與柯林頓政府的亞洲政策工作小組。

杜如松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學院,並於哈佛取得博士學位,其專長是中國大戰略分析與印太安全問題研究。作為「布魯金斯中國戰略倡議」主任,他透過對歷屆中共領導人的講話、政策白皮書、政府公報、官方媒體的社論評論等重要文獻的研究,來分析中國的國家行為與對外大戰略。在「蔡中曾中國研究中心」,他致力於考察與改善美國政府控管美中關係危機之機制。
其研究與評論常見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外交事務》、《國際關係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華盛頓季刊》(The Washington Quarterly)等重要媒體。

譯者介紹

李寧怡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從事國際新聞編譯多年,曾任職台灣《蘋果日報》等媒體。

目錄

推薦序(一)張登及(臺大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

推薦序(二)蔡文軒(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

 

各界推薦

致謝

序論

 

第一章:「把思想和行動統一的體系」──大戰略與霸權秩序

第二章:「黨是領導一切的」──民族主義,列寧主義,與中國共產黨

 

第一部分:中國取代戰略第一階段--削弱(1989-2008)

 

第三章:「新冷戰開始」──三連發事件與新的美國威脅

第四章:「掌握殺手鐧」──中國如何在軍事上削弱美國

第五章:「展現善意」──中國如何在政治上削弱美國

第六章:「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中國如何在經濟上削弱美國

 

第二部分:中國取代戰略第二階段--建立(2009-2016)

 

第七章:「國際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全球金融危機,與建立戰略的開端

第八章:「多下先手棋」──中國如何在軍事上建立亞洲霸權

第九章:「打造區域架構」──中國如何在政治上建立亞洲霸權

第十章:「搭乘我們的發展快車」──中國如何在經濟上建立亞洲霸權

 

第三部分:中國取代戰略第三階段--全球擴張(2017-)

 

第十一章:「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美國式微與中國的全球野心

第十二章:「登高望遠」──中國向全球擴張的方向與工具

第十三章:以不對稱戰略應對美中競爭

 

結語

 

序/導讀

中國渴望的偉大民族復興,必以取代美國、稱霸世界為目標。

 

從鄧小平囑咐「韜光養晦」、

胡錦濤主張「積極有所作為」,

到習近平的全球擴張,

中共不變的是以美國為敵。

先求削弱美國,進而建立亞洲霸權,最後領導世界新秩序。

 

★中共領導高層如何看待國際局勢變化?蘇聯解體、天安門事件、波斯灣戰爭、南斯拉夫戰爭、2008金融危機、英國脫歐、川普當選、新冠疫情,在中共戰略專家眼中有何意義?

 

★中共高層如何規劃其戰略部署?解放軍的建軍思想依循哪些原則?為何中國早在1980年代就有能力打造航空母艦,卻寧願先投資重金發展全球最大的水雷庫、反艦彈道飛彈,與全球最大的潛艦艦隊?

 

★為何中共常積極參加名不見經傳、影響力薄弱的國際組織?這些組織在今天中國的全球擴張中扮演什麼角色?

 

★面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與巨大的經濟與軍事力量,美國該放棄台灣、退出西太平洋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美國該如何反制中國的擴張?

 

1989年7月1日,天安門事件的血腥鎮壓後不到一個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銜老布希總統之命秘密訪問中國,向鄧小平保證美國的譴責只是表面上的舉動,實質上仍然會致力美中關係的穩定發展。此舉不僅延續了蘇聯解體前的美中軍事合作,更奠定了往後近三十年美國與中國的「交往政策」的基調:開放大學接受中國學生、允許美國資金與技術轉移至中國,促進中國加入WTO、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在各國與中國的領土爭議問題上保持中立,甚至隱晦反對台灣獨立。歷屆美國總統也都公開表示樂見中國更強大。

 

然而,這都無法阻止中國將美國視為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的敵人。隨著中國整體國力的不斷提升,如今其GDP與軍事支出都超過全亞洲的一半,中國對外戰略的野心亦逐漸擴大。從鄧小平的四字箴言「韜光養晦」,到胡錦濤主張的「積極有所作為」,再到習近平一般被稱為「戰狼外交」的擴張策略,後冷戰時代中國的「大戰略」始終以美國為敵。中共領導高層、解放軍將領、國際關係學者,莫不認為美國是繼蘇聯之後對中國生存的最大威脅,美國領導的自由主義世界秩序沒有賦予中國應有的大國地位,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更阻礙了中國的統一大業。

 

然而,2016年的英國脫歐以及川普當選,形同當今全球秩序的領導人的主動退位,這在中國人眼裡形成了國際體系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2017年的十九大中,習近平自信滿滿的表示,「國際格局日益均衡,國際潮流大勢不可逆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國要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並且「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全球秩序分崩離析,中共卻正逐步實踐其戰略野心。

拜登政府首席中國問題專家細心剖析,並提出反制之道。

 

本書作者杜如松是美國新一代的中國問題專家,更是現任拜登國家安全會議的中國事務主任。憑藉著對中國政府文獻、官方新聞媒體、名人回憶錄、半官方學術報告的系統性鑽研,他以嚴謹的學術方法挖掘中國秘而不宣的大戰略。他在《長期博弈》中主張,中國共產黨基於其民族主義與列寧主義意識形態,長期以來都致力於以威權手腕貫徹其削弱美國的大戰略。具體來說,中國過去30年的外交戰略可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9-2008)始於六四天安門事變、蘇聯解體,以及波斯灣戰爭三個連續性重大歷史事件。在這階段裡,中國自覺實力尚且虛弱。最高指導原則是鄧小平囑咐的「韜光養晦」。

 

※第二階段(2009-2016)以華爾街金融風暴為起始點,此時的中國經過將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已累積相當的實力,而金融風暴的發生暴露了西方先進國家的弱點。中國變得更有自信。最高指導原則是胡錦濤說的「積極有所作為」。

 

※第三階段始於2017年,英國脫歐、強調孤立政策的川普的當選,讓習近平看到了國際政治板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19的新冠疫情更彷彿一場對世界各國治理能力的大考驗,證明了西方民主政體的脆弱與中國的優越性。「東升西降」之歷史趨勢不可逆。中國戰略專家相信,美國與其盟友唯有明智、優雅的承認中國的領導地位,才能確保國際秩序的和平與權力轉移的順暢。

 

一個中國領導的國際秩序會是如何?中國將統一台灣,美軍可能必須撤離日本與朝鮮半島,甚至撤出西太平洋。中國的鄰國將聽命於北京,東海、南海、中印邊界的領土爭議將以符合中國利益的方式被解決。相對於美國打造的以國際組織、國際法為基礎的自由主義秩序,中國會以非自由的方式建立新秩序。而在中國內部,唯有與中共高層關係良好者會獲得利益。

 

美國該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面對中國的挑戰?杜如松建議,美國與其耗費鉅資與中國展開對抗,不如「師華之計以制華」,對中國展開「不對稱作戰」。考慮到中國經濟量體之大,採取對稱手段(例如提出基建計畫大撒幣以抗衡「一帶一路」)並非上策,反而應該借鏡中國的削弱和建立的經驗,以不對稱的方式遏阻中國擴張,同時強化美國自身實力,以因應中國挑戰美國霸權及其主導的自由開放世界秩序。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