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家地理雜誌 中文版 2022年9月 No.250 找回星空
原價:
HK$70.00
現售:
HK$66.5
節省:
HK$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18-25 天
|
|
商品簡介 |
【封面故事 找回星空】
馬祖北竿橋仔村的橋仔 0.1 0.25 0.35 2.0 6.0 30 65魚港是早年北竿往返大陸的轉口港。但近年來漁業蕭條,轉型為載運遊客登上大坵島。遠處海平面上可見許多中國漁船,綠色的集魚燈也把夜空染成綠色。
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劉志安,剛在基隆市自家附近的大武崙砲臺停車場拍攝完月掩房宿三。「沒有月亮時, 這裡有時能看到隱隱約約的銀河。」劉志安以牛郎、織女星定位,用手指劃過頭頂上方一條黯淡到幾乎隱形的帶狀物說:「銀河的亮度低,沒有光害才看得到。」過了凌晨2點,隨著月球逐漸往西沒入地平線,山下遍布的燈火依舊不減,遠處的海面上還泛起一片片白黃色光暈。「那些都是漁船,往北還有更多。」劉志安說。
這這些人造光源向上射入夜空,碰到水氣和細懸浮微粒後產生散射,形成霧濛濛的輝光,籠罩在城市上方。如果沒有這層輝光,人類肉眼在自然夜空中可以看到大約兩千多顆星星,而在這種光源干擾較嚴重的地區,最多只能看到大約數十顆星。跟許多天文迷一樣,劉志安也曾到處尋找適合觀星的地點,但最近幾年感到愈來愈困難,因為許多地方加裝了路燈,「大部分都是過亮。」他嘆了口氣說。由於觀看或拍攝星空需要足夠暗的天空,所以業餘天文迷往往是對光害最敏感的一群人。近年來光害造成的影響很多是由天文迷發現,對光害防治的鼓吹也很多起始於天文迷。
據統計,全球有83%的人口生活在受光害影響的地區(指的是夜空亮度超過自然亮度的八倍以上),超過三成的人看不到銀河。另一份研究發現,地球上的光輻射量從1992到2017年間增加了至少49%,這還只包括現有衛星偵測得到的光波,實際增幅估計更高。光害地圖(Light Pollution Map)則顯示,臺灣的光輻射量正以每年1.26%的趨勢增長。
「臺灣整體的光害確實愈來愈嚴重。」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研究員王為豪說。他以最近在玉山國家公園裡的鹿林天文臺觀測為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