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方法:找到文明世界中,本該如此的我
 
作者: 羅振宇 
書城編號: 25276862

原價: HK$137.00
現售: HK$130.15 節省: HK$6.8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圓神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 416頁
ISBN: 9789861338408

商品簡介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熱門知識內容平台「得到App」創始人、觀看數超過20億的《羅輯思維》節目主講人,華人圈知識服務型作者羅振宇,最想放進女兒行李箱的書!

★羅振宇用24種不同的角度,帶你在閱讀中看見近處,也看見遠方,而你終將由此找到最好的自己。

★作家、主持人/蔡康永推薦《溝通的方法》作者/脫不花專文導讀。

 

【】

一本好書應該什麼樣?

我曾經設想過一個場景:一個父親送孩子去上大學。孩子的行李箱已經滿了,但他最後還想放一本書進去。既不想增加孩子的負擔,又生怕孩子會錯過一段精神之旅,那他會選擇哪一本?

我曾經拿這個問題問過很多朋友。即使是平時經常推薦書的人,面對這個問題也會顯得慎之又慎。你看,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至少應該有三個特點:自己覺得好、對他人有用、不是負擔。

十幾年後,我的兩個女兒就要上大學了。

我會一直反覆思量這本《閱讀的方法》,並把它親手放到女兒們的行李箱裡。——羅振宇

 

閱讀是件簡單又浪漫的事,

它不是一座高聳入雲的莊嚴聖山,而是一處熱鬧繁華的商場;

不是一個耗時費力的惱人工作,而是一場隨心所欲的交友過程。

 

在這本書中,羅振宇宛如一趟閱讀之旅的導遊,為大家梳理出了24個閱讀的方法,你可以順著章節閱讀,也可以任意翻閱其中一篇。這條路,由自己選擇,你可以明白如何透過閱讀,修煉強勁的頭腦、如何透過閱讀,參與往聖先賢們的奇妙創新……

回歸閱讀的本質,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因為「想」讀而讀,發自內心的求知欲,促使每一個人願意拿起書來,愛上閱讀。

 

編輯推薦

站在閱讀的甜點櫃前,我看見更幸福、更滿意的自己
(文/圓神出版主編 賴真真)

從小考試追分、填鴨式的讀書把我們的胃口搞壞了,等長大了脫離考試的桎梏,就算明知開卷有益,但還是有目的性的、非讀不可才讀,翻書要靠意志力。

以上說的不是別人的經歷,是我的。當成為出版產業一份子後,努力參加讀書會是為了擴大自己閱讀的邊界,一些不合口味的,常半推半就讀,沒看幾頁就開始懷疑自己。所以當《閱讀的方法》作者羅振宇說:「讀書就像交朋友,看緣分、看個性、不勉強。」真的有讓我相見恨晚的感覺。我也可以嗎?可以甩掉前任再找有趣的?再問自己,如果這本不行,下一本就好?誰又是那個可以把好傢伙介紹給我的人呢?

羅振宇,華人世界閱讀量數一數二、知識服務領域的鼻祖,「得到App」創始人。他以讀者「身邊的說書人」為己任,用一輩子的博學功力寫《閱讀的方法》這本書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人愛上閱讀。因為「他懂你的閱讀障礙」,除了那些跟我一樣有「童年創傷」的人,或是書海無邊不知道從何讀起的人。他說:閱讀有方法,行動就是方法。「愛上」就對了!

他的愛法很簡單,就是讓你自由!讀書像逛年貨大街,每一攤都可以試吃,不好吃就換。讀者請大膽愛用這位超級帶路人,羅振宇穿梭時空、毫不藏私的分享二十四個閱讀可以造福我們的「神性體驗」,讓我們一路邊吃邊逛,把崇高的目標卸下,有趣才能產生行動,才能前進。

作者還設計了「隨機漫步」的讀法,讀完一則約二十分鐘,隨機翻閱、想停就停、按照自己步調。他說:「一本好書應該像是一位溫潤的戀人,你若不找他,他就不煩你;你若去找他,他也有豐富的內在可供探尋。」

我第一次隨手一翻就翻到第二章中「風物」這篇,他給了我一個閱讀的理由:書比你親身到訪更能追問看到的現象。去過土耳其觀光過的人都很著迷這個東西文明交界的千年國度,但你有想過滿街土耳其文的字母背後有什麼故事?

土耳其語字母誕生迄今不足百歲,它沒有演化的過程,而是一九二八年凱末爾成立「語言委員會」以拉丁字母為基礎創制,僅用兩個月就完成。這樣文明的發展非常特殊,在《穿越百年中東》(郭建龍著)這本書中有一段:「當菁英和平民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重新學習語言時,各種資訊迅速到位,……但更為重要的是,土耳其擺脫了阿拉伯文字後,也從阿拉伯濃郁的宗教氛圍中擺脫出來,更加貼近西方,與中東其他地方明顯區隔開來。」

這個觀點如果你錯過了,當你走在伊斯坦堡喧囂的大路上,我們就和這個國家最驚心動魄的變革擦身而過。

所以我接著看《閱讀的方法》目錄時,就好像看甜點櫃一樣。
第一章,「強勁的大腦」,「推理」「轉念」「抽象」「凝結」「俯瞰」「選擇」幫助你提升思維,去把握這複雜世界的底層邏輯。
第二章,「遙遠的地方」,「風物」「棋局」「窺視」「他顧」「意義」「行動」向你展示「紙上臥遊」,讓你感受到生活在別處的樂趣。
第三章,「奇妙的創新」,「結網」「建構」「怪談」「設定」「遷移」「追光」,啟發你在自己的領域裡做出改變。
第四章,「極致的體驗」,影像時代,我們總是小看文字的力量。但書裡別有一番獨特滋味,值得你細細品味。
這四個章節從「內」「外」「新」「舊」四個方向帶領你探索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本書引用的書目超過300本,並透過24個小書展介紹120本延伸書單,羅振宇精妙的說書邏輯,穿針引線織就了一張陪你探索文明的安全網。從這一點彈跳到另一點,從這本書翻轉到另一本書,我覺得自己好像站在甜點櫃前,文明展示出的繽紛和香氣,許給我們的一個更好、心智更健全的美麗世界。我在《閱讀的方法》前,看見一個更幸福、更滿意的自己。

作者

羅振宇

 

「得到App」創始人,《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羅輯思維》節目主講人。

2012年底創業,打造知識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至今推出七季,點擊量超過20億。

2016年推出知識服務App「得到」,開闢知識服務全新領域。彙聚內容生產者,並以課程、電子書、聽書、線下課、得到大學等豐富品類的知識服務產品,覆蓋終身學習場景。

15歲遇見金聖歎,明白世間的精彩要用心才能感受到。

17歲遇見蒲松齡,發現生活中的可能性遠比想像得豐盈。

20歲遇見杜斯妥也夫斯基,在他筆下看清了人性無盡的深度。

24歲遇見阿嘉莎,從此奠定人生價值觀——再混亂的世界,也有被秩序和智慧之光復原的可能。

30歲遇見《慈禧全傳》,知道對一個人,哪怕是惡名昭彰的壞人,也應達成「同情之理解」。

40歲遇見萬維鋼、何帆、吳軍、熊逸等寫書人,才有了創辦「得到」的勇氣。

49歲出版《閱讀的方法》。他以後所有的作品,都是對這本書的擴展和延伸。

 

目錄

推薦序 閱讀,可以真正走進你的生命 脫不花

前言

第一章 強勁的大腦

1|推理:文字的邏輯舞蹈

2|轉念:幫大腦裝上開關

3|抽象:那些偉大的概念

4|凝結:一字一世界

5|俯瞰:到萬米高空去

6|選擇:我的平行宇宙

第二章 遙遠的地方

1|風物:帶什麼詩去遠方

2|棋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3|窺視:驚鴻一瞥,此地甚好

4|他顧:弱水三千,再取一瓢

5|意義: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6|行動:原來還能這麼做

第三章 奇妙的創新

1|結網:千門萬戶次第開

2|建構:一本好書就是一次展覽

3|怪談:意料之外,都在情理之中

4|設定:我們來假設一下

5|遷移:我找到了!Eureka!

6|追光:閃電劃過夜空

第四章 極致的體驗

1|情感:今晚月色真美

2|趣味:興致勃勃,嚴肅認真

3|快意:仰天大笑出門去

4|苦痛:總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5|角色:我的頭腦特工隊

6|文心:就是這個感覺

後記

繁體書目對照表

參考資料

 

序/導讀

前言

 

為了寫這本《閱讀的方法》,我其實準備了很多年。

但真的到了下筆的時候,有朋友嚇唬我說:「你這書恐怕沒人看。」

「為什麼?」

「你想啊,如果一個人連閱讀的方法都沒掌握,他怎麼能讀完這本《閱讀的方法》呢?」

這當然是個玩笑。但是我懂他背後的意思:閱讀真的需要方法嗎?

這倒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說到底,求知是人的一種本能。大腦和身體一樣,都有飢渴的時候,都需要新鮮的養分,和滑雪、開車不同,閱讀不需要先有方法才能行動。我見過愛讀書的人都是從橫衝直撞開始,抓到什麼讀什麼,在興趣和問題中不斷衝浪,直到學業有成,也未必有什麼成型的讀書方法。

那閱讀真的不需要方法了嗎?

據說有人問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一個問題:「如果我不愛我的老婆了,我該怎麼辦?」

柯維說:「那你就愛她吧。」

這人說:「老師,你沒聽明白,我問的是我不愛我的老婆了,該怎麼辦。」

柯維說:「不是我沒聽明白,而是你沒聽明白。我是說,如果你不愛她了,那你就去愛她吧。」

類似的話,我聽過好多次。我有一位朋友是個英語老師,有學生問他背單字有什麼好方法,他說:「就是你願意去背啊!」有人問自己的主管,怎麼樣才能開會不遲到,主管說:「就是你堅決不遲到啊!」還有人問,怎麼樣才能做到以誠待人。我在一部話劇的臺詞裡找到了答案:「沒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至今,這句話還貼在我辦公室的牆上。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行動本身就是方法。

這本《閱讀的方法》不想跟你講任何大道理,它只有一個目的:讓你願意拿起書來,開始讀。

 

閱讀的方法,本來有兩條路。

一條路,是對書負責,也就是教你如何高效率地把一本書喝乾榨淨。

如果你是要應對升學考試,或者是要學習某些專業知識,這類方法確實有用。市面上有很多講這類方法的書,中國古代也有很多這樣的實踐。比如明朝的張溥,讀一本書,先抄一遍,再高聲朗讀一遍,然後把抄的紙燒掉,再重新抄,重新朗讀,重新燒,這樣大約七八遍就可以背誦,這就是所謂「七焚讀書法」。

不過,我要提醒的是:這樣讀書,需要極強的目標感和極大的心力支撐。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其中滋味。

我高考結束的那天,親眼見到一位同學把自己桌上的、抽屜裡的書整整齊齊地收拾好,拿到操場上一把火燒掉了。他說:「這輩子,我再也不碰書了。」我完全理解他那一刻的感受。後來這些年,我又遇到過很多有學位、有知識,但就是堅決不讀一本「無用」之書的人。有一次,我和一位學者聊起這個現象,他歎氣,說了一句很重的話:「厭學,是心靈的癌症。」

不管多有效的「讀書方法」,如果只顧對書負責,而不管人的感受,最終導致一個人厭學,那一定是得不償失的。

而你眼前這本《閱讀的方法》則相信另一條路:對自己負責。所有的方法,都是相對於目標而言的。這本書只有一個目標:讓你樂於閱讀。所以,與其說它是「閱讀的方法」,不如說它是「愛上閱讀的方法」。

愛上閱讀的方法說來也簡單,就是:一個段落不喜歡,就跳過去;一本書不喜歡,就換一本。就像一個闖進遊樂場的孩子,奔跑撒野,輾轉於個個項目之間,碰到不感興趣的,轉頭就走;遇到喜愛的,就玩個不亦樂乎,單純享受玩耍帶來的快樂。這個過程中,唯一需要護持的,只有心頭那一盞燈火:能持續覺察到閱讀帶來的樂趣,以及閱讀對自我心性的增進。

我知道,這種讀書的主張不太符合社會通行的觀念。

關於讀書,有很多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清規戒律」:要讀經典、要讀原著、要逐字閱讀、要精讀、要結構化閱讀、要做筆記⋯⋯說這些「要」的人,都是好意。他們把書看成了一座高聳入雲的山,把讀書看成了步步登高的朝聖,知其路途艱辛,所以生怕我們行差踏錯,誤入歧途。但你有沒有想過,書籍的世界,其實並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張網?山,需要費力地攀爬,而網,允許我們愉快地從一個節點跳到另外一個節點;山,有從低到高的次序,而網,處處相通,沒有前後高低之分,只要你願意,任何一條路都可抵達終點;山,只有一個頂點,而網,每一個節點都有變成樞紐的可能。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上初中的時候,我家書架上有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繁體字、豎排版,我看不懂,但是這書名讓我覺得演員這個職業很高級,所以報名參加了學校排練的話劇。因為成了演員,我莫名其妙地找來了一本《悲劇心理學》,看了幾頁,沒意思便扔下了。但是透過這本書,我知道了作者朱光潛是我的安徽老鄉,所以又借了他寫的《西方美學史》來看。當然,還是看不懂又扔下。但我從中知道了幾位古希臘哲學家的名字,尤其覺得柏拉圖的「洞穴比喻」很有意思,於是將它寫進了一篇作文,受到了表揚。既然受到了表揚,我覺得自己也不好意思不學點哲學,於是就⋯⋯這麼一路滑到了今天。

這段看上去都不能被稱為「閱讀」的閱讀經歷,既沒恆心,也沒有系統,既沒有循序漸進,也沒有切實的收穫,幾乎犯了所有讀書方法論的大忌。

但是那又怎樣呢?回頭來看,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本書都沒有辜負我。它們從不逼我讀完,也從不問我要什麼心得,它們只是一站站地接力把我送到下一本書的面前。其中有很多知識的觸角,像一顆顆暫不發芽的種子一樣蟄伏著,在後來的日子裡偶爾鑽出地面。很多年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早已深受其惠。

對書負責的方法,常常把人當作一個空碗,等著書往裡面注入知識的甘露,要求人必須涓滴不漏地接受它、消化它。而對人負責的方法,更注重人的感受。它相信,人的心靈有無限擴展的可能性,只要一直保持讀的「意願」,總會由一個興趣催生出無數興趣,由一個問題帶來無數問題,無休無止、無窮無盡。

一個願意在書籍世界流連的閱讀者,他的任何行動都會觸發意外的相遇;遲早有一束微光會照亮他,讓他「突然淪陷」。他此後的一生,既能享受閱讀的快樂,又能得到閱讀的回報。閱讀將成為與他終身相伴的習慣。

 

被興趣引導的閱讀生活,是什麼樣的?

我自己從事知識服務行業,日常工作寫稿,要看很多書。我每天都會閱讀的是電子書,而且是在一個三十四英寸的電子閱讀器上看電子書。為什麼用這麼大的螢幕?因為一個畫面鋪滿三千字,我可以將一眼看過去捕捉到的資訊最大化。一本十萬字的書,按三十幾下鍵盤就瀏覽完了。所以,我日常瀏覽書的速度非常快,一天至少兩本。你可能會說,這樣生吞活剝,也就是翻翻而已,這不是鬧著玩嗎?你說得對,確實是翻翻而已,也確實是玩,我可以沒有任何負擔地找自己喜歡的書。但這麼「玩」的人其實挺多的。

比如,傳播學家馬素.麥克魯漢,西方世界公認的博學大神。他說自己買書,進到書店,拿起一本,直接翻到第六十九頁,這一頁寫得好他就買,寫得不好就放棄。

麥克魯漢還有一種「玩法」就更駭人聽聞了——翻開書,唯讀右半邊。這樣讀下來,速度快了一倍,但是資訊丟失不會超過一○%,所以還是很划算。這是高人手段,我承認自己做不到。但麥克魯漢還是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發:讀書如交友。

一個萍水相逢的人,我們沒有必要把他從頭看到腳;只憑第一印象,甚至只憑心情,就可以決定要不要和他深交。稍一接觸,發現他在人品上有瑕疵,就可以果斷放棄與他的交往。反過來,即使和一個人沒有深交,也不妨礙我們從他那裡獲取幫助,或者與其建立合作。這都是交朋友的常態。為什麼讀書就不能這麼做呢?

我每天快速瀏覽電子書,就相當於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見形形色色的人。過程中當然會碰到值得細讀的書,那就標記一下,買一本紙質書放到書架上。

如果正好有問題要請教它,那我就讀起來,覺得不錯,還會做一些摘錄和筆記。每年我這樣精讀的書,至少有十本。但這都是因為水到渠成的緣分,而不是因為任何壓力。就像跟一個朋友,交情到了必須深聊一次才行的地步,那就乘興而去,興盡而返啊!紙質書讀完,如果覺得價值很高,我通常會再買幾本送人。就像遇到一個有價值的新朋友,我會把他介紹進已有的朋友圈子。

世上有無數的書,世上也有無數的人。用擇友而交的方法擇書而讀,有何不可?

 

當然,聽我說到這,你可能會覺得壓力好大:為了讀到一本好書,花的時間也太多了吧?

前面說了:不要低估人的心靈。這裡我要再補充一句:也不要低估書的魅力。

一個文明想要存續,就必須像一個強悍的物種那樣,有能力避開進化剪刀,把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知識就是文明的基因,書籍則是基因的載體。每一個寫書的人,都要力爭把書寫得好看、易懂,讓我們讀者能夠愉快地接受。這是文明賦予他的責任。有的書寫得不好看但又很重要,怎麼辦?放心,自有人會去做形形色色的解釋、普及和轉述的工作,接力完成傳遞文明的使命。

書籍世界其實不是什麼莊嚴的藏寶聖山,而是一處繁華的鬧市。個個店鋪的主人都在挖空心思吸引我們進去、逗留、成交,所以,我們讀者在這鬧市上走來走去,哪怕目光游移、心不在焉也無妨。在逛街的時候,吸引我們注意、攔住我們腳步的責任, 難道不是商家的嗎?讀書人已經來了此地,還逗留了足夠多的時間, 居然空手而回——一個有自尊心的商家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更何況是一個流傳了數千年的強大文明呢?

都說書籍是人類精神的結晶,對它的價值和魅力,我們也要有基本的信心。「開卷有益」不是一句空話,那是一個文明對其傳承者的基本承諾。只要保持興趣的火苗不滅,愛上閱讀這件事就必然會發生。

這種讀書方法,中國古代早就有人嘗試過。誰?陶淵明。

陶淵明說自己「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其實一直沒有被真正認可,「不求甚解」四個字成了貶義詞。但是別忘了,陶淵明緊接著還說了一句話:「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每當對書中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精彩的文明從來不會讓我們失望。只要「好讀書」,即使「不求甚解」,也終會有「欣然忘食」的極樂一刻。

 

「愛上閱讀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因為興趣,所以行動。那就不妨再追問一層: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一種回答是:書那麼厲害,你憑什麼不讀?

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本質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但事實上,讀書只是我們提升心智的方式之一,並不高人一等。人類歷史上,有大量傑出人物是不讀書的。劉邦不讀書,禪宗六祖慧能幾乎不識字,蘇格拉底甚至反對寫書,我還見過很多不讀書但深明事理的人,不讀書不妨礙他們做出貢獻,成就自己。

另一種回答則是:讀書可以換取利益啊。

最典型的就是相傳由宋真宗寫的那篇《勸學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出門莫恨無隨從,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這就是赤裸裸的利誘了。

上面兩種回答,一種是威逼,一種是利誘。它們都能為我們提供閱讀的動力,但這種動力很難持久。

那閱讀的動力還能從哪裡獲得呢?

在阿蘭.德波頓的《藝術的慰藉》裡,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視角。德波頓在這本書第一頁就誇下海口,說他要解決一個大問題: 藝術有什麼用?

藝術能有什麼用呢?這麼問好像就已經唐突了藝術。那麼多藝術家都愛說:為了藝術而藝術,但他說,藝術不僅有用,還要把藝術視為工具。

德波頓的論證是:做為人類,我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由於我們身體構造上的不足,必須借助工具。我們需要切割,但缺乏這樣的能力,所以必須發明刀子;我們遠行時需要攜帶水,但缺乏這樣的能力,所以必須發明瓶子。

不僅身體,人類的心智也有不足,也需要用工具來彌補。比如,人的記憶力有限,必須借助繪畫幫我們留住最美好的瞬間;再比如,人的思維經常失之瑣碎,必須借助雄偉的建築物讓自己感受到莊嚴。所以,藝術和其他工具一樣,都是用來彌補不足的,好讓我們成為更健全的人。

這個角度很開腦洞。

通常,我們都把現在這個「我」看成行動的主體,世間的一切不過是「我」達成目標的工具。在這個意義上,讀書是為了對外獲取資源,把現在這個「我」養得更強大。

但是按照德波頓的視角,現在這個「我」,距離那個本該如此的、最終完成的「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這一生的努力,不過就是奮力前行,爬到終點,揭開那張命運的底牌看看:「我」本來應該是什麼樣子?

這個視角也可以用來回答:為什麼我們要閱讀?

因為我們生在文明之中,文明對我們有一個承諾:一個更好的、心智更健全的、認知更完善的未來之「我」正在前方等待著。那是「我」應得的、本該如此的、命中註定的。透過各種路徑,「我」一定有辦法抵達它。閱讀只不過是其中最便宜、最易得、最豐富的一條路。我必須承認,這個角度對我很有說服力。仔細揣摩愛讀書的人的內心,你會發現這是很多人愛上閱讀的理由:在人世間走這一遭, 如果不能知道自己本來應該成為什麼樣子,哪能甘心?

 

擺在你面前的這本《閱讀的方法》,看起來還是滿厚的。所以,我設計了一個「隨機漫步」的結構,來減輕你的壓力:一共二十四篇內容,每一篇你都可以在二十分鐘之內讀完,每一篇都呈現了書籍造福我們的一種方式。你可以隨便挑選其中一篇去讀,如果覺得興致未減,也可以隨意跳躍到其他章節。整本書,你既可以一次讀完,也可以隨時再次光臨。

我期待這樣的結構設計能充分展現對你的尊重。一本好書應該像一位溫潤的戀人,你若不找他,他就不煩你;你若去找他,他也有豐富的內在可供探尋。

二十四篇內容,我把它們分成了四個章節。

第一章,「強勁的大腦」——你會看到一代代寫書的人,把人類文明的精華雕琢成一顆顆璀璨的寶石,等著你去發現。當你和它們相遇,「推理」「轉念」「抽象」「凝結」「俯瞰」「選擇」這六個章節的內容便會成為你的工具,幫助你提升思維,去把握這複雜世界的底層邏輯。

第二章,「遙遠的地方」——遠方的景色總能滌蕩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從日常生活的瑣碎中抽離出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讀書,也是我們看見遠方的一種方式。「風物」「棋局」「窺視」「他顧」「意義」「行動」六篇,將會向你展示「紙上臥遊」能看到的六種風景,讓你感受到生活在別處的樂趣。

第三章,「奇妙的創新」——做為喜新厭舊的動物,我們常因創新而感到興奮。那麼多寫書人探索出來的六種創新方式:「結網」「建構」「怪談」「設定」「遷移」「追光」,也許能啟發你在自己的領域裡做出改變。

第四章,「極致的體驗」——影像時代,我們總是小看文字的力量。但如果翻開書,你會發現裡面有很多古已有之的體驗,比如「情感」「趣味」「快意」「苦痛」「角色」「文心」。你在書裡獲得的,絲毫不比透過其他媒介獲得的差,甚至別有一番獨特的滋味,讓你細細品味。

這四個章節從「內」「外」「新」「舊」四個方向帶領你探索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至於二十四篇內文,則是在探索過程中發生的二十四個「心靈事件」。

相信我。每一章的道路上,你都會有奇遇。

 

試閱

第四章 極致的體驗
我還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我可以遍歷人世間極致的體驗。
我知道,與現實世界相比,那些從書中獲得的體驗,總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能否從自身的渺小中脫身出來,體驗全人類共通的情感?
我能否快速進入心流狀態,一臉神往地走近一種趣味?
我能否將現實中積累的情緒釋放出來,快意地高呼一聲「過癮」?
我能否透過體會先賢在苦痛中的感受與行動,重塑個體的尊嚴?
我能否把各種角色請進頭腦,以豐富自己的人格?
我能否分辨文心造境的幽微妙處,創建屬於自己的小世界?

1|情感:今晚月色真美
「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只是被淋濕。」——(美)羅傑.米勒 前面三章,無論是強勁的大腦、遙遠的地方,還是奇妙的創新,我們更多的是在探討如何透過閱讀完善我們的理性,最後一章,我們就來看看閱讀是如何豐沛我們的感性和體驗的。
與理性相比,感性之於人更像是底層的作業系統。就像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所說的那樣:「人類的理性其實非常依賴複雜的情感,因為只有當充滿情緒的大腦運作順暢時,理性才得以運轉」。 悲歡可以相通嗎 說到情感,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個人的事情,除了至親至近之人,別人的喜怒哀樂與我們都不相關。正如魯迅所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魯迅《而已集》 做為一個情感沒那麼細膩的人,我一直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上大學時,偶然讀到了蒲松齡的一首詩。在蒲松齡生命的最後幾年,與他恩愛了一輩子的妻子劉氏先他而去。有一次,他來到亡妻的墓前,寫下了一首詩。 野有霜枯草,谷有長流川; 草枯春復生,川流逝不還。 朱光如石火,桃杏忽已殘; 登壟見殯宮,叢柏翳新阡。 欲喚墓中人,班荊訴煩冤; 百扣不一應,淚下如流泉。 汝墳即我墳,胡乃著先鞭! 只此眼前別,沉痛摧心肝。 ——(清)蒲松齡《過墓作》 我還記得,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是一個傍晚。我一個人在宿舍裡反覆吟味詩意,哭得不能自持。尤其是這句:「欲喚墓中人,班荊訴煩冤;百扣不一應,淚下如流泉。」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天人永隔帶來的巨大悲傷;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一個人向已逝的摯愛親人發出的呼喊,這麼微弱,但又這麼有力量。 事後回想,當時我連女朋友都沒有,怎麼會被亡妻之痛勾出這麼大的悲情呢?答案只能是:這實在是人之常情,是每個人都最容易被觸動的情感軟肋。年齡不同,經歷不同,處境不同,都沒有妨礙到這份悲痛在幾百年之後瞬間擊中我。人的悲歡何止是能相通! 一八二三年,七十四歲的德國大文豪歌德愛上了十九歲的烏爾莉克。彷彿枯木逢春,老頭兒歌德突然像男孩一樣陷入愛情的狂熱。他請求一位公爵代自己向烏爾莉克求婚,然而得到的回答只是拖延和推諉。他非常痛苦,寫下了晚年最負盛名的愛情詩篇《瑪麗恩巴德悲歌》。
在這花期已過的今天,我如何期望和她再見? 天堂和地獄都張開大口,我心潮翻湧左右為難! 純潔的心裡鼓湧著追求,人帶著感激甘心俯首向那陌生的至上至潔,要把那未知的永恆參透:這就是信仰!站在她跟前,我也有這種至幸的感受。 ——(德)歌德《瑪麗恩巴德悲歌》,轉引自《人類群星閃耀時》 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記下了這個文學史上閃閃發光的時刻。 從德文翻譯過來的詩,我其實也看不出什麼好。但是我知道,「花期已過」「天堂」「地獄」「純潔」「永恆」這類字眼,會打通所有讀者的悲歡,讓我們在感受這份愛情之熾烈的同時,忘記雙方年齡的懸殊。這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這場不倫之戀。 我有一個慈悲的想法:這首詩的價值,不在於文學性,而在於自此以後,世間每一個愛上少女的老頭兒,只要知道這首詩,內心就不會覺得自己那麼不堪了。 好文字不僅能創造情感表達的新形式,還能讓人從自身的渺小中脫身出來,讓讀到它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冰山下的洶湧 我曾經問過作家周曉楓:「你見過的最好的情感表達文字是什麼?」她說:「文無第一,哪有什麼最好?不過,所有好的情感表達文字都有一個特點—運用字詞簡單,表達感情克制,冰山下的洶湧,安靜的絕望。」說罷,她給我看了一段聖修伯里的《小王子》的內容。 當他最後一次給花兒澆水,準備給她蓋上罩子的時候,他只覺得想哭。 「再見啦,」他對花兒說。 可是她沒有回答。「再見啦,」他又說了一遍。 花兒咳嗽起來。但不是由於感冒。「我以前太傻了,」她終於開口了,「請你原諒我。但願你能幸福。」他感到吃驚的是,居然沒有一聲責備。他舉著罩子,茫然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兒。他不懂這般恬淡的柔情。 「是的,我愛你,」花兒對他說,「但由於我的過錯,你一點兒也沒領會。這沒什麼要緊。不過你也和我一樣傻。但願你能幸福⋯⋯把這罩子放在一邊吧,我用不著它了。」 「可是風⋯⋯」「我並不是那麼容易感冒的⋯⋯夜晚的新鮮空氣對我有好處。我是一朵花兒。」「可是那些蟲子和野獸⋯⋯」 「我既然想認識蝴蝶,就應該受得了兩三條毛蟲。我覺得這樣挺好。要不然有誰來看我呢?你,你到時候已經走得遠遠的了。至於野獸,我根本不怕。我也有爪子。」 說著,她天真地讓他看那四根刺。 隨後她又說:「別磨磨蹭蹭的,讓人心煩。你已經決定要走了。那就走吧。」 因為她不願意讓他看見自己流淚。她是一朵如此驕傲的花兒⋯⋯ ——(法)聖修伯里《小王子》 這可能正是所有真實情感的原面目。它從來不是簡單直白的,而是一直在矛盾中翻滾,若隱若現、載浮載沉。只能等待作家用準確、有節制的筆法把它捕撈上來,固化為一段文字。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同事、語言學者李倩做出的一段評價。她說,在描寫夫妻之間的思念上,中國文學的巔峰之作,其實是極其簡單的兩句話。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轉引自周勳初主編《唐人軼事彙編》 寫下這兩句話的錢鏐,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一個春意盎然的日子,他想念回娘家的王妃,寫下了這封書信。他很思念夫人,說田間小路上的花都開了,妳也該回家了吧?同時,他又強忍著思念,說妳別著急,可以一路看著路邊的花,慢慢回來和我相聚。 這個錢鏐,並不是李煜式的君王,而是個南征北戰的武人。換作其他武人出身的君王,想夫人了,要不派個士兵把她接回來,要不就寫「速歸!」但他不是。找到這種既熱烈又含蓄的表達方式,不容易。這是在說男女之間的感情和思念,在克制的筆法下,情緒盡現。而即便是在被很多讀書人視為禁區的性描寫方面,也有直白和節制兩種全然不同的寫法。 《西廂記》應該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描寫情愛的頂峰之作了,但它最膾炙人口的句子,不過就是:「餓眼望將穿,饞口涎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詞句典雅談不上,還把愛情和更原始的食欲比擬在了一起。 更著名的一段,出現在《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寫到張生和鶯鶯的雲雨幽會,用詞異常膽大,被人斥為「濃鹽赤醬」。

羅振宇 作者作品表

啟發

閱讀的方法:找到文明世界中,本該如此的我

別人迷茫的時候,你前進!:羅輯思維【人物篇】

你可以沒實力,但要懂戰略:羅輯思維【歷史篇】

你的座標有多大,見識就有多高:羅輯思維【商業篇】

你要當刺蝟,還是狐狸?:羅輯思維【認知篇】

將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羅輯思維【人文篇】

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2019新版)

成大事者不糾結

羅輯思維:我懂你的知識焦慮

羅輯思維套書成大事者不糾結+迷茫時代的明白人

羅輯思維:中國為什麼有前途

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

羅輯思維──中國為什麼有前途(簡體書)

成大事者不糾結

2022年9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我的吸血鬼同學15 安德魯回歸

Q小子笑話大全26

加強版數碼西遊41

初中學生必讀系列 文言文一本通(中一)

奧數基礎班3(加強版)

如何成為一流職場菁英?41本全球暢銷書教我們的最強工作心法

今天能賣多少球?從冰淇淋店輕鬆學超有趣的統計學!

雅思聽力聖經-模擬試題(英式發音 附QR code音檔)

我們的語言

音波療癒:人體能量場調諧法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增訂親簽版)

10個魔法語句,1分鐘使姿勢變更美!

盧恩符文應用入門:盧恩歷史、占卜解讀及魔法奧義

貓咪這樣生活好幸福

毒藥手帖

掌聲想起 鳳飛飛

韓國繪師的角色繪製重點攻略Vol.2

韓國繪師的角色繪製重點攻略Vol.1

亮眼插畫的構圖IDEA

魔法插畫帖:簡單掌握技巧,以線條妝點每一天!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