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密:祕密心理學的第一本書!那些藏著不說的,如何影響你的健康與未來
 
作者: 麥可.史萊平恩(Michael Slepian) 
書城編號: 25512199

原價: HK$123.00
現售: HK$116.85 節省: HK$6.1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究竟
出版日期: 2022/10/01
頁數: 240頁
ISBN: 9789861373850

商品簡介


★第一本關於「祕密心理學」的著作,帶你一窺你從未想過的、祕密對人的影響!

★蘇益賢、幹話心理學──專文介紹

★心理學重量級作家.《逆思維》亞當.格蘭特、《哈佛最受歡迎的幸福練習課》丹尼爾.吉爾伯特、《如何改變一個人》約拿.博格、《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伊森.克洛斯、《這一生的幸福計劃》索妮亞.柳波莫斯基──一致讚賞

★CNN、BBC、《科學美國人》《華爾街日報》《紐約客》《經濟學人》──好評報導

 

你有不為人知的祕密嗎?

你知道,每個人平均竟然有13個祕密嗎?

這些祕密到底該說,還是該守口如瓶呢?

為什麼我們渴望獲得理解,

卻又與其他人保持距離、不讓人進入內心世界?

 

如果你好奇人為何守密,又為何透露祕密,本書就是你的解答。

──亞當.格蘭特(《給予》《逆思維》作者,華頓商學院教授)

 

‧「心裡有鬼」真的看得出來嗎?

‧為什麼有人在時隔多年後,才決定揭露無人知曉的往事?

‧懷有沉重祕密的人,更容易覺得世界很危險?

‧祕密之所以讓人痛苦,並非因為隱瞞不說?

‧不是所有祕密都有害,有的還能讓你過得更好?

 

你有任何不為人知的祕密嗎?那些你隱而不說的事,經常讓你掛心嗎?你會因此覺得歉疚、沉重、有罪惡感,還是有種「與某人同一國」的感覺,甚至有可能是……輕鬆自在?

 

研究顯示,不論在任何時間點,每個人平均都有13個祕密。儘管祕密如此稀鬆平常,但它對心理健康可能是個負擔:越常心繫祕密的人,越容易覺得日子不安穩。這並非因為我們「藏得很辛苦」,而是「想得很辛苦」;沒錯,光是想到自己有不可告人之事,就足以令人備感壓力、覺得自己不夠真誠──但事情未必如此,也大可不必如此。

 

作者從自身的經歷出發,探討眾多與祕密相關的議題,讓我們了解祕密在生活中如何舉足輕重,也提出了實用的應對策略,避免祕密可能帶來的傷害,讓我們都能運用科學方法,與祕密好好相處。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著有《轉動內心的聚光燈,照亮人生更多可能》等多本大眾心理學書籍)

幹話心理學(心理學社群)

 

★媒體好評報導:

CNN、BBC、《科學美國人》《華爾街日報》《紐約客》《經濟學人》……等。

 

★心理學重量級作家一致讚賞:

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暢銷書《逆思維》作者

丹尼爾.吉爾伯特──哈佛大學教授,《哈佛最受歡迎的幸福練習課》作者

約拿.博格──華頓商學院教授,《如何改變一個人》作者

伊森.克洛斯──《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作者

希娜.艾恩嘉──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誰在操縱我們的選擇》作者

索妮亞.柳波莫斯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這一生的幸福計劃》作者

法蘭克.華倫──線上計畫《寄出祕密》創辦人

 

如果你好奇人為何守密,又為何透露祕密,本書就是你的解答。

──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暢銷書《逆思維》作者)

 

每個人都擁有它們、保留它們、背叛它們,並對它們感到好奇。

不用懷疑了,這本令人愉快而引人入勝的新書揭示了隱藏在祕密中的心理

──丹尼爾.吉爾伯特(哈佛大學教授,《哈佛最受歡迎的幸福練習課》作者)

 

我們都保守祕密,但事實證明,我們對如何處理祕密的直覺往往是錯誤的。

本書揭示了我們為什麼要隱瞞,以及坦白、傾訴和放下的力量。

──約拿.博格(華頓商學院教授,《如何改變一個人》作者)

 

身為心理學界最傑出的新星之一,

作者在這部令人大開眼界、引人入勝的處女作中,

將尖端科學與引人入勝的故事結合起來,

解釋了一個既熟悉又神祕的話題:守密。

有趣、內容豐富、科學準確,這是非小說類作品的最佳表現!

──伊森.克洛斯(《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作者)

 

作者揭示了祕密的普遍性,以及它們與人際關係及幸福的關係;

不但提供深刻的見解,也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希娜.艾恩嘉(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誰在操縱我們的選擇》作者)

 

本書優雅地將引人入勝的故事,與同樣引人入勝的科學結合起來。

──索妮亞.柳波莫斯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這一生的幸福計劃》作者)

 

這是一本罕見的書,它結合了關於保守祕密的原創研究,

以及分享祕密如何能加深關係並改變生活。

──法蘭克.華倫(線上計畫《寄出祕密》創辦人)

 

作者

麥可.史萊平恩(Michael Slepian)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領導與倫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祕密心理學的研究先驅。

 

畢業於雪城大學心理系,副修腦科學,並擁有塔夫茨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曾任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除了曾獲美國心理科學協會年度學術新星獎,也曾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研究生研究獎學金計畫。

 

作者研究有關祕密的心理學長達10年以上,研究內容包含祕密如何影響信任和動機、保守祕密的後果、祕密如何改變我們的行為、判斷和行動,並撰寫過50多篇關於祕密的文章,其研究也曾獲《紐約時報》《大西洋》《紐約客》《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和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報導。

 

譯者簡介

 

魯宓

 

美國德州大學藝術系碩士,譯有「印地安巫士唐望」系列、《沒有不好的你》《人生賽局》《紅書》《道德的重量》《診療椅上的謊言》《超越心靈地圖》《日漸親近》等書。

 

目錄

推薦序 在「該不該說」之間,更多你沒想過、關於祕密的祕密蘇益賢

推薦序 藏著不說的,真的最傷?幹話心理學

前 言 為何要隱藏祕密

 

第一章 什麼是祕密?

守密是一種意圖,而非行為

不存在,卻感覺得到

我們守著的祕密

數字會說話

祕密?還是隱私?

你守著的祕密

 

第二章 祕密的誕生

守密有多普遍?

嬰兒能守密嗎?

學齡之前,正在練習守密

童年中期,難為情的祕密

青少年時期,開始隱瞞不說

 

第三章 心智的祕密

祕密如影隨形

處理傷痛

公園裡的祕密,心中的祕密

遊走的心智

被意念困住

從意圖到負擔

 

第四章 祕密的三大座標

地鐵驚魂記

為祕密定出座標

祕密的座標地圖

畫出地圖,探索三大座標

三大應對指南

 

第五章 隱瞞祕密

保護你的祕密

拉住自己

人們看得出來嗎?

想開口

祕密何時傷害最大?

 

第六章 坦白與傾訴

放下心中的石頭

我們過去的故事

為人所識

別人會怎麼想?

坦白與否

找人傾訴

尋找新觀點,挑戰你的想法

 

第七章 正向的祕密

打破日常,期待未來

禮物,求婚,與其他的驚喜

藏在心裡的快樂經驗

 

第八章 文化與應對

不能說的祕密

關係流動

處理價值

處理內心衝突

 

結論 祕密是要用來分享的

 

序/導讀

〈推薦序 在「該不該說」之間,更多你沒想過、關於祕密的祕密〉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臨床心理師,著有《轉動內心的聚光燈,照亮人生更多可能》等多本大眾心理學書籍)

 

心理師或許是與「祕密」最為接近的一種職業了。

 

出於不同原因,有人把接受諮商視為一種祕密,有人則覺得沒什麼。但無論如何,打從個案置身諮商室、開口的那一刻起,一種關於祕密的特定默契便展開了:除非涉及自我傷害、傷害他人、違法情事,否則對於個案所說的一切,心理師都應善盡保密的義務。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認知與信任基礎,個案才能安心地在會談室裡娓娓道來自己生命的種種。有時,個案討論的是日復一日的日常;但在某些決定心理諮商是否能有所幫助的關鍵時刻裡,個案會膽怯地道出某些目前尚無人知的祕密。一邊說著,一邊觀察心理師的反應,也一邊觀察剛剛說出祕密的自己身上那種鬆了一口氣、卻又有些糾結的感受。

 

誠如作者所言:「我們也許不希望祕密被人知道,但仍會希望自己被人了解。」我突然悟到,諮商室會不會正是能讓這兩種看似衝突的需求找到交集的獨特場域?總之,一邊讀著本書,我的腦袋一邊發想⋯⋯赫然發現,整天與祕密打交道的我,過去卻沒想過要往「祕密」這個議題做更多延伸思考,直到打開了本書。

 

為了用更科學的方式討論祕密,在「祕密心理學」這塊少有人踏上的領域中,作者得解決的問題其實不少。好比,守密的定義是什麼?它是一種行為,還是一種意圖?維護祕密等於維護隱私嗎?祕密有大小之分嗎?要如何分類?⋯⋯諸如此類。作者細膩地把一個我們都知道、卻未必真正深入理解的議題打開再打開。這樣探究的歷程,提供讀者一窺心理學家針對特定主題思考、進行科學研究背後脈絡的機會。

 

書中呈現出各種與祕密有關的調查數據,這也讓身為讀者的我較為釋懷──原來有這麼多人跟我一樣。「我們在祕密這件事情上並不孤單。祕密遠非讓我們與眾不同的原因,反而是我們的共通之處。」書裡的這句話,恰是諮商室裡人我互動之時最佳的註解。

 

本書援引各種目前在心理學中已發展且較成熟的分支,來與「祕密」對話。從發展心理學(小朋友從幾歲開始能理解祕密的概念?)、人格心理學(守密與人格特質有關嗎?)、認知心理學(祕密與壓抑思考背後的認知歷程是什麼?),到臨床心理學領域(持有祕密對心理健康有害嗎?)。讀完本書你將發現,祕密確實無所不在,但用這種系統性方式探究祕密,就我有限所知,本書確實是第一本。

 

敬邀讀者跟著作者的引導,在情感、關係、職場、家庭等各種生活層面裡,重新反思祕密之於人們的必然性,以及其所帶來的正、負面影響。在我們急著思考該說或不說某些祕密之前,不如先讀過本書,重新思考:傾訴此祕密的好處是什麼?要說的話,要如何好好說、以怎樣的方式說?而在什麼情況下,不說會是更好的選擇?我們又能做些什麼,找到與此祕密共處的方法呢?

 

多了解這些關於祕密的祕密,祕密有時就能不再只是祕密,而是你我之間最好的黏著劑。

 

 

〈推薦序 藏著不說的,真的最傷?〉

幹話心理學(心理學社群版主 編編)

 

「我很想跟你說,卻很難說出口,關於我的祕密。」

 

人們一生中,總會守護著許多祕密;而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埋藏祕密的地方。

 

你曾經偷竊過?你也許對家人、朋友、伴侶說過謊?你可能很討厭一個朋友,但你從未把不滿說出口?你對當前伴侶感到失望,卻不願意把心情分享給對方?

 

祕密不一定都是負面的,只是難以啟齒罷了,因為你也可能很喜歡一個人,卻不曾對那個人表達過心意。

 

很多時候,人們會因為個人原因或理由,而無法把某些資訊或事實分享出來。我們都害怕把這些事情說出口後,會對當前的關係或情況造成影響。

 

因此,選擇「保守祕密」。

 

其實,編編也有許多說不出口的祕密。小時候,曾經偷吃了點心,因為害怕受責罰而不願承認;長大後,難以表達喜歡一個人的心情,因為擔心感情不被對方認同與接受。所以,我們只能對這些事實、想法有所隱藏保留,深深地藏在心中。

 

事實上,作者提到所謂的「祕密」之所以為祕密,是因為「意圖」不同。針對一件事實,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說與不說」。有些事情因為是私事,為了注重隱私、保護自我,所以我們選擇不說出口。

 

比方說,對於不熟的人、同事,甚至沒那麼好的朋友,你不願也不想過於揭露自我資訊。又或者是因為受到當前身處的場所環境限制,不適宜討論某些太私人話題,所以你選擇不說。

 

作者在書中提到,他曾針對祕密的類型進行調查,發現人們常見的祕密分類主要可以分成三十八項。編編認為,其中最難以表達或坦誠的祕密,往往都是會影響「當前關係」的事實。具體來說,像是對愛情不滿、曾經精神出軌或肉體出軌、對婚姻或交往伴侶不忠等。

 

擁有祕密的人,或稱背負祕密的人,更容易承受心理負擔的影響。

 

心理學家也認為,祕密對獨立個體的身心健康也會造成負面且不良的傷害。但這個心理學領域卻很少有專家探索,因為近年來,心理學家更專注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連結建立,卻忽略了人們為何會選擇與其他人保持一定距離的關係,而不願分享內在心情、情緒、想法、感受。

 

祕密是一種與自我內在互動的過程,唯有理解祕密的存在,才能更加認同自身。  因此,編編推薦這本由麥可.史萊平恩撰寫的《守密》給所有讀者粉粉。

 

這本書,能將「祕密」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你。它會讓你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人們為何習慣保守祕密?祕密的來由?以及它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在守密時如何降低自己的心理負擔?

 

你也許會擔心擁有一個祕密。因為祕密會讓你單獨承受,而你只能選擇隱藏內在自我。沒有他人的支持,這些祕密會讓你感到不安、畏懼、孤立,甚至讓你變成一個不真誠的人。

 

但,看完這本書後,你會發現:其實有時候,保有一個祕密是特別的。

 

而且,除了保有祕密外,你更可以與其他人共享祕密。

 

在心理學上,當人們願意主動地揭露自我資訊時,就能與他人建立一段更真誠且穩固的關係。你不一定要一個人承受這些事一輩子,你可以將這些祕密告知家人、親密朋友、伴侶。他們可以成為理解你的人,發揮同理心來包容你。

 

「如果可以,就把祕密分享給你信任的人知道吧!」

 

最後,編編也想告訴你一個祕密,想知道的話,就來私訊編編吧~XD

 

〈前言 為何要隱藏祕密?〉

 

我緊張地看到冰雪封閉了東岸的許多地點。根據新聞片段顯示,甚至連華府都停擺了,但紐約市的機場目前還有飛機起降。到頭來,我仍很幸運:我從加州起飛的班機準時升空,毫無問題地抵達了曼哈頓。

 

我只來過哥倫比亞大學一次,當時我還是高中生,前來參觀我申請了但無望進入的這所大學。現在我來到此地,站在演講廳的講臺上,另一種焦慮取代了我對冬季風暴的擔憂。我準備要進行我的「求職面試」──九十分鐘的研究演說和討論,涵蓋了一系列主題,從如何判斷其他人的可信度,到如何判斷山丘的陡峭程度。首先,我談到自己對於祕密的最新研究。

 

學術界標準的求職面試是一連串勞累的會談,你日以繼夜地準備,然後是你最重要的一場演說,花了數月時間預備與練習,中間只有幾次上廁所的時間(如果他們還記得提供)。這場面試也沒什麼兩樣。當我開始之後,立刻有人舉手發問,問題從基本的(祕密是什麼?)到艱難的(那麼文化呢?)都有。

 

但我在這裡要說的不是求職面試。這一天之所以永遠烙印在我的記憶中,其實有不同的原因。除了演講之外,我還記得另外兩件事:第一,經過一整天的面談,我未來的同事帶我去吃晚餐,然後有些人來到我下榻的旅館酒吧續攤;第二,我在那一整天所闡述的研究,將有劇烈且個人化的意外轉變。

 

大概在午夜過後,我們又點了一輪酒,我覺得這個晚上就像與一群好友共度,面試感覺已經很遙遠了。我突然想起手機稍早之前震動過,所以我偷看了一眼。我爸打來的。這很不尋常。我爸從來不會突然打電話,更別說是在午夜時分。

 

三十分鐘後,我們買單,我看到爸爸打來的第二通未接來電。我只想到了糟糕的情況。一定是有家人過世,或發生其他的悲劇。無論他想說什麼,似乎都無法久等。

 

我回電給我爸。

 

「我有事要跟你說。」他說。「你能坐下來嗎?」

 

然後他告訴我一個故事,關於我的父母當初如何試著想生孩子,卻一再失敗,最後他們得知原因:我父親無法生育。

 

我父親告訴我,他不是我的生父:我是透過匿名捐贈的精子和人工受孕而成。這個祕密在我職涯最重要的一天被揭露。我沒有坐下來。

 

我覺得頭暈。有股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彷彿我回到講臺上準備進行演說,只是現在要發問的是我。在我還沒開口之前,父親就先回答了我的第一個大問題:小我五歲的弟弟和我是同母異父,來自不同的捐精者。

 

我耐心聆聽父親說完他的爆炸性消息。現在輪到我了。我安慰他,說這件事完全沒有改變我們的關係。他是我父親,永遠都是。但我有很多問題:為何對我守密?為何現在告訴我?還有誰知道?結果祖父母們、舅舅叔叔嬸嬸們──整個家族除了我和弟弟──一直都知道這件事。他們怎能守住這個祕密如此久?那是什麼感覺?

 

我過去十年研究的,就是我在那天晚上對我爸提出的問題。後來我才察覺到,這個已有百年歷史的領域之所以尚未建立關於祕密的心理學,正是因為沒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心理學家一直都很想知道人們如何建立關係、彼此連結;至於我們為何對其他人保持距離,以及不讓其他人進入我們內在世界的後果,則大多被忽略。

 

過去的研究者認為,在交談時隱瞞訊息就是守密,他們也根據這個想法來設計聰明的實驗。但當我們看到真正的祕密(如你目前所嚴守的),並問它們日復一日對你產生的影響時,不同的情況就會開始顯現。

 

不僅是狡猾或欺騙,守密是內心的一種運作,是我們對自己與人際關係的感受,是我們如何應對生命的挑戰,以及是什麼造就了我們。

 

所有人都有祕密,但不是所有祕密都類似。有些祕密不會傷人,有些會。但哪些祕密會傷人,為什麼?我得知家族祕密的那一晚,心理學家尚未提出這些問題,但後來我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出了上百次。感謝數以萬計的研究參與者分享了他們的祕密,現在我們可以照亮祕密的祕密生活,揭露它影響我們的各種方式,以及我們該如何與它好好共處。

 

我們也許不希望祕密被人知道,但仍會希望自己被人了解。處理這種張力正是人際關係的關鍵所在。祕密如此難守的主要原因,是它違反了我們分享經驗的人性衝動。確實,不是所有的祕密都能守住。我們有時會坦白,有時也會傾吐。

 

不管你的祕密是否能繼續隱瞞,本書將讓你更了解我們為何有祕密、它如何影響我們(儘管我們可能並未覺察),以及如何在守密時過得更好。

 

試閱

〈第一章 什麼是祕密?〉

開創電視新紀元的影集《黑道家族》的第一幕,就是以祕密開場。東尼.索波諾坐在候診室,他環顧房間,房裡安靜到聽得見時鐘滴答聲,他因此被房門突然打開的聲音驚動。梅菲醫生招呼東尼進辦公室,他跟著她進去,他們坐下來。東尼的姿態更像是一個試圖看起來很輕鬆的人,而不是真正的放鬆。他期待地看著梅菲醫生。她凝視著他。沉默有點令人尷尬,東尼敲著手指來填補。他轉移視線,往上瞄了一眼,然後又轉回來凝視她,深深吸了口氣。

東尼.索波諾在看心理治療師。他不希望任何人知道。如果他的朋友或工作上有關係的人知道了,他們會瞧不起他──他很確定會這樣。這件事會讓他顯得軟弱。身為犯罪集團的老大,他可不想要出現這種投射。東尼知道這項祕密被揭發的風險很低,畢竟在他的工作中,祕密是必要條件,這是犯罪組織數百年來遵守「緘默法則」(Oath of Omertà)的核心。儘管「你正在看心理治療師嗎?」這種問題不會出現在日常對話中,但這個祕密讓他覺得沉重。

為什麼東尼對這個祕密如此在意?

長久以來,心理學家相信祕密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不良的影響,但為什麼?事實證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多年來,許多研究者假設隱瞞的行為讓祕密影響我們的健康。經典的實驗是讓參與者在與人交談的同時隱藏一個祕密,實驗也通常會指示另一人詢問那個祕密。但這種情況是否能呈現人們對自己祕密的完整經驗?


【守密是一種意圖,而非行為】

●在沉默中孤單

「最困難的莫過於有一個不能說的祕密。」愛德華.史諾登擔心的不是別人詢問他的祕密,而是他該如何安全地揭露。史諾登發現,美國國安局暗地裡進行大規模的全球監視。「他們可以偷窺整個世界,不用告訴任何人。」他在自傳中這麼寫。史諾登相信,這個計畫傷害了國安局的所有宗旨,也就是保障公民自由,而不是違反自由。

史諾登決定爆料,但有兩個問題。第一,監視系統的範圍與複雜程度。為了提出可信的資訊,史諾登必須透露監視計畫如何運作。「要揭發一項祕密計畫,也許只要說出其存在;但要揭發計畫性的守密,就必須描述其運作。」他寫道。「需要有文件、國家安全局的實際檔案──越多越好,來揭發其濫用的規模。」這就涉及第二個問題:美國政府對非法洩漏機密情資毫不寬容。「我知道,只要揭露一份文件,就足以讓我入獄。」

任何動作都不能被偵測到。國安局的電腦在雲端處理與儲存資料,會留下數位足跡;後來史諾登發現某間辦公室裡有棄置的舊電腦,不容易被追蹤。但如果有人看到他使用那些古老的電腦,會顯得很可疑,所以他在下班天黑後複製重要的檔案。「我會全身冒汗,到處看到黑影,聽到腳步聲。」他把檔案下載到一張小記憶卡裡──小到不會觸發任何金屬探測器──並藏在口袋裡以帶離大樓,有次還藏在一只魔術方塊中。「我也會把卡片放在襪子裡;而在我最疑神疑鬼時,我會含在口中,以便在必要時吞下去。」

為了不留下數位足跡,史諾登會在他駐守的夏威夷歐胡島上開車繞圈子,到處攔截無線網路訊號來傳送檔案,而且每次都使用不同的網路。「我用不同的身分聯繫記者,戴著用一次就丟棄的面具……難以想像在網路上要保持匿名有多困難,直到你為了生命安全而這麼做。」

史諾登花了超過六個月時間來記錄祕密監視計畫,並偷偷與記者分享。等到寄出了最後的檔案,他的下一步就是逃亡出國。史諾登甚至無法告訴女友這件事,風險太高了。「我不希望對她造成更多我已造成的傷害,我保持沉默。我在沉默中很孤單。」

女友(現在的妻子)去露營旅行的那天,史諾登逃到了香港,他在那裡等著與兩名記者會面。幾天後,全世界將知道美國國安局的龐大全球監視計畫,史諾登的照片也將會登上所有新聞的版面。

●祕密究竟是什麼?

史諾登描述守密的經驗為孤單與無人可分享的挫折。「我不是早就習慣孤單,這麼多年來也一直在電腦螢幕前噤聲了嗎?⋯⋯但我也是人,缺少同伴很難熬。每天都被各種掙扎糾纏,我嘗試調和道德與法律、我的責任與渴望,但失敗了。」史諾登也區分了他與同事們一起守密的機密資料與他自己的祕密:他將要爆料。「至少你屬於一個團隊。也許你的工作是機密,但這是共享的祕密,因此是共享的負擔;很難熬,卻也有歡笑。不過當你有了真正的祕密、無法與任何人分享時,連歡笑都會是謊言。我可以談自己的擔憂,但絕不能談我要如何處理。」

你也許不是紐澤西州的黑道老大,或發現了政府的最高機密計畫,但東尼.索波諾與愛德華.史諾登關於祕密的掙扎仍讓你感到熟悉。在組織犯罪的戲碼之外,東尼.索波諾承受焦慮和憂鬱;除了龐大的國際監視計畫之外,史諾登與自己祕密的基本掙扎則是隔離與孤單。儘管能在對話中隱藏祕密,但東尼.索波諾與愛德華.史諾登仍感受到祕密帶來的沉重負擔。

被問到「你的祕密是什麼?」時,那也許會是你所能想像得到最尷尬的經驗,但這種經驗究竟有多常見?我從來沒直接問過我的朋友,甚至是好朋友,他們是否曾欺騙伴侶、墮過胎,或童年時曾經受虐之類的問題。不論在現實生活或心理學相關實驗裡,迴避關於祕密的問題,都不如我們所擔心的那樣常見。事實上,這些情況只呈現了守密經驗的一小部分。

那麼,祕密究竟是什麼?祕密不是實質的事物,你無法放在顯微鏡下,腦部也沒有存放祕密的區域。隱藏資訊是守密的一個動作,但這個動作本身不是祕密。用隱藏祕密的動作來界定守密的問題在於,我們不常需要隱藏祕密,隱藏祕密也不一定很困難。例如,被問及當天稍早的行動時,東尼.索波諾可以輕鬆想出很多回答,不用誠實說出「我去看心理治療師」。許多祕密不需要靠謊言來維護。因此,我們必須界定守密是一種意圖,而不是我們的行為:我意圖不讓人知道此事。

當我們認知到「躲避問題」與「忍住不說」只是守密的一小部分時,對於祕密的更廣泛了解──以及祕密對生活的影響──就可以進入我們的討論。


【我們守著的祕密】

花點時間想想以下的經驗,問問自己是否有類似的經歷?如果有,那算是祕密嗎?就算你曾跟其他人談過,如果你仍想隱瞞某些人,那麼它依然算是祕密。

‧傷害另一個人(情感或肉體上)。
‧使用非法藥物或濫用合法藥物(例如酒、止痛藥)。
‧習慣或成癮行為(不涉及毒品)。
‧偷竊(任何未經許可的占有)。
‧違法行為(吸毒或偷竊除外)。
‧自殘。
‧墮胎。
‧創傷經驗(以上這些除外)。
‧說謊。
‧違背他人的信任(說謊除外)。
‧渴望愛情(單身時)。
‧對愛情不滿(交往時不快樂)。
‧外遇念頭(與人交往時,想與其他人交往)。
‧精神出軌(與其他人有不恰當的情感連結,並從事性愛以外的親密行為)。
‧實質出軌。
‧交往的對象對其伴侶不忠。
‧對社交不滿(對某位朋友不滿意,或對目前的社交生活不滿意)。
‧對身體不滿意(不喜歡自己的外表或身體)。
‧受心理問題所擾。
‧在職場或學校的不當行為(或說謊以求錄用、被接納)。
‧在職場或學校表現不佳。
‧對職業或職場不滿(對自己在職場或學校的情況不滿)。
‧計畫好的求婚。
‧計畫好的驚喜(求婚除外)。
‧隱瞞的嗜好或擁有物。
‧目前(或過去)隱瞞的交往對象。
‧家庭祕密。
‧懷孕。
‧性取向或性別認同。
‧性活動(性取向除外)。
‧無性生活。
‧隱瞞某種偏好(或無偏好)。
‧隱瞞信念(如政治、宗教、對群體的看法、偏見)。
‧財務(如開銷、擁有的資金)。
‧野心、計畫或目標。
‧異常或反規範行為(上述除外)。
‧隱瞞特定的故事(上述除外)。

這是人們的常見祕密分類──共三十八項。這些分類是來自於我對兩千位美國居民的問卷調查,裡頭只有一個問題:你目前正持守的一項祕密是什麼?

2022年10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大熊校長(三版)

和平樹:一則來自非洲的真實故事(三版)

小雪球的夢想(二版)

倒立看 金剛經

如何安慰傷心的朋友

你當然可以心情不好

奧數預備班1(加強版)

看圖秒懂!社會人必修應用統計學

夢的標點

法國烘焙師的頂尖可頌

跟著大師學塔羅逆位牌

HJ科幻模型精選集09: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特輯

安心國小6:這樣用錢可以嗎?

神奇酷地理4:威力驚人的風暴(2022新版)

神奇酷地理8:驚奇險峻的高山(2022新版)

科學實驗王第二部3:加密貨幣與區塊鏈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016

名廚西餐

日本麵包師的經典配方

法式甜點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