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對孩子勃然大怒,晚上卻又自責不已,
妳今天也因為情緒化對待孩子而感到愧疚嗎?
最懂妳的、全方位的媽媽情緒療癒書,
媽媽牌的內疚、不安與憂慮,一次解決!
一早忙翻天,孩子卻拒絕上學大哭大鬧;上班時,托兒所打電話來說孩子生病了;孩子不聽話,老公卻說怎麼連個小孩都帶不好;家事百廢待舉,偏偏孩子還要求東要求西⋯⋯每當這時,妳也會一秒理智斷線,腎上腺素狂飆,變成「不是平常的媽媽」嗎?
為什麼當媽後,情緒變得這麼敏感?
明明妳不想這麼做,卻還是忍不住對小孩發脾氣,事後又懊悔不已!
明明妳盡心盡力了,卻還是認為比不上其他媽媽,只有自己看起來最狼狽!
妳覺得孩子的問題,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造成的!
親愛的媽媽,這絕對不是妳的錯,
妳為了孩子與整個家,每天都被時間追趕著,
為此陷入情緒漩渦而苦苦掙扎,
妳也討厭這麼像刺蝟的自己,但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妳不是刺蝟媽媽,只是情緒太過敏感
長期為育兒憂慮的媽媽們提供諮商、本身更照顧兩名孩子的精神科醫師鄭宇烈說:「身為母親的妳,有任何情緒都沒關係!妳感受到的所有情緒,百分之百是正確且適當的。」此刻的妳,不是繼續怪罪自己為何變得這麼情緒化,而是要去檢視妳因為「母親」這個身分,深埋在心中的各種情緒。
▎26則育兒諮商案例,教妳減輕育兒憂慮
「為了好好理解孩子,妳要先接納自己的情緒。」不必去壓抑與消滅它,只要懂得釐清自己的情緒,就有能力去接受它。當媽媽內心穩定,才能從孩子的言行中掌握他們的情緒,確實建立起與孩子情感連結的通道,帶來正向循環。
本書中鄭宇烈醫師從諮商案例與個人育兒經驗裡,揭露了26種媽媽們經常面臨的高敏感情緒,包括:對孩子感到內疚的糾結心情、擔憂孩子成長的焦慮不安、與他人比較而產生的育兒自卑感、孩子長大分離後生起的孤單憂鬱,以及因為小孩瑣事與老公吵架的夫妻失和等等。鄭醫師結合精神科、心理學與諮商知識,具體剖析每一種媽媽的心理狀態,並提供實用的改善方式。
▎向精神科醫師學自救,放下媽媽的高敏感情緒
◉ 千錯萬錯好像都是媽媽的錯——道德感越重的媽媽,罪惡感越深,妳只要當個適度的好媽媽就行了!
◉ 孩子一生病,就變得相當神經質——身為母親,有任何情緒都沒關係,妳是心裡最難受的那個人
◉ 必須把愛分享給其他孩子而感到抱歉——切記!孩子不是靠妳一人獨自撫養的,媽媽無法一個人完美地照顧孩子
◉ 想上班工作,卻又覺得對不起孩子——工作真的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嗎?身為職場媽媽的妳也有優勢
◉ 因為想完美地撫養孩子而變得焦慮——完美主義用在育兒上是行不通的!比起追求完美,更要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
◉ 拿自己和其他人做比較——成為媽媽後,自我肯定降低是理所當然的,但妳的人生裡,「比較」是件得不償失的事
◉ 對孩子的事感到煩心時,就會對丈夫發脾氣——孩子的出生對所有夫妻都是一種危機!越是疲憊,越要培養夫妻的對話時間
▎深受高敏感情緒所苦的媽媽,通過這本書將可學會:
① 釐清一團亂的情緒,從各種情緒漩渦中掙脫出來
② 懂得保留媽媽專屬的寧靜時光,減輕罪惡感
③ 利用方法提高親職效能,增進育兒信心
④ 創造讓爸爸帶孩子的機會,促進全家人的情感交流
跟著鄭宇烈醫師的引導,做個放過自己的媽媽吧,妳早已是孩子眼中最棒的媽媽了!
本書特色
★ 每個媽媽都該有一本的情緒急救手冊,自己的高敏感自己救
書中收錄26則育兒心理諮商故事,每個狀況都是媽媽最常碰到的情境。媽媽們必定能從中找到自己苦惱已久的問題,並獲得來自精神科醫師提供的解方。
★ 不只是教養書,更教妳學會善待自己的生活方式
全書內容豐富、用字深入淺出,除了減輕妳的育兒憂慮,也教妳提升親職效能,學會創造媽媽專屬的寧靜時光,活出不一樣的媽媽生活。
名人推薦
國內外好評推薦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兩個孩子的母親
村子裡的凱莉哥|小小PETIT無毒指甲油創辦人
沈雅琪|神老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彭菊仙|親子作家
盧新之|諮商心理師
──療癒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當了母親之後,一條艱澀的自我修煉之旅就此展開,這是我在教養之路上的精實體悟,也是本書作者想給讀者們的清晰提醒。成為母親,不該是變成「失去名字的女神」。以「擁有自我」為出發基石的育兒之路,才能平衡成為母親後的一切苦澀與甘甜。——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兩個孩子的母親
媽媽可以不完美、媽媽可以不堅強、媽媽可以不勇敢。當有了這樣的覺察後,每個人都可以更輕鬆地面對媽媽這個位置。——村子裡的凱莉哥|小小PETIT無毒指甲油創辦人
這本書講述了新手媽媽們會經歷到的各種狀況,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失去自我而引發的。讀了這本書,使我更加確信這點:「不要疏遠妳自己!」當妳進入育兒的洞穴時,一定要不斷在心中重複這句話。在育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妳自己。在此推薦這本書給準備踏上育兒旅程的各位媽媽們。——Grimeda|韓國圖文作家
作者
鄭宇烈(정우열)
精神健康醫學科主治醫師,現為「想法與感覺身心診所」院長。韓國兒少精神健康醫學會會員、夫妻家庭治療研究會會員,並擔任低生育高齡社會委員會民間委員、首爾女性家庭財團理事。
鄭宇烈醫師在某個偶然的機會下成為全職爸爸,至今仍然是兩個孩子的主要養育者,因此能夠體會身為一名母親是多麼孤獨和辛苦的事。他深刻明白只要是母親,必定都曾深陷複雜情緒的漩渦,因此透過個人心理諮詢和演講持續地為媽媽們排難解憂。著有《均衡育兒》(暫譯)、《媽媽與她們的產地》、《爸爸出面就是不一樣》等書。
IG:instagram.com/6father
譯者簡介
陳曉菁
韓國西江大學韓國語教育院結業,韓文檢定六級合格,曾就職於韓國觀光公社及韓國貿易公司。在翻譯工作裡找到無窮的樂趣,現為專職韓文譯者,主要翻譯韓國節目字幕及韓文書籍。
目錄
自序:重新解讀媽媽的情緒
「當媽媽」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事!愛孩子與愛自己之間,找到心靈的平衡是最重要的
【Chapter 1】今天也對孩子感到抱歉
◉ 每天都被罪惡感折磨
千錯萬錯都是媽媽的錯——道德感越重的媽媽,罪惡感越深,妳只要當個適度的好媽媽就行了!
◉ 沒辦法控制對孩子的憤怒
因為孩子無法適應而發飆——越壓抑情緒,越容易引發憤怒,妳要徹底了解的是自己的情緒而非孩子的
◉ 孩子一生病,就變得相當神經質
孩子生病,媽媽總是先發脾氣——身為母親,有任何的情緒都沒關係,妳是心裡最難受的那個人
◉ 總是變成怪物媽媽
孩子不聽話就大發雷霆——擔心孩子看不起自己的想法,是因為妳的童年被自卑感折磨
◉ 好像只有我無法理解孩子的心
對「共感育兒」焦躁不已的媽媽們——比起共感,觀察更重要!先照顧好妳自己,才能產生真正的共感
◉ 必須把愛分享給其他孩子而感到抱歉
以罪人心情活著的雙寶媽媽——切記!孩子不是靠妳一人獨自撫養的,媽媽無法一個人完美地照顧孩子
◉ 想上班工作,卻又覺得對不起孩子
不管怎麼做都心情沉重的職場媽媽——工作真的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嗎?身為職場媽媽的妳也有優勢
∮ Column|放下媽媽的情緒①:堅守媽媽專屬的寧靜時光
【Chapter 2】今天也因為孩子而感到不安
◉ 孩子越大,心裡越不安
懂太多反而更加不安——因為妳是母親,所以才會不安,請容許自己也會有負面情緒
◉ 與孩子分開就會感到焦慮
離不開孩子的媽媽們——究竟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妳自己?全神貫注在孩子身上,小心人生變得空虛
◉ 每天都過得心急如焚
總是想著下一步而著急——別讓自己常常陷入緊張狀態,心急時記得替自己創造休息時間
◉ 因為想完美地撫養孩子而變得焦慮
在意他人眼光而追求完美育兒——完美主義用在育兒上是行不通的!比起追求完美,更要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
◉ 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時總會憂慮不已
苦惱著是否順從孩子的意願——比起妳的行為,孩子更重視妳的心意,放下過度保護和放任不管的二選一吧!
◉ 害怕無法好好養育孩子而痛苦
每當疲憊就產生負面想法——媽媽們經常產生的認知扭曲,教妳客觀看待情況的方法
∮ Column|放下媽媽的情緒②:提高親職效能的不二法門
【Chapter 3】今天也感到憂鬱和孤單
◉ 很愛孩子,卻還是很憂鬱
做什麼都提不起勁的憂鬱媽媽——沒人逃得過育兒憂鬱!媽媽,有點憂鬱也沒關係
◉ 只有我看起來很狼狽
拿自己和其他人做比較——成為媽媽後,自我肯定降低是理所當然的,但妳的人生裡,「比較」是件得不償失的事
◉ 累到想哭,卻怎麼也哭不出來
想哭卻哭不出來的媽媽——眼淚是自我療癒的工具,正因為妳是媽媽,所以盡情哭吧!
◉ 與其他媽媽交流後倍感孤獨
媽媽們缺乏溝通的孤單日常——與他人無關,孤獨感源於妳與自己的關係
◉ 不小心沉迷於社群網路
變成自拍成癮者——不要對他人的反應過度敏感!比起照片,應該更重視孩子的感情
◉ 成為媽媽後,我的名字好像消失了
現代母親的困境——別寄望自己成為完美母親,現在開始每天五分鐘,與內在小孩見面吧!
∮ Column|放下媽媽的情緒③:媽媽,單純一點,腳步慢一點
【Chapter 4】今天也因為說不出口的情緒而難受
◉ 養育孩子時想起童年時期的傷口
怨恨母親疏忽兒時的自己——這不是妳的錯!理解自己是克服傷痛最好的辦法,請盡情回顧自己的童年生活
◉ 好像無法全心全意地去愛孩子
自尊遭受打擊的全職媽媽——不要對依附關係過度敏感,唯有妳的情緒穩定,孩子才能與妳建立安定的關係
◉ 孩子養得好,人生卻很空虛
比起孩子,更執著於「育兒」——育兒也會中毒?妳不必二十四小時都愛著孩子,要適時將身心從育兒中分離出來
◉ 因為年齡而感到壓力
身為一名年輕或高齡媽媽——年齡本身不是問題,妳對年齡的認知才是造成心理矛盾的原因!
◉ 孩子的問題好像都是我的錯
因為孩子天性而飽受壓力——孩子的氣質會影響母親的養育方式?孩子難搞,別怪罪妳自己
◉ 對孩子的事感到煩心時,就會對丈夫發脾氣
夫妻越來越常因為孩子的瑣事而吵架——孩子的出生對所有夫妻都是一種危機!越是疲憊,越要培養夫妻的對話時間
◉ 因為與丈夫的關係越來越差而痛苦
丈夫認為育兒是女人的分內事——夫妻想守護家庭的心是一樣的,只是方式不同,理解後妳就能退一步思考
∮ Column|放下媽媽的情緒④:創造讓爸爸帶孩子的機會
後記:珍愛媽媽所有的情緒
為了成為一名好媽媽,妳必須像愛孩子一樣來愛自己。身為一名母親,妳感受到的所有情緒百分之百是正確且適當的!
序/導讀
自序
重新解讀媽媽的情緒
「媽媽」這個稱呼,是孩子出生後才被賦予的特別名稱,更是一個讓自己變成「無名人士」的稱號。小孩名字後加上「媽媽」的稱謂,從此取代用了二、三十年的本名,也由此形成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自我。提出自我發展心理學的美國心理學家愛利克.霍姆伯格.艾瑞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對「自我認同」一詞的定義為「個體尋求內在自我一致性及連續性的能力」,以及「持續與他人共享的本質特徵」。
但是自從換上「母親」的身分,媽媽們對後者的定義有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反之,前者的定義已逐漸消失在身上了。儘管如此,「母親」這個稱呼會帶來一種出於本能的特殊力量,讓人可以盡最大努力去承擔這個角色。那麼,身為一名母親,是否真的能過著幸福的日子呢?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大多數的媽媽都沒辦法毫不遲疑地給出肯定的答案。明明孩子帶來了在其他事物上感受不到的極致喜悅,為什麼無法立刻給出明確答案呢?我想,這並非過得不幸福,而是因為媽媽們深陷在那些像線團般纏繞不清的複雜情緒中,難以用言語表達出來。
身為精神科醫師,我有幸因為工作認識到這些母親,然而當我轉為全職的育兒爸爸後,我對她們的看法完全不同了。因為我跟她們一樣,經歷了主要養育者會遭遇的各種複雜情緒,親身體驗到她們的感受。
即使身邊有許多同樣當媽媽的朋友,可以向她們分享自己的經驗,但媽媽們還是非常孤獨,並且心生不滿。由於必須陪伴孩子,沒有多餘的心思好好釐清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逐漸習慣那些複雜的情緒。只不過和以前相比,對丈夫的所作所為更加不滿,有時還會因為心愛的孩子而火冒三丈。究竟為什麼會感到孤單無助又常常發脾氣呢?媽媽們只能靠自己去尋找答案,並茫然地盼望這種情緒只是暫時的。
可是就算找到答案解除了心中的疑惑,往後卻還是會再度掉入情緒漩渦,甚至讓人懷疑自己是否沒有當母親的資格。明明不想這麼做,卻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不知道該拿自己如何是好;對於不得不加班與參加聚餐的丈夫,理智上能夠理解,情感上卻怎麼也無法接受;平時認為自己的人格應該沒什麼問題,最後竟然也開始自我懷疑⋯⋯種種情緒都讓自己深陷於痛苦中。
為此,媽媽們需要一個能幫她穩住心神的人。如果想從朋友那裡得到安慰,有小孩的媽媽朋友沒閒暇,沒小孩的朋友提供的安慰話又沒太大助益。就連最能依靠的丈夫,也因為沒經歷過自己的狀況,別說安慰了,甚至難以理解身為母親的自己。當至親好友和另一半都無法理解與安慰自己的時候,媽媽們無異於孤家寡人。
成為母親後才感受到的這種孤獨感,往往讓媽媽遷怒於周遭的人,認為是他們害自己變成這樣的。雖然媽媽們想釋放憤怒感,但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又會出於本能克制下來。在無法排除的狀況下,憤怒逐漸累積起來,一旦來到極限時,身旁最脆弱無力的孩子就成了發洩的出口。但發完脾氣後,又會再次因為內疚而痛苦不已。
其實,多數的媽媽們沒有「過渡期」。步入禮堂前忙著籌劃婚禮,接著在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時就懷上了孩子。沒準備好當一名媽媽,就必須開始進行養育工作,導致對別人的意見照單全收,就這樣扮演起母親的角色。別說事先排練了,連劇本都沒看過就展開的媽媽生活,當然會令人感到陌生和不安,即使請教一些有經驗的前輩,她們也只會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放眼望去,身邊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人。為了找到對媽媽生活有同感的人而加入社群網站,但是看到別人不僅把生活打理得井然有序,還能天天更新媽媽招牌料理和親手製作的玩具,內心只有更加羞愧。
「當媽媽」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這是無庸置疑的;身為一名母親,比任何生活方式都來得更加複雜多變。如果對方沒養育過妳的孩子,或未曾經歷過妳從小到大接受的養育方式,那麼他們就不能光從外表看到的一切來評斷妳,他們也沒這種資格。即使妳曾有過想放棄一切的瞬間,那也只是為了幫助自己成為更好的母親所必經的過程,並不代表妳就是個失敗的媽媽。
我是一名與媽媽們商談的精神科醫生,也是兩個孩子的主要養育者。我每天都會跟許多媽媽見面,如果問我在諮商過程中領悟到什麼,我會說:「在愛孩子與愛自己之間,找到心靈的平衡是最重要的。」
必須面對日益複雜的情緒而感到痛苦的媽媽們,希望妳們能得到共鳴,知道「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並且能從中得到安慰,於是我推出了修訂版的新書。除了書名和目錄有所變動,也補充了更完善的內容。
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媽媽們能一一去檢視長久以來因「母親」這個身分而深埋心中的各種情緒,並且能進一步認同、接受自己,然後好好去愛這個成為媽媽的自己。
二○二○年四月
鄭宇烈
試閱
1. 每天都被罪惡感折磨(節錄)
千錯萬錯都是媽媽的錯
職場與家庭兩頭燒的勝宇媽媽,從孩子出生滿一百天至今,每天都因罪惡感而痛苦不已。她認為十八個月大的勝宇比其他孩子更常生病,可能是只餵了一個月母乳的緣故,因此覺得是自己的錯。而勝宇胃口不好導致發育遲緩,她也認為是自己廚藝不佳又懶得下廚的關係。就連勝宇個性敏感,看起來情緒不太穩定,她也責怪自己身為職場媽媽的身分。
不僅如此,每當沒買勝宇要求的東西或各式各樣的育兒用品時,她就覺得是自己的錯,因為她不像其他媽媽那麼會賺錢。套句近來流行的說法,就是「千錯萬錯都是媽媽的錯」。
就像這樣,很多媽媽都因為這種沒根據的事情感到莫名的罪惡感,有時會因此勉強答應孩子的要求。不過若是經常過度勉強自己,又可能會達到崩潰的臨界點,罪惡感反而變成憤怒的情緒,而將這股怒氣發洩在孩子身上。
媽媽們因為無法忍受孩子微小的錯誤行為而大吼大叫,但到了夜晚看著安詳入睡的孩子時,想起白天的失控之舉又感到內疚不已而流下眼淚。彷彿向上帝懺悔似地,在床邊不斷向孩子說著對不起,是媽媽做錯了之類的話,並下定決心明天開始要改過自新。但是到了第二天,即使心中仍有歉意,卻再次產生憤怒的情緒,昨天的戲碼重新上演。
道德感越重的媽媽,罪惡感越深
媽媽的罪惡感是一種道德上的自虐行為。媽媽們總是有「我的孩子沒有我的話不行」的過度自我誇大想法,同時又有一種「為什麼遇到了像我這樣的媽媽⋯⋯」的愧疚心理。這種互相違背的情緒,正如同小時候我們對媽媽的情感。「我媽媽是世上最好的媽媽」與「我媽媽真是一個壞媽媽」的想法同時存在,如果這種矛盾心理一直沒解決,後者的心情就可能衍生成貶低和憎恨母親的罪惡感。等到自己成為母親後,為了洗刷這份罪惡感,媽媽們很容易因為細微瑣事而做出自虐行為。
媽媽身上的罪惡感,其實是一種對媽媽自尊心的傷害。甚至會在無意中犧牲自己來發揮母親的角色,以此在道德上占據優勢,認為自己是重要的存在,用這種方式來解決矛盾。但是媽媽也是一個普通人,以過度犧牲的方式來扮演媽媽的角色,久而久之,憤怒只會不斷累積,最後這股怒氣就會發洩到孩子身上。
當個適度的好媽媽就行了
和傷害孩子的行為相比,媽媽若是因為這件事而受到傷害,反而更不利於撫養孩子;換句話說,這是「養育罪惡感」。現代媽媽養育孩子時,如果達不到自己認為的理想境界,就很容易出現養育罪惡感,它會引發緊張、後悔及良心譴責等負面情緒。不僅如此,甚至會出現過度保護、逃避及攻擊性等完全相反的養育方式。
在過度保護下長大的孩子,依賴性高且個性消極,比較無法融洽地與朋友互動,將來適應社會時會有較大的困難。相反地,在成長過程中被忽略或經常遭受指責的孩子,則是容易出現對人有敵意、退化性行為或是過於被動。
身為一名母親,有時只是看著孩子就會突然流下眼淚,沒來由地感到愧疚,這種情況究竟該怎麼克服呢?其實妳只要成為一個「還可以」的好媽媽就行了,妳不需要當一百分的母親,只要以八十分為目標即可。
唐諾.溫尼考特(Donald W. Winnicott)認為,在形成一份穩定的親子關係時,需要的是「夠好的母親」(Good-enough mother)。這裡說的「夠好」,並不是完美的意思,想想我們何時會說「那樣就夠了」、「那樣就可以了」,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也就是說,妳不需要事事力求盡善盡美,只要當個還可以的媽媽就好了。依照瑪格麗特.馬勒(Margaret Mahler)的說法,孩子在年滿三歲後,就會產生一種可以接受「雖然有時候會對媽媽感到失望,但整體而言她是個好媽媽」的能力。
溫尼考特說:「優秀母親和不優秀母親之間的差異,不在於是否犯錯,而在於如何處理所犯的錯誤。」如果對孩子做了錯誤的事,只要馬上道歉就行了,孩子總是很容易原諒母親所犯的錯,因為整體來說,妳在他心中已是一位夠好的母親了。
2. 想上班工作,卻又覺得對不起孩子(節錄)
不管怎麼做都心情沉重的職場媽媽
身為職業婦女的尚允媽媽總是心情沉重,因為育嬰假結束了,她不得不在尚允滿週歲時就返回職場。由於沒人可託付,只好把孩子送到私立托兒所。原先一直很乖巧的尚允,可能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變少,加上環境突然發生變化,因而變得較為敏感,為此她相當擔憂。本來婆婆說喜歡會工作的媳婦,也很尊重她的意見,但最近卻老是問她:「妳這樣工作能賺多少錢?」這讓她心裡很不好受。
某天,托兒所打了電話給她。人們總說托兒所的來電絕沒好事,果然不出所料,是尚允發燒了。雖然媽媽人在辦公室,心卻早已飛到尚允身邊,導致她處理公事心不在焉,時間一到就立刻下班。她擔心太晚去可能會來不及看醫生,所以急忙飛奔到托兒所接走尚允,幸好在醫院關門前接受到診療。可是即使讓孩子吃了退燒藥,也用熱水幫他按摩,還是整晚高燒不退。她徹夜睡不安穩,雖然自己疲憊不堪,卻最擔憂尚允的身體。因為公司不能臨時請假,她只好把藥袋和用藥說明放進書包裡,準備送孩子上學。看著熟睡的尚允,她的眼淚奪眶而出。
一般而言,孩子生病了,媽媽都會讓他在家好好休息幾天。尚允媽媽想著自己並不貪圖榮華富貴,為什麼要因為工作讓孩子受苦呢?這些複雜的思緒一直在她腦中盤旋,讓她輾轉難眠。
求做到「超級媽媽」的社會
究竟工作和育兒能否並行呢?這個社會賜予兼顧兩者的職場媽媽一個看似光榮的稱號,將她們包裝成「超級媽媽」,但這反而成了她們在工作和家庭的枷鎖。「超級媽媽」一詞也許是社會暗地裡期待女性成為這樣的人,是一種男性為主的思考模式下產生的假象。在現實世界中,工作和育兒光是能做好一項都不容易了,可是這個社會卻要求職場媽媽必須完美地兼顧工作和家庭。
如果媽媽在不知不覺間認同這種觀念,要求自己達到所謂超級媽媽的超高標準,很可能會因為無法兼顧兩者而遭受失敗和挫折。這種經歷會影響媽媽的情緒和行為,導致工作與育兒不斷顧此失彼的惡性循環。
工作真的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嗎?
很多媽媽擔心自己身處職場,母親角色的空缺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因而感到內疚不安。不過,最近的媽媽們不只是經濟上的考量,一部分也為了滿足自我實現等個人需求而選擇留在職場。
從媽媽的自我肯定面來看,這件事值得肯定,但是因為工作而產生的罪惡感的狀況卻與日俱增。從一項韓國研究的結果來看,職場媽媽遭遇的最大難題正是育兒問題。孩子年紀越小,託付給別人時罪惡感就越大,導致媽媽的育兒壓力跟著增加。但話說回來,媽媽就業真的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嗎?
將相關研究做個歸類,大致可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對孩子有負面影響」;另一種則主張「如果有人可以代替母親接續照顧孩子,那就沒什麼太大的問題」。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媽媽就業反而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對孩子的自律性和獨立性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因此,比起媽媽就業這個問題本身,由誰來代替媽媽照顧孩子、能否讓孩子產生歸屬感和安定感更重要,媽媽沒必要因為自己是職場婦女而感到內疚。更何況心懷愧疚會引發過度的不安,進而對照顧孩子的人產生太多顧慮,這樣反而會製造出新問題。
還有些職場媽媽因為怕給公司添麻煩,與其他職員相處時會越來越退縮,其實不需要這樣。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研究團隊,以一萬名職場男女為對象做了一份研究報告,根據研究成果來看,比起沒養育孩子的上班族,養育孩子的人在生產效率上反而高出許多。令人感到有趣的是,一開始是以生孩子會造成工作效率下降的假設為前提,而著手展開這項調查,沒想到結果卻出乎預料。
女性在育兒與工作生產性之間的相關性比男性更突出,而擁有兩個孩子以上的女性又比只有一個孩子的女性工作效率來得更高。當然,孩子處於嬰幼兒階段,媽媽的工作效率會比同齡員工下降百分之十五至十七,但過了這段時期,反而會出現逆轉。研究團隊認為這是因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讓母親產生責任感、歸屬感及心理安全感的關係。也許孩子還小的時候,的確會給工作帶來暫時的影響,但就長遠的眼光來看,反而能給公司帶來好處。所以,妳沒必要因為是職場媽媽就畏縮不前,而是要以這個身分為榮,變得更加理直氣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