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帶給你最「酷」的能力——你會寫甲骨文!
「文字學家的寫字塾」帶你了解古人造字創意,並且教你寫甲骨文。
認識日常用字的前世今生!穿越時空,體驗古代社會文化。
本書根據國際甲骨學權威許進雄教授的《字字有來頭: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動物篇〉,精選最具代表性的甲骨文字形共52字(含異體字形共153字),由許進雄教授與施順生教授,專業解說每個字的造字創意以及字形演變,並分解甲骨文的筆畫與筆順,製作甲骨文習寫圖例,帶大家一筆一畫的學習書寫甲骨文。
每頁一字。首先,以5.5 × 7公分的大字格製作圖例,清晰呈現這個甲骨文的字形,有助記憶與辨識;並附這個甲骨文的釋義,解說該字的造字創意、字形演變。其次,以1.8 × 2公分的小字格,製作分解圖例,示範這個字的每一部分的筆畫、寫法,並以標號顯示筆順。接著,當然就是最「酷」的部分囉——歡迎進入文字學家的寫字塾,由兩位塾師指引,利用頁面下半部的練字字格,動手書寫甲骨文!
先寫早期字形,再寫演變的字形。這個過程,幫助我們增進對文字演變的理解,邊寫甲骨文,邊懂古代社會!
× × × ×
「文字學家的寫字塾」系列,依照古代社會生活情況,分為以下主題:動物篇、戰爭與刑罰篇、日常生活篇、器物製造篇、人生歷程與信仰篇。透過這些篇章,一一介紹我們今日常用的字,這些字的前身——甲骨文,長什麼樣子、是怎麼寫的。
學寫這些日常用字的甲骨字形,我們彷彿穿越時空,回到古代社會,寫著古人寫的字,懂得這個字最初的構成、意義,以及背後所反映的古代社會文化。學寫甲骨文,不僅是學會寫古人寫的字,也幫我們打開了一扇出入古今的神奇之門!
【六大特色】
★精選字形
收錄共52字,含異體字形共153個字。
★詳盡解說
分析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不同階段字形演變過程,了解現代文字從何而來。
★輕鬆學寫
精製筆畫圖例,輕鬆跟著寫出甲骨文。
★全新學習
首創透過實際書寫,領略古文創字智慧。
★權威審定
甲骨文權威學者審定,對於字的創造與演變,解說最正確。
★主題分類
選字多元豐富,依主題有系統的學習。
名人推薦
【聯名推薦】
曾永義 中央研究院院士
黃啟方 前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
蕭麗華 佛光大學文學院院長
王基倫 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謝佩芬 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作者
施順生
1967 年生,臺灣臺東人。甲骨文、文字學學者。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中國文字學會理事、《中華詩學》編輯。從事甲骨文、文字學研究及教學多年,學術專長和主要研究課題為甲骨文、文字學、文字字形演變、敬字亭文化等。曾任教花蓮師範學院、慈濟技術學院、慈濟護理專科學校、中華工專等校。曾擔任慈濟技術學院進修推廣部主任、中國文字學會祕書長、《中華詩學》執行編輯。
許進雄
1941年出生於高雄。於臺灣大學中文系就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1968年應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聘約,前往整理明義士收藏的甲骨,發現以甲骨上的鑽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並於該系兼職授課。1996年回臺,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有關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專著:《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古事雜談》、《文物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家》、《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1 動物篇》、《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2 戰爭與刑罰篇》、《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3 日常生活篇Ⅰ食與衣》、《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4 日常生活篇Ⅱ住與行》、《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5 器物製造篇》、《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6 人生歷程與信仰篇》、《字字有來頭 甲骨文簡易字典》、《新編進階甲骨文字典》等。
繪者簡介
Bianco Tsai
曾任三人制創設計師,平常做裝禎,偶爾也畫畫。現為獨立接案。插畫作品有《漬物語》、《明天別再來敲門》、《咖啡全事典》、《裸食廚房》、《貓咪這樣吃才健康》、《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等等。裝幀作品入圍、曾獲金蝶獎。
www.biancotsai.art
序/導讀
作者序
了解字的前世今生,進而認識漢字之美 施順生
許進雄教授,獲安陽博物館(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甲骨展覽廳評為甲骨學最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是甲骨學界的權威學者,著作等身,享譽中外。而教授近年於字畝文化出版的《字字有來頭》套書,即是本著「科普」的精神,將深奧的甲骨文字形及造字創意,輔以傳世古籍和考古出土文物,以通俗的寫法展現在世人眼前。書中處處可見教授在甲骨學、文字學、考古學與民俗學的綜合研究成果,卻又深入淺出、明白易懂,也獲得了許多圖書獎項的認可。
為了持續推動甲骨文的學習風氣,許進雄教授和字畝文化的馮季眉社長提出了甲骨文「生字簿」的企畫,並邀請我參與,配合《字字有來頭》套書,挑出最具代表性的120個字,將不同的甲骨文字形透過彩色繪圖,從第一筆到最後一筆,一一展現出字形的筆順,讓初學者依照筆順來學習甲骨文。於是,在2020年7月,《文字學家的寫字塾 一寫就懂甲骨文: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出版了,這可說是甲骨文學習上的一大創舉。
當然,也有人懷疑甲骨文是否有筆順?董作賓先生在《殷虛文字乙編.序》中提到:「毛筆書寫的字跡,在甲骨文中,但經書寫而沒有契刻的文字。……可以看得出他用筆是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直與現代寫字的筆順無異。而契刻的方法,則是先刻每字的直畫,後刻它們的橫畫,和書寫是迥然不同的。」董先生認為殷商占卜時,刻寫者用毛筆書寫甲骨文,用筆是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的,與現代寫字的筆順法則無異。
在推出周年特別版本後,便正式開啟了《文字學家的寫字塾 一寫就懂甲骨文》系列,配合《字字有來頭》系列的各冊主題挑選文字。每字之下,首先羅列此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的代表字形;再者,簡要介紹此字的造字創意――創意方面是依據許教授於《字字有來頭》的創見――以及各階段字形演變的解說,讓讀者能輕易了解該字三千多年來的「前世今生」;最後,以顏色示範出甲骨文的筆順變化,讀者可於練習空格中試著書寫。
要特別說明,前兩部分主要是為了讓讀者在練習書寫甲骨文外,又可增進對該字古今字形演變的理解,希望讀者能因理解而認識、因書寫而喜愛。而我平日在大學的甲骨文、文字學教學中,也都特別注重古今字形演變的介紹,這回更是多方查閱了各種甲、金、篆、隸、楷「文字編」的新書,精挑細選,篩選出各階段的代表字形,並精要的介紹其演變的特點。
此外,例如楷書中常見的「灬」,是火部置於字形下方時的變體,但「為」、「廌」、「鳥」、「燕」、「魚」、「馬」等字,雖都有「灬」形,本義卻都不是「火」的意思,而是動物身體的不同部位。又例如「象」、「龜」、「魚」、「兔」四字,筆畫都是由「□」形開始的,但也都代表著這些動物的不同特徵。這些都會在各個字形解說中仔細說明,比對起來相當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