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一函二卷共約80萬字。中國是《易經》文化的發源地,而國內外學術界至今沒有人能夠撰寫涵蓋古今中外《易經》研究學術發展史的專著。該書作者歷時幾十年的探索和研究,現在終於完成《國際易經學史》一書。這樣的專著需要作者具有深厚的傳統經學和國際漢學的雙重學術素養。
《國際易經學史》一書,是古今中外學術界對《易經》在世界各國傳播與發展的歷史給予的第一個學術史的總結。對於國內的《易經》熱和國外的中國文化熱、風水熱和《易經》熱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和教育意義,也填補了國內外學術空白。
作者
劉正
1963年生。族名劉元正,北京市人。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和易學家。清代學術世家傳人,高祖是清代同治三年進士、著名史地學家和易學家、書法家劉鍾麟。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日本愛知學院大學、京都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已在海內外先後出版有關易學、古文字學、海外漢學、近代人物傳記和思想研究學術專著四十幾部,發表學術論文170多篇。2015年底移民美國。現任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International Archaeology and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ociety)會長、終身高級研究員和講座教授。
作者聯繫信箱:kyotosizumoto@hotmail.com
目錄
卷一目錄
●第一編 先秦時期東西方各國易學史●
第一章 《易經》及其學術史研究相關概念
第一節 《易經》經傳的概念學溯源
第二節 從經卦到復卦的形成
第三節 《易經》學術研究史
第四節 國際《易經》學史的範式及方法論
第二章 東西方各國對卦象起源的研究
第一節 先秦時期的中國
第二節 古代印度
第三節 古代巴比倫
第四節 古代美洲
第三章 先秦解《易》諸家
第一節 《易傳》
第二節 先秦解《易》諸家
●第二編 漢唐時期東西方各國易學史●
第四章 中國兩漢易學史
第一節 施、孟、梁丘三家易學
第二節 焦贛易學
第三節 京氏易學
第四節 揚雄易學
第五節 鄭玄易學
第六節 荀爽易學
第七節 虞氏易學
第八節 讖緯易學
第九節 丹家易學
第五章 中國魏晉易學史
第一節 管輅易學
第二節 王弼易學
第三節 韓康伯易學
第四節 干寶易學
第五節 郭璞易學
第六節 衛元蒿易學
第七節 蕭衍易學
第六章 中國隋唐易學史
第一節 袁天罡易學
第二節 孔穎達易學
第三節 李淳風易學
第四節 史徵易學
第五節 侯果易學
第六節 崔憬易學
第七節 李鼎祚易學
第七章 三國時代朝鮮易學史
第一節 百濟王朝和《易經》
第二節 高麗王朝和《易經》
第三節 新羅王朝和《易經》
第四節 三國時代的年號和《易經》
第五節 三國時代的太史和《易經》
第八章 古墳-平安前期時代日本易學史
第一節 《易經》傳入古代日本
第二節 《易經》和古代日本的科舉
第三節 古代日本的講《易》制度
第九章 漢唐時代安南地區易學史
第一節 劉熙和《易經》的南傳
第二節 虞翻被貶交州和虞氏易學的南傳
●第三編 宋元時期東西方各國易學史●
第十章 中國象數派易學史
第一節 邵雍易學
第二節 朱震易學
第三節 蔡元定易學
第四節 呂祖謙易學
第五節 易祓易學
第六節 魏了翁易學
第七節 丁易東易學
第八節 吳澄易學
第九節 龍仁夫易學
第十節 俞琰易學
第十一章 中國義理派易學史
第一節 胡璦易學
第二節 歐陽修易學
第三節 張載易學
第四節 王安石易學
第五節 程頤易學
第六節 蘇軾易學
第七節 李光易學
第八節 郭雍易學
第九節 楊萬里易學
第十節 朱熹易學
第十一節 王宗傳易學
第十二節 胡一桂易學
第十三節 董真卿易學
第十二章 中國圖書派易學
第一節 陳摶易學
第二節 李覯易學
第三節 劉牧易學
第四節 周敦頤易學
第五節 楊甲易學
第六節 朱子和《易》圖
第七節 吳仁傑易學
第八節 雷思齊易學
第九節 錢義方易學
第十三章 高麗王朝時代朝鮮易學史
第一節 崔承老和《易經》
第二節 九齋學堂和國學七齋
第三節 明經博士和《易經》學制
第四節 古代朝鮮的講《易》制度
第五節 金富軾易學
第六節 高麗王朝的京氏易學和曆法
第七節 開京派易學和西京派易學
第八節 禹倬易學
第九節 李穡易學
第十四章 中世前期時代日本易學史
第一節 日本的年號和《易經》
第二節 皇宮講《易》和賦詩活動
第十五章 李陳王朝時代越南易學史
第一節 越南年號和《易經》
第二節 《易經》和古代越南的科舉
第三節 吳士連易學
●第四編 明代東西方各國易學史●
第十六章 中國象數派易學史
第一節 陳士元易學
第二節 來知德易學
第三節 章潢易學
第四節 沈一貫易學
第五節 錢一本易學
第六節 倪元璐易學
第七節 黃道周易學
第八節 方孔炤易學
第十七章 中國義理派易學史
第一節 胡廣易學
第二節 蔡清易學
第三節 湛若水易學
第四節 李贄易學
第五節 潘士藻易學
第六節 焦竑易學
第七節 何楷易學
第八節 智旭易學
第十八章 中國圖書派易學史
第一節 曹端易學
第二節 劉定之易學
第三節 韓邦奇易學
第四節 歸有光易學
第五節 章潢和《圖書編》
第十九章 朝鮮王朝前期時代易學史
第一節 朱子易學在古代朝鮮
第二節 朝鮮王朝早期時代易學著作表
第三節 崔恒易學
第四節 徐敬德易學
第五節 李世應易學
第六節 李滉易學
第七節 李栗穀易學
第八節 許穆易學
第九節 宋時烈易學
第二十章 中世時代後期日本易學史
第一節 日本年號和《易經》
第二節 足利學校和易學
第三節 足利學校的古抄本占筮教科書
第四節 朱子易學及其占筮學說的興盛
第五節 柏舟宗趙易學
第六節 桃源瑞仙易學
第七節 清原宣賢易學
第八節 林羅山易學
第九節 熊澤蕃山易學
第二十一章 後黎-莫朝時代越南易學史
第一節 越南的年號和《易經》
第二節 《易經》和古代越南的科舉
第三節 頒佈詔書和《易經》經傳
第二十二章 西方傳教士和《易經》
第一節 傳教士名字和《易經》
第二節 傳教士們的早期索隱派易學研究
序/導讀
■跋/劉正■
結束了對國際《易經》學史的研究,我們從西元前的伏文周孔時代,一下子又回到了21世紀的現代社會。在世界各地熱火朝天的《易經》熱和風水熱這一大環境下,認真探討科學而理性的易學研究顯得難能可貴,而且鳳毛麟角。
科學和迷信的爭論一如既往存在著。
信仰和理性的融合越來越難捨難分。
《易經》大師多如牛毛,人人自稱祖傳三代。
《易經》學會密如繁星,個個自詡國際獨尊。
在名利雙收的時代,《易經》已經成了衡量一個現代人學識素養高低和身份等級貴賤的重要尺規。唉,怎麼一聲“唉”字了得!無限傷感,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無論你出於什麼目的閱讀了本書,我希望你走進國際《易經》研究這個與這廣闊前景的宏偉學科。多學習幾門外語!多涉足幾個學科!然後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從我們這本書開始,瞭解國際易學研究歷史和現狀,提高國際易學研究水準和層次,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出自己應有的學術貢獻!
坐在書桌前,面對著電腦,當我輸入最後幾行結束語之時,下一步錄兩首舊作詠《易》詩以為結:
七律•讀《易》,作於1986年冬
說易原非得善終,參禪不語古今同。
朝謙夕惕明真偽,趨吉嫌凶少倥侗。
地厚天剛龍六動,師憂比樂水三沖。
若通變化陰陽理,占破天機可賀功。
七律•占《易》,作於1988年春
讀易洗心苦斷腸,曾經血淚染襟裳。
登科無路難通變,求道尋僊勢渺茫。
水寒風蕭尋壯士,文彰筆豔憶江郎。
如煙往事渾忘卻,幾滴潸潸到夢鄉。
最初,我只想撰寫一卷本30萬字左右的書稿,結果一動筆就刹不住了,洋洋灑灑地寫了80多萬字左右的篇幅,馬上就要到2021年的新春佳節了,我決定收筆。如有任何指教,我都是歡迎的。
Finally, I want to say:
I want to thank my wife and my daughter for their love,support and sacrifice over the past six years.Without you,I would not be able to write this book and serve the readers.I love you both.
本書作者 京都靜源(劉正)2021年新春於美國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