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黃銘哲出生於宜蘭平原的農家,對耕作不感興趣的他,卻對廟宇中的民俗藝術充滿興趣,成為最初的藝術啟蒙。身為臺灣戰後第一代的藝術家,黃銘哲前期的創作歷程,從宜蘭來到了臺北,之後再遠赴英美,風格經歷了多次的演變,他以鄉土寫實主義繪畫為開端,之後轉換至象徵主義的畫風,更使他連續在「省展」中奪魁。
1980年代中期,黃銘哲放棄客觀的審美角度,轉向主觀的審美表達,開始了抽象藝術的創作。1991年起,他的視覺風格漸趨穩定,對人物主題的偏愛傾向,逐漸建立了在臺灣抽象繪畫的定位。此時,運用抽象表現主義的手法,表現內心的意識,尤其線條是其造形思維的重要思考。1996年,黃銘哲成立了立體作品工廠,隔年起暫停平面繪畫,全心投入立體創作,藝術生涯邁向另一段歷程。之前就曾嘗試使用現成物,加以彩繪拼裝,讓畫布中的形體立體化。而立體作品是由金屬材質打造而成,洗鍊的線條與飽滿的色彩,搭配離地的呈現方式,走向了完全視覺的表現。
1999年後,黃銘哲承接許多地標性公共藝術的製作,讓他必須走出自我的國度去和外界接觸,如此的歷練和轉變,驅使他創作出「面對現實」系列,從立體作品得來的經驗,回頭影響其繪畫創作。而後,他再度割捨所有的積累,獨身遠赴全然陌生的北京發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的展出,受到了廣大的迴響與肯定。2010年,黃銘哲回到宜蘭定居,他逐漸從情緒波瀾中緩慢沉澱,投入精神意象的表達,十年磨一劍,迎來了藝術生涯的新一波高峰,創作出「生生不息」系列,是其思想與形式的深度契合。從入世到出世,黃銘哲不停追尋個人內心和外在世界相應的形式,如今純粹又嚴謹的抽象元素,宛如一種絕對的宇宙定律,構成了黃銘哲的造形系統,跨越了時空,飛越了紀元。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
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水墨、素描、書法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
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
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
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
作者
林翰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博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藝術評論組碩士
現職:
宜蘭美術館展覽組
策展:
「宜美.典藏」,宜蘭美術館。
「詩意的凝視──宜蘭美術館典藏特展」,宜蘭美術館。
「台灣『ㄒㄧㄣ』人」,關渡美術館。
協同策展:
「生生不息:黃銘哲個展」,宜蘭美術館。
著作:
〈從外在到內在的抽象繪畫探索──藝術家陳德旺〉、〈臺灣抽象藝術的異端──藝術家李德〉等論文,其他專文與藝評散見各展覽圖錄與期刊雜誌。
目錄
1 藝術的逐夢者………9
逐夢的歷程:從宜蘭、臺北到英美………10
漂泊與鄉愁………22
2 早期藝術思想的探索與反思………29
鄉情與詩情:鄉土寫實時期………30
認同與親緣:象徵主義時期………32
解構再結構:表現主義時期………40
3 破繭而出的抽象表現主義……49
「國王」系列………50
「女人」系列………67
「都會的臉譜」系列………74
從自我情感的展現到對人的終極關懷………80
4 信仰的打造.飛越新紀元………87
形體的解放………88
媒材質感與呈現方式………94
地標性的公共藝術………98
5 從面對現實到人在北京………107
立體之後:「面對現實」系列………108
獸形造形的蛻變………122
時間與空間的交融——黃銘哲人在北京………124
6 沉潛與堅持………133
蘭陽溪畔的工作室………134
「生生不息」系列………141
追尋完美的創作身影………148
附錄
黃銘哲生平年表………156
參考資料………159
序/導讀
序
照耀歷史的美術家風采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於民國八十一年起陸續策劃編印出版,網羅二十世紀以來活躍於藝術界的前輩美術家,涵蓋面遍及視覺藝術諸領域,累積當代人對前輩美術家成就的認知與肯定,闡述彼等在我國美術史上承先啟後的貢獻,是重要的藝術經典,同時,更是大眾了解臺灣美術、認識臺灣美術家的捷徑,也是學子及社會人士閱讀美術家創作精華的最佳叢書。
美術家的創作結晶,對國家社會以及人生都有很重要的價值。優美的藝術作品能美化國家社會的環境,淨化人類的心靈,更是一國文化的發展指標,而出版「美術家傳記」則是厚實文化基底的重要工作,也讓中華民國美術發展的結晶,成為豐饒的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