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達正向思考的生命態度,兼寫臺灣城市之美與特色
從事美術教學的作家郭桂玲,將透過藝術之眼,寫下平凡之中不同的面相,也藉此傳達正向思考的生命態度。將繪畫的色彩帶入創作,生命的廣度與藝術之美,成了郭桂玲寫作的獨特視角,用各種細節堆疊出人物的真情流露,《竊笑的憤怒鳥》更像是懸掛在城市裡,一幅幅令人傾心的小品畫作。
作者
郭桂玲
臺灣臺南市人,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油畫組畢業。目前從事美術教學工作,開設郭老師畫室金都教室及在臺南救國團及北區鎮北學堂教授成人美術課程。喜愛藝文,持續進行各類藝文創作,近年以地景圖文創作為主。
目錄
市長序——歷史傳承古往今来,書寫建構一座文學的城市/黃偉哲
局長序——文彩筆墨如蝶飛舞,打開書寫與日月爭光/葉澤山
主編序——文學行道樹風景/李若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退休教授)
自序
遇見薛淑芬
竊笑的憤怒鳥
金面三媽
天后時光
畫虎
敗犬尋獅
遺忘的火車站
有餘
浯島飛羽
新顏
序/導讀
主編序——文學行道樹風景
二〇二二年第十二輯《臺南作家作品集》要出版了,這不只是臺南巿的年度要事,更是臺灣藝文、出版界的盛事,因爲臺南巿政府累積十一集、七十餘本的成績,已經建立了優良的口碑。
今年徵選作品九件,通過審查予以出版者五件。其中兩件是評選委員推薦作品:《李步雲漢詩選集》、《停雲——粟耘散文集》,應徵作品入選三件,分別是:王羅蜜多的詩集《解剖一隻埃及斑蚊》、方秋停散文集《木麻黃公路》、郭桂玲短篇小說集《竊笑的憤怒鳥》。這些作家(含推薦)的共同特色,就是著作豐富,且都是各種文學獎項的常勝軍。
《李步雲漢詩選集》,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研究員王雅儀主編,全書六章,除了從李步雲(本名李漢忠,1985~1995,麻豆人)約一千七百首古典詩作中精選五百六十首以饗讀者,還蒐集了照片、發表紀錄、日記、研究篇章等相關資料,甚至做了文學年表,是一本相當完備的研究資料集。李步雲生前活躍於吟社,其詩亦多屬擊缽性質,個人感懷抒寫性情者雖少,但亦為嚴謹之作,頗有可觀。
《停雲——粟耘散文集》由粟耘的夫人──散文作家謝顗選編。粟耘(本名粟照雄,1945~2006)是臺北關渡人,中年後居住麻豆。早年即以「粟海」之名馳譽畫壇,書、畫、文,都著有成績,出版著作二十餘冊,曾獲金鼎獎和優良文藝作品獎等。他的文字簡淨而意境深遠,在日常生活中靜觀萬物事理而自得情趣與妙旨,物我渾融的情境讀之令人悠然神往。
《解剖一隻埃及斑蚊》,作者為府城資深畫家詩人王羅蜜多(本名王永成,1951~),選錄其二〇一二迄二〇二一年華語詩七十一首。詩人在二〇一五年後,轉向關注臺語文學,以臺語創作詩與小說,也頻頻獲獎,特別是兩種文類都曾獲臺灣文學獎,為臺語文學的豐富、發展,貢獻良多。他追求寫作的自由,自承:「在華語創作中紮根,在母語寫作中得到解放。」寫作的質與量,都是老而彌壯。
《木麻黃公路》,作者方秋停(1963~),除了臺灣各地方文學獎如探囊取物外,幾個重要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也都收在她的文學行囊中。本書收其近十年散文三十四篇,她的作品與她生活的時空、經歷的人事結合很深,「為愛與感動不停書寫」、「寫出值得記憶的愛和感動」是她的創作追求,也是賦予自己的創作使命。
《竊笑的憤怒鳥》,作者郭桂玲,是臺南知名的美術教育工作者、插畫家、繪本作家。跨界寫作,也繳出亮麗的成績單。本書是她的十篇短篇小說創作集,寫作動機來自生活或聽聞的觸發,題材則多與藝術創作和教學相關。作者的創作理想是「透過藝術的追尋或學習」提升生命的境界。對於文學創作,她致力「傳達正向思考的生命態度,兼寫臺灣城市之美與特色」。
臺南作家作品集從種下第一棵樹到今天,已經蔚然形成文學城巿的行道樹風景,迎風展姿。站在今年種下的這五棵樹下,左顧右盼,願這排行道樹能蜿蜒到遼夐的遠方。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退休教授 李若鶯
自序
這幾年陸續寫了一些文章,以生活散文或旅繪圖文為主,但對小說的喜愛依然沒法割愛,雖然創作篇數不多但也未完全中斷。陸陸續續寫了許多短篇小說。
因為本身從事美術教學工作的關係,生活的面向中所接觸到的事物多以藝術相關為主,收錄在這本小說集裡的篇章共十篇也都是與繪畫、陶藝、攝影……等藝術相關的短篇小說故事,取材於生活或聽聞。
其中有幾篇獲選臺灣地方性文學獎小說獎項,尤其以自己居住的臺南地景文化為主。十篇小說的重心與主軸都在闡述人們透過藝術的追尋或學習,克服生活中的障礙和所限,開啟生命更廣、更深度的可能性。
透過小說傳達正向思考的生命態度並兼寫臺灣城市之美與特色,是我想在小說寫作裡放入的中心思想。希望讀者在酸甜苦辣的各式生活情境中,藉由文學、藉由小說的閱讀,獲得更多喜悅滋養。
在此特別感謝文化局能將此書出版,也特別感謝小說寫作路上教導過的我的老師,尤其是張堂錡與許榮哲老師,他們啟迪了我許多小說寫作的技巧和面相,讓我這位美術人也能跨界當個小說創作者。還有張欣芸、黃沼元、胡遠智、陳韋任、許淑娟……多位文友的引領、切磋和鼓勵,讓文學的道路不斷前行。
最後,再次感謝滋養我的臺南土地,這裡的人事物是我創作的源泉,希望我能不斷寫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