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花草上的幾滴露珠,給你感動,讓你疼惜。正如同阿嬤所說:一枝草,一點露。
來自台北大稻埕華泰茶行茶商之子,作者林秀全是一位走出國門的社會研究者,繼《薪火》之後,又一本對人生的溫柔讚禮。
本書收錄了作者林秀全先生的15篇散文,以及數十張世界各地的特殊美景照。以溫暖而不失風趣的文字,記錄作者在生活中的感悟、趣味以及對身邊親人的懷念。
作者從台北大稻埕的茶行,到美國大峽谷邊上的小白屋;從賓州的長木花園,到布達佩斯的歌劇院。攝影、歌唱、寫作、旅遊,作者將興趣「玩」到極致,雖是業餘,但幾可比肩專業。一路上的春花秋月,願與讀者一同分享對世界與生命的體悟。
作者
林秀全
台大數學系畢業,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Wharton 商學院碩士,同校工學院電腦資訊碩士博士。曾任職貝爾實驗室AT&T Bell Labs 研究員。出身製茶人家, 終生與茶為伍。著有《薪火》一書。#博客思出版社
目錄
沈序 雲淡風輕譜出繽紛人生 7
作者自序 12
1 花茶軼事一 16
2 花茶軼事二 22
3 峽谷情懷 30
4 楓林人家 74
5 女婿與丈人 84
6 茶香飄渺大稻埕 88
7 花團錦簇夢留長木 106
8 爭奇鬥艷歌劇院 114
9 裊裊餘音在澳匈 136
10 蝴蝶淚落滿地紅 142
11 漫談嗜好 146
12 歸來黃石 160
13 媽媽的一句話 174
14 嘁嘁喳喳炒下去 178
15 兩代10博士 182
序/導讀
推薦序
雲淡風輕譜出繽紛人生
《薪火》一書問世之後,大家都期待著老同學秀全兄趕快再出一本令人不忍釋手的佳作,如此一等數載,終於老友不耐七年之癢,推出了十五篇文采與內容均臻上乘的隽永精品。我有幸先睹為快,隨著文章有時沉醉在已經走入歷史的久遠時光中;有時勾起同樣的回憶,不覺黯傷流年;有時為了學到新知識而欣喜;有時讀到詼諧之處,拍案大笑,一掃疫情的陰霾。此書涵蓋甚廣,觸及多種人生層面和經驗,僅只這一點,就足夠嘉惠讀者。更何況秀全兄此時顯然經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進入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歸真境界,下筆不求花俏而風韻天成,自然著墨而蒼勁有力,在在流露動人的真情,處處顯示深邃的哲理。用心讀這本書的人豈止是手握妙文,而是得窺生命的大智慧,所以一定要努力推薦給更多愛書的同好。
秀全兄是我在台大數學系的同班同學,後來才知道他是大名鼎鼎「林華泰」茶行的小老闆。他自己學業、工作、家庭、以及理財投資樣樣都是大有成就,但是從來不曾以此驕人,待人處世謙和有禮、總是替別人著想。如此的個性及修養,不出人意外來自他父母雙方的優良家風。細品〈楓林人家〉、〈女婿與丈人〉、〈媽媽的一句話〉、〈嘁嘁喳喳炒下去〉等文,可以欣賞美麗的風景、體會發人深省的語句、由衷敬仰淡然描述出的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之言行。真是令人讀之再三,好像上了藝術、文學、歷史和倫理道德的一堂混合課程。其中亦有奇聞佳話,試問有多少人和自己祖父是小學校友?而叫我從心底升起一股暖流直至眼角的莫過於點出外祖父來女婿家賣茶無非是「來看女兒和孫子的」,走過相當人生歷程的人才能有如此體會呀!
我早就聽說秀娉嫂是學霸,高端電池專家,也是在美國高科技企業中開公司的女強人,終於在幾年前見到了她。秀娉嫂人如其名,秀麗娉婷,個性爽朗,待人親切周到,對秀全兄的愛心與呵護有目共睹,真令人為老同學得妻如此而慶幸。看了〈兩代10博士〉一文,更是深羨吳家一門俊彥。秀全兄和秀娉嫂雙方的家庭都是家風敦厚,言教身教俱佳,難怪他們的兒女亦是人中翹楚。
秀全兄在許多方面都卓然有成,出身百年茶行,當然是茶學專家。此道學問大,外行人難以窺得堂奧。記得幼時喜歡聞香片的味道,自作聰明摘下後院的茉莉花,放到了清茶的罐子裏面,覺得如此就可以製作出香片啦,結果可想而知。讀了〈花茶軼事〉一文,明瞭其中工序繁複,那芬芳馥郁的香氣來自多少花農、茶農與茶藝師的辛勞及經驗,難怪在以前那茶品甚少的時代是一種奢華的選擇。讀這一篇佳作只覺茶香花香透紙而出,但最令人心醉的還是「華泰伯」的雲天高義,想要在商場上領袖羣倫的人請先讀此文。以前農曆年前會跟著媽媽去迪化街置辦年貨,幾十年來大稻埕風貌變換,想要找回當年的情景以及進一步修修「茶學」,那就好好讀一讀〈茶香飄渺大稻埕〉吧。
人生一世不能夠只顧著學業事業,要懂得適時駐足品聞玫瑰花香。秀全兄絕對是一位生活的藝術家,遊歷全球觀賞奇景,在心愛的風景區買下別館,不但御馬還在極地駕狗橇,賞玩收集種種奇珍,涉獵繪畫進而做石雕,以攝影讓剎那成永恒,用歌聲震撼了國際馳名的歌劇院。讀者一定會享受〈歸來黃石〉、〈峽谷情懷〉、〈漫談嗜好〉、〈花團錦簇夢留長木〉、〈蝴蝶淚落滿地紅〉、〈爭奇鬥艷歌劇院〉、〈裊裊餘音在澳匈〉數篇文字瑰麗,內涵豐富的文章。秀全兄是華人中不多的歌劇專家,不但自己會唱,懂得其中的竅門,在世界各地著名的歌劇院觀賞過無數劇目,可用內行的水準來品評優劣,還熟知看歌劇的今昔禮儀。想起自己年輕時常聽家中黑膠唱片上的蝴蝶夫人和魔笛,至今仍舊有幾段旋律偶爾浮現腦中,雖然也喜好這優美的藝術,但現場觀賞的次數不多。退休後倒是有時間了,只歎歌劇在南加州的演出有限,本已約好兩位美國友人一起定期去本地劇院自銀幕上看東海岸的實況表演,怎奈疫情蔓延,只好作罷。秀全兄擔心歌劇的前途,如今新冠肺炎有了疫苗,希望各業能夠儘早恢復正常,讓這華麗的藝術重回舞台。長木花園我甚愛之,惜乎久不曾至,秀全兄開一個半小時的車就可以到了,我得飛上好幾個鐘頭呢!不過看看秀全兄的攝影,倒是聊慰情懷。至於騎馬,我可沒有老同學跑馬的膽量,只在修騎術課時跑過,而且絕對是花蕊夫人說的「幾回拋鞚抱鞍鞽」,此後就只走馬啦!在天清氣朗時,景色宜人處,信馬由韁是一種很大的享受,秀全兄亦可如此為之。
散文寫得文采飛揚,言之有物的人雖然不見得經常寫詩,但是一定有這方面的才華,秀全兄信手拈來的〈短詩〉就是很好的證明。我希望他繼續創作,將來出一本詩集,再讓讀者一新耳目。
七年前有幸為《薪火》一書作序,如今秀全兄又來相邀。老同學戲稱自己是「前清遺老」的兒子,那麼由我這「前清遺老」的女兒寫序,也就不太唐突啦!
沈念祖
作者自序
大稻埕,歌劇院,貝爾實驗室是我一輩子走動的地方,是這本書的主題。我將它們做為書名,感覺上很實在,很誠懇。的確,這本書就在講我過去眼睛所看到的事,心底想說的話。讓我們就此開講吧!
七年前我出版了《薪火》一書,寫下個人對家庭事業的期許和與生俱來的使命感。讀者看過之後都很好奇地想知道茶行的歷史和經營的來龍去脈。我責無旁貸要將我們經營者的點點滴滴告訴大家。從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到現在一甲子的時光,我都可以清晰地描述我們林家三四代人如何在台北近郊的石碇鄉和台北城邊的大稻埕之間的往來。
傍晚花農將茉莉花賣給茶行用來生產香片茶。雖然篇幅有限無法巨細靡遺詳細道來,但也間接地回答了大家想問的問題。譬如香片是在夏天晚上製作的,非夏天不可,也非晚上不可嗎?是的,夏天才有花,下午花才開。罕見的茉莉生產過剩給爸爸一個新的挑戰。在「花茶軼事二」裏有詳細的描述。
自二○○○至二○一九年我整整看了二十年的歌劇季票,包括一百六十多場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西洋歌劇演出。能夠欣賞到一流的歌藝表演,我內心充滿感激與滿足。自己也不免在家開口高歌一曲。也找機會在歌劇院的舞台上盡情地唱。先後在澳洲的雪梨歌劇院和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歌劇院,分別清唱一點歌劇《杜蘭朵公主》和《費加洛婚禮》。
我過去一向害羞內斂,在接近半百之年臉皮變厚,膽子變大,開始開口摸索意大利歌劇和民謠。二十年來上台演唱都能勉強把歌凑好唱完,沒有掛在台上不知所措的窘態,沒有出意外,這就出乎我個人意料之外了。
至於近二十年來在美國西南部大峽谷一帶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日子,在峽谷情懷一文中我寫下在那裏的生活點滴,讓大家分享。我實在要再感謝老天爺讓我在峽谷邊緣上擁有一個房子。沿著大峽谷數百哩路,能遠眺峽谷的房子大概不出百戶人家,絕大多數的土地為國家公園所擁有。時來運轉,近年有景點的名勝宅第熱可炙手,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卻常常對機會有不同的詮釋。機會可在山巔可在水湄,可在紐約可在台北,這個機會我可準備二十年了。
我們在石碇的老家也是蓋在溪谷邊的懸崖上,在沒有汽車的時代那裏是台北和宜蘭之間的交通要衝。茶葉就從這裏上船運到淡水河邊的大稻埕。我們林家在石碇地區從闢地種茶,製茶到賣茶,憑著誠信獲得飲茶人的好評。我在書中也敘述到這段漫長的歷史。
我岳父母家兒孫兩代人有十個人取得博士,都出自美國名校。太太行事低調常說不足與外人道。我認為一個平凡人家,孩子能規矩讀書,取得學位。提出來讓有志者努力效法我的岳父母也是一件好事。孟子說,有為者亦若是。吳家辦得到,大家都一樣有機會做得到。
自從二零二零年大瘟疫在全球失控,導致經濟崩潰,死亡人數激增,有些行業恐怕從此一去不復返。現在疫苗開始上市,力挽狂瀾,但願整個世界能很快地恢復往日的美好時光。同時汲取教訓,不要再有如此殘酷的浩劫了。這本書大部分寫在瘟疫之前,記錄了我大半輩子的好日子,期盼與人分享。
為本書寫序文是我的大學同學沈念祖博士。她是史學大師沈剛伯教授的掌上明珠。媽媽也是歷史系教授,專長西洋史。有父母如此學識淵博,沈同學早就學貫古今中外。加上國學底子深厚,寫起文章用字遣詞,常常要我戴起眼鏡,動用家裏重達四公斤的大辭典,來拜讀她的大作。
沈同學寫的序文我每看一遍就想去照一次鏡子,好好地看看自己。我對朋友說這序文寫得太美了,受之有愧。朋友一語道破,這不就是找人寫序文的目的嗎?噢?是哦!感謝沈同學的美言,我知道讀者看過她寫的序文之後,會對主修數學的人,有這種文筆感到驚訝。我們的同學也都會感到十分榮幸,能沾同學的光。正巧我們的父親都出生在前清年代,所以可以倚老賣老自稱遺老的兒女。同學的父親沈教授年輕時曾經當場聽過孫中山先生演講,讓我們像是人瑞級的人物。假如人生七十才開始,我們這群同學多數人的人生還沒開始呢!
林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