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習之神、最懂情緒管理的精神科醫生和田秀樹,希望自己老後變成的樣子。
☆擔任老年精神科醫師35年,診治超過6000名老年人,獲得的幸福老年啟示。
和田秀樹醫師任職老年專科醫院,一年解剖一百例大體,最後他明白,沒有任何人能在年過八十五歲之後,大腦沒有阿茲海默行神經病變、體內沒有任何癌細胞、動脈沒有任何硬化症狀。
換句話說,不論怎麼努力,人終究只能接受年華老去。
坦然認老,不是認輸棄守,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還能做的事,從容不迫的面對老年生活,成為一個有格調的高年級生。
高年級生的理想姿態,和你想的不一樣
轉個念,老後生活更幸福
高年級的你,還是堅信「活到老,學到老」?
手機在握,能知天下事的時代,知識已經不值錢了,趕快放棄輸入型的學習吧!
高年級的你,幸福之道是「找人抬槓」: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將知識加工成與眾不同的觀點輸出,互相爭論,才能成為有趣的老人家。
高年級的你, 還是堅持「錢留子孫」?
拼命存錢捨不得花,只會落個吝嗇之名;大筆的遺產,更常常成為子女鬩牆的導火線。
高年級的你,幸福之道是「成為第一線的消費者」。在資本主義社會,花錢的人比有錢的人更偉大,更能幫助國家,更能改變社會,更能成為有智慧的老人家。
高年級的你,還是堅拒坐輪椅、包尿布,抗老到底?
不認老,不接受幫忙,因而失去外出活動、與人交流相處的機會,只會加速衰老,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高年級的你,幸福之道是「良性依賴」,讓他人、制度、輔具好好幫助自己,提高生活品質,同時提供回饋給對方,就能成為從容的老人家。
作者
和田秀樹
一九六〇年出生於大阪府。東京大學醫學系畢業。
精神科醫師,曾任東京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神經科助理、美國卡爾.梅寧格精神醫學院(Karl Menninger School of Psychiatry)國際研究員,現為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身為老年專科精神科醫師,投身老年醫療現場近三十五年。
主要著作有《70代で死ぬ人、80代でも元気な人》(《七十歲死亡的人與八十歲仍硬朗的人》)、《80歳の壁》(《八十歲之壁》)、《70歳が老化の分かれ道》(《七十歲是老化的分歧點》)、《成大事的人懂取捨》(大是文化)等書。
譯者簡介
莊雅琇
現為專職譯者。
譯有《價值,從視野開始》、《宅創業》、《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獻米給教宗的男人》、《這些事啊,沒什麼》、《小店不敗!》、《社區設計的時代》、《社區設計》、《從天而降的四十億債務》、《簡單思考》等多部書籍。
目錄
序一 人的內在,是不會老化的 朱為民
序二 姿態!創造老後萬種風情的繽紛 林依瑩
前言 我想成為這樣的老年人
診治老年人三十五年的我,心目中「嚮往成為的老年人」
光是擁有金錢與地位,不可能成為幸福的老年人
與其想著得到什麼,不如思考怎麼活
第1章 從容面對老去的人是有品格的
抗老當及時
放棄無能為力之事,善用力所能及之事
沒必要咬牙抗老到底
坦然接受自己與別人相繼老去
不善加利用輪椅與尿布會吃虧
由自己決定接受何種醫療
第2章 不必害怕衰老
讓沒來由的不安影響自己,是不幸的
失智症會變得神智不清,是天大的誤解
失智症愈嚴重,愈能成為理想老人!?
不要想著消除不安,而是思考如何共存
努力長命百歲,比健檢結果更重要
上了年紀後,如何與藥物和平共處
不必害怕孤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事先預習一個人的老後
第3章 不要拘泥於常識,當個有趣的老年人吧!
知識淵博的老年人,不等於大智大慧的老年人
跳脫常識正是老年人的有趣之處
能否想出獨創巧思,與學歷無關
高學歷的人令人感到無趣的理由
與人爭辯時,要將知識結合自身經驗
對偏見和定論保持質疑態度
不管是右派老人或左派老人,都要包容
第4章 放下對金錢與頭銜的執著
上了年紀會發現,金錢沒有想像的可靠
讓身邊的人覺得很有安全感
上了年紀才能享受選擇工作的自由
成為活躍於第一線的消費者
「人生,從死亡開始」
想想有沒有人為了自己的死而哭
死後留名,好過留下墓碑與金錢
第5章 做一個讓眾人稱讚「不虛此生」的老年人
老年人的優勢在於能說出「世上沒有正確答案」
變節很了不起,牆頭草實在不像話
認同「人生百百種」而懂得欣賞多樣性
放下對職業的偏見
以「不試不知道」的精神勇於挑戰
坦然接受「難免有失敗」
老年期更要鍛鍊「遠見」
第6章 如何成為出色的老年人
從「我想成為〇〇」到「我想這麼做」
人生的顛峰遲來一些比較好
以灑脫的老年人為目標
將荷爾蒙失衡化為轉機
做一個能夠「良性依賴」的人
想想不依賴他人的話,自己能做些什麼
可以情感豐富,但不可情緒化
不要聽天由命,而是意識到「事在人為」
後記
序/導讀
【序一】
人的內在,是不會老化的
朱為民
這是一本日本精神科醫師寫的書,而在撰寫這篇序文的時候,我正好在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擔任客座研究員。因此,我想説一個跟日本人有關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日本現代最知名的古典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今年八十七歲。他年少即成名,一生獲獎無數,曾任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以及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首席指揮,在古典樂界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我最喜歡小澤征爾的,是他在指揮台上所傳達的熱情。他不喜歡使用指揮棒,因為全身都是他的指揮棒。演奏的時候,他好像在跳一場激情的現代舞,把他對於音樂的喜愛傳達給台下的每一個人。
然而,在他七十五歲的時候,傳來他得到食道癌的消息,並且暫別舞台半年。那之後,雖然他還是有回到舞台,但是演出漸漸減少,逐漸淡出。甚至,網路上傳出他罹患失智症的假新聞。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距離上一次登台已有四年的時間之後,他重回舞台,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的KISSEI文化廳登台,指揮齋藤紀念管弦樂團,演奏貝多芬〈艾格蒙〉序曲。
這項演出的特別之處在於,演出直播訊號會同步發送至日本太空站,在太空中的太空人也可以享受現場音樂的美好。
但是,看到影片的我,第一時間的感覺,是震驚。
87歲的小澤征爾坐著輪椅被推上台,他的臉看起來是浮腫的,雖然穿著襪子,還是可以從小腿看出肌少症的狀況。最明顯的是他的雙手,關節僵硬,已不若年輕時的靈活飛揚,只能用最小的動作指揮演出。
「這不是我熟悉的小澤征爾啊!」我在心裡吶喊。
老化,像是一把巨大的錘子,每一個人都會被擊倒,即使是如小澤征爾般的巨人也不例外。我在心裡嘆息。
但是,隨著〈艾格蒙〉序曲的樂章逐漸展開,我似乎看到了什麼:
儘管雙手僵硬、指揮動作很小,但是每一個動作起伏,都準確地落在節拍上。
儘管坐著輪椅,幾乎沒有肢體動作,但是所有的樂團成員,眼光都緊盯著小澤征爾,需要他的帶領。
儘管他一直皺眉,看起來體力有點辛苦,但是他的眼神,依然閃耀著光芒。
終於,在樂曲結束的那一刻,從外太空傳來了掌聲,所有樂團成員也不停地拍手,小澤也掉下淚來。八十七歲高齡,他完成了九分鐘的演出,沒有瑕疵。
我這才明白,年齡與疾病並不會擊倒一個人,那些都是外在的變化。但是內在是不會衰退,不會老化的。只要你知道如何保持初心,如何持續熱情,如何練習灑脫,如何放下執著,就像本書作者和田秀樹所給我們的忠告一樣。
最後,我想問大家,如果你八十七歲了,你是否還會有熱情做你喜歡的事?你是否還會堅持著把一件事情完成?你是否還會在眾人為你鼓掌時,留下滿足的淚水?你可以做到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藏在這本書的內容之中。
(本文作者為台中榮總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序二】
姿態!創造老後萬種風情的繽紛
林依瑩
有一天,妹妹很緊張的跟我們兄弟姐妹說,父親騎摩托車又撞到人了,他一定是失智了!
這兩年,爸爸常出一些小車禍,也摔了幾次,還好都是皮肉傷。加上父親靜下來時,常會出現很沉的撲克臉,所以有點擔心他是否是失智。也曾帶著父親去看醫生,還好醫生說不是,心裡暗暗鬆了一口氣。只不過父親每次受傷,「會不會是失智症」的擔心還是不由得浮現。
不過,因著自己長期在長照領域服務,對失智有較多的理解,特別上回聽了日本早發性失智者的演講,更有深刻的體悟:就算是失智,也還是有能力生活。特別是如果家庭社會能平常心對待,給予社會參與甚至就業的發揮,失智症患者其實仍可以很有貢獻。
因此,面對妹妹的緊張,那時正值「不老騎士」招募報名期間,我立馬跟妹妹說,既然擔心父親失智,那就趕快去報名不老騎士吧!若錄取了,父親應該可以延緩失能三年吧!
出了車禍,還報名不老騎士,會不會太奇怪了?一點也不會。正因為我開創了不老騎士,很清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辦理不老騎士的周全性,而且參與不老騎士可以認識許多新的老朋友及年輕志工,更常有許多創新、老派時尚的活動參與,是預防失智或延緩失智的好方法!
很欣賞本書作者提出全方位預備老年的人本觀點,特別作者自身是醫師,但全然跳脫醫療為主的框架,用許多務實的案例,不斷的提醒我們,老化帶來的失智、孤獨等所謂的「問題」,應該都是我們學習共存的生活元素。
拐杖、助聽器、輪椅、尿布,都是減少對他人依賴的生活好物,無需排斥;身體衰退了,就欣然接受政府的照服員,減少任性想自己獨立生活而造成跌倒的高風險。不要陷在愛面子,或老了只能做什麼的限制中,老年消費、談戀愛、好好享受生活,都是大有可為的!
生命有千萬種風情,這本書讓我們看見老後的無限可能。學會正向的面對老後的各項變化、接納共存,進而創造,將會是老後最大的祝福!繽紛的老後自然源源不絕。
(本書作者為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