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子習慣》全球熱銷超過1000萬冊、
中文版紙電銷售邁向60萬冊之際,
為你獻上臺灣在地真人實證版!
閱讀傳道士、暢銷書作家宋怡慧,
暢談如何將《原子習慣》應用在學習、教學和生活中!
從運動、飲食、人際溝通、閱讀,甚至思考慣性,
怡慧老師在繁忙的教學工作和演講邀約之餘,
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
許多人好奇她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這本書,會給你答案與啟發。
「這是目前我所讀到有關《原子習慣》的最佳實踐版!」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特別收錄「子彈原子筆記術練習表」,巧妙連結原子習慣+子彈筆記,
讓你為自己的每一天做全盤規畫!
怡慧老師曾是一個能搭車絕不走路的人,但有一天醫生告訴她,雖然她瘦削,體脂卻偏高,再不運動,可能內臟脂肪數值會過高,最終影響健康。
這猶如晴天一響雷的警訊,讓她不得不開始正視運動的必要性,卻不知該如何去做。剛好《原子習慣》這本書上市,她便帶著好奇與探索的心情,將書中的法則運用在建立運動習慣上。因為頗有成效,她便展開了原子習慣實證之旅,將之延伸運用在自學、教學與推廣閱讀上。
在這個過程中,怡慧老師改變了飲食、運動、人際溝通等習慣,甚至突破思考、閱讀、書寫、工作的慣性思維,完成了眾多讓人不禁懷疑「你是不是都沒在睡覺」的不可能任務——
一年出版三本書
完成學校加速器三年的任務
擔任金石堂愛書大使
受邀到新加坡擔任世界書香日&文學四月天開幕嘉賓
國立臺灣圖書館讀書會邁向第三年
國際閱讀進入第三年
「Song讀」閱讀社群邁向第五年⋯⋯
在本書中,她將以自身實踐經驗,分享如何將《原子習慣》中提到的概念和法則運用在學習、教學及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學生/自學者,或家長/老師,以及所有希望建立好習慣、戒除壞習慣的人,相信都能從中了解在實務方面的應用與訣竅。
★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語錄
.不斷被重複的習慣除了帶來內心的盈滿之外,也讓我們邁向成功之路。
.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當我們為自己貼上正面標籤之後,自然會產生認同,進而逐漸做出符合正面標籤的言行舉止。
.每天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你得到的可能不是複利效應的表面成果,而是對人生價值的確定與自我實現。
.先建立身分認同,這樣就能心無旁騖地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透過不斷重複,讓行為漸漸自動化,就能更有效率地執行該行為。
.用對方法,面對學習就不必動用鋼鐵心。只要能找到關鍵與訣竅,認真實踐,微小的改變也能讓課室學習產生複利效應。
.由重複開始,而非追求完美,找到持續去做的動力。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各界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李崇建(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創辦人)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張永慶(馬來西亞波德申中華中學校長)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
趙胤丞(知名企業講師、作家)
歐陽立中(「Life不下課」節目主持人)
蔡淇華(作家、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怡慧最懂得孩子,最懂得青少年。她為青少年寫的書,孩子們都非常受用,也是教師的參考書。她為孩子們寫原子習慣,繪製諸多表格與分類,相信孩子們一定受用。
——李崇建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習慣,可以說是生活的最小單位,我們藉著一個人的幾個重要習慣,可以大致上還原一個人平常如何過生活,然後推知這個人的未來。閱讀是習慣,學習是習慣,用實驗精神來自我改變也是習慣。不願意對自己展開實驗,心理治療就難以產生效果。感謝怡慧老師推己及人,分享對自己有效的方法。我的自我認同是一位「助人者」,這本書正是助人的好教材,非常推薦給讀者!
——洪仲清
因為閱讀《愛讀書》的緣分而認識宋怡慧主任,並邀請她蒞臨馬來西亞,為獨中(華文獨立中學)超過兩百位校長、副校長、閱讀教師進行閱讀推廣演講。那是2017年世界書香日,也是改變的開始。她用晨讀作為閱讀初始的提示,要我們形成社群,這是吸引策略;要我們只要行動了,就是愛閱讀的進步,並不斷給獨中夥伴有形、無形的獎勵。
或許,這段閱讀的故事也是我們實踐原子習慣的起點。她為這片土地進行文化教育,全心全意滴灌生命之泉,到了2023年的今天,還帶領獨中夥伴進行「跨閱3.0」的跨科閱讀素養教育。這是獨中的主導機構「董總」(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對獨中未來十年願景的規畫,而她持續不斷,慢慢卻有目標地帶著大家前進,因而有「閱讀傳教士」的美譽。她說這是閱讀身分的認同,促成獨中的閱讀教育一點一滴在改變和進步。回顧五年多的閱讀推廣,誠為宋怡慧主任實踐原子習慣、做出貢獻很生動的例子之一。
此書適合為學生所用,也適合老師指導學生,更適合全校動起來,按部就班建立讓自己看見人生奇蹟的原子習慣。
——張永慶
許多人都閱讀過《原子習慣》,也認同書中的道理,但真正照著實踐的人卻不多。我所認識的怡慧老師是個大忙人,除了是學校老師外,更是閱讀推手,還是多產的作家,專業範疇遍及海內外,這肯定需要過人的意志或能耐吧!事實上,她正是原子習慣的奉行者,用少少的力氣,卻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本書是《原子習慣》的真人實踐版,怡慧老師的親身分享,肯定能帶給讀者更多啟發!
——陳志恆
這是目前我所讀到有關《原子習慣》的最佳實踐版!怡慧老師以她個人生活、教學中的實際案例,鉅細靡遺地一步一步拆解實踐的過程,讓《原子習慣》不僅更接地氣,還可以看到更多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的案例,無論大人、小孩、教師、學生,或是管理者、上班族,都值得參考!
——愛瑞克
作者
宋怡慧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聯合線上專欄作家、《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網站駐站作家、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2019~2023年教育部圖書館事業諮詢委員、文化部第39次線上主題書展策展人、文化部第41和42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評審、新加坡教育部2022年「世界書香日暨文學四月天」的主講嘉賓。
推動閱讀經歷豐厚完整,曾受邀臺灣各大報章雜誌及電視節目進行閱讀教育議題專訪,被媒體譽為「閱讀傳道士」。
著作:
《愛讀書:我如何翻轉8000個孩子的閱讀信仰》《大閱讀:讓孩子學會27種關鍵能力》《療癒26顆破碎的心:怡慧老師的閱讀課》《說個好故事,讓世界記住你!TEDxTaipei行動夢想家教你用8分鐘散播好點子,改變全世界!》《見字如晤:那些古人書信中最美麗的想念與遇見,帶領我們跨越千年,重拾未曾遺忘的感動》《星讀物語──怡慧老師十二星座的閱讀配對處方箋》《國學潮人誌,古人超有料》《國學潮人誌2:古人超有才》《有情人間》《用書打怪》《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
《用書脫魯的一生閱讀術》獲選文化部第42次中小學生優良讀物
《談情說愛,古人超有哏:10堂文學家瘋傳的愛情課》榮獲好書大家讀第80梯次入選書
Facebook追蹤:宋怡慧
Facebook粉絲專頁:怡慧老師~我們「愛讀書」
目錄
〈自序〉拆除習慣天花板,越習慣越自由
〈前言〉習慣養成四步驟與人生的完美連結和實踐
Part 1 原子習慣的自我實踐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從不運動到運動者
循序漸進,建立「運動者」身分
找到可以一起設定目標的同溫層
★培養正向思考習慣,營造善意人生
讓正向思考與行為連結在一起
善用獎賞與同理,增強重複正向思考的可能性
建立「對世界善意」的身分認同
★做好時間管理,駕馭自己的人生排程
建立身分認同,找出真正重要的事
我這樣安排閱讀計畫
★打敗分心症候群,讓原子習慣教會你專注
這樣改善注意力缺失問題
子彈筆記與《原子習慣》的巧妙連結
★養成每日記錄美好小事的習慣,知足又快樂
四步驟建立發現美好事物的習慣
Part 2 原子習慣的教學實踐
★如何將提示、渴望、回應、獎賞四大魔法用在課堂上?
讓「上課了」的提示顯而易見
讓「專注」與「做筆記」變得有吸引力
轉換學習模式,讓專注行為變得輕而易舉
讓專注行為的獎賞令學生滿足
★新學期需要一張手繪名片刷儀式感
透過名片遊戲,讓學生建立身分認同
★從習慣到精通
找到自己的賽場,辨認出適合自己的習慣
我這樣讓學生建立晨間閱讀習慣
★遠距教學怎麼教?——利用原子習慣建立線上課堂的儀式感,活絡師生互動
我的五步驟線上教學模式
讓學生不因線上課程而放鬆
★讓閱讀變簡單——從《梨泰院 Class》開啟熱血閱讀之路
運用最小努力原則,為閱讀習慣撐腰
透過牌卡遊戲,找到人生之書
★運用行為改變四法則,提升遊戲化教學效益
原子習慣+遊戲化教學,激發學習熱情
★原子習慣培養自學力
四訣竅打造自主學習力
Part 3 原子習慣的海外實踐
★打破跨國跨校共備閱讀的時空局限
「4F策略」建立身分認同
四法則讓閱讀跨國接軌
★原子習慣讓學習與人生變得不一樣
用對方法,打造好習慣、戒除壞習慣並不難
學習與人生從此大不同
★用誘惑綑綁提升課程吸引力
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帶入知識的學習與思辨
建立古文新解的課室形象,提升課程吸引力
★原子習慣讓海外閱讀推廣跨越時空藩籬
習慣是身分認同的具體化
原子習慣讓閱讀推廣變easy
★從執行習慣契約,成功完成海外教師培訓
我的寫作習慣契約
為海外教師培訓打造閱讀推廣習慣契約
凡事都能原子習慣化的超級原子習慣執行者
〈後記〉原子習慣實踐者的故事
吳昌諭:建立日更書寫習慣!成為時間管理人
張永慶:不放開任何一雙手的教育家!爬山培養豐碩的領導成果
姜兆彤:「馬甲線公主」不再是美夢!細微改變帶來看見
劉又瑄:每日書寫帶來美好人生!因累積帶來的奇蹟
黃浩勳:好習慣拉自己一把!你是自己生命的貴人
試閱
〈自序〉拆除習慣天花板,越習慣越自由
亞里斯多德曾說,我們的重複行為造就了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過去,我以為建立美好習慣是十分困難的事,不是處於臨淵羨魚的階段,就是陷入半途而廢的悔恨深淵,變成自我超越的逃兵。
直到二○一九年暑假接觸到《原子習慣》這本書,生活逐漸有了轉變。身受其利的我,在國立臺灣圖書館二○二一年一月的「終結句點王.online 讀書會」,與線上書友分享自己如何利用每天進步百分之一的系統,改變觀念、建立習慣、產生身分認同,讓我走在人生目標清晰的旅途上。
這次的讀書會,觀眾互動熱絡,許多朋友紛紛允諾要投入日常實踐,我也因本書開始實踐習慣形成四步驟,受益匪淺,不僅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寫作、時間管理、運動等習慣,更邁向正向轉念、自我實現的有光世界。
最幸運的是,國臺圖的《原子習慣》線上讀書會分享,讓我邁向「原子書寫」的嶄新里程碑。當年五月,我和主編淑雲、專案企畫蕙婷相約見面,那是疫病蔓延的初始,人心惶惶,生活型態驟變,我因而決定全面啟動原子習慣的實踐之旅。這個初心讓我們有志一同地決定新書方向:從疫情前到疫情後,我如何將《原子習慣》的知識化為行動與實踐的歷程,透過文字真誠地與讀者分享,建立好習慣,就能輕鬆提供內外的安頓與支持。
這本書從閱讀到實踐、實踐到成書,歷經三年多的時光。回顧這段「想法升級、行動落實、生命對話」的歷程,自己不斷在「提示、渴望、回應、獎賞」的迴路,因習慣養成的四個步驟,覺察到過去行為的盲點,然後有意識地打造良好的習慣,進而改變。
慢慢地,我建立自我的身分認同,面對挫折也不會過度焦慮、痛苦、憤怒,運用書中的簡單四步驟,讓情緒穩定、生活作息趨向規律。這段時光因生活有序、情緒穩定,身心變得更自由自在,受挫力也提升不少,甚至因為有效地執行計畫,讓自己願意挑戰過去無法完成的事,從中獲得許多跨越的經驗和挑戰的成就感。
一千多個日子過去了,因為改變飲食習慣,身體變得強壯了;因為習慣走路、運動,體力與耐力也躍進了;最重要的是,人際關係從被動到主動,贏得許多真誠的友誼。《原子習慣》讓我不只建立一個又一個好習慣,它還讓我不自覺地突破慣性思維,在教學、閱讀、書寫、價值觀等方面彷若脫胎換骨。尤其,二○二二年就像原子習慣的豐收期:四月受邀到新加坡擔任世界書香日與文學四月天開幕嘉賓,還擔任金石堂書店下半年的愛書大使,甚至在年末完成新北創新教育加速器計畫三年的任務執行。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跨閱」工作坊的共備工作,也邁入成熟的第三年,而「Song 讀」閱讀社群從成立到穩健運行已是第五年了;至於,在書寫的實踐上,出版了三本創作風格迥異的書——《國學潮人誌2》是古文新解,《有情人間》是生平第一本散文集,《用書打怪》則是後疫情時代重要關鍵力與對應書單的分享。
讀者開始紛紛傳訊息問我:「怡慧,你一天不也是二十四小時,怎麼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工作、教學、閱讀、寫作?」如果真要歸因,我想是《原子習慣》讓我的人生蛻變。
因此,帶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心情,《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在二○二三年出版了。
這本書期待以如實而誠懇的筆觸和事例,與大家分享自己實踐的祕訣和內在感受。同時,我也採訪正在實踐《原子習慣》的五位好朋友:張永慶校長、姜兆彤老師、黃浩勳老師、劉又瑄藥師、吳昌諭主任,並將他們的實踐心得記錄在後記,讓更多實例鼓舞讀者建立好習慣,且以「原子習慣」為日常的實踐,一起走在不斷進步成長的路上。我們都是良好習慣的見證者,並用時間和毅力證明原子習慣持續累積帶來的快速躍遷。我常想,閱讀帶給一個人的生命奇蹟是什麼?或許就是我與《原子習慣》從遇見到實踐,實踐到再創的過程。
《原子習慣》幫助我拆除了習慣天花板,建置有效、清楚的習慣系統,更讓好習慣的養成「無上限」。自動化的好習慣除了帶來內心的盈滿之外,也讓我們邁向成功之路。當我畫上寫作日曆的最後一顆「蘋果」時,集滿的寫作記號,也讓《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象徵順利出版的獎勵。這神奇的旅程印證了一個好習慣真能如滾雪球般,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且讓我們終生受益。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從不運動到運動者
我曾是一個能搭車絕不走路的人。可能是不喜歡走路帶來的身體濕黏感,汗水淋漓不只不能讓我覺得舒壓,反而讓我有些煩躁,直到有天身體微恙就診,醫生告訴我:「你看起來很瘦削,但是你的體脂偏高,再不運動,不久後可能內臟脂肪數值也會過高,最後可能會連帶影響健康。」醫生的話猶如晴天一響雷的警訊,我開始觀察我的BMI值、基礎代謝率,從客觀數字來推論自己的「健康」真相。
或許,運動的初衷不是為了愛美,而是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如果我失去健康,人生許多想做的事、要實踐的理想,可能都會變成泡影。
但是,我要怎麼和運動親近,和它成為朋友?
處於躊躇期,剛好遇到《原子習慣》上市,我對於習慣四階段模型——提示、渴望、回應、獎賞——不只深感興趣,同時,也懷著好奇與探索的精神,想要從細微的改變看見習慣前後巨大的差異。
循序漸進,建立「運動者」身分
想要得到健康,可以使用《原子習慣》的習慣系統。透過建立微小的慣常行為,互相堆疊激發效益,而效益又會彼此相乘,最終遠遠超過你的預期。
以我而言,運動就像是改變身分。當我進行認同的具體化行為,如每天都走路(跑步)鍛鍊身體,這代表我認同自己是運動者;當我每天重複不斷地運動,就強化了我是「運動者」的身分。透過習慣漸進式的演化,每天在一點點地轉變,同時在一個習慣與一個習慣之間,持續經歷自我的內外調整。
身分認同:運動者
過程:每天走路上下班
結果:每日走路超過萬步
上面是我認同運動者的身分,透過每日增加走路強度,最後完成每日萬步的經過。但是,初始不運動的我因無法立刻看到這個習慣改變的結果,發現要完成「每日萬步」真的很困難。因此我運用《原子習慣》提到的策略,就是先設定目標,再依照五種難度的步驟來執行。
‧第一階段
強度:非常容易/做法:穿上舒服的鞋走路/花費時間:一週
‧第二階段
強度:容易/做法:每天走路上班/花費時間:一個月
‧第三階段
強度:中等/做法:每天走一萬步/花費時間:三個月
‧第四階段
強度:困難/做法:每天走+跑一萬步/花費時間:半年
‧第五階段
強度:非常困難/做法:每週至少夜跑兩次,每次至少三公里/花費時間:一年
目標設定後,我讓這件事變簡單,不急著一定要按表操課,但我決心讓運動這個行為,每天都要出現在生活中。運動的時間盡量綑綁喜歡的事,不讓自己聚焦在運動,反而是著重在喜歡的事情上,如聽音樂。我為大腦按下「重新整理」鍵,讓運動和聽音樂變成一個自動化的行為。例如出門前,我會先喝杯咖啡,進行短暫的冥想,至少心情保持清空狀態,刺激走路的時候能夠有愉悅的心情,讓走路上班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同時,認識大腦運作模式。大腦喜歡游移在專注和發散之間,走路上班和聽音樂,剛好能讓自己覺得放鬆,順便有種開機上班的儀式感,適切地切換家裡和工作場域不同的模式,讓大腦知道:當走路這個動作結束,就要進入上班模式。上班需要專注,可能情緒要比較緊繃,透過走路上班,連結專注上班的提示,當大腦進入自動化之後,居家與工作模式的切換也就不容易錯置或打結。
當然,要每天走路上班,認同自己是運動者,並且相信自己可以改變,都得回到習慣四階段模型——提示、渴望、回應、獎賞——的練習。我的做法如下。 提示:運用習慣記分卡的概念 渴望:利用誘惑綑綁策略 回應:最小努力原則 獎賞:達標的有形/無形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