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實現逆風翻盤☆★
掌握快速做出改變的21個秘訣
打開人生新格局,拉開與同齡人的差距
不管多小的努力
不停地做、使勁做、堅持做☆
成效會很大!
你是嘴上說著要早起,卻不會利用黃金時間的人嗎?
你是害怕在公開場合說話的人嗎?
你是每天都很努力,卻始終一事無成的人嗎?
你是不知道如何向上級彙報的職場小白嗎?
你渴望有高品質人脈,卻不敢跟優秀的人說話嗎?
……
這本書讓你學會時間管理、提高效率、賺錢思維、精進表達、向上管理等自我提升的技能,實現從職場小白到職場精英的蛻變!
作者成功逆襲人生的告白:「這21天裏,我會非常坦率地告訴你一些簡單的甚至是常識的道理,這些道理讓我這樣起點的人,真正感受到了“逆襲”力量,然後你只需按我給出的方法去做,不停地做、使勁做、堅持做,就有可能改變你的人生。……我希望這本書能幫你,立刻、馬上、很快地看到效果,堅持1周,1個月,哪怕只改變一點點。這些改變就是種子。」
本書是寫給想要上進卻困頓迷茫的年輕人。作者以21天為一個週期,分享自己作為一名1995出生的普通小鎮青年,飛速成長到實力派職場精英的逆襲法則。教你如何跳出舒適區,拒絕假努力、拒絕空想,去做去執行。希望那些像他一樣,沒有名校背景卻想通過努力改變命運的普通人也能強勢逆襲。
混一天和努力一天,或許當時看不出什麼差別,但21天後呢?也許已經悄然拉開了人生的差距。以正確的方法持續的行動 = 逆風翻盤。不管多小的努力,以21個底層邏輯乘以365天,成效會很大!
★【精選】逆襲人生的實踐法則:
▃不喜歡讀書,就和100個人聊天
▃設置一個每天要做的最低量,跑贏人生的馬拉松
▃5分鐘行動法,殺死推延症
▃碎片化學習,提升學習效率
▃用鏡子練習,做個會說話的人
▃選對行業,獲得核心競爭力
▃ 拒絕用手機放鬆,提升專注力,克服人性弱點
▃吸引力法則執行清單,你想要的都會來
想得多、逃避、怕開始…如果你渴望改變卻遲遲沒有行動,請翻開這本書。
本書特色
寫給想要上進卻困頓迷茫的年輕人。作者是95後小鎮青年,分享飛速成長的21個底層邏輯,實戰教你從職場菜鳥到實力派職場精英的逆襲思維與方法。
◆ 拖延症患者、懶癌、摸魚黨的逆襲指南,告別嘴上說要努力要賺錢,卻遲
遲不行動。想要賺錢,立刻馬上就賺!
◆ 本書目標讀者:在校大學生,剛步入社會的職場小白,創業菜鳥,沒有名
校加持,卻想通過努力改變命運的普通人。
◆ 混一天和努力一天,或許當時看不出什麼差別,但21天後呢?也許已經悄
然拉開了人生的差距。不管多小的努力,乘以21乘以365都很大!
◆零雞湯,純教戰:21天手把手教你重塑思維,具備時間管理、提高效率、
賺錢思維、精進表達、向上管理等技能!每篇文章後都附有執行清單,打
開人生新格局,拉開與同齡人的差距!
名人推薦
誠心推薦------
大俠武林|《全息人生》作者
小車X存股實驗|《給存股新手的財富翻滾筆記》作者
朱楚文| 財經主播主持人
李哲緯 (鮪爸)| 「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版主/交易心理教練
雨果|《ETF存股》作者、《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版主
郝旭烈|大亞創投執行合夥人
許景泰| 大大學院創辦人
陳重銘|《打造小小巴菲特 贏在起跑點》作者
愛瑞克| 《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歐陽立中|人氣Podcast「Life不下課」主持人
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
盧美妏| 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作者
呂白
榮登“2021福布斯中國30Under30榜”“2020胡潤Under30s創業領袖”、《一站到底2019》單期冠軍,當當年度影響力作家。
C 輪公司前首席內容官,知乎前內容行銷總監,騰訊微視情感、汽車品類前負責人,一刻talks演講人,人民慕課講師,騰訊新聞導師,百度百家號新媒體商學院導師,《超級演說家》超演學院導師,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導師。
在本書裏,呂白以21天為期,分享他是如何快速做出改變高效成長的。拒絕假努力、拒絕空想,去做去執行。寫給像他一樣,沒有名校背景卻想通過努力改變命運的普通人。
已出版《底層邏輯》《從零開始做內容》《爆款小紅書》等暢銷書作品。
目錄
自序
【第 1 天 底層邏輯1.:把握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
首要原則:早起一定斷網
第一個15分鐘:列好今天要完成的事情
第二個15分鐘:明確優先順序,捨棄一部分目標
第三個15分鐘: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標
第四個15分鐘: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起床後1小時計畫執行清單
【第 2 天 底層邏輯2.:時間管理,高效能人士必會
第一,記錄你的時間
第二,先完成再完美
第三,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時間管理執行清單
【第 3 天 底層邏輯3.:賺錢思維,提升認知才是關鍵
第一個思維,充分利用時間
第二個思維,學會投資變現
第三個思維,重視圈子
提升賺錢思維執行清單
【第 4 天 底層邏輯4.:吸引力法則,你想要的都會來
第一,吸引力法則比你想像中強大
第二,吸引力法則怎麼運用
第三,心懷感恩
吸引力法則執行清單
【第 5 天 底層邏輯5.:向上社交,破圈獲高價值人脈
一個原則:一定要主動出擊
四大向上社交秘訣
向上管理/社交計畫執行清單
【第 6 天 底層邏輯6.:殺死拖延症,升級個人系統持續精進
第一,立刻做——5分鐘行動法
第二,系統做——番茄工作法
第三,享受做——拒絕內耗,享受正回饋
殺死拖延症執行清單
【第 7 天 底層邏輯7.:精進表達,做會說話的人
第一,鏡子練習
第二,大聲朗讀
第三,復述
第四,形成自己的素材庫
第五,大量輸入學習
第六,文稿框架化
表達力執行清單
【第 8 天 底層邏輯8.:擁有目標感,跑贏人生馬拉松
第一,確定一個你要堅持的目標
第二,設置一個每天要做的最低量
第三,給你的堅持定一個期限
第四,在堅持的過程中尋找正回饋,學會自我激勵
目標管理執行清單
【第 9 天 底層邏輯9.:要事第一,永遠做最重要的事
找到能帶來80%收益的那部分核心技能
對系統分級,有選擇性地做事
多做自帶槓桿的事
提高效率
要事第一計畫執行清單
【第 10 天 底層邏輯10.:向上管理,做高績效職場人
第一,積極表達,事事有回應
第二,學會拒絕,主導自己的工作
第三,結果導向,遇事就解決
第四,掌控細節,主動彙報進度
第五,根據領導性格,針對性相處
向上管理執行清單
【第 11 天 底層邏輯11.:提升專注力,努力對抗人性弱點
找到原動力
制定一個小而具體,且容易執行的目標
設計截止時間
遠離床和沙發
拒絕用手機放鬆
佩戴耳塞提高抗干擾能力
從堅持25分鐘開始
改變生活狀態,不要過度消耗
提升專注力執行清單
【第 12天 底層邏輯12.:不喜歡讀書,就和100個人聊天
第一,找準時機
第二,保持專注
第三,積極傾聽
第四,有同理心
第五,善用回憶
第六,展示脆弱
第七,學會提問
深度交流執行清單
【第 13天 底層邏輯13.:拒絕內耗,你的人生不該如此
積極主動,放大”影響圈”,縮小”關注圈”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線,降低對別人的期待正確認識自己,放下外界的成見反內耗執行清單
【第 14天 底層邏輯14.:作品意識,讓你的價值可觀化
第一, 創造屬於自己的代表作
第二, 標籤清晰,傳遞社會價值
第三,外化顯現,內化修練
持續思考事物的本質提升作品意識執行清單
【第 15 天 底層邏輯15.:記憶力飛升,必備費曼學習法
第一,定目標
第二,梳理框架列重點
第三,記核心框架
第四,多復述
記憶力計畫執行清單
【第 16 天 底層邏輯16.:掌握寫作方法,翹動人生槓桿
第一,固定時間,強制多寫
第二,找準一個方向,精準擊破
第三,拆解文章,總結學習
第四,少用連接詞,多用短句
堅持更新,一周一篇長文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堅持寫作計畫執行清單
【第 17 天 底層邏輯17.:認識自我,尋找定位放大優勢
第一,思考你喜歡什麼
第二,思考你擅長什麼
第三,思考你在什麼方面花時間最多
第四,發現自己的不足
自我認識計畫執行清單
【第 18 天 底層邏輯18.:碎片化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根據使用場景學習碎片化內容
利用碎片時間,極力吸收學習
第一步,定一個學習目標
第二步,建立知識框架
第三步,碎片化輸入,系統化輸出
碎片化學習計畫執行清單
【第 19 天 底層邏輯19.:選準賽道,獲得核心競爭力
首先,選對行業
其次,擁有敏銳的嗅覺
競爭計畫執行清單
【第 20 天 底層邏輯20.:高效檢視,告別過去的自己
為什麼要檢視?
檢視原則
檢視方法
檢視計畫執行清單
【第 21 天 底層邏輯21.:職場效率飛升,10倍速成長
六大效率工具
三大效率意識
職場效率提升執行清單
序/導讀
【作者序】
(一)
曾經,我無數次感覺自己會度過一種極其平庸甚至失敗的人生。我出生在農村,智商一般,沒有任何特長,還是因為學了藝術才勉強上了一個本科大學。
我看過非常多「成功學」的書,裡面總結了很多成功人士的行事原則,我發現我自己不符合任何一條。
我做事3 分鐘熱度、不自律、不刻苦、習慣晚睡、沉迷遊戲、工作不夠努力……所有普通人有的毛病我一應俱全。
甚至當我19 歲賺到人生第一個100 萬的時候,我也感覺是上天給的運氣,沒覺得自己有任何特殊的能力。
直到後來,我靠自己,持續不斷地做出成果。在北京4 年收入翻了100 倍,賺到人生第一個8 位數,我才發現,原來智商、出身、名校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一個普通人也可以通過一些好的「習慣」改變自己。
這些習慣是種子,你獲得的財富是果實。
(二)
瑪律茨在1960 年出版的《心理控制術》中說:「精神世界的某些破舊立新至少需要21 天的時間。」
我和編輯討論本書的時候,我說,索性這本書的主題就以21 天為週期逆襲人生。
21 天就能逆襲人生嗎?不能。只是21 天內,肯定是不可能的。但這21 天可以讓你具備一些真正成功的要素,這些「要素」不是努力、不是早起、不是自律,而是方法。
這21 天裡,我會非常坦率地告訴你21 個簡單的甚至是常識的道理,這些道理讓我這樣起點的人,真正感受到了「逆襲」力量,然後你只需按我給的方法去做,不停地做、使勁做、堅持做,就有可能改變你的人生。
就像《傳習錄》裡寫的那樣:「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我特別不想講什麼大器晚成的故事,也特別討厭聽「萬一不成呢」。我希望這本書能幫你,立刻、馬上、很快地看到效果,堅持1 周,1 個月,哪怕只改變一點點。這些改變就是種子。
(三)
從2019 年到現在,我出了11 本書,我從不會隨便為了所謂銷量或熱度去寫一本書。每一本書傳達的都是我的真情實感,每個觀點都是我當下的所思所感。我不會為了出書而出書。
我無比熱愛我的每一本書的序言,每次寫之前都會熬上幾夜,失眠幾個晚上,聽一些或傷感或舒緩的歌,慢慢讓自己進入情緒。
我在《底層邏輯》提到過,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饑,虛心若愚)。我在《10 倍速成長》提到過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說過的一句話:「商界中有一個非常古老的準則,分成兩步。第一步,找到一個最基本的簡單道理;第二步,嚴格地按照這個道理去行事。」
你我的成長又何嘗不是?
這本書寫完正文以後,我心裡浮現出這段話:
我是呂白,從山東省某某村184 號到福布斯中國U30 榜、胡潤U30 創業領袖、當當年度影響力作家、益智節目《一站到底》冠軍,當你翻到這本書的時候,就是上天在提醒你,你要開始改變了。
試閱
【試閱1.】
【第 3 天】底層邏輯3--賺錢思維,提升認知才是關鍵
我曾有一位同事,他每天花大量精力在研究股票、買賣股票上,雖然年紀不大,但對投資很有一套自己的認知。他說自己的未來目標就是做自由職業者,靠投資為生。
每次聚會,他聊起的話題都離不開股票,每次股市一有好消息他都會跟我們講,也會鼓動我們去買。
當時的我不太相信股市,再加上金融知識不足,也不太願意認真學習理財投資,更願意「理性」思考風險,會有「賺錢哪有這麼容易,他這樣浮躁,遲早會吃虧」的想法。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不把他說的話當回事。
但我們中的另外兩個人,因為家庭教育早就知道投資理財的重要性,很早就開始理財了。後來他們真的過上了靠投資收益就能應對日常開銷的生活。
但當時的我依舊選擇不相信,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我當時的認知中,買賣股票就是投機,就是賭博,完全不可控,怎麼可能你隨便買賣點股票就能賺錢呢?所以我對此是排斥的,即便看到兩個小夥伴確確實實賺得盆滿缽滿,我也還是不信。
現在的我,視野、認知都比之前層次高了,也開始進行投資理財。即便如此,這個經歷仍然經常提醒我,當你的認知不到位時,即使機會就在眼前,你也會選擇性無視,更甚者,是自信到不相信。
如果你的認知到位了,賭贏了其中的一兩個機會,你可能就能富裕一輩子。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認知,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就算你抓住了,也賺不到錢,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撤離;而且憑運氣賺的錢,也會被你虧完,甚至可能加倍虧損,最後讓你傾家蕩產。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的錢,永遠,不可能。你現在有多少財富,某種意義上而言對應著你有多少認知。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只要努力你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但我告訴你這句話不完全對,在我最努力的時候,也恰恰是我最賺不到錢的時候。我發現身邊很多人,如果只是單純努力,每天可能工作到凌晨也賺不到什麼錢。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從「思維固化」中跳脫出來,思考真正能賺錢的思維是什麼?背後起支撐作用的認知又是什麼?
這是21 天逆襲人生的第3 天,我們來說說賺錢思維。
第一個思維,充分利用時間
很多人都知道,賺錢方法分三種,第一種叫一份時間賣一次,第二種叫一份時間賣多次,最後一種叫買他人的時間。我們絕大部分人發不了財,是為什麼呢?因為你只是在將一份時間賣一次。
比如你給老闆打工,上8 小時班,1 個月老闆給你多少錢,其實就是按你這1 個月創造了多少價值計算的,相當於你把時間賣給老闆,這時候決定你能不能發財的核心是你的時間賣得貴不貴,也就是你的時薪夠不夠高,因為收入等於時間乘以時薪。
有的人月薪能有1 〜2 萬(以下皆指人民幣),已經屬於不錯的收入水準了。能否做到這樣,就取決於你是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你夠不夠稀缺。
什麼意思呢?比如我很早就拿到新媒體行業「天花板」水準的工資了。
一是因為新媒體行業那時剛興起沒幾年,還沒出現特別厲害的高級管理者,既懂流量,又懂產品,還懂賣貨,還在大公司裡工作過,操盤過過億流量,以上條件綜合起來,讓我有了一定的稀缺性,所以我在很早的時候就能拿到比較高的工資。
二是因為這個行業的專家太少了。經濟學告訴我們,一個
東西的價格,不只是靠它的價值決定,也受供需關係影響。
如果你現在是某個人才飽和行業的專家,你也賺不到什麼
錢。因為人太多了,競爭太大了,但新媒體領域相較而言還處
於變化中,各行各業都在新媒體化,可靠的新媒體領域的行業
專家,很容易拿到這個行業最高級的工資。
成不了專家怎麼辦呢?
你要思考第二個方法,叫一份時間賣多次。
拿我舉例子,我利用業餘時間出了很多書,這些書就好比是下蛋的母雞。我現在跟大家聊天,我睡覺、上班,哪怕我出去玩,這些書都在幫我賺錢,每時每刻,每分每秒,換句話說也叫「睡後收入」。
到現在為止,我的圖書版稅已經破百萬了。這就是我只花一份時間,卻能持續給我帶來收益的方式,除了金錢上的收益,還能持續給我帶來個人影響力。我的社交圈,包括人生機會,很多都是我的書帶給我的。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我目前出不了書,怎麼辦呢?其實在你無法撬動很大槓桿的時候,你要有意識地去累積一份時間賣多次的機會。
舉個小例子,持續堅持經營朋友圈,就是一種一份時間賣多次的表現。在你還沒有能力寫書,不是大咖,沒有那麼多人關注你的時候,朋友圈可能就是你最好的用內容展示自己「專業」和「人格」的平台,你發的每一條朋友圈訊息,就是在用一份時間,潛移默化地影響幾百甚至幾千人對你的認知,比如
你今天看了什麼書,不發朋友圈就只是自己有收穫,但如果你在朋友圈發了感悟,即便只是一則讀書心得,也能讓你收穫別人對你「喜歡看書」的認知,久而久之,你就會撬動更大的機會。
我曾加過一個商業大佬為好友,我發現很多人將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他卻完全將之公開(當然了,可能有些不合適公開的內容他自己隱藏了),我當時一口氣刷到底,發現每一條都不是簡單的「廢話」,看完就感覺大佬真是那種「厲害還異常努力」的人。其中有一條,就是講他怎麼通過持續發訊息
到朋友圈,拿到幾千萬融資的故事。
我再講個小機會的故事。
我有一位同事,他是我手下的一個實習生。我時不時就會看到他發自己做的PPT,做得確實不錯,幾次之後,我就記住了他的這個技能。雖然日常工作中沒有直接對接工作的關係,
但我對他的印象還是比較深的。
後來,我正好碰到個機會,需要做PPT,我就想到了他,他當時完成得也很出色,因此也得到一筆額外報酬。後續有些大佬的PPT 製作業務,我就介紹給他了。慢慢地,他靠著這個打出了一些名聲,也有了一些穩定客戶。現在年紀輕輕就做了自己的自媒體,在業內小有名氣,收入自然也翻了不知多少倍了。
通過朋友圈的持續輸出,他也在原本很小的地方,輻射出了很強的能量。所以說,人生一定要多做一份時間賣多次的事情,因為一份時間賣多次才能讓你的生命值無限擴大。
所以,我很鼓勵你在朋友圈發一些自己的努力、自己最近的收穫、自己的技能等方面的內容,一方面通過輸出倒逼自己輸入,另一方面每一個小分享都會持續地影響別人的判斷,累積你在別人那裡的信譽值。通過一個一個小機會,慢慢撬動更大的機會。
第三個方法,學會買他人的時間。
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有錢才能買別人的時間,而是沒錢也要這麼做。一個有所成就的人,一定是善於借用別人時間的人。如果你事必躬親,那就算是做到死,也未必能做出一番成就。
有一個開淘寶店的女生,進貨,新貨上架,營運,客服,全都是自己完成,發貨由她老公發。好不容易賺了一些錢,還是捨不得找專門的客服,所有的事情都自己處理,結果沒有一個環節能做好。
另一個做跨境電商的朋友,一開始是夫妻兩人創業,他們把中國的鞋子通過亞馬遜平台賣到國外,一開始因為英文不太好,招了英語專業的實習生。
漸漸地他們把亞馬遜營運起來了,後來賺了一點錢,就招更多的營運人員,更多的客服,把公司的各個環節都分配給不同的專業人才。就這樣,事業越做越大,他們反倒越做越輕鬆,時間也越來越多,這就是借用他人時間來提升效率為自己帶來收益。
每個人所擁有的時間都是相等的,但那些成功的人無一不是懂得提升效率的人。通過這些方法解放自己,一旦你擁有了大量的時間,做任何事情都不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快速地累積財富,獲得更高效的人生。
第二個思維,學會投資變現
我現在投資了一家燒烤店,還有一家酒吧,情況好的時候,光酒吧一年就能夠賺20 萬元。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我發現,單純靠自己的腦子、自己的才華、自己的體力,我可以賺第一桶金,但要賺更多的錢,就要學會投資。所有的富人,一定都是會投資的。他們要麼投資實業,要麼投資一些專案,要麼投資基金、股票。簡單來說,投資能力就是「讓錢生錢」的能力。
假設有一個人,大學畢業,23 歲投入工作(在當前教育制度下,這是比較常見的投入工作的年齡),他每年的稅後收入是10 萬元(這也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大學畢業生比較普遍的收入),除去合理支出的錢,還可以存下5 萬元(讓我們假設這個人比較節約)。在未來的時間裡,他的薪資和消費每年
都以4% 的速度增加,這樣到60 歲退休的時候,他的年收入將達到43 萬元左右,當年消費則為21 萬元左右。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以上的範例算是一個比較中等的範例,並不算特別離譜。也就是說,這個範例可以代表不少普通人的生活狀態。那麼,在這樣一個範例裡,投資對於這位「標準的
普通人」,究竟有多麼重要呢?
在第一種情況下,假設這個人一輩子都不進行投資,所有的錢都換成現金放在銀行,那麼他這輩子從23 歲工作到60 歲,這38 年的總收入,會是860 萬元左右,總支出會是430 萬元左
右,可以存下約430 萬元。
而在第二種情況下,假設這個人每年能夠把手上所有的資產都用於穩健投資,可以取得10% 的投資回報,那麼他到60 歲時的總薪資收入仍然是860 萬元左右,總支出仍然是430萬元左右,但是他總共可以獲得2700 多萬元。這2000 多萬元的差額,就來自投資。
更有意思的是,對這位投資水準尚可的人來說,他的投資回報會在37 歲那年超過17 萬元,而當年他的薪資收入恰好是17 萬元左右:他的投資回報第一次和他的薪資收入持平,並且從此以後遠遠高於他的薪資。在45 歲的時候,他的當年薪資約24 萬元,投資回報則約48 萬元,是薪資收入的2 倍。在60 歲時,他的當年薪資是43 萬元左右,投資回報則是248 萬元左右,約是薪資收入的6 倍。
雖然上面這個案例中的數字是假設的,但我們能看出來,這個差額是非常驚人的。
我自己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這樣,能賺到不少錢,但我並不懂投資,導致我在原始累積的過程中就很累。
不要再把投資當成閒暇時的消遣,而要持之以恆地去做,像重視工作和教育那樣重視我們的投資。
同時,一定要理性投資,一定要針對那些你有把握的行業投資。像我自己投資了一些信託、港股、基金,也投資了一些實體的店鋪,而所有我投資的東西我自己都懂一點。
【試閱2.】
【第 12天】底層邏輯12 --不喜歡讀書,就和100個人聊天
上學的時候你有沒有過這樣一種幻想:不學習、不上課,考試的時候拿高分?
這不是幻想,「投機教父」尼德霍夫就用自己的方式完美做到了。
他年輕時上了哈佛大學,想在畢業時拿到甲等成績,但又不想認真學習,想留出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那他是怎麼做決策的呢?你以為他會選擇冷門科系,不,他選了大熱的經濟系,因為他發現:哈佛經濟系的研究生大多聰明,辦事可靠,平時教授總找他們打雜,而且教授為了表示感謝,往往會給他們很高的分數。
發現了這個秘密後,尼德霍夫做了一個「投機決策」:什麼課都不選,專門選哈佛經濟系那些最高級的研究生課程。結果如願以償,每門課都拿了甲等,而且幾乎沒去上過一節課。
這是尼德霍夫的初次「投機」,一戰成名。這個案例被巴菲特不止一次地提到過,人們還給這種方式取了個名字,叫作「尼德霍夫選課法」。
很多人都願意研究大佬們的現在,我卻更喜歡關注他們在還未嶄露頭角時的決策,他們成功的底層邏輯一定和他們過去的一套「成功了的」選擇邏輯有關。
這一點其實跟接受心理醫生治療的時候一樣,如果你現在有什麼問題,他們會問你,過去你做過什麼選擇。你的成就來源於你的選擇,而你的選擇來源於你的過去。
人生只有經歷過,才能懂得。而經歷的方式有兩種,要麼自己經歷一遍,要麼看別人走過的彎路。當我看到「尼德霍夫選課法」時,我就在想,雖然我自己沒有經歷過,但每個人的背後都是一座「實踐出真知」的寶藏,值得深挖。
朋友A 是業內小有名氣的KOL(關鍵意見領袖),年紀輕輕就取得了比較高的成就。我非常喜歡跟他在一起交流,他看問題總是一針見血。但我發現他好像不怎麼看書,我就比較好奇他是怎麼做到這麼有內涵的,一問才知道,就是多跟別人交流。
這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因為每一次與不同領域的人對話,我都仿佛在跟一個手握武功秘笈的人過招,在一次次提問和你來我往的回答中,我逐漸明白如何將創造出爆紅文案的秘笈延伸到短影片領域,在社交平台上怎麼「從0 到1」地做內容。
更重要的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行業內的精英,已經篩選出了很多經典的書籍,通過寥寥數語,將最精華的、值得分享的東西帶給了我。
比如,匯報工作要用到金字塔原理,結論先行;做時間管理是沒用的,要做精力管理,給自己留思考的時間;要學會發展副業和理財,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這種感覺太棒了,就好比大家一起在森林中生活,有人幫你把獵物帶到你身邊,去除沒用的、有毒的部分,將最精華的部分烹飪成佳餚,送到你的嘴邊。
而你自己也在不斷地輸入和輸出後,吸收有用的部分,完善、反覆運算自己的思維體系,將原本停留在文字上的總結,通過表達,最終落實到行動上。
在我看來,一年與行業內的100 個精英談一次話,勝過一年看100 本書。比起看書,與別人談話更能讓我進步。不喜歡讀書,選擇去和100 個人聊天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尼德霍夫選課法」。
雖然深度交流是獲取資源和資訊的重要來源,但從通常情況來看,很多人在人際交往中都會遇到一個常見的苦惱:和他人聊天只能停留在日常寒暄的層面上,難以深入下去。
接下來這個部分,可以讓你在21 天內掌握7 個與他人進行深度溝通的技巧。
第一,找準時機
當你的交流對象處於積極且精力充沛的狀態時,他們就更容易以一個好的姿態與你交流,也更容易對你們之間的交流做出回應。
拿賈伯斯的例子來說:當時蘋果公司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百事可樂是全球性的跨國企業,賈伯斯想招募百事可樂的副總裁約翰·斯卡利。
如果在中國的話,相當於現在未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去招募中國石油的副總裁,完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賈伯斯見過約翰·斯卡利後隨便聊了一下,就說了句舉世皆驚的話:「你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想改變世界?」就像被撥動的琴弦一樣,約翰·斯卡利被賈伯斯的話撩撥了。賈伯斯短短的一句話放射出的能量,完完全全把約翰·斯卡利震懾住了,最後他被賈伯斯說服了,答應加入蘋果公司。
百事可樂=糖水?蘋果公司=改變世界?好像有那麼點道理,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兩件事都不是事實。事實只有一個:賈伯斯成功了。
反之,如果你的交流對象正處於人生低谷,或者正遭受挫折,而你只是想找他閒聊,那對方不僅不能夠集中精力回答你的問題,還有可能對你們之間的交流產生抵觸情緒,甚至主動終止交流。
第二,保持專注
渴望得到尊重是我們每個人內心都追求的東西。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無論對方的身份高低,我們都應當給予應有的尊重。
這就要求我們在與對方溝通時避免三心二意,邊交談邊看手機,或四處張望,這會讓你的交流對象感到不適,沒有被尊重。
當你在談話中保持專注時,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很重要,讓他們有足夠的信心分享更多想法。
第三,積極傾聽
人有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這意味著人應該多聽少講,少說多做。說得過多了,說的就會成為做的障礙。
電影《王牌冤家》裡有這樣一句臺詞:「說個不停不一定是交流。」令人愉悅的交談,往往不在於你說得有多好,說得有多對,而在於你是否在言辭之間給予他人理解和尊重。
我們身邊可能都會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無論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與人交談時,開了口就喋喋不休,別人想說話根本插不進去嘴,如果別人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他們就會顯得煩躁不已。我相信這一類人在生活中是不太受歡迎的。
這一類人所犯的錯誤就是,不會傾聽。在哪裡說得愈少,在哪裡聽到的就愈多。世上不缺乏能說會道的嘴巴,但缺乏善於傾聽的耳朵。只有很好地聽取別人的,才能更好地說出自己的。
溝通是雙向的交流,我們不應該一味地向對方腦中灌輸我們的思想,而不去聆聽別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