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本書向全世界每一位老人誠心致敬,並獻給即將邁入老年者,以及關懷、協助老人的照顧者,您是上帝所寶貴和珍愛的人,深願您有生之年皆成為蒙神賜福的黃金歲月,從而安享天年。」——張宰金
人口老化的深遠、普遍和持久的影響,向全世界所有社會皆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也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面對這項重要的社會議題,教會應有怎樣的省思與評估?神學院為配合訓練合乎時代的工人,又應有怎樣的回應?這些都是需要更多有志之士,一起來思想和研討的。為了教會老年事工的需要,為了越來越多老人生活品質的提高,也為了提供許多老人照顧者能更有效關懷和協助老人之道,並幫助許多即將進入老年的人群有更好的預備,筆者利用2008年7月至12月這半年安息進修年,專心寫了這本書。全書共有二十章,每章主題均可各自獨立,也可連結成為一道彩虹,涵蓋老年生活常會遇到的各個主題,和考慮的重點。二十年來,西方學術界對老人學的研究資料,巨量增長,看出歐美社會實在比華人世界,更看重老人的需要,也更有遠見看出老年人口結構之變遷,而預先準備面對挑戰。
全書每一章的結構都包括本課目標、生命故事、自由表達、核心概念、聖經學習、分享討論、關懷代禱。可當教科書、參考書、老人讀書會或老人團契聚會材料。老人最需要和同儕有溝通、來往和支持。因此,書中設計的題目,就是很好的工具,促進老人之間的分享與表達。核心概念是一些老人學研究的相關資訊,聖經學習是從聖經的教訓來看相關的主題。期盼所有讀者,不論是否為基督徒,都能按各個人不同的需要,汲取資訊,獲得幫助,也都能在閱讀本書,思考其內容時,產生對神話語的渴慕之心。更期盼未信耶穌的人,閱讀之後,能接受基督耶穌的福音,而獲得永生的盼望。使自己的人生,在走到終站之前,能達致圓滿,得到智慧,成長成熟。葛理翰牧師(Rev. Billy Graham)在八十七歲被記者採訪其老年生活時,曾說過一句話:「我一生被教導如何死,卻未被教導如何老。」我期盼所有願意活到老、學到老的人士,都能一起來,學習如何老,使大家都能真正安享天年。
本書特色:
● 本書是專為銀髮族長者編寫的指引手冊,可當教科書、參考書、銀髮讀書會或長青團契聚會材料。
● 全書共二十章,每一章都包括七個單元,分別是:
◎ 本課目標:循序導引認識年長生活的核心價值。
◎ 生命故事:真實案例改寫,切入、貼近年長者的生活點滴。
◎ 自由表達:靈活設計的題目,促進年長者間的分享與表達。
◎ 核心概念:透過老人學研究的相關資訊,吸收新資訊。
◎ 聖經學習:研讀與主題相關的經文,品味雋永真智慧。
◎ 分享討論:回應主題,經由討論加深印象。
作者
張宰金
現任: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教授及諮商中心主任、台北市浸信會仁愛堂主任牧師
學歷:
中華福音神學院道學碩士、美國三一福音神學院神學碩士、西敏神學院教牧學博士
著作:
《松柏長青》(美國:基督使者協會,1991年)
《壓力終結者》(台北:華神,2002年)
《傾聽憂鬱之心》(台北:華神,2002年)
《饒恕的人有福了》(台北:華神,2002年)
《教牧諮商——改變生命的助人模式》(台北:華神,2005年)
譯作:
《活在成長邊緣》(台北:長青,1974)
《以色列史綜覽》(與梁潔瓊合譯。台北:華神,1977)
《藝術與西方文化之死》(與林滿鎂合譯,)
目錄
04 卓序
08 蘇序
09 鄺序
10 自序
17 第1章 老人新形象
33 第2章 在學習中成長
49 第3章 改變
71 第4章 代間的溝通與關係
87 第5章 你的貢獻
111 第6章 勝過自己的弱點
135 第7章 創造性地珍惜、處理回憶
161 第8章 單獨,但不孤單
189 第9章 深夜歌聲
217 第10章 銀髮族的同儕輔導
241 第11章 珍惜老伴
269 第12章 再婚的選擇
291 第13章 退而不休
315 第14章 全人健康
349 第15章 迷失自己
375 第16章 安居
405 第17章 照顧與保護
433 第18章 百歲人瑞
463 第19章 短暫與永恆
489 第20章 回家的時候
521 附錄 銀髮金言
序/導讀
自序
預估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都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聯合國於 1982 年舉行了第一次老年問題世界大會。2002 年 4 月 8 日至 12 日在馬德里舉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會中,更通過一個新的「老人問題國際行動策略」。新策略力求全球各國,特別注意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在過去近三十年來,聯合國就人口老化和老年人等相關問題,舉辦了三個大型的國際會議,確認人口老化對整個世界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
1999 年 7 月 2 日舉行的第二十一屆特別會議中,通過執行「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行動綱領」,並強調世界各國都必須重視未來數十年人口老化的重大後果。在聯合國出版的1950 至 2050 年期間人口統計概況所提出的可靠數據中,凸顯人口老化的指標,不論在較開發,或較不開發地區,老年問題都將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危機與挑戰。
從聯合國的研究報告中可看出幾項調查結果:一、人口老化是前所未有的現象,是人類歷史中從未發生過的情況。到 2050 年全世界老年人口數,將在歷史中首次超過年輕人的數目。二、人口老化是普遍性的,將影響到每個人,不分性別、種族、文化,是全球現象。對於代間的平等與團結與否,會產生直接之影響。三、人口老化是深刻的,對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均產生重大效應。經濟將會受到衝擊,社會被震撼,政治受影響。四、人口老化是一種歷久不衰且不可逆轉的趨勢。預期在二十一世紀,老年人口將繼續快速增長。此比例在 1950年佔全人口的百分之八,2000 年是百分之十,到 2050年將佔百分之二十一。過去高比例的年輕人口情況,將不可能再發生。
也就是說,二十一世紀開始,全球有近六億的老人,為五十年前的三倍。到二十一世紀中葉,將有二十億的老人,在五十年間翻了兩倍。全球老年人口每年增加百分之二,比整體人口增長既快又多。六十歲以上的年增長率,在 2025年到 2050 年,將達百分之二十八。各國的社會、經濟不得不有所調整。
在較開發國家中,公元 2000 年時六十歲以上約佔五分之一,預期到 2050 年將增至三分之一。較不開發國家中,目前有百分之八是 六十歲以上,到 2050 年,將近佔百分之二十。對於開發中國家,這問題顯然更大。因為開發中國家老年人口的增加率更多,而相較之下資源更少。
老年人本身也在高齡化。世界增長最快的年齡組是最老的,也就是八十歲以上者。目前每年為百分之三十八增長率,佔老年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到本世紀中葉八十歲以上者,將佔老年人口中的五分之一。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比例中,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倒轉現象。人口老化的深遠、普遍和持久的影響,向全世界所有社會皆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也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面對這項重要的社會議題,教會應有怎樣的省思與評估?神學院為配合訓練合乎時代的工人,又應有怎樣的回應?這些都是需要更多有志之士,一起來思想和研討的。事實上,當 2011 年時,教會內部成員第一位戰後嬰兒潮
(1946-1964 年出生)達六十五歲時,高齡化的成員也將越來越多。二十一世紀的教會將如何牧養主的老羊呢?老年信徒是教會的負擔,或是資源呢?這全看教會本身用怎樣的心態,來看待主的老羊。老年人可以成為福音行動的大軍,和宣教事工的前鋒與後援部隊。老年人因其成熟的生命,和豐富的人生歷練,可成為在神國度,被上帝所珍惜和重用的器皿。這就看老年信徒本身對於神國有著怎樣的委身和眼光。
教會需要長者,長者也需要教會。所有的老人學研究,都肯定教會生活和事奉對老年生活品質的正面效應。
本書就是在這種思考脈絡中逐漸形成的。為了教會老年事工的需要,為了越來越多老人生活品質的提高,也為了提供許多老人照顧者能更有效關懷和協助老人之道,並幫助許多即將進入老年的人群有更好的預備,筆者利用 2008 年 7月至 12 月這半年安息進修年,專心寫了這本書。全書共有二十章,每章主題均可各自獨立,也可連結成為一道彩虹,涵蓋老年生活常會遇到的各個主題,和考慮的重點。二十年前筆者在衛斯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Seminary)修讀教牧學博士科,主修教牧諮商時,就曾經研究過,有關如何用聖經幫助老人的議題。二十年來,西方學術界對老人學的研究資料,巨量增長,看出歐美社會實在比華人世界,更看重老人的需要,也更有遠見看出老年人口結構之變遷,而預先準備面對挑戰。
全書每一章的結構都包括本章目標、生命故事、自由表達、核心概念、聖經學習、分享討論、關懷代禱。可當教科書、參考書、老人讀書會或老人團契聚會材料。老人最需要和同儕有溝通,來往和支持。因此,書中設計的題目,就是很好的工具,促進老人之間的分享與表達。核心概念是一些老人學研究的相關資訊,聖經學習是從聖經的教訓來看相關的主題。期盼所有讀者,不論是否為基督徒,都能按各個人不同的需要,汲取資訊,獲得幫助,也都能在閱讀本書,思考其內容時,產生對神話語的渴慕之心。更期盼未信耶穌的人,閱讀之後,能接受基督耶穌的福音,而獲得永生的盼望,使自己的人生,在走到終站之前,能達致圓滿,得到智慧,成長成熟。
在此特別感謝為我打字的同工──趙曉維弟兄,當我們在趕工時,他全力支持,使本書能按計畫,順利出版。謝謝卓良珍醫師的序文和鄺炳釗牧師、蘇文隆牧師的推薦文。為本書加值增輝。感謝我女婿、女兒 Sterling & Ruth Chen 全家,讓我能就近在賓州東方大學(Eastern University)的圖書館大量閱讀相關的研究資料。更感謝內人葉旻艷的精神支持和代禱。最感恩的是上帝賜我父母長壽在世,家父在九十五歲,家母在一百零一歲時離世。這使我能在協助老人,和其近距離、親密互動的當中,更了解老年人和百歲人瑞的身心狀態,這對我寫作本書有莫大的助益。我將本書獻給所有長輩,所有關懷協助老人的照顧者,所有即將在未來進入長者行列的人士,即將退休,或已退而不休的神國生力軍。
葛理翰牧師(Rev. Billy Graham)在八十七歲被記者採訪其老年生活時,曾說過一句話:「我一生被教導如何死,卻未被教導如何老。」我期盼所有願意活到老、學到老的人士,都能一起來,學習如何老,使大家都能真正安享天年。
張宰金
試閱
老人對於老年的概念,將對其老年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二十一世紀的老人新形象,已與前一個世紀的老人截然有別。
第1章
Chapter 1
壹 本章標
完成本章課程之後,你應該能夠──
一、 以新的眼光,來看待「老人」。
二、 告訴年長的朋友,有關「老年」的新形象。
三、 澄清在傳統的看法中,對「老年」的迷思。
四、 對自己的「老年」,和周圍親友的「老年」有更實際、準確,且合乎聖經的概念(Perception)。
五、 去除對「老年」消極、負面的心態,而能用積極與平衡的態度來看待之。
貳 生命故事
張先生和張太太退休之後,仍住在計畫改建,而遲遲未實現的公家眷村宿舍,四位兒女都已成家立業,各奔東西。
張先生一生只做一份工作,就是擔任政府機關的行政事務職員,他從年輕開始,就克勤克儉,任勞任怨,忠心耿耿地守住自己的崗位。隨著年歲增加,累積經驗,經過各種考核,終於由職員,逐步晉升到單位的中高階主管。他的資深、慇勤、為人謙和、樂於助人,使他在職涯中贏得長官和同事的賞識與信任。他在可以退休的年齡,因為單位的需要,與長官的慰留,又多做了十年。這十年,他更忠於職場。總是感覺想要留給單位和社會一個更美好的印象,當然,這也增加了他的自我滿足感。
張先生的婚姻和家庭都具典型的華人文化特質。男主外,女主內。張先生按月把薪水袋全數交給太太。張太太則賢慧理家,相夫教子。四個兒女一個接一個來到世界。張太太每天總有做不完的家事。有好幾年的時間,張太太為了幫助家庭經濟,也曾接下一些可以在家中完成,按件計酬的零工,並和一些親戚標會、跟會。雖然辛苦,但對家庭的經濟不無小補。她善於開源節流,量入為出。眼看四個子女一一成長,接受高等教育、謀得好的工作。大兒子在香港金融業略有一番成就,小兒子是軍醫院的皮膚科醫生。兩個女兒,一個學護理,一個是中學老師。各自獨立自主。張先生夫婦目前一共有九個孫子,每逢年節全家團聚,家裡擠滿了一堆人,好不熱鬧。
照說張先生夫妻應該可以安享晚年,不論在哪個兒女家住,都可以享有天倫之樂,但他們夫妻倆決定仍守住老家。
張先生一向對學習語言有濃厚的興趣,於是開始在住家附近的青年會報名學英語。每週上課三次。他也喜歡藝術,因此一週一次去學國畫。除此之外,每天在家中必抽出時間練習書法。他常將自己寫的字或比較滿意的畫,裱框贈送給親友。這使他很有成就感。
至於張太太,則因長年累月忙著在家中照顧家人生活起居,逐漸和社會及文化脫節。當兒女一一離家時,她曾度過一段充滿空虛感的歲月。她曾幾次向老伴表達,想搬去和兒女之一同住,卻因看到兒女整日在工作和生活中忙進忙出,以致不忍心常去打擾。她總感慨自己老了,什麼都學不會了,也沒興趣去學。她常以傳統的想法來看待自己的老年,偶而嘲諷老伴幾句,說他不認老,學那些東西有什麼用?還笑他老狗還能學出什麼新把戲。
張太太目前唯一的安慰是在電話中和兒女聊幾句,聽聽孫兒女的聲音。但是對於兒女和孫子女們所講的一些談話內容,她都不太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回應,為了表達對晚輩的關懷,只能談一些有關生活起居的事情,甚至就只是寒暄問候。但這讓張太太的內心感覺到和晚輩之間似乎越來越遠,無法親密。而老伴又自得其樂,讓她常感孤單。當夜深人靜時,心裡難免埋怨子女不孝,老伴不夠體貼。隨著歲月增長,她的身體逐漸出現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症狀,每個月一定固定幾次向醫師報到、就診、拿藥。她目前最擔心的是,若自己活到很老、很老的時候,那該怎麼辦?
參 自由表達
一、 比較張先生夫婦兩人對於「老年」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二、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於「老年」的想法或感覺會怎樣?
三、 不同種族和文化對「老年」的觀念有何差異?例如:在傳統的華人文化中,長輩穿著樸素單調,西方長者穿著色彩鮮豔。為什麼會這樣?
四、 當你想到或聽到「老年」時,你的腦海中首先出現什麼樣的畫面?或什麼樣的詞句?
五、 年長有哪些益處?關於「老年」,你最感謝上帝的是什麼?
肆 核心概念
與你有益的老年新觀念
每個人對於年齡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對於「老年」的態度與看法,足以影響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年生涯。若心中對「老年」充滿了消極、負面、悲觀的心態,常發出嘆息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又常遺憾所剩年日不多,體力漸衰,無所作為,則必因自己對「老年」的認知和心態而產生負面的情緒。但反過來,若有積極、正面的心態和眼光,不僅能有正面的情緒反應,更且還能產生動力。以下是一些有益於我們的新觀念。
一、老年可以跟任何年齡層中的人一樣,擁有滿足的喜樂
即使我們在人生過程中曾經蒙受極大的損失和痛苦,到了人生這最後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階段,我們仍可以讓它與其他任何時段一樣,充滿意義與成就感。
老年並不一定就是軟弱無力的階段,許多年長者仍能健康的活動。也就是說,假如你願意修正你的期盼,和使用一些外來的幫助(如助聽器、拐杖等),你就能做大部分你想做的事,只是速度可能比年輕時緩慢一些罷了。大部分年長者最關心的是健康問題,因此你必須了解因疾病或因年紀的關係,而形成的身體變化。但疾病並非年長者不可或缺的一環,並且它是可以避免的。很多人將癡呆症或腦部功能退化歸咎於年長的原因,其實不然,很多是因營養不良,或腫瘤(可手術治療),或濫用,或錯用藥物而造成的。情緒沮喪,生活枯燥無聊,環境汙染,或感覺人生毫無盼望等等,也都是可能的因素之一。一個人的身體、心理、靈魂是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的。這些引起腦神經喪失部分功能的部分原因,均是可加以預防的。
貧窮不是老年人的專有問題,在美國,老年人所佔的貧窮比率,與其他年齡階段的比率相近。更多數的兒童,比年長者貧苦,其他地區也大致如此,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出生的嬰兒潮,在全球各處正邁入老年階段。這些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在許多已開發國家中,雖然年幼時曾歷經千辛萬苦,但因在青壯年時趕上科技、工商時代,進入高度和快速開發的階段,因此,這些人在進入老年期時,將是人類歷史中屬於長壽又同時能擁有財富的族群。貧窮的老人大都終身生活在貧窮中,而非老了才忽然變窮。
老年也不一定指著一段孤單的歲月,事實上,世界各處大部分的華人長者均與家人或親戚同住,或至少居住在附近,總有些親友固定關懷著他們。中國文化看重家庭觀念,相對於西方文化看重個人獨立自主的觀念,使得華人老人大半不像西方社會的老人,陷入全然孤單的情境。當然也有一些人真是孤單無援,這些人是我們需要關懷的對象。
二、老年可以成為繼續學習的階段
老人並非一定會失去記憶力,老年人的記憶力是稍有改變。隨者歲月漸增,你的腦海資料庫中累積更多資訊,腦神經的傳導速度漸緩。在回溯記憶和識記過程中,都會漸趨緩慢,但記憶能力並未喪失。另一個不同的是,你因著對人生長年累月的經歷產生疲乏之緣故,因此對所遭遇的事,就不再那麼費神關注了,也不會特意想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換句話說,你已經學會選擇性的不用心,例如:當人家介紹你認識新人時,如果你意識中認為沒有記憶的必要,自然就不會特意記住其姓名或相關資訊,而事實上你仍然有學習和記憶的能力,有很多年長者仍學習新的語言,學習如何操作電腦、玩新遊戲、彈奏樂器,和新的藝術技能。有些年長者學習繪畫或編織,閱讀自己有興趣的書籍,聆聽講座或去上課。對於多年前學過的資訊或技能,在歷經多年之後,仍可在老人期再來學習。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針對老人腦部之循環功能和新陳代謝作用的改變進行研究,發現健康的老人腦部循環和代謝,與年輕人相較之下,並無明顯的差異,也因此老年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雖然較緩慢,但仍然可繼續學習新的事物。(Birren & Schroots,2000, P.51)
三、老年可以成為繼續創作的時光
成熟的晚年可以成為繼續創造、生產和為未來的世代開拓領域的時期。你可以繼續參與這世界的改進,藉著寫作或和別人的接觸,仍能有不同的貢獻和影響。
下列長者便是在晚年時仍擁有創造成就的榜樣:
6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六十五歲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封為最有效率的領袖。
6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六十六歲時,完成在羅馬西斯汀大教堂的聖壇壁畫──最後的審判。
6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六十七歲時寫《自我與本我》一書。
6美國前總統卡特的母親莉蓮恩(Lillian Carter)在六十八歲加入和平使團,用二年的時間,在印度孟買附近的醫院擔任護理師。
6耶魯‧以利戶(Elihu Yale),六十九歲時,致贈書籍和捐款給一間新成立的學院,該學院以他的名字命名,後來成為耶魯大學。
6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七十一歲時,投入設計時裝業,使香奈兒成為世界時裝業的主力軍。
6達爾文(Charles Darwin),七十二歲時,出版他所寫的最後一本書。
6莫內(Claude Monet),七十七歲時,開始畫院子中的睡蓮,成為印象派藝術先驅。
6美國摩西奶奶(Grandma Moses),八十歲時,開第一次畫展,並繼續二十年的創作生涯。
古今中外還有許多難以計數的長者,他們的創作、貢獻、成就,都可以成為我們羨慕和學習的榜樣。
四、老年人是得勝的存活者
每個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齡階段,總有高低起伏,陰晴圓缺,或順境,或逆境的時候,在順利時,有享受的感覺,在困境中有忍受,甚至受不了的感覺,而不論情境如何,總得接受。人生中充滿喜怒哀樂,就如四季之變化。你能享受歡樂時光,也需面對艱難困苦。歷史中有時昇平繁榮,有時戰亂流離;大自然界中有時春光明媚,充滿溫馨和舒適之感,有時狂風暴雨,有如猛獸反撲。單就這些無常的變化來說,能一一度過,存活至今,在人類的族群中,身為老年人,你已經是一位得勝的存活者(Victorious Survivor)。
要知道,即使你活得非常小心謹慎,也可能因意外事件喪失健康,甚或已不在人世,或失去所愛或所依靠的人;即使非常重視養生保健,仍有可能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罹患致命之疾病。而這些事件都可能發生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這是所有活著的人類,不單是老年人所面臨的危險。因此,能存活至今,不論經過如何,你已經證明你是一位得勝的存活者了。試著從年長和退休的生活中發現一些真正的好處。用積極、正面的心態來發掘老年生活的優勢。因為,相對於其他的年齡,老年也有其優越之處,是別的年齡所沒有的。
五、老年人是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擁有神的形象,使人的生命具有寶貴的價值
人的價值在乎他是按神的形象被造的事實(創一 26),不在乎年齡。老年人就像年輕人,或中壯年人,或孩童一樣,是神所鍾愛的孩子。你能存活到今天,已經證明神賜福與你。在聖經中,長壽是神賜福的表達之一。例如列王紀上三章 14 節神對所羅門王說:「你若效法你父親大衛,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必使你長壽。」(參詩25卅四 12 ,九一 16 ;箴三 16 ;弗六 3)事實上,不論你活到多長壽,你永遠是上帝所創造的傑作,因為你、我都擁有神的形象,這個真實而寶貴的事實,使你我成為擁有尊貴和榮耀的人。正如大衛在詩篇八篇 3_5節所說的:「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或譯:神)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老年人是神所眷顧的,因為擁有神的形象。
六、老年可以成為靈命成長和邁進成熟的歲月
哥林多後書四章 16 節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因此老年人可以繼續成長,使內在生命日新又新、日日更新,持續地脫去舊人,穿上新人。(參弗四 20_24)。事實上,因著年齡,你可能與神建立較長久的關係,可以在主裡有更成熟的屬靈生活。在箴言十八章 24 節說:「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耶穌基督就是你我最好的朋友。上帝看亞伯拉罕和摩西如同朋友(參賽四一 18 ;出卅三 11)。只要信靠神的長者,一生一世便是神的朋友,這份親密的朋友關係,隨著年歲增長,與日俱增,就如美酒越久越香醇一樣。因此,老年人可以讓自己在主裡的生命,繼續不斷地成長,邁向更成熟的境地。
伍 聖經學習
很多有關老人學的研究,都指向一件事實,那就是一個人如何看待「老年」這件事,對於自己老年時期的生活情況有很大的影響。若看「老年」是衰弱、無用、沒有盼望,也沒有價值時,則其老年生活將可能充滿怨嘆、悔恨、無可奈何、空虛、孤單、無聊。反之,若看「老年」是人生必經的發展過程,就像人生有幼年,有中壯年等不同階段時,且各有其優缺點和利弊,以此健康和積極的心態來預備或處理,則其老年生活必可以像其他人生階段一樣,充滿了價值、意義、富有挑戰、變化和生動有趣的一面。聖經是創造主賜給人類,使之在人生各種情況中皆有極其智慧的指引。因此,讓我們回到這裡,看神藉著聖經要教導我們當如何看待老年這個人生的最後階段。
一、人生不同階段,有如季節之變化,極其美好。老年是自然的過程
傳道書三章 1_11 節:「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