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雕塑的青春,臺灣美術的黎明
 
作者: 鈴木惠可 
書城編號: 26365855

原價: HK$250.00
現售: HK$237.5 節省: HK$12.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 2023/06
頁數: 464
ISBN: 9789865082130

商品簡介


「只要用血汗創作而成的作品還沒有被完全毀滅之前,

我們是不會死的!」

 

最完整黃土水傳記

與臺灣最初的雕塑家群像

 

他是沒有藝術家世背景的素人,也是孤獨勇敢的時代挑戰者。

從殖民地臺灣出發,踏入藝術的、寬廣的新世界……

 

本書特色

★近代臺日雕塑史研究專家鈴木惠可博士力作,顏娟英教授審訂與專文推薦導讀。

★前所未見:最完整的黃土水生平傳記、不為人知的故事。

★最新觀點:深度剖析黃土水置身帝國與殖民地、文化認同複雜的時空脈絡中,奮力追求不朽藝術的歷程。

★全面整理:將近200張精彩圖片、深埋一世紀的黃土水史料,包含多件戰後下落不明的作品影像。

★徹底討論:黃土水的藝術追求,如何超越個人生死,影響後輩,啟發了一代臺日雕塑家。

 

在不平等、動盪的世界中,以藝術突圍,走向新時代

 

黃土水,1895年出生於臺北艋舺,先就讀艋舺公學校、大稻埕公學校,後進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就讀。他在國語學校時,透過學校接觸到美術教育,當即嶄露出令人驚訝的才華。他創作的一尊木雕觀音像,被放在校長室,引起總督府民政長官內田嘉吉的注意。經由校長推薦、且在民政長官表示願意贊助學費之下,黃土水前往報考東京美術學校,順利入學就讀。

這名來自臺灣,家中沒有任何美術背景與資源的少年,就這樣走進了現代美術的世界。戰前的東京美術學校,聚集著來自各地、特立獨行的學生。在雕塑領域,有繼承日本傳統的木雕,和向西方學習的西式雕塑,各方技法、觀念在此發生碰撞。黃土水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奮力學習與突圍。他在短短五年內,掌握了塑造、木雕、石雕等全方位的技法,其中更有東京美術學校老師也沒教過的大理石雕刻技術。他是怎麼做到的?在這本書中,鈴木惠可運用在日本發掘的史料,第一次拚湊出黃土水的自我養成之路。

黃土水是第一位進入東京美術學校的臺灣雕塑素人,也是第一位登上日本帝展舞臺、並單槍匹馬與日本雕塑界較量的臺灣雕塑家。他是被高度評價為臺灣現代美術史上的先驅者,也是最先以「臺灣」作為明確作品主題、進行創作的藝術家。身為臺灣近現代藝術啟蒙時期的開拓者,他的眼前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美術前輩,鈴木惠可將黃土水的藝術之路描述為:「在出發之後,迎面而來的是有如荒原、從未有人走過的未知領域。」而黃土水走入這片荒原,也走向激烈變革中的世界局勢、複雜交織的文化認同。

本書挖掘大量罕見的史料、珍貴的圖片影像,重建黃土水置身的社會脈絡與相關人物互動,全面而系統性地整理分析黃土水的所有作品。黃土水雖然在三十歲英年早逝,但本書作者為他找回失落的後續:原來,在臺灣、在日本,都有憧憬他的雕塑家,也有繼承他信念與精神的後輩雕塑家。黃土水雖然英年早逝,但他不只是曇花一現的臺灣天才雕塑家──因為有黃土水,在他之後,臺灣現代雕塑家才會成群地來。

黃土水,與來自臺灣最初代的雕刻家們,他們眼前所見的,是怎樣的風景?是荒原,還是新世界?請與我們一同走入,那個臺灣美術黎明的時代。

 

名人推薦

審訂、專文推薦:顏娟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各界感動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俊傑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李玉玲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李欽賢 美術史研究者

林育淳 前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林曼麗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邱函妮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盛浩偉 作家

廖仁義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鄭麗君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本書可說是黃土水研究的決定版,未來論者或可運用作者所累積的豐富資料與作品資訊做進一步的闡釋,卻很難在基礎研究的貢獻上超越作者。

──邱函妮(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作者日文及中文兼善的能力,加上勤懇的田野調查成果,終於可以縫補許多年來因為史料判讀及實際作品無法得見的臺灣美術論述空缺。很開心看到既努力又有實力的年輕臺灣美術史學者的專書出版。

──林育淳(前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本書把握「同時代性」,立足長年追尋黃土水生涯軌跡之研究基盤,縝密匯集史料分析黃土水藝術風格的演變與時代背景,並進一步考察多位同時代或接續時代藝術家之生命史交叉映照。其研究方法與成果值得參考。

──林曼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一九九〇年代,當我從最初的研究歸納、反覆確認藝術家黃土水是臺灣美術史上劃時代的人物時,由於作品及資料非常有限,如何適當地詮釋他的地位以及作品的意義,成為必須面對的痛苦挑戰。……鈴木惠可這本新書在三十年後出版,終於讓我放下心中對黃土水長期的牽掛。這本書不僅深入剖析黃土水的學習創作,以及留給臺灣的文化遺產,更可以說是臺灣現代雕塑史的一本小百科。(節錄自顏娟英教授為本書所撰推薦序)

──顏娟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作者

鈴木惠可 Suzuki Eka

 

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近代臺日雕塑史。參與撰寫顏娟英、蔡家丘總策畫《臺灣美術兩百年》(春山出版社,2022),相關研究發表於《日本殖民地研究》、《近代畫說》、《雕塑研究》、《現代美術學報》等期刊。

 

審訂、專文推薦

顏娟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中國藝術史研究重點為中古時期的佛教藝術研究;臺灣美術研究始於1987年,長期進行全臺畫家田調工作、寺廟調查與私人收藏調查。專書與合著有《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鏡花水月:中國古代美術考古與佛教藝術的探討》、《臺灣美術兩百年》等,並建置公開網路資料庫:「南國美術殿堂 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

 

 

譯者

王文萱 正文翻譯

 

京都大學博士,研究大正時代畫家竹久夢二。NPO法人日本茶指導協會任命臺灣地區日本茶大使,擁有多項日本傳統文化指導資格。個人著作《竹久夢二 Takehisa Yumeji》(2021)、《京都爛漫》(2013),合著及譯作多數。2021年以共同策展人身分於北投文物館策劃「浪漫1920s——竹久夢二的視界」特展。

 

柯輝煌 註釋與附錄翻譯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日本‧東洋美術史專攻碩士,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日本美術史與戰前殖民地臺灣、朝鮮半島等區域的書法史發展。

 

目錄

【目 次】

 

彩圖

 

推薦序  在夾縫中燃燒生命的年輕藝術家們    顏娟英

 

序章

如何記憶黃土水

為何談論黃土水

看見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第一部 「雕塑家」的誕生

臺灣第一位現代雕塑家.黃土水

 

第一章 一位臺灣青年的啟程      

幼年至國語學校時期     

前進東京美術學校 

 

第二章 東京美術學校的求學時光,與入選帝展

東京美術學校的課程,與教師高村光雲的影響    

不拜師就學會的西式雕塑      

入選帝展的黃土水,改變評選標準的日本雕塑界

 

第三章 置身大正時期的日本雕塑界   

發現「個性」:出身於臺灣  

裸體像的摸索:挑戰帝展的創作策略   

對「現代化」的糾葛:大正時期的臺灣意識以及臺灣文化的確立

 

第四章 「本島唯一的雕塑家」:殖民地社會的榮光與界限      

黃土水與日本皇室建立的關係      

帝展雕塑部審查的派系鬥爭  

委託製作,設置在臺灣公共空間中的黃土水雕塑作品 

黃土水之死    

 

第五章 黃土水的雕塑風格分期與肖像作品

黃土水的創作分期與特徵      

作品主題與製作目的變化

尋找被遺忘在日本的肖像雕塑作品       

臺灣人與日本人肖像雕塑交織的社會網絡    

黃土水製作「日本人」肖像雕塑的意義       

 

第一部結語    

 

第二部 走向黎明的腳步

近代臺日雕塑家在臺灣

 

第六章 在臺灣活動的日本人雕塑家   

官僚與技師來臺:齋藤靜美與須田速人(一九一○年代) 

臺灣鐵道員的雕塑家之路:鮫島臺器(一九二○年代)     

日本雕塑家來臺與銅像製作:後藤泰彥與淺岡重治(一九三○年代)       

 

第七章 追隨黃土水腳步的臺灣雕塑家及留學生—一九三○年代至一九四○年代    

陳在癸:沒有時間成為雕塑家的左翼青年

張昆麟:雕塑家的戀愛、寂寞與殤逝

林坤明:成名只是時間的問題

蒲添生:朝倉文夫的臺灣門生

陳夏雨:為了尋找「自己的路」

黃清埕:捏著泥土的悠然指尖

范德煥:在歷史動盪裡,從故鄉到異鄉

 

第八章 臺灣美術展覽會中的雕塑作品       

在臺灣舉辦個展的日本雕塑家

臺灣的民間美術團體展覽與雕塑作品展示    

日本雕塑家與近代臺灣的關聯:四種類型    

 

第二部結語  

 

總結章    

 

附錄一 黃土水作品一覽表

附錄二 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展覽會與展出雕塑作品一覽表

後記 

致謝

本書改寫著作出處

參考書目

表格目錄

圖版目錄

索引

 

序/導讀

推薦序 在夾縫中燃燒生命的年輕藝術家們 顏娟英

一九九○年代,當我從最初的研究歸納、反覆確認藝術家黃土水是臺灣美術史上劃時代的人物時,由於作品及資料非常有限,如何適當地詮釋他的地位以及作品的意義,成為必須面對的痛苦挑戰。從閱讀報紙上幾篇有關黃土水的採訪,不難看出一九二○年代初期,隨著他的入選帝展,黃土水已經成為媒體寵兒,類似於「臺灣之光」。他一再強調努力獻身創作,不惜粉身碎骨的決心;他的言談謙虛嚴謹,但有時猶如憤青,批判傳統舊習,言辭激烈。黃土水的創作、他的言論對我有極大的啟發,我看到他短暫的創作歷程無比艱辛痛苦,有如走在剃刀邊緣,卻苦於無法完整地解釋。
鈴木惠可這本新書:《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雕塑的青春.臺灣美術的黎明》,在三十年後出版,終於讓我放下心中對黃土水長期的牽掛。這本書不僅深入剖析黃土水的學習創作,以及留給臺灣的文化遺產,更可以說是臺灣現代雕塑史的一本小百科。
作者對於黃土水開創臺灣現代美術史的解釋,正如她在總結章所說:

他(黃土水)在「臺灣」和「日本」之間獨自摸索的創作生涯,便是「臺灣現代美術」的具體開端;他的崛起以及遭逢的困境,也和臺灣當時的歷史處境緊密呼應。

這本新書最大的貢獻是,細緻地從日本與臺灣,雙重的視線來分析、理解臺灣現代美術萌芽的意義。這兩種視線並非呈現簡單的對峙、衝突關係,而是錯綜複雜、盤根錯節,互相牽制的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關係。作者在書中,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徹底解釋第一代殖民地藝術家如何面對殖民者的差別性眼光,突破種族歧視,在受限制的生存空間,努力爭取學習西方現代性的任何機會,包括「不拜師就(偷)學會」大理石雕刻技法,奮力擠進日本官方展覽,並期待將來能站上世界舞臺,讓臺灣獲得世界的認可。
許多第一代藝術家離開臺灣時,抱持著不成功就成仁,必死的決心學習,期待入選日本官展。然而,他們背後故鄉的同胞,包括家人,卻猶如與世隔絕的井底之蛙,無能理解現代美術或民主社會的概念。第一代藝術家並沒有切斷故鄉,還要承擔啟蒙的重任。黃土水留學時,省吃節用,還要匯錢回家,負擔家用,讓未來的妻子唸完靜修高女。一九二七年第一回臺展開幕,卻沒有設立雕塑部,黃土水帶著自己的作品,也是學習的結晶,返臺舉辦個展,試圖改造資源有限的故鄉。在美術文化素養貧瘠的故鄉,美術家自然不受重視,唯有透過在日本入選官展的成績,才能短暫成為故鄉媒體的寵兒;但這樣表面的榮光,並不表示現代美術已經在臺灣生根。故鄉有如蠻荒之地,沒有美術館與美術學校,甚至也罕見贊助者。黃土水鼓勵故鄉的年輕人和他一起努力創造福爾摩沙的藝術,實現藝術淨土的理想。但是黃土水也不禁感嘆,「臺灣刺激甚少,故雖以父母之邦,當再上(東)京繼續研究,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暇。」有如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藝術家,深知創作生命寶貴,唯有鞭策自己才能脫胎換骨,創作出不朽的藝術生命。
黃土水豪氣干雲,不惜任何代價的創作理想對臺灣的美術界影響深遠。我還記得一九八○年代末在鹿港拜訪傳統木雕家李松林(一九○七-一九九九),當時他已榮獲民族藝術薪傳獎。整潔的客廳桌上放著一件小型銅雕,一問才知道是黃土水作品;老先生拿著在手中把玩,相當珍視的感覺。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看見黃土水的作品,同時也見證後代對他的尊崇。本書第二部,第六、七章詳細討論受到黃土水影響走上雕塑道路的臺、日青年,許多資料從來不曾發表,非常珍貴。
殖民地臺灣美術史的發展有個如影隨形的現象,一面是陸續在日本帝展、臺灣美術展覽會獲得入選,廣受矚目的明星藝術家,例如黃土水、陳澄波、陳植棋、以及被譽為臺展三少年的陳進、林玉山與郭雪湖等等。另外一面是許許多多人想要學習成為藝術家,卻得不到家人支持。例如楊三郎家境殷實,但被家人反對出外留學,於是十六歲時靠自己努力存錢,買了一張船票就出發前往京都,連學校在哪裡都不清楚。陳植棋因為師範學校應屆畢業時參與學潮,被勒令退學,在無法獲得家人的諒解下,轉而到日本就學鑽研美術。還有更多人雖然能夠出國,卻考不上學校,長年在外流浪,顛沛流離。為何鋌而走險?日治時期官方提供臺灣人的是極有限的學習管道,成為醫生,或成為公學校老師,若不願意接受體制的約束,只能浪走天涯,再也沒有回頭路。
早期我在廣泛閱讀日治時期報刊時,偶然讀到臺灣出身的不知名美術學生不幸因故於異鄉去世的消息,像是聽到難以追蹤的微弱悲嘆,總讓我不知所措。早期留學生張昆麟的珍貴資料交到我手上時,由於研究條件不足,只能暫時擱置一旁,很高興鈴木惠可將這批資料生動地寫成「張昆麟:雕塑家的戀愛、寂寞與殤逝」。歷史上成功者光環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個失敗的犧牲者;然而在臺灣,犧牲的關鍵原因在於殖民地臺灣的年輕人必須為現代化過程付出昂貴的生命代價。總之,殖民地臺灣美術史是日本殖民政府嚴格控制下,現代文明的表現,再加上第一代知識份子鋌而走險,遠赴日本與歐洲,接受西式美術教育,努力學習而來的。
這本書是鈴木惠可十多年來,持續查訪散落日本、臺灣各地的作品與文獻,沈醉於無數瑣細的史料分析,細緻閱讀、探索的成果。這幾年黃土水的寶貴作品,如美術學校畢業作品大理石〈少女〉胸像(一九二○)與等身大〈甘露水〉(一九二一),重現於美術展覽會中,不僅喚起廣大觀眾的注目,也終於促成作者將本書優雅地呈現給臺灣的讀者,誠為大幸。

2023年6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歡迎來到奇異餐廳3:決戰之日

雙向禁錮(下)

雙向禁錮(上)

貓福珊迪的小旅行

見鬼的法醫事件簿:死者的要求

平台家族

別說分手

無盡之海

別太努力做到好

愈重要的事,愈是輕聲低語

上官鼎經典復刻版:鐵騎令(1)

等你好久啦(限量贈送萌Q小徽章,4款隨機1入)

生態深深深幾許:人類世中的文學想像與生態批評

看不見的國境線(下):邱永漢小說傑作選

看不見的國境線(上):邱永漢小說傑作選

盡頭的回憶(二十週年紀念新版)

尋仙:追憶微生態私生活的自然念想

淚與笑(精裝版)

樂文誌

上官鼎經典復刻版:鐵騎令(2)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