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為幼兒園教保人員量身打造的專書:2〜6歲幼兒教育之最佳閱讀活動設計全攻略!
4個階段 x 20本繪本 x 6大發展領域 x 70項閱讀活動設計
想知道如何邀約夥伴共備以規劃閱讀課程?
想知道如何透過繪本培養小小孩「聽、說、讀、寫、做」能力?
想知道如何讓班上「每一個小小孩」都能投入學習任務的小訣竅?
想知道如何設計可愛好用的「閱讀地圖」、「共讀紀錄單」、「觀察紀錄表」?
教育部國前署「課程與教學輔導組: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組」常務委員——陳欣希教授,集結二十多年閱讀推動的實務經驗,精心為幼兒園的教師與家長,編寫適合2〜6歲幼兒發展的閱讀活動設計。
本書架構以「閱讀」為主軸,分成兩大部分:「共同備課」與「學習活動」。
「共同備課」引導親師了解幼兒教育,如何凝聚親師的共識、課程規劃與實際可執行的做法。
「學習活動」則精選適合幼幼班、小班、中班、大班課程與學習領域的繪本,示例說明。每個參考示例包含:1.解讀文本,帶領老師思索教學方向;2.搭配「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挑選適合的領域、課程目標、學習指標,設計系列活動,以聚焦學習。3.協助教師如何做好課程準備以啓動學習,像是示意圖,或是教室布置、或是課程進行、或是教師在白板上的書寫、或是紀錄單……讓大家更清楚可能的做法!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教師
本書特色
1.理論與實作並重,教保員增能的最佳工具書
陳欣希教授彙集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透過淺顯易懂的理論說明,搭配教學現場實作經驗,提供幼教師、教保服務人員最實用的教學策略。
2.按部就班的課程示例,搭建教學鷹架
精選20本繪本,陳欣希教授分享解讀文本,帶領老師思索引導幼兒學習的方向。
3.結合「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課堂教學的好幫手
各種主題繪本,如何結合幼兒教育的課程目標與學習指標呢?本書70項閱讀活動設計,提供了第一手的延伸教材,體貼第一線教保員,輕鬆上手不煩惱。
得獎紀錄
★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陳欣希教學研發團隊優質教學力作
作者
陳欣希
她是誰?
一個說自己「願」很小,卻讓人覺得「志」很大的教授。
她是誰?
一個讓現場老師無法嗆聲說:「有本事,你來教教看」的教授。
她在哪裡?
在臺北、在屏東、在花蓮、在離島……全臺城鄉走透透,都是為了推動閱讀。
她在哪裡?
在大學、在中學、在小學,也在幼兒園,出現在各級學校,還是為了推動閱讀。
這位教授,擁有近乎偏執的亞斯性格,事必躬親且力求品質,這件事就是──「推動閱讀」!
繪者簡介
謝昕
畢業於文學系,擅長使用簡潔的線條編織童趣的圖像。目前是一位穿梭在城市與鄉村間的國小老師。
目錄
作者序/2〜6歲 幼兒聽說讀寫做,有策略!
第一部分 共同備課
壹、凝聚共識
Step 1 明確目標
Step 2 安排時程
Step 3 規律作息
Step 4 營造氛圍
Step 5 親師溝通
貳、規劃課程
Step 1 定位方向
Step 2 挑選好書
Step 3 設計活動
Step 4 思索評量
Step 5 學習地圖
參、研討困擾
Step 1 外顯需求
Step 2 參考做法
Step 3 分析表現
Step 4 相互觀課
Step 5 分享成長
第二部分 課程示例
壹、幼班
1.《寶寶的臉》
2.《嗨——是我!》
3.《相親又相愛》
4.《叭!叭!叭!這是什麼車?》
5.《誰大?誰小?》
貳、小班
1.《一模一樣,一模一樣!》
2.《你來幫幫我,我來幫幫你!》
3.《誰的聲音呢?》
4.《猜一猜,這是誰?》
5.《巴士出發囉!》
參、中班
1.《小蛇肚子咕嚕嚕》
2.《好痛唷!好痛唷!》
3.《不想睡午覺!》
4.《嘟・嘟・嘟》
5.《一開始是一個蘋果》
肆、大班
1.《明天的我》
2.《媽媽,猜猜看》
3.《蝴蝶結》
4.《小雞逛超市》
5.《原來數字可以這樣玩啊!》
序/導讀
作者序
2~6歲 幼兒聽說讀寫做,有策略!
「該是回饋幼兒教育的時候了!」
這,是促使欣希挪出時間完成本書的動力!
碩士畢業後即加入閱讀推動的行列,至今將近二十五個年頭!在這期間,服務對象大多以「國中小教師」為主,其次是該階段的「家長」、「故事志工」、「特教教師」、「安親班教師」,再其次才是……「幼兒園的教師與家長」。
然而,欣希的碩博士論文研究對象均是學齡前幼兒。而且,現在常與國中小教師分享的「教學小訣竅」,例如:如何讓全班學生的參與最大化(不是只有少數學生回應教師)、如何落實差異化引導(不是只有某群學生跟上學習)……,都與欣希那幾年「帶幼保系學生實習」、「輔導幼兒園」的經驗有關。
無論是帶學生實習或是輔導幼兒園,總是全天待在園所——早上和下午在教室與幼兒一起上課,中午與實習生或教師「分享」觀課看見的漂亮引導並「研討」解決困擾的可能做法。在那過程中,深深感受到——無論是幼教師或是教保員(後續均以幼教師稱之),這階段的工作相當具有挑戰性!
幼教工作比起其他階段更具有挑戰性的原因主要有四:一、從幼兒入園到離園都是「上課」時間,幼教師要全程教育保育;二、多數是混齡班級,大型園所才會以年齡分班;三、幼教師要自編教材,以符合園所特色與學生發展;四、幼兒的表達以口說為主,若要留下成長紀錄,更需仰賴教師……。
上述雖是挑戰,但也可以是契機。例如:看似獨立的時間(主題課程、角落活動、例行活動……)有時可結合運用;混齡班級可是有「以大帶小」、「有經驗帶無經驗」的優勢;自編教材更能彈性地帶入師生的興趣或當下的時事;為了不加重教師負擔,就會研發出更簡易有效的記錄方式。
那幾年帶學生實習與輔導幼兒園的經驗,讓欣希有許多的「看見」——看見幼教師的忙碌與困擾,讓欣希努力的「思考」——如果是我,怎麼做才能兼顧實際面與理想面……。更謝謝園所的信任,除了與欣希一起研討可能的做法、微調教學習慣以試行,也讓欣希「試教」以檢視自己的想法!
後來因為時間有限,僅接受國中小學校的輔導邀約。輔導中,不僅與國中小師長分享這些在幼教階段累績的經驗,更因看見國中小階段的挑戰——進度壓力、有效教學、多元評量……,讓欣希將「小訣竅」一一外顯化並研發「示例」讓教師看見落實理念的可行!同樣地,這些經驗,也可與在幼教界服務的您們分享!
這本書仍以「閱讀」為主軸,分成兩大部分:「共同備課」與「學習活動」,每部分均有四個章節。
在談第一部分的「共同備課」之前,需先釐清——此「課」是指「課程」,是「一系列的活動」,不是「課文」,也不是「一堂課」。
備課重點則會因「期初」、「期中」、「期末」而有不同,將以四個章節詳細說明之。
1. 凝聚共識
即使無須與另一位夥伴協同教學,若能與園內的工作夥伴(主管、其他班的教師、廚房阿姨、司機叔叔……)越有共識,越能一起帶著幼兒邁向理想——讓幼兒感受到閱讀的趣味及其與生活的關聯。而且需要凝聚共識的不只是「工作夥伴」,還有「家長」呢!
2. 規劃課程
現今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但這並不與「教師規劃課程」相違背!規劃課程,是讓教學者先有大方向,依這大方向準備有助學習的素材、設計系列的學習活動、思索觀察評量的方式……。有了準備,與幼兒實際互動時,再依幼兒反應調整課程,才不致於迷失方向。
3. 研討困擾:
面對「教」與「學」,大家仍在摸索中。摸索著「不只教知識、更要教能力」的做法,摸索著「與幼兒共讀的方式」,摸索著「如何讓幼兒能生生共讀、甚至會獨自閱讀」……。這些摸索,無需獨自承受,可與夥伴們交流研討,但⋯⋯要怎麼做,才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而且共好?
至於第二部分的「課程示例」亦有四個章節,以「年段」區分,依序是:「幼幼班」、「小班」、「中班」、「大班」。每個年段挑選五本繪本,每本繪本呈現一個示例——如何以該繪本設計「一系列活動」的示例。
每個參考示例包含:
「解讀文本以思索方向」,與大家分享欣希對該繪本的解讀(內容重點與創作特色)以及從中想到可引導幼兒學習的方向。
「結合領域以聚焦學習」,則是依「解讀文本思索方向」的結果搭配「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挑選適合的領域、課程目標及學習指標,以設計系列活動。
「做好準備以啟動學習」,則是以示意圖(或是教室布置、或是課程進行、或是教師在白板上的書寫、或是紀錄單⋯⋯),讓大家更清楚可能的做法!
此外,每個章節會有一個「總表」,列出該年段的五本繪本對應了哪幾個領域的課程目標和學習指標。換言之,您可以試行某一本書,就算要試行某年段的五本書,也不用擔心會偏重某一領域!對了,補充說明——各年段的五本繪本原則上涵蓋了「自己身體」、「人際互動」、「環境探索」等主題!
身為讀者的您,可以怎麼讀這本書?
閱讀「目次」,了解全書的結構與編排後,可以——
․按照順序,先讀第一部分、再看第二部分。
․直接挑選「幼」、「小」、「中」、「大」某一年段的學習活動。
․挑選自己喜歡的繪本,看看欣希是如何以該繪本設計系列活動。
小提醒,也許第二部分較吸引您,但記得回頭閱讀第一部分,甚至與夥伴交流想法。因為「學到方法」以與工作夥伴共同備課,要落實教育理念就更輕鬆了!
順帶一提,幼兒教育有完善的輔導制度——園所可從「教育部資料庫」中找尋自己喜歡的教授入園輔導。倘若,欣希的建議與您的輔導教授不大相同,還是要以您的輔導教授為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