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心想「人生下半場不要再工作」了呢?
你是否認為「想活下去就得做討厭的工作」呢?
你是否覺得「雖然我有想做的事,但是想做的事賺不了錢」呢?
到了中壯年,已經可以預見職涯的未來,對世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以及明白如何建立人際關係,了解自己的所能與不能。相較於年輕時浪費體力在無謂的事物上,現在更能以節能模式與自己的步調來完成偉大的夢想。
所以,正因為年過五十,更應該胸懷大志。
所謂「走在屬於自己的路上」其實就應該從現在開始。
不需以「我已經老大不小了」、「這把年紀再挑戰也沒意思」為由,而放棄那些偶爾湧現的渴望。畢竟有夢想的生活才更快樂不是嗎?
夢想能成為支撐自己的原動力。
真正的滿足,取決於你全心投入追逐夢想的過程中。
作者有川真由美道:「想要活得輕鬆自在,
不僅需要重視『想做的事』和『擅長的事』,
更重要的是放下『討厭的事』與『不擅長的事』。」
我們經常不自覺陷入「討厭的事」與「不擅長的事」,例如不必要的加班、勉強自己做好那些明明不擅長的事、維持討厭的人際關係等等。這些事情往往只是付出心血和時間,造成安心的錯覺罷了。
就拋下這些「束縛」吧!
58則不惑解方,讓知天命的人生,活得更自在光采。
作者
有川真由美
出生於鹿兒島姶良市。台灣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
目前從事寫作與攝影工作。曾擔任化妝品公司行政人員、補習班老師、服裝店店長、和服著裝講師、婚禮顧問、雜誌編輯等等,活用多次轉換跑道的經驗,寫作書籍與投稿雜誌,向職業婦女分享自身的經驗。
著作等身,包括暢銷書《練習好心情:讓人際關係和工作都順遂的88個小習慣》、《練習不生氣:101則與情緒和平共處的幸福人生指南》、《練習不焦慮:96種讓心靈新陳代謝的好方法》、《練習不糾結:擺脫束縛的41項行動指南》,日文書《莫名讓人想搭話與保持距離的差別》、《漫畫學練習不生氣:當你能改變思考,整理情緒,人生就開闊》、《漫畫學三十歲之後持續成長與三十歲停止成長的差別》(以上三本書名暫譯,PHP研究所出版)、《繞遠路前進得最遠》(書名暫譯,幻冬社出版)等。
譯者簡介
陳令嫻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
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
譯有《永遠的院子》、《這樣就很幸福了:小川糸的 29 個簡單生活法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80/50 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診療實錄》等書。
序/導讀
序
「五十歲開花結果」指的並非在社會上獲得崇高的地位,或是收入驚人,而是隨時抱持好奇心,「不執著、不勉強、悠然自得地」發展自己的可能性,每天全心投入生活。
有些「可能性」要到人生下半場才會浮現。無論是當志工也好,創作也好,任何挑戰與學習都能拓展自己的可能性—— 但是本書聚焦在工作上。
「以自己為優先,遊戲人生」代表忠於自己的欲望。
但是我要再三提醒大家,忠於自己的欲望不是任性妄為。
追求自己想做的事分為三種做法:
•了解自己「想做什麼」跟「做得到什麼」。
•提升自己的實力,持續做一個「別人需要的人」與「帶給別人喜悅的人」。
•認識能夠貢獻社會的人和能夠互相支持的人。
換句話說,倘若自己想做的事和周遭、社會的要求一致,便是發揮自己能力與發光發熱的最佳機制。只要了解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一輩子都不用擔心沒工作可做。
反而言之,年紀增長後最可惜的兩件事莫過於後悔自己從未做過想做的事,以及沒有任何人需要自己。
甚至,走到人生盡頭,最後悔的恐怕不是做了失敗,而是沒能投身想做的事吧!
有些人認為「在興趣與旅行方面完成想做的事就行了」,但是這些事情其實都能憑藉一己之力完成,對於促進自我成長與心靈滿足有限。
為了自己,不需要那麼努力;但是「希望自己這麼做能讓對方高興」、「希望多少能對社會有所貢獻」的熱情卻能夠支持一個人繼續走下去。
有時,某人一句「有你真好」便能救贖一個人。
五十歲之後依舊能夠自由選擇工作與人際關係,不受組織與交情束縛,透過貢獻社會與互助合作來交結朋友。
任何人都有機會在任何年齡發揮所長,開花結果。
有些人能開花結果好幾次,有些人則是經過漫長的醞釀後獲得豐盛的成果。而有時幫助別人開花結果,自己也會隨之成長。
「接下來想過怎麼樣的日子呢?」
希望大家能一邊閱讀本書,一邊和自己對話。開始邁向自己真正的人生吧!
有川真由美
我建議想要成為五十歲開始開花結果的人要學會一件事,那就是——
「遊戲人間」。
倘若人生的前半段你以工作為重心,那麼後半段不妨轉換為「以遊戲為重心」。
這裡的「遊戲」指的是做起來很有意思、很有趣的事。
生活與興趣本身都是遊戲,工作更是能夠全心投入的終極「遊戲」。
過去大家可能是以收入、以身為公司一員而獲得社會肯定,同樣也以公司提供的福利等「報酬」來忍受因為工作所承受的痛苦。
從今而後,工作上的「報酬」與目的請以工作本身有意義、做起來很有意思為主。
抱持著能樂在其中的心態享受工作。
倘若從事的是人命關天的工作,以「遊戲」形容或許太輕浮。然而無
論是何種工作,從事的心態都應當一樣:「因為想做,所以正在做」。
工作這種遊戲是藉由貢獻他人,帶給別人笑容來收集報酬。對方越是因此高興,能收集到的報酬越多,同時促進自己成長,獲得信賴,累積幸福,生活更加輕鬆愉快。
這項「遊戲」之所以有趣在於以下四項原因:
•大概預測得到自己會贏,所以有趣。
•無法輕鬆過關,所以有趣。
•透過遊戲持續成長升級,所以有趣。
•和遊戲的夥伴意氣相投,所以有趣。
要是找得到有趣到令人欣喜若狂的遊戲,可以說是人生勝利組吧!
要是能因此獲得年輕一輩的認同,覺得「這位長輩生活好像很有意思,真好」不是很棒嗎?
五十歲之後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為優先」我所提倡的「以自己為優先」不是恣意妄為,而是擺脫公司與家庭的束縛,在社會當中尋找「以個人身分能做到什麼?」
我們在十、二十多歲時,實在還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就開始工作。
儘管腦中多次浮現「我現在這樣真的好嗎?」然而一旦搭上名為組織的列車,想要臨時變換軌道就非易事了。只能繼續隨著列車搖晃,在途中成家立業—— 要是借了房貸或車貸,便更難下車了。
然而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有機會離開人生的既定軌道,像孩子般雀躍邁向冒險之旅,遵循好奇心前進,持續鑽研。感受自己對社會有所貢獻,受到周遭幫助,人際網絡想必會變得更為緊密。
試閱
隨著年齡增長, 活用「人性化的能力」
――持續活躍的武器
在這個工作逐漸全球化、遠距辦公化,甚至由人工智慧取代的時代,不少人認為今後中高齡勞工會失去工作的舞台。如同本章所言,第一步是要選擇有專業技術才做得來的工作。
即使是要轉換跑道挑戰新事物,最好也要先考量過去培養的技能、知識、經驗與人際關係等長年累積的資源,或是從原本就有市場需求的領域當中尋找自己做得來的事。
五十歲以上的人常常忽略自己擁有的貴重資產。
這裡的資產指的是「人性化的能力」,包括溝通能力、寬大的心胸、溫柔、智慧與經驗等等。
現代社會人口老化日益嚴重,個人主義盛行,因此更需要「守護」、「陪伴」、「聆聽」、「建議」、「指導」與「協助」等無法以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服務,中老年人卻因為缺乏機會而無法發揮這些實力。
以目前的社會制度來看,長照、醫療、托嬰托幼、生活與教育等工作都需要上述的人性化能力,即使這些行業的薪資水準普遍偏低。
然而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工作都充滿使命感。
「人性化的能力」其實是協助中高齡勞工持續活躍於第一線的強力武器。
前幾天去百貨公司購買喪禮用的衣物時,來接待我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女性店員。對方態度親切,招呼我的方式完美無瑕,對喪禮時的規矩、禮儀與商品的相關知識瞭若指掌。有她的指導,出席喪禮不用擔心。我為此十分感動,還在問卷上表示希望下次還能再接受她服務。
我後來才知道對方大名鼎鼎,有些客人橫跨祖孫三代都來跟她買東西,為了接受她的服務不遠千里而來的客人不計其數,年輕的員工也經常和她商量。
「薑是老的辣」也是持續活躍的武器之一呀。
我曾經在婚顧公司工作,客戶指名服務的通常都不是年輕人,而是五、六十歲的資深員工。這是因為舉辦婚禮不僅是要和新郎、新娘溝通,還必須經常與其雙親對話。
之後公司又僱用了六十多歲的新進員工。儘管她沒有經驗,接待方式在新郎、新娘眼中像是媽媽,在新郎、新娘的雙親眼中則像是姐姐。或許是因為她讓大家感覺很安心,獲得許多人介紹,數年之後甚至晉升為部門經理。
我身邊六十多歲還在工作的人,多半是從事心理諮商、旅館經理、長照設施的主管、幼保師與照護員等需要「人性化能力」的職業。
我認識一位女性離婚之後,在五十多歲之際成為俱樂部的媽媽桑。她現在已經高齡八十,還是有許多客人對她表示:「要是你把店關了,我們就沒地方可去了,拜託你開到九十歲。」她自己也表示:「這三十年來,我從來沒想過要休息。除了客人賞光之外,大概我也很適合這份工作吧!」
另一位七十多歲的女性陶藝家,她負責過各類活動,從觀護志工、同學會的會計、小學生的鄉土花牌製作到幫忙廣播體操等等。
這些活動當中,又以每天早上當附近小學的導護志工持續最久,連孫子畢業之後都還繼續當,一共做了十五年。她表示:「我也曾經覺得疲倦,但是從來沒想過要休息。要是有一次覺得不想去,我應該馬上就放棄了。」
儘管是志工,仍舊因為長期持續而受到當地居民刮目相看,深受大家信賴,許多人都願意助她一臂之力。
不管是不是工作,長期持續都值得敬佩。
「有人在等我」、「有人期待我表現」的工作意義會使人更加茁壯。
★ 想要工作一輩子必須具備「工作技能」與「人性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