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意興風發、臺下勇於挑戰極限與爭取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簡文彬的非凡音樂經歷
獲得德國歌劇院駐院指揮的簡文彬,
旅歐二十八年後,為何毅然放棄終身職,回到臺灣?
各種因緣,讓文彬遠離了「鋼琴家」之路……之後,他的成就與巨大企圖心大家有目共睹,我相信,文彬的故事還在發展中。既然他是我眾多學生中唯一會去買總譜來看而「悟道」的「奇才」,那麼,他應該也會是走入新境界的唯一實踐者。──魏樂富
最早,他只是抓周抓到玩具鼓的小小孩,被父母送進山葉音樂班彈琴、玩遊戲……憑著過人天賦發展順遂,彈得一手好琴,成為音樂班同學中的伴奏聖手。卻沒想到,在鋼琴主修老師魏樂富的家中,受到牆上的畫啟發,在他眼前,出現一條令他極欲挑戰、爭取的跑道,他要學指揮、他要去維也納,如此展開他的指揮之路。
綜觀臺灣古典樂壇,簡文彬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名字,他擅長臺灣少見的歌劇指揮,並曾在德國萊茵歌劇院擔任駐院指揮二十二年,並取得終身職,是亞洲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指揮家,同時也是國家交響樂團(NSO)最年輕的音樂總監,他長年在國際古典樂舞臺上擔任各種客座、專任指揮,累積大量曲目與指揮技術。
直到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成立,簡文彬毅然決定放棄德國歌劇院終身職,返臺接任藝術總監,二十八年的旅歐生涯才暫時告一段落。
本書作者黃暐婷,歷經數年的採訪,透過無數次的深度訪談,以第一人稱重現簡文彬的視角,如同小說般刻劃簡文彬成長、學習音樂、旅歐生活,與擔任歌劇院駐院指揮的生涯。書名《旅人之歌》由簡文彬最喜愛的指揮兼作曲家──馬勒──的連篇歌曲《年輕旅人之歌》(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而來,象徵簡文彬老師旅歐二十八年,追求音樂的生活。本書不僅能讓讀者一窺當代國際指揮大師音樂與人生的故事,也能為臺灣古典音樂及藝術史留下一筆重要的人物紀錄。
專文推薦
呂紹嘉(NSO國家交響樂團榮譽指揮、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特聘講座教授)
葉綠娜(知名鋼琴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魏樂富(知名鋼琴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這本《旅人之歌》,是文如其人、率性不羈的「簡式風格」生活記事與心路敘述,它不訴說大道理,而是平實直白的捕捉了一個音樂工作者的日常與心境。其中有精采故事,也有無厘頭的瑣碎日常,有成功,有失敗,小確幸,小失落……──呂紹嘉
我們看到他擁有成功音樂家所必需具備,對人生的熱情與奉獻的真心,還有忍受孤獨失意,極力爭取自己認為對的事。最重要的,他願意將所知所學,所有經驗,貢獻給臺灣。──葉綠娜
作者
黃暐婷
1984年生。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藝術碩士。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及部分地方文學獎,與國藝會創作補助。短篇小說集《捕霧的人》曾獲2017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入圍、2017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入選書、2017年Books from Taiwan入選推薦。長篇小說《少年與時間的洞穴》曾獲2020Openbook年度好書獎入圍。
傳主簡介
簡文彬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1967年生,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鍵盤組畢業,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指揮碩士學位。
1996年起擔任德國萊茵歌劇院(Deutsche Oper am Rhein)駐院指揮長達22年;1998-2004年為日本太平洋音樂節(Pacific Music Festival)駐節指揮;2001-2007年為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在其任內推動「定期音樂會系列」、國人作品委託創作及錄製、「歌劇系列」等創舉,並在2006年樂團20週年時推出華語地區首次自製之華格納《尼貝龍指環》四部曲;2014-2016擔任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藝術顧問,並於2014年9月獲頒第18屆國家文藝獎。
目錄
【序】非虛構的音樂人生 / 黃暐婷
第一部 音樂可以有很多色彩
(臺灣時期 1967年-1990年)
第二部 前人的腳印
(維也納時期 1990年-1996年)
第三部 三分鐘前,一分鐘內
(德國時期 1996年-2018年)
【推薦跋】
登山與重逢 / 呂紹嘉
我讀《旅人之歌》 / 葉綠娜
改變命運的插曲 / 魏樂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