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會,現在正面臨嚴重的矛盾:在經濟上貧富日愈懸殊;在勞資關係上,勞資雙方各有怨言,工人版與資方版勞基法差距愈拉愈大,而農民生活困苦,卻也有「田僑」令人側目,市民為購屋、交通及飲水而煩惱,投資環境日愈惡化;在政治上,黨派分立,相互叫罵,主流非主流同床異夢,海峽兩岸的矛盾毫無縮小的跡象,統獨論爭方興未艾。政治人物合縱連橫,交相攻戰,卻乏力於解決社會民生問題。
當前我們正面臨四百年才有的關鍵時刻!一方面前景光明遠大,另一方面我們卻面臨嚴重的矛盾。解決矛盾,必須對四百年來的歷史,作深度的反省。
作者
呂榮海
台灣大學法學博士,博士論文《勞動法的法源》及碩士論文《融資性租賃契約之研究》,分別由王澤鑑、黃茂榮指導,在台大圖書館存有,歡迎查閱。專業律師逾四十年,助人為樂,2009 年見鵝湖書院從法歸(融)儒,成為鵝湖之會、鵝湖書院、麗澤書院志工,研究了十多年的宋明清理學,重掘傳統文化的精良成份,希望融合傳統文化之精華與新時代知識如法學、經濟等。曾任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對產業經濟、勞資關係、農工進化、歷史多有興趣。也自有太陽能發電,曾任民營電廠董事長,堪稱法律界知電者。
目錄
自序
上篇
第一章 總綱
1.四百年大趨勢
2.台灣
3.中國
4.和享位能
第二章 歷史宏觀
第一節 台灣
1.一六三三年
2.荷蘭、日本據台
3.國民黨政權
4.鄭成功與民進黨
第二節 中國
1.太平天國
2.國民黨南京政權
3.工黨革命
4.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
5.工商業化與上海的堀起
第三節 世界
1.小國和大國的優點
2.小型國:荷、葡、四小龍
3.中型國(一):英、法
4.中型國(二):德、日
5.大型國:俄、美
第三章 亞太營運中心
1.亞太興起
2.高位能的亞太地區
3.論亞太營運中心(一)
4.論亞太營運中心(二)
第四章 中華台灣國聯
1.中國遲延「富」強的原因
2.侵台不利中國大陸經濟發展
3.急統或過統不利大陸
4.兩岸互相學習
5.論台灣獨立
6.論一國兩制
7.台灣(小)與中國(大)的優缺點
8.國(邦)聯到聯邦須經公民表決
9.國(邦)聯到聯邦的內容
10.以國(邦)聯到聯邦解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11.台灣以國(邦)聯關係取得位能
12.論加入聯合國
13.台商是契機
14.積極規劃大陸投資
15.大陸小額投資
16.上海風雲
17.火車頭與車廂
第五章 工商業化與階級流動
第一節 階級流動與互助
1.農轉非(農)—工商業化
2.階級(層)流動與社會正義
3.階級流動與經濟向上權
4.階級流動的代價與對策
5.教育、學費政策與階級流動
第二節 勞動政策
1.兩岸工商業化與農、工運動
2.勞動者財產形成與階級流動
3.引進外勞對階級流動的影響
4.勞工創業是最後(佳)武器
5.工、農與攤販、個體戶
6.勞基法與小企業
7.勞基法修正與雙嬴的可能性
第三節 民營化與均富
1.民營化與員工財產形成
2.員工取得股份
3.員工權益補償
4.民營化關鍵回答
5.如何協助民營公司之勞工取得股權及轉業
第四節 農民權益
1.扶助農民,因應GATT
2.釋出農地政策與地目變更稅
3.農地交換年金制的建議
4.解決假農民的方案
5.階級(層)互助—農民與非農民之互助
6.農家子女的教育
7.農耕經驗
第六章 工商發展與經濟民主
第一節 產業政策與競爭政策
1.黨、國、特權資本與小中企業
2.黨國特權資本的功能與資源民生化
3.黨營事業與資源民主化
4.大企業集團的結合、併購與民主化
5.出口產業與內需產業的共存關係
6.中小企業與企業流動
第二節 振興經濟與土地政策
1.土地是振興經濟的根本問題
2.開徵地目變更稅平均財富
3.土地問題不解決欲振難興
4.振興經濟須防土地資源的集中
5.振興經濟的民主化與公平交易
6.商業現代化與土地政策
7.論工商綜合區與萬客隆事件
第七章 工商業化與民生問題
第一節 住宅、交通建設、環保
1.工商業化與高房價對策
2.住宅政策
3.健全預售屋制度
4.交通建設資金、土地問題與財富之平均
5.環保、育嬰與隔代互助
第二節 財政政策與社會福利
1.工商發展與社會正義
2.財稅政策
3.薪水三成免稅
4.農民年金、勞公保、國民年金及其民營化
第八章 社會正義法治
1.工商業化與法治
2.傳統的法治觀念及其調整
(1)最好不要碰法律?
(2)天高皇帝遠?
(3)情理法?
(4)個人主義與社會連帶
(5)包青天
3.形式法治主義的弱點與言論自由
4.法治不彰的原因與改善方法
(1)普法運動、法律教育
(2)降低執法的機會成本
(3)因應快速社會變遷
(4)及時立法、修法
(5)沒有希望的心態
(6)加強守法的硬體環境
5.司法改革
(1)社會基礎
(2)改革重點
(3)大陸司法
6.清官與社會問題
7.法治的展望
下篇
第九章 二十一世紀人權法治影像
1.法律的客觀性及其敵人
2、講授勞動基準法/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樹林步行
3、臺大碩士論文《融資性租賃契約》再版序(呂榮海律師)
4、忙碌的二月初/這一審就是三年/《當代新儒家的奮鬥》(周博裕編著)
/鵝湖理學書屋/蔚理法律事務
5、改變自己的勇氣/環境決定論?自由意志?/甘於平凡的勇氣/《被討厭
的勇氣》/讀阿德勒心理學及其對刑法的影響
6、「仁」才是儒家的核心價值,不是「復古」本身/看柏陽〈王莽論〉有感
7、「法院無權建請總統特赦」的語言分析/法勝人,人為備位
8、此案和解了/異中求同/曲則全,枉則直(《道德經》)
9、李靚蕾拒絕王力宏想贈與四‧八億元不動產/房地合一稅制不利於贈與、
繼承取得不動產/魏哲家贈與家人臺積電股票
10、感覺感謝老天常關照呂博士/一年多以來少去法院啟示錄……/法家治
國的時代/從法歸儒的少數
11、當前司法的「未能信」?/清代真儒張五緯著《未能信錄》之好官心
12、中國《民法典》,臺灣人重點了解
13、二○二○庚子年兩岸紀事:以民本、民法典公佈作為歷史定位
14、民國法官法律見解宜易簡素樸、直接、正義/退休前呂律師為自己鼓掌
15、人權:法應沒有刑訊逼供的民國/從刑訊逼供看清代該亡
16、民法學案/以民為本/儒學與法治的融會/中國民法典完成立法
17、憲法學案/文化傳統所欠缺的?/大憲章與《呂氏春秋》的相制與君權
18、文化融入法治的進步/移風易俗、減少訴訟是司法改革之本
19、蔣中正、蔣經國日記的權利歸屬案
20、綜合心學、理學的司法實務/呂律師出法庭記
第十章 社會瀑差價值與文明變遷的省思
1、黃仁勳現象與社會瀑差價值
2、社會瀑差價值與一九八○~二○二○中國快速發展的因素
3、社會瀑差價值/上海二○○一~二○一○
4、十二千金股只剩四家/社會瀑差價值/農業社會、傳統工商業社會、科技
社會的差距/貧富差距/價值?價格?
5、小買幾張富邦金,實驗社會瀑差價值原理/社會瀑差價值
6、躺平/耍廢/社會瀑差價值1/豐裕只是歷史的短暫時刻?
7、里山資本主義與社會瀑差價值
8、下午去聽庶民發電(里山資本主義)
9、里山資本主義的科技設備及其建築設計
10、里山資本主義、兩岸遊
11、里山資本主義、計劃去臺東東河一遊
12、達仁鄉達人的里山投資特例
13、《史記貨殖列傳》精華
14、工商文明變遷的省思
15、環境的省思—公司田溪
16、竹東榮景2022/美國升息來襲/既饒爭時?社會瀑差價值
17、今天小買臺星科/實驗社會瀑差價值原理
18、「 滄海桑田」之成語宜改為「桑田捷運」了,記淡水捷運通車,失去社
會瀑差價值
19、相識三十年的老朋友今非昔比,享社會瀑差價值
第十一章 和平至上
1、呂東萊的「人人需要一座橋‧鵝湖之會」/補述程兆熊著《大地人物》
(理學人物之生活的體認)
2、讀費希特「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摘要
3、兩岸關係札記:憲法一中(趙春山)
4、觀察兩岸學者滬浙辦座談熱議一中各表/趙建民教授的見解與觀察
5、寒山碧:「中華聯邦政府芻議」引起的遙遠回憶
6、「一中二憲」、「一中三憲」
7、坦桑尼亞模式(大陸「坦噶尼克」、海島「桑給巴爾」)可否作為參考?
8、大陸有學者也從憲政及保障個人權益為核心看兩岸關係
9、大陸有學者從「聯邦成分」看兩岸關係
10、大陸學者李義虎值得注意
11、不敬的時代、不開朗的時代、歧見嚴重的時代/人人需要一座橋
12、正義論與「鵝湖之會」
13、「團結」的修養與「異中求同」
14、黨派之爭與合作
15、茶專賣法律/和平與商業活動/呂夷簡罰俸一個月
16、慎大、持勝
第十二章 新冠肺炎Covid19災後餘生及其省思
1、辛丑年打新冠病毒疫苗紀
2、呂律師辛丑紀事之十。疫苗胡思亂想?/為王澤鑑教授作演講視頻
3、煉丹養肝、抗疫大作戰
4、微解封什麼意思?看《論語》/微軟
5、疫情帶來對五百年來工商業化、都市化、全球化文明的反思
6、疫情,平安就好/懷念母親,自己縫補衣服
7、杯弓蛇影?新冠肺炎?
8、呂律師辛丑年歲末隨想/還是健康活著就是賺到
9、疫情期農家的苦與樂
10、查競傳律師入境北京的檢疫、隔離紀述(二○二一年七月)
11、棄成長、減碳、救地球,修補資本主義的幾種方法
12、依天趁雨清潔太陽能板/事上磨練/涓涓細雨滌凡塵/曾滌生/二○二
二年二月二十日再滌塵緣
13、為許多年輕人耽心
第十三章 結 語
1、美好的年代(一九七○至二○一五年)
2、焦慮的年代與戰爭陰影(二○一六年以後)
3、庶民才是主人翁
4、俄烏戰爭的教訓、和平至上
5、強者多讓步
6、高房價、年輕人希望與文明的反省
7、手機遊戲、假消息之害/人生識字憂患始,看蘇東坡詩有感
8、社會瀑差價值/林百里先生由窮僑生變成新首富/中國《民法典》於二○
二○年公布/珍惜世界—尤其東亞的和平發展
9、敬悼黃光國教授∕祈禱東亞和平
10、天之道
序/導讀
序
本書「上篇」敘述一九九五年之前的歷史經濟社會變遷,就是「由農業社會進入工商業社會」所引發的,然「一波未平,新一波又起」,一九九五年起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前三十年,先後邁入「工商業社會」的台灣、中國大陸,又進入「科技業、AI 社會」,歷史社會變遷快速,是幸也有不幸,既有興奮也有辛苦。
已經改了三十年的「司改」又要「繼續改」(例如國民法官),始終不見人們認同「已經真改了」,倒是成了「天天改,但改不完、一直司改」,改到年輕人都已經老了,還在改,可是人民對司法的信任不見提高,於是本書新增補「下篇」即第九章〈二十一世紀人權法治影像〉,述說其實文化素質的提升才是「司改」的「本」(自律),如果少了「自律」,靠「他律」的法治、司法,只會導致案子愈來愈多,法律人—尤其是檢察官、法官會愈來愈累。是以本書導入文化、理、心的主張,提倡不如「從法歸儒」,俾能提高「自律」、和解(鵝湖之會),減少走法院。
接著本書於第十章對「由農業社會、進化成工商業社會直至科技業、AI 社會」所形成的社會瀑差價值予以論述,這「社會瀑差價值原理」也是貫穿本書歷史、經濟社會變遷的重要原理,而第十章則以二十一世紀前三十年的觀察事例加以闡述、省思。
再接著,本書於第十一章敘述二十一世紀約二○一六年之後,美、中關係惡化、生變、俄烏戰爭發生,同時也嚴重地影響兩岸關係的和平,讓人深憂戰爭的危機,第十一章以「和平至上」述說「共和」的見聞及心情,祈禱和平。
二○二○年初發生的新冠肺炎COVID 19,折騰了人類三年以上,改變了人類的許多生活習慣及產業特性,本書在第十二章記述在那三年的狀況與心情,這是二十一世紀的大事,人類得到了什麼教訓?應該改變什麼思維、習性?也許「去都市化」、遠距視訊工作及「里山主義」比較安全。這「里山主義」於第十章也有論述。
最後第十三章「結語」,簡短扼要說八個重點,包括林百里先生由窮僑生變成新首富、發展於好時代的勵志故事;台灣沒有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但整體成了全球關於筆電、手機、半導體、AI 侍服器的製造中心之一,他們也都在大陸投資,也是「中國製造」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中華之光,愛中華者誰忍心摧毀它?我自己一生「沈迷於書本、文字」,受其害而停止了二十七歲之前做的很多農、工實事,現在則憂心年輕人沈迷於手機、電玩遊戲、假新聞、詐騙等「虛擬」世界,希望年輕人警戒自己,減少受害,也希望這世上有權、有錢、有勢力的人多做善事,行公義,維持和平,避免戰爭。
—呂榮海序於二○二三年八月初,於兩個颱風連續來襲之際,
時 繞過台灣未被台灣高山破壞、擋住的杜蘇芮颱風,導致北京、河北洪水泛濫成災。天地不仁,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