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完成的〈清代臺北盆地經濟社會的變遷〉碩論,成為温振華教授臺灣研究重要的基礎。完整臺灣歷史,除漢人社會外,原住民社會是不可或缺的。原住民社會除社別的探討之外,也透過跨域的角度分析傳染病對原住民社會的影響,這是過去較少被論及的。個別社的探討,主要過透地契探討社址與社域。
除原住民社會外,漢人社會的農墾、聚落、產業、宗教、寺廟等的調查研究,提供鄉土教育教材,讓歷史教育變得有感覺,激勵對周遭人文自然的關心。全書大都是過去發表的文章,其中有4篇未刊稿,爰利用這個機會放入,充實南部原住民的研究。
作者
温振華
温振華教授1949年生於台中烏日。烏日的「半路店」曾是18世紀初期,彰化縣城通往犂頭店(大肚溪以北最早的漢人街市,今南屯)的要津。村落土名頂朥居筏子溪尾,筏子溪是湧泉匯聚成的溪流,四季皆有水源。張國選擇在犂頭店開墾因有此考量。4000年前惠來人,也在此溪畔生活。歷史是同質性的,存在的未知有太多值得我們探索,因而樂此不疲。
1978年碩論完成後,一直以台灣為研究之場域。因教學需要,擴大研讀領域,增進了跨域視野。用力最深是透過地契探析底層庶民的生活。感謝很多友人提供的地契才有我的研究。沒有這些民間提供的地契,我的研究將變得貧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