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典動物小說.六十週年全新中譯本★★★
刻骨銘心的西洋兒童文學經典動物小說
一個男孩,兩隻獵犬,結下生死與共的情誼
整整兩年,我像隻河貍似的拚命工作。當感覺到兩隻小狗溫暖的舌頭舔著我痠痛的雙腳時,這一刻,我是最幸福的男孩。我跪在地上將牠們抱進懷裡,我知道我的生活將徹底改變……
比利渴望養狗,不僅要養兩隻,還非得是浣熊獵犬。因此,當他終於攢夠錢買下兩隻屬於自己的小狗——老丹和小安時,他欣喜若狂。很快,比利和兩隻獵犬成為了歐扎克山區裡最厲害的狩獵組合。憑藉老丹的體力、小安的智慧和比利的堅韌意志,他們一同創造的輝煌事蹟傳遍整個地區。然而,在夜晚山林間漫遊的快樂並非永恆,當悲劇毫無徵兆的上門時,儘管萬分不捨,比利也將明白,在絕望中會看見希望與重生。
一場狗打架喚醒了比利沉睡多年的回憶,讓他想起那個夢想實現的夏日、樹林中的狩獵冒險,以及最悲痛的離別。這是一段從未被遺忘的童年過往,關於信仰、決心、承諾、失去,以及希望。
本書特色
1.感動世代讀者的美國經典動物小說
比利與兩隻獵犬「老丹」和「小安」的情感無比深厚,從最初的訓練、非常艱難的首次狩獵成功,到後來在每個夜晚與浣熊鬥智鬥勇,這些日子裡有瀕臨死亡的驚險,也有費盡心力成功追捕到老浣熊的滿足。不論你有沒有養過狗,小男孩和他的動物夥伴之間純粹而真摯的相知相惜,以及這份超越物種的默契與愛,都將使你感動落淚。
2.面對挑戰、告別……為了夢想所經歷的成長超乎想像
比利想要養狗的夢想,促使他從一個小男孩成長到一個有責任感、堅韌不拔的年輕人。他透過自己的雙手,辛勤勞作了整整兩年,以賺取買狗狗的錢。而在養了狗之後,他會在狗狗遭受欺凌時保護牠們,遵守對牠們許下的承諾,不論多艱困的情況都未曾想過放棄牠們。而在最後,他也將學會接受「失去」與「告別」作為人生的一部分。
3.生動又寫實的自然生態與鄉村生活
作者以自己的家鄉美國奧克拉荷馬州東北部山區為故事背景,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自然生態和鄉村生活。故事中對狩獵場景驚險又殘酷的描繪與鋪陳、壯闊山區的地景摹寫,以及農村人家虔誠又刻苦的精神等,種種細節都增加了敘事的深度和真實性。對喜歡自然書寫的讀者們來說,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讀物。
得獎紀錄
★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兒童小說百本書單
★美國公共電視臺(PBS)讀者評選最受歡迎百本小說入選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九至十四歲孩童必讀書單
★美國麻薩諸塞州童書獎
★美國北達科他州圖書館協會童書獎
★美國新罕布夏州學校圖書館媒體協會巨石臉童書獎
★美國印第安納州伊凡斯維爾圖書獎
★美國密西根州少年圖書獎
感動推薦
小壁虎老師/宜蘭縣竹林國小圖書教師
吳在媖/兒童文學作家
李苑芳/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秘書長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林佑儒/童書作家
柯靜如/臺北市重慶國中圖書教師
范姜翠玉/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
徐俊龍/新北市永和國中教師
許彩梁/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教師
許增巧/繪本作家
陳沛慈/兒童文學作家、閱讀推廣教師
曾品方/教育部閱讀推手、萬興國小圖書館老師
黃偉菖/屏東縣仁愛國小教師
葛琦霞/台灣前瞻閱讀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淑霞/臺北市私立再興小學研究教師
綠君麻麻/閱讀推廣KOL
歐玲瀞/佳音電台FM90.9節目主持人
蔡麗鳳/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聘任督學
賴以誠/臺北市麗山國中國文教師
(按姓氏筆畫列名)
吳在媖/兒童文學作家
現在的孩子離大自然多遠了呢?《紅色羊齒草的故鄉》是一本可以讓孩子的心靈徜徉在大自然的氣息裡,感受大自然讓人們敬畏的力量,並體驗生死議題的好小說。
放下手機的孩子們,心靈將往何處去?邀請您跟孩子一起打開這本書,感受大自然的召喚吧!
李苑芳 /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秘書長
一本好書,在於文字是否寫得到位?是否能從文字的書寫中,看到角色賁張的情感,是否讓人在閱讀文字的時候,隨之產生「畫面」?能不能引領讀者「身入其境」?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從一開始,描寫小男孩如何魂牽夢縈的想要養兩隻小獵犬,已十分的傳神。而在他準備開始存錢時:「我把兩毛三分錢丟進罐子。那些閃亮的銅板躺在閃亮的底部顯得好小。但對我來說是個好的開始。我嘗試用手指量一下五十元會有多滿……」看到這段落,立刻感受到小男孩的『渴望』,有如海潮般的湧至我們的面前!
貓頭鷹協會的導讀志工,只要帶著《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無論是朗讀給國小生或是少年矯正機構,沒有閱讀經驗的青少年聽,都能緊緊的抓住孩子心,所有的孩子都隨著故事的情節上下起伏;聽讀後,所有的孩子無不四處尋覓此書,想要一睹為快!在作者洗鍊的文字裡,毫無困難的跨越六十年的鴻溝,引領孩子走進閱讀文字書的美好。
范姜翠玉/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
如果你未曾和美麗的靈魂深深相信,一定要讀這本《紅色羊齒草的故鄉》。從没想過狗與狗之間,狗與人之間可以有這麼純粹、即使是最強烈的颶風也無法摧殘的信任與愛。順著情節推進,如果你在讀到二隻小狗與山獅殊死交戰,最後連未受重傷的小狗也不忍獨活時而落淚,我想,也是剛剛好而已。
林佑儒/童書作家
遇見一隻紅骨浣熊獵犬流浪狗,喚起主角曾經飼養的兩隻紅骨獵犬的童年回憶。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一個男孩與兩隻紅骨獵犬一起成長與狩獵浣熊的故事。在閱讀《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的歷程中,我透過精采細膩的文字敘述,走入位於歐扎克山脈深處的美麗山谷,欣賞大自然令人驚嘆的風景;看著男孩與兩隻獵犬如何圍捕、狩獵浣熊,為他們與浣熊鬥智的情節過程而拉緊神經;也讀到男孩對兩隻獵犬深厚的愛,還有最終必須與摯愛夥伴道別,心中感受的哀愁與成長。
一本優秀的少年小說包含了提供樂趣、增進了解與獲得資訊三項功能。在《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這本書中,絕對可以完整地得到這三項豐盛的收穫。
許彩梁/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教師
豐富的生命故事來自於真實的經驗,真實經驗創作出的作品豐富了讀者的生命。《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不必是歐扎克山區,不定是比利、老丹、小安等書中的角色,它是在土地生存過的生命所淬煉出的精華,幻化而成的故事,傳頌在鄉野、都市的角落,成為孩子們甜美的夢境。
許增巧/繪本作家
多年後重讀此書,仍舊是跟著作者生動的描述進入了主人翁的世界:小男孩比利是美國切羅基族原住民的孩子,居住在可以獵捕浣熊的山區。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存錢買到兩隻小獵犬,帶著牠們在山林裡遊歷和打獵,發生了許多驚險的故事,有快樂也有悲傷。我們彷彿也走進了優美的山區和他一起追尋浣熊,兩隻個性和模樣完全不同的獵犬讓人喜歡又心疼,動物與人之間的友誼,是每個曾經養過動物的人內心溫暖的回憶。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
曾品方/教育部閱讀推手、萬興國小圖書館老師
我不得不放下這本書,暫停閱讀,因為淚水已滿溢眼眶,模糊了視線,心中千迴百轉,盡是比利、老丹和小安的影子,雖然萬般不捨生命的離去,但也在純真至誠的愛和勇氣之中,升起一陣陣的暖意。原來,比利從來沒有失去老丹和小安,因為他永遠擁有牠們的回憶,已經成為生命裡的一部分。
黃偉菖/屏東縣仁愛國小教師
在作者威爾森.羅斯細膩的描繪下,我們能閱讀到將近百年前美國中南部山區純樸又自然的景色,和當時人們為生活而努力的樣貌,以及主角比利和他的兩隻獵犬——老丹與小安——之間濃厚且動人的情誼。細讀每一個章節裡人事物的發展,都讓我再三回味與反思,久久捨不得放下那些文字,真的是值得用力推薦的經典少年小說呀!
廖淑霞/臺北市私立再興小學研究教師
「狗」向來被稱為人類最真誠的良伴,但對故事中的小男孩比利.柯爾曼而言,卻是年少時期的「摯友」。比利.柯爾曼有病,罹患了「愛上小狗」的重症,因為這為「狗」痴狂的病,他忍受兩年辛勞的工作與等待,讓五分錢和一毛錢的銅板積少成多,最終換得了與兩隻紅色小獵犬的情緣,建立起一份超越物種的默契與愛。作者藉由比利.柯爾曼第一人稱的視角,如實的刻畫出人類與原始森林殘酷的對戰;犀利的敘述著人與動物爾虞我詐的博弈;入微的描繪著人與狗那不可思議的愛、無私的奉獻,和最悲痛的死亡回憶。
歐玲瀞/佳音電台FM90.9節目主持人
讀完本書後,看著桌下安然入睡的愛犬,心裡有著一股難以言喻的心情:想像在壯麗的山間田野裡奔跑的比利和兩隻小獵犬,我可以體會他們之間純粹而真摯的相知相惜。也特別欣賞作者筆下對於狩獵場景驚險的描繪與鋪陳,以及面對生死較量中的勇氣與智慧,還有比利的家人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愛他、關心他,讓人領略來自家庭的溫暖與支持的重要。這是一部真正以兒童為本位的小說,讓人與故事主角一起在「面對失去」的成年禮中,透過紅色羊齒草看見希望與重生。
賴以誠/臺北市麗山國中國文教師
我的少年時期深受傑克.倫敦動物小說的影響,阿拉斯加的雪野寂寂與育空河域森林中的狼嚎,都陪伴在我年少的夢中。如今,我在威爾森.羅斯的小說《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中再度找回當年的感動。
在《紅色羊齒草的故鄉》裡可以看到奧克拉荷馬州壯闊山區的地景摹寫、感受到浪漫主義的文學典型和美國清教徒般的虔誠與刻苦精神——而故事中那位勇敢的少年,他用他的努力與真誠態度、勇於追求夢想與精采的冒險歷程,讓我們也跟著熱血沸騰起來,忽然也有了一些信心與勇氣來面對自己的生活。
看完小說,我會說:「上網找一下『紅骨浣熊獵犬』的照片吧!牠們真的帥氣又可愛!」你也會喜歡上牠們的。
國外評論
「一本收穫豐碩的書……觀察入微又準確,句句敘寫得如此精準且合情合理。」——《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個愛和冒險的故事,不但激勵人心,且令人永難忘懷。」——《學校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一本樸實自然的書。」——《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如此情感豐富的筆觸,不僅孩子感染到書中的熱情,連大人也受到吸引。」——《亞利桑那每日星報》Arizona Daily Star
「這是一個小男孩和他兩隻獵犬的故事……讀著讀著,我就忍不住淚眼迷濛。」——《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
「偉大的兒童文學經典著作……任何一個沒機會讀到這本深受喜愛、充滿情感的書的孩子,都錯失了一段重要的童年時光。」——《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
「光是想到它,我們就淚流滿面。」——《時代雜誌》談電影改編Time on the film adaptation
「狩獵的刺激、男孩對兩隻獵犬的愛和牠們對他的愛、男孩和父母之間親子關係的美麗描寫,以及故事中的人性元素,使得本書成為『必讀作品』。」——《德瑟雷特新聞》談電影改編Deseret News on the film adaptation
*無注音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作者
威爾森.羅斯Wilson Rawls (1913-1984)
出生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東北部的一個小農場中,童年時,成天和他唯一的夥伴——一隻藍斑獵犬,在歐扎克山區中打獵、釣魚。那隻獵犬不僅是他的朋友,也是他說故事的聽眾。他年輕時便喜歡閱讀,並對寫作產生濃厚興趣。成家立業後,在妻子的鼓勵及協助下,第一本小說《紅色羊齒草的故鄉》於一九六一年問世,至今已成為現代經典動物小說。另一本小說《野地獵歌》(小魯文化)於一九七六年出版。兩部作品都深受讀者喜愛,佳評如潮,並得到片商青睞,被改編成電影。
譯者簡介
趙永芬
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及東海外文系,任教於中國科技大學近三十年,目前專事翻譯。從小愛讀小說,長大後愛上小說翻譯。譯有《最後一位說書人》、《銀劍》、《洞》、《黑鳥湖畔的女巫》、《爛泥怪》、《風之王》等(以上皆為小魯文化出版)。
目錄
導讀——人性化的動物世界 文/張子樟4
第一章12
第二章19
第三章30
第四章39
第五章51
第六章65
第七章74
第八章91
第九章109
第十章127
第十一章141
第十二章154
第十三章171
第十四章190
第十五章209
第十六章225
第十七章241
第十八章256
第十九章272
第二十章298
致敬《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文/克蕾兒.芬德波304
威爾森.羅斯的傳記——作家暨演說家307
一則來自作者的特別訊息310
各界盛情讚譽312
問題討論314
序/導讀
導讀
人性化的動物世界
張子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文字閱讀推廣人
話說動物小說
動物小說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讀物。許多名作家都曾撰寫人與動物互動的感人故事。一般說來,動物故事可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行為舉止像人類的動物,如《柳林中的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裡的那些小動物;第二類是行為舉止像動物,但有說話的能力,如《夏綠蒂的網》(Charlotte's Web)的蜘蛛和豬兒;而第三類則是行為舉止純粹像動物的動物故事,如《不可思議的旅程》(Incredible Journeys: Featuring the World's Greatest Animal Travellers)裡橫越加拿大荒漠的英勇動物。第一類故事較適合年幼孩子。第二類則屬於奇幻類型,民間故事也有不少這類故事。動物奇幻故事中的動物表現如同人類,會說話、體驗情緒,並有推理能力。儘管如此,牠們還是保留了各自的動物特徵。第三類則為寫實故事,從輕鬆的繪本、幽默故事到嚴肅感人的故事都可見。
談起動物小說,人們馬上會想到歐尼斯特.湯普森.西頓(Ernest Thompson Seton)、傑克.倫敦(Jack London)等。西頓的主要作品是《我所知道的野生動物》(Wild Animals I Have Known)。他天生喜愛動物,年輕時就開始觀察、調查野生鳥獸,所以筆下的動物描繪生動,充滿生命的尊嚴。他呼籲人類和大自然和諧共處,所以被稱為「動物小說之父」。
就刻畫動物本性之轉化最為成功的作品,則非傑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莫屬。書中的狗「巴克」經歷了許多不同層次的生活和考驗後,發現了自己的潛能。牠逐漸恢復原始本能和野蠻祖先擁有的記憶,最後順應祖先血脈中的天性,回應野性的呼喚。
在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的《叢林之書》(The Jungle Book)中,「狼孩」毛克利是個棄嬰,在叢林裡被狼群收養。作者在描述他在叢林的生活時,以叢林動物的言行舉止來突顯人性,但並未忽略各種動物的本性。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的《熊》(The Bear)的主要情節是一個男孩和一隻熊的兩次相遇。它被認為是一篇「生態小說」。實質上,小說的中心「人物」是熊,即自然的象徵。透過男孩和熊的兩次相遇,以及男孩對熊的感受和反應,小說展示了這樣的主題:人類本以自然為生,就如獵人以獵物為生,所以人類應該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真正的獵人並不濫殺獵物,真正的文明應與自然並存。
瑪格莉特.亨利(Marguerite Henry)是眾所周知寫馬兒故事最成功的作者,每本作品都是她根據細心的研究後寫成的,《辛可提島的迷霧》(Misty of Chincoteague)和《風之王》(King of the Wind)是她的代表作。兩本作品都真實刻畫出人類與馬兒之間不同凡響的親情。
達恩.葛帕.默克奇(Dhan Gopal Mukerji)的《花頸鴿》(Gay Neck, the Story of a Pigeon)全書是以花頸鴿為主角,人只是配角,或是旁白者。作者藉著花頸鴿的自述與「我」(作者)的補述,使得我們對鴿子的生活更加了解,但他同時還批判了人類的自私愚昧,發動戰爭來殘殺他族。作者在痛心詳述戰爭對人與動物的傷害之餘,也不忘記描繪大自然之美與人類的自救之道。
生死之抉擇
孩童與宇宙的和諧性遠遠超過成人。他們喜歡與大自然接觸、對談,他們以天真無邪的心擁抱大自然,聆聽大自然的吟唱與呼喚。
在孩童的心目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他們也將這種對大自然的熱愛加注於生活在其中的動物。孩童與動物的互動則比較像是強者保護弱者。他們以愛心對待動物,動物也以愛回報,兩者之間的愛純淨無私。孩童對心儀動物的關愛,絕非成人所能想像。不過,孩童對動物的關愛,還是有選擇性的。基本上,他們偏向於選擇比較易於馴服的動物,如牛、馬、狗等,如此,他們才能展現強者的風範。這些現象都呈現在文學作品中。從孩童對動物的親密態度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兒童與青少年的死亡意識,不僅針對自己的親人與朋友,甚至還包括心愛的寵物。兒童與成人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把寵物與人一視同仁,沒有高低之分。他們對寵物付出的感情,有時甚至不亞於他們給予親人與朋友的感情。在一般成人看來,寵物畢竟還是「物」,而且現實生活的壓力沉重得已使他們失去熱愛寵物之心,無法了解與接受孩子對於寵物死亡的非「理性」態度。
許多作品談到死亡時,成人與孩童的看法截然不同。《鹿苑長春》(The Yearling)的主角喬弟不僅把玩伴小鹿當成朋友,也把牠當成需要多加照顧的小弟弟。在他心目中,小鹿是弱者,他有保護的責任,這種想法使他走出孤獨,邁向成長。小鹿雖然長期由喬弟飼養,但野性仍在,因此,小鹿長大之後,對喬弟家而言,反而變成一種威脅。喬弟別無選擇,必須親自持槍射殺朝夕相處的寵物。雖然非常殘忍,但喬弟唯有經過這種痛苦與熬煉,才能從少年蛻變為成人。
另外,羅伯特.牛頓.派克(Robert Newton Peck)的《不殺豬的一天》(A Day No Pigs Would Die)與《鹿苑長春》有異曲同工之處。故事中的主角「我」幫鄰居接生了小牛,鄰居於是送他一隻小豬當寵物。小母豬長大後,無法發情交配,而且吃得太多,沒法再當寵物養,擔任殺豬工作的父親決定把牠宰殺當食物。那一年秋天,蘋果收成不好,父親又沒獵到鹿,「我」別無選擇,只得當殺豬的幫手。在整個殺豬的痛苦過程中,「我」終能體會父親「當一個大人得做必須做的事」的難處,也了解成長的不易。親子之情在父子彼此體諒疼惜中交流。
威爾森.羅斯的兩部作品
在《紅色羊齒草的故鄉》(Where the Red Fern Grows)中,十歲的主角比利像個戀狗狂,花了五十元買了兩隻小獵犬——老丹與小安。比利領著牠們一起到山林裡去狩獵,對象是既狡猾又凶悍的浣熊。勇猛的老丹與細心的小安在小主人比利的帶領下,逐漸成為浣熊的剋星。後來,比利甚至帶著牠們參加獵浣熊比賽,經過無數的危險與挑戰,贏得金杯與三百多塊錢,成為許多獵人羡慕的對象。最後一次狩獵,遇到最凶殘的山獅。一番苦鬥,老丹犧牲了,小安拒絕進食,死在老丹墓上。比利無法接受兩隻愛犬的死亡。他不能接受媽媽的說法:「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受苦的時候,連上帝在世時也受過苦。」他也不肯相信爸爸的解釋:「有時小男孩必須像男人一樣堅強,現在就是這個時刻。」故事最後以狗兒墳上長出一株美麗的紅色羊齒草做為結束:「也許上帝是要藉著紅色羊齒草的幫助,讓比利明白他的狗為什麼會死掉吧。」
紅色羊齒草的傳說給比利一個新的啟示: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比利終於接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孩童與動物之間的感情是十分微妙的,往往無法用常理來判斷或說明。這部深受喜愛的經典作品捕捉到人類和人類最好的朋友之間的強大紐帶。透過本書,孩子將了解如何為獎勵而勞動、遭受欺凌、應對事故、死亡和喪失,以及許多其他生活問題。
威爾森.羅斯的動物故事中的動物有時候只是小小配角,用來襯托主角對生命中某件重大事件的抉擇與經過,例如,他的另一本作品《野地獵歌》(Summer of the Monkeys)中,好出點子的爺爺建議主角小傑捕捉從馬戲團逃出的猴子。小傑利用了一場使得群猴飢寒交迫的暴風雨,把牠們帶回家。等領了馬戲團的賞金後,他原本只想到自己要如何好好使用,忘了患了腳疾的親妹妹,最後愛的力量終於敲醒小傑對物質的迷思。智慧老人爺爺旁敲側擊,讓小傑把錢拿出來,給妹妹黛絲去醫院把腳治好。故事結局圓滿感人。
這兩本故事同時充滿了勇氣、愛、悲傷、歡樂、冒險。小讀者可學到一些人生教訓:成長、愛情、友情和親情的意義,如何面對世界和自己,如何勇敢和堅強。同時懂得面對最困難的事情:失去親人、痛苦、疾病、死亡。全書從簡單的情節出發,探索了廣泛的情感:決心、不安全感、慷慨、家庭變化、階級意識、對動物和自然的尊重、忠誠、責任——最終,面對局限性並接受不可避免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