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一棵老樹!
看它綠蔭蒼翠,看它蒼勁有神,
能與之相鄰相伴,真好!
★收錄台灣30種常見樹木以及「之最」
★最美校樹、最老老樹、最高大樹、最長林道……不藏私公開
★收錄王浩一手繪樹葉插圖以及實景攝影
他,是一個老樹說書人
這些年來,王浩一走出台南舊城,開始有系統地遊歷、親炙許多老樹。有的時候則是多繞一段路,不變的是累積拜訪老樹時所得到的感動。
老樹美化了城市與建築,安安靜靜記錄著歷史。王浩一寫下三十種台灣常見樹種,有葉子手繪圖,有記錄老樹的寫真。站在這些會說故事的老樹下,每一次的仰望,都是深情刻畫老樹佇立的絕代風華。
每棵老樹都是資深國民
它們高高舉起了藍天白雲
最老老樹:最老雨豆樹,在高雄岡山嘉興國小;最老茄苳古樹,在南投埔里興南宮;最老芒果樹,在台中石岡承福祠;最老木棉,在台南佳里的蕭壠文化園區……
最高老樹:最高的樟樹古木,在南投信義;最高的苦楝,在嘉義竹崎;最高鳳凰木,在台南市中西區……
最美校樹:苗栗頭份斗煥國小,最美百年琉球松;高雄鳳山曹公國小,最美老茄苳;台北士林三玉國小,最美台灣欒樹;新竹新埔文山國小,最老美楓香……
最長林道:最長苦楝花隧道,嘉義六腳;最長的木棉花道,彰化埤頭到二林……
更多有故事的老樹,等待你的拜訪!
作者
王浩一
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對於知識的輸入,像是油井的挖井工人,從一個點鑽入之後,一直深入到最根底處開採。對於文字的輸出,則像是一位數學家的橫向思考,習慣把不相關的東西,找到新關係。
雜學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中年過動兒;寫古蹟建築,總先拭去歷史塵痕,尋訪古人的風水與文化密碼;寫食材美食,喜歡帶著筷子,用胃來上地理、歷史課;寫城市旅行,總從菜市場小農的夏瓜秋果開始,記錄古廟老街和文創小店;寫珍貴老樹,往往另闢蹊徑,探討昔日種樹人的心思;寫歷史筆記,則是把各種英雄的智慧,對照《易經》每個卦的心理情境;寫心理哲學,孤獨心事總在一個人的旅行之後,開始飛翔。
目錄
自序為老樹說書
雨豆樹,濃翠沉靜的亞馬遜綠巨人
苦楝樹,喜歡四季愛情的善變美人
落羽松,戀居水濱的秋日色彩精靈
琉球松,耽溺月光和晨光的老派紳士
茄苳樹,英挺颯颯的金剛手菩薩
黃花風鈴木,擅長春風森巴舞的巴西女孃
烏桕,微笑御風的飛天仙女
芒果樹,北回歸線以南的小夏情婦
台灣欒樹,有金色旅夢的九月貴婦
楓香,喜歡陽光的台灣男孩
木棉樹,高舉熱情紅花的五月英雄
吉貝木棉,收攬高風浮雲的非洲巨人
日本黑松,優雅內斂的庭院隱士
黃連木,古典又時髦的空氣清潔大師
刺桐木,解讀紅花訊息的部落酋長
大葉欖仁樹,高舉遮陽大傘的鄰家紳士
玉蘭花,浮著年輕香氣的小鎮姑娘
樟樹,葉茂青綠的長壽大爺
鳳凰木,來自馬達加斯加的潑野卡門
麵包樹,自南太平洋歸航的慵態水手
白千層,一身襤褸耍帥的丐幫長老
菩提樹,閱讀時間和宇宙的禪家
榕樹,多綠多鬚的土地老人
緬梔樹,花氣素馨一襲優雅的書生
桃花心木,群居又偶而獨步的歌者
長葉羅漢松,穿越碧雲的紅袍僧人
南洋櫻,三月就會想家的寂寞女子
印度黃檀,仰視著秋雲的高貴帝王
台灣櫸木,嚮往雷聲和飛雲的原住民獵人
榔榆,盛裝琉璃雲紋的憂鬱貴族
序/導讀
自序
為老樹說書
一、那一趟銅鑼小鎮的旅行
二○二三年十一月節氣小雪時,《浩克慢遊》第六季要殺青了,最後一集走了苗栗縣銅鑼、公館兩個小鎮。這兩個地方我沒去過,只在紙上資料看過,是我少數陌生的鄉鎮,當節目團隊規劃這趟行程時,我「悉聽尊便」靜待腳本大綱。拍攝前五天收到腳本,子集名稱是「花都開好了」,太美了,我眼睛一亮,瞬間怦然。
原來銅鑼小鎮十一月正是杭菊盛開期,小鎮郊外田園的小旅行,遊人絡繹前往,結伴賞花,遍野農田黃白花海,白花如雪,黃花似毯。杭菊原產於浙江、河南、安徽及四川等地,除了菊花茶之外,也有藥效。可是何時引進台灣?為何在銅鑼鄉的九湖台地?多年來如何從零發展成五十公頃,遼闊壯觀,花田處處?
集合時間五點半,意味著五點起床。魚肚白的清晨,我們要先去小鎮的興隆國小校園,仰望一株不可思議老香樟。這座美麗百年小學,位處後龍溪流域僻靜村落,創校超過一百二十年(一八九九)。校園有一株老樟樹,樹齡已達八百年以上,屬於香樟中的花樟品種(原生樟樹,也是農業研究單位列管有案「指定採種」的樟樹),樹胸圍五點八公尺,樹高二十二公尺,樹冠幅達七○五平方公尺。老樹在二○一六年曾得有「最美校樹」獎。
天色依舊灰濛,攝影機架設好了。導演的鏡頭安排,我們從校舍的穿堂走過,猝不及防,發現了操場上的巨影,一株參天樹木驀然出現眼前,校園依舊天色矇矓,龐然老樹靜靜佇立。太早了,陽光還在趕路中,仰著頭,我們在樹下徘徊等待黎明的第一道光。樹梢先亮了,光線漸漸往下拉,最後是全然鮮麗璀璨,蒼勁燦煥的老樹精氣神十足,令人心醉。看著巨樹身影,我想著不可思議的八百歲,遙溯八百年前的歷史,當時小樹苗漸漸茁壯,開始仰望藍天之際,岳飛被宋寧宗平反追封為鄂王、十字軍東征攻入君士坦丁堡屠城、鐵木真徹底擊敗乃蠻大軍……。
校園的第一道鐘聲響完,我們起身準備前往杭菊花田。
二、看到月光樹影搖曳,就說它是蘇東坡筆下的宋詞
多年前,有人問來台演講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台灣的房子都長得很醜,怎麼辦?」經過一天,他的答覆是:「在建築物外多種幾株樹,它就好看了。」
這個答案容易理解,往往在新建的高級大樓四周,建商總會種植與建築體相搭的樹群,蒼翠高大又秀外慧中,他們講究樹種、樹語、樹姿、樹相、色彩、葉形濃密……如果是尋常街屋,只要有枝繁葉茂的行道樹,房屋就顯得宜家宜人,萬一開花了,那就更顯尋常建築燦爛盎然,風情萬千。
書寫老樹,我的第一本書《黑瓦與老樹》,關注的是台南舊城日治時期的建築與老樹之間的連結,分有公共建築篇、住宅建築篇、百年校園篇、教堂建築篇……。在自序〈佇立在歷史記憶上的老樹博物館〉第一段,我說:「在這島嶼上的許多老樹們,跟不同的歷史年代息息相關,但是它們比歷史更真實,也更美麗。」
好友阮慶岳,是建築師也是文學家,他在《黑瓦與老樹》序文說:「屋前樹,其實本就被視作為建築立面的一部分,而非分離的對立體。因為葉茂葉落的更替,讓建築的表情豐富自然,光線與陰影的濃淡交織,也賦予了人造的僵硬建築,某種神祕的風韻,樹與屋本就合一。」
文章中,我除了爬梳建築身世與語彙,細細介紹老樹的種種,也探討了種樹人的風水觀與美學。
第二本老樹的書,挑戰明清時期的古蹟與老樹關係。這是更困難度的爬梳,我原定書名《紅磚與老樹》,但是出版社有其他想法,最後改稱《漫遊府城》。內容有舊廟宇與老城建築,也手繪鳥瞰圖和園區老樹群。文字中,我為老樹身世細細琢磨了一下。
第三本樹書《當老樹在說話:那一年,他們在台南種下的樹》,序文之一是由我敬仰的前輩詩人向陽所撰寫的,題目〈每一株老樹都繫有一條歷史絲帶〉,他在文章中說道,讀一座城市,可以走馬看花,可以緩步徐行。「一座城市,有萬般風姿,可以從建築看,可以從古蹟看,也可以從夜市熙來攘往的人潮看,從街上爭奇鬥豔的店招看……然而,有誰會從一株株老樹來看一座城市的身世呢?」
我的自序〈看樹的男人〉,有一段說道:
我向歷史大河泅去,希望能揣測古人的心思,藉著與老樹的聯結,以對話,以代言,以轉置,希冀能找到他們曾經有的生命片斷和生活拼圖。於是鄭成功與梅樹,陳永華與羅漢松,蔣元樞與麵包樹……沈葆楨與樹蘭,裕仁皇太子與柚木,平埔族人與刺桐,緬梔老樹與乾隆商人蘇萬利,南洋櫻和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菩提和唐僧玄奘,成大老榕樹與詩人瘂弦……歷史充滿隱晦,也留有未知的角落。透過人與老樹,追溯一些吉光片羽,為歷史多了不同論述,也讓古人以更溫潤的方式站在神龕裡,膜拜,我們能有更鮮活的虔敬,認識他們,低頭沉思。
三、漫漫走過千年的《哲學樹之旅》
之後,我的胃口更大了,開始對焦大陸老城市的名寺古剎老樹,甚至探討它的身世。
緣由是,多年前,有四位大陸學者到台南拜訪我,他們是清華、復旦、湖南等大學教授,兩天一夜的友情導覽。其中比較特別的行程是,第二天清早,早餐前,我引領他們到了成功大學的榕園參觀,草地上薄霧尚未散盡,曙光剛到,偌大的老榕樹下有一群人,他們是成大國術社學生,社團新生排列整齊,衣著是功夫勁裝打扮,大家跟著學長指令一拳一腿,表情專注肅穆。一旁的學長們,身穿練功衣褲,純棉綢長袖太極服,腰間繫上或紅或黑功夫腰帶,他們各自在老樹外圍,舞棍耍劍,此起彼落。
佇立在路旁的四位學者,靜默地看著,卻是內心翻攪。離開校園後,他們說:「太感動了,太美了,這是活的傳統文化,一種體天悟地的生命震撼。」這次的成大老榕之旅,他們知道了我關注老樹,甚至書寫它們,他們說:「浩一兄,我們回去之後,會幫你搜尋哪裡有古樹,歡迎來大陸探訪。」
於是開始有了多次的古城旅行,甚至一個人的旅行,就是為了找尋、驗證老樹的存在與現狀。《哲學樹之旅》的自序〈以旅行走入歷史〉,九個篇章、十一萬個旅行文字。九個篇章意味著九趟旅行、九株古樹。
《哲學樹之旅》裡的九株古樹,有柏、檜、槐、梅、榆、銀杏和紫藤。種植的時間有夏朝、西周、春秋、唐宋、清朝。在古樹旅行之中,我觀賞了它們,撫觸了它們,也讚歎了它們。我知道它們不僅是很神奇的古樹,也是不容易說清楚的「較寬廣視野的歷史」。學院裡的歷史討論往往過於細緻繁瑣,我只是在旅行中輕鬆地走入歷史,以那些哲人們所種植的古樹,當是歷史現象背後千絲萬縷的「線頭」。
四、書寫老樹,漸漸測量出它們與我的距離
這些年來,關於老樹的書寫,我走出了台南舊城,也離開了長安、滁州、常州古城……開始有系統地遊歷、拜訪台灣各地的百年老樹。這樣的老樹之旅有時是我的獨旅,有時是《浩克慢遊》節目的行程,有時是多繞了一段路。節目製作人、企編都知道我「瘋愛」老樹的探索,他們總在每趟旅行設計中,盡量「偷偷安排」老樹的走訪,「讓我們驚喜」是他們的善意。於是累積了豐富的老樹知識資訊,也累積了親炙老樹的情感與感動。
目前台灣各縣市政府公布的受保護樹木,台北有三二七四棵、新北市有一一○九棵、台中一○八一棵、高雄五六四棵、桃園四三八棵,台南有逾八百棵……。
多年來老樹巡禮,算是我的田野調查與興趣,當觀察數量漸漸累積,當地方探索搜奇的次數變多。我的觀看距離也開始改變,從樹下走到外圍,從城市漫遊小鎮,拉開「它們與我的距離」。
於是觀點漸漸堆疊,形成一種脈絡與史觀,也推算出各地的演進與數據。花蓮縣列冊保護老樹共三三一株,其中竟然包含了一九六株珍貴百年老樹,全是琉球松!這種一九○三年才由田代安定從琉球引進的外來種,竟然占有全花蓮縣保護老樹的近60%,為什麼?高雄市計有五六四株特定紀念樹木,其中從澳洲引進的白千層超過一百株,從亞馬遜流域引進的雨豆樹高達八十多株,占全高雄13%,為什麼?太多的為什麼,其實背後都有玄機、大數據與故事。
至於台灣原生種的老樹,排除深山峻嶺,不計國家森林公園的神木。南投埔里有超過兩百五十歲的楓香,苗栗銅鑼有超過八百歲的香樟,南投信義有全世界最高的樟樹古木,南投草屯有一千六百歲的樟樹,台中市梅川東路有超過千歲的茄苳,台東池上有超過兩百歲的台灣櫸,台南有四百歲的刺桐,屏東歸來社區有超過三百六十歲的緬梔老樹。至於古榕樹更是不計其數……。
土芒果不是台灣原生種,龍眼樹、荔枝樹、楊桃樹、梅樹、木棉樹、黑松、烏、麵包樹等等都不是台灣原生種,它們何時引進?那麼最老、最大、最有故事的老樹,在哪裡?
五、種樹、抱樹、畫樹、攀樹、寫樹的人
老樹是資深市民、資深國民,它們不僅美化了建築與城市,也淨化了空氣,更重要的是它們高高舉起了藍天白雲,甚至安靜地記錄了千百年的歷史。
當《浩克慢遊》旅遊阿里山,撇開雲海、日出、櫻花祭基本旅遊行程,我們緩行在蓊鬱林蔭,飄渺山嵐之間的森林小徑,在舊鐵路祕境步行。往鄒族「塔山」聖山的方向,我們要去拜訪阿里山最老的神木。
從阿里山車站至沼平站下車,出站後走向左邊,沿途經過沼平公園跨越鐵軌,在阿里山生態教育館,再沿路前行,阿里山派出所後方,有警光山莊指示牌,寫著前往「水山巨木步道」入口。一路有鐵軌相伴和高聳柳杉林木環繞,無人月台和仿古鐵橋,舒爽與閒適,還有森林的聲音地圖。
幾分鐘步行,我們屏息瞻仰「水山神木」紅檜巨樹,古木樹高三十公尺,壯碩、雄偉之外找不到形容詞。慢遊後,我在節目末端留下一首小詩,紀念這一集的「山靜日長」和我的肅然感受:
當年,新生的兩張春葉
標記了齊桓公與管仲的世代
月光流過兩千七百年歲月寧靜
阿里山巨木的歷史,成了我的仰望
我不是植物專家,也非生態學者,但是我喜歡說故事的老樹。
我遇過樹醫生、和樹生活的人、經營老樹網站的愛樹人、保存樹種子的收藏家,也認識許多努力種樹的人、抱樹的人、畫樹的人、攀樹的人、寫樹的人……。而我,則是一位相信樹的人、一位老樹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