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做自己:激發改變性格的天賦,擺脫過去,重新成為理想的你
 
作者: 班傑明.哈迪 
書城編號: 27757403

原價: HK$150.00
現售: HK$142.5 節省: HK$7.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2
頁數: 336
ISBN: 9786263556089

商品簡介
(原書名:我的性格,我決定:更有自信、更高EQ、打造理想人生的性格養成計畫)

Amazon年度暢銷書★★★★★五顆星評價
人生無法打掉重練,但性格可以!
百萬讀者見證有效的改造計畫

他,父母從小離異,父親從此深陷毒癮,家中成為毒蟲出入的地方。他覺得自己像是走在鬆軟的沙土上,腳步永遠踩不穩;他結交一群同樣飽受精神創傷的朋友,終日虛度、無所事事。只有電玩遊戲《魔獸世界》,是他唯一的避風港。
他和許多人一樣,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只能心中吶喊著:
我走一步就退兩步。
我做什麼都錯。
為什麼我就是做不到?
這到底是什麼問題人生!

好不容易,他邂逅心儀的女子,但她差一點無法嫁給他──只因為一個性格測驗!測驗顯示,他缺乏長期堅持追求目標的韌性,他不適合她。
但他從此成為「魯蛇」了嗎?不!如今的他──班傑明.哈迪──是心理學博士、組織心理學家,是營收突破百萬美元的公司老闆,也是激勵人心的演講者與暢銷書作家。他曾是線上創作平台Medium.com讀者追蹤人數全球第一的作者,所寫的文章每月吸引數百萬讀者閱讀。而且,他不但順利娶到心儀的女子,還是五個孩子的爸爸。
他要告訴你,什麼星座、MBTI、五大人格、九型人格……這些性格測驗,通通不管用!
班傑明.哈迪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性格測驗解析的是「過去的你」
「未來的你」由自己作主!
每當卡關的時候,許多自助書籍會告訴你,問題就出在你身上,因為現在所發生的一切,都是過去的經歷所致,就像推倒一列骨牌那樣。
然而,你會發現,即使了解自己的問題,對未來一點幫助也沒有。
當你以過去當藉口,允許自己陷在固有的習慣和態度,反倒會認為這一切似乎別無選擇。然而,你是誰,其實不是由過去的你來決定。本書以一個又一個的理論和實例證明:
你的性格可以改變,而且確實會改變;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性格、訂做自己的性格。

▋想要改變自己,又感到窒礙難行?
這本書正可以幫上你的忙!
無論心理測驗怎麼描述你,同學或同事怎麼定義你──你是誰?由現在的你來創造!班傑明.哈迪藉由本書,要教你喚醒內在潛能,用最有效的方法,成為性格的建築師。借助四支性格槓桿,你就可以獲得改變自己的巨大力量:

擺脫心底創傷的羈絆
人們之所以會深陷在創傷之中,是因為當時強烈的情緒反應,讓過去不斷被重塑、不斷增強創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了擺脫痛苦的經驗,你不能再迴避過去,你得勇敢面對。你肯定會驚訝,原來過去的痛苦可以這麼快就消散且改變。

重新改寫你的故事
勾勒自己未來的輪廓,由你的行為來告訴自己「你是誰」。第一步:誠實檢視你給自己賦予的未來→第二步:寫下你的自傳→第三步:想像三年後那個未來的你→第四步:把你的新故事告訴所有人

用實際行動強化潛意識
光在腦海裡空想是不夠的,要讓身體也熟悉未來的你。你必須付諸實際行動,並創造高峰經驗。本書會教你如何強化意識。

打造具「強迫機制」的環境
你所接觸吸收的一切,無論是食物、資訊、人、或是經驗,都會形塑你的樣子。環境,就是改變自己最有力、也最重要的工具。改變的第一步,是留心自己的環境,看看它對你的影響;第二步則是運用策略,刻意打造所需的環境。

▋從今天起,對未來的自己下訂單!
閱讀本書可以:
☑ 看清「性格」的迷思,了解這種迷思如何限制大多數人的潛力。
☑ 變得自信,能夠定義自己的人生目標,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
☑ 情緒發展更成熟、能對過去的創傷提出新的敘事方式。
☑ 找到並成為「有同理心的陪伴者」,化創傷為前進的動力。
☑ 強化潛意識,克服各種上癮、自我局限的習慣。
☑ 重新設計環境,讓環境把你推向未來,而不是讓你陷在過去。

▋隨書附贈「《訂做自己》我的預約單」下載連結,配合本書練習,更能實際體驗性格改造計畫的神奇!

【好評推薦】
林怡辰——親子教養作家
海苔熊——諮商心理師

熱情推薦!

「本書內容豐富、有明確目標、能帶給人力量。你本來可能已經被洗腦,覺得有些夢想絕不可能成真,但只要你準備好了,這本書就能為你解鎖未來、實現夢想。」――賽斯.高汀(Seth Godin),《這才是行銷》(This Is Marketing)作者

「這可能是我讀過最棒的自助書籍。本書讓這種文類有全新的定義,再也不是只談一些未經測試的理論。哈迪的論點都有令人驚喜的故事,也有最先進且經過驗證的科學做後盾,而且人人都能做到書中提示的要點。最棒的一點是: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像是病毒感染一樣傳播著無用的性格測驗,而這本書能將他們全部擊倒。」――塔克.麥克斯(Tucker Max),《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哈迪博士打破過時的典範,並告訴你如何創造更廣大遼闊的未來。」――JJ.維珍(JJ Virgin),《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哈迪就是他筆下內容活生生的範例,不斷變得愈來愈好;你也可以像他一樣。」――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定力》(Stillness Is the Key)作者

「對於想讓自己更上一層樓的人來說,這本書不只會讓你興味盎然、充滿希望,更能應用到你的生活。雖然自助/商業領域早已眾聲喧嘩,但班傑明.哈迪的著作將讓一切改觀。」――理查.保羅.伊凡斯(Richard Paul Evans),《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這本書巧妙的點出我們為何停滯不前,並提出以科學為基礎的步驟,協助你改變自己、改變人生。想提升自覺、邁向成功,這是一本必讀的著作。」――塔莎.歐里希(Tasha Eurich),《紐約時報》暢銷著作《深度洞察力》(Insight)與《吸金領導力》(Bankable Leadership)作者

「精彩出眾,不容錯過。全書以充滿希望、打動人心的筆調,講述關於創傷與成癮的議題,讓你重寫自己的故事。」――葛倫.莫舒瓦(Glenn Morshower),曾獲獎項肯定的演員、製片、導演

「哈迪博士讓讀者看到創傷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治癒過去的創傷,就能帶來改變。我們的性格一直不斷變動,而這本書將協助你寫下自己的未來。」――唐納德.伍德(Donald Wood)博士,啟發表現研究機構(Inspired Performance Institute)創辦人暨執行長

「我們都想要相信這本書提出的內容,而哈迪的筆調讓這一切充滿說服力與希望。這是本革命性的著作。」――李奇.諾頓(Richie Norton),《蠢方法才是好方法》(The Power of Starting Something Stupid)作者

「有人說,未來將不再是過去的樣貌。這本書完美說明這種概念,為我們提供動機與方法,讓我們在未來呈現出最好的自己。」――哈維.麥凱(Harvey Mackay),《與鯊共泳》(Swim With the Sharks Without Being Eaten Alive)作者

「這本書提供具堅實科學基礎的路線圖,讓人能夠重寫自我設限的故事,同時在這輩子的旅程中持續不斷撰寫、編輯,踏實邁向成功。」――史蒂芬.艾森柏格(Steven G. Eisenberg)醫師

作者

班傑明.哈迪

組織心理學家,也是激勵人心的演說家與暢銷書作家,著有《不能光靠意志力》(Willpower Doesn’t Work)。他的部落格每月有數百萬瀏覽人次,並曾登上《富比士》(Forbes)、《財星》(Fortune)、《CNBC》、《大思想》(Big Think)、科技新聞媒體《Cheddar》等媒體。2015~2018年,他是線上創作平台Medium.com讀者追蹤人數全球第一的作者。也定期為《Inc.》及《心理學》(Psychology)供稿。
他和太太蘿倫(Lauren)在2018年2月領養了三個孩子。一個月後,蘿倫又發現自己懷上雙胞胎,所以現在他是五個孩子的老爸。目前住在美國奧蘭多。

譯者

林俊宏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喜好翻譯,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譯有哈拉瑞《人類三部曲》系列、麥爾荀伯格《大數據》系列等書。

目錄

前言 想改頭換面,請忘掉愚蠢的性格測驗

第一章 過去的你,被性格迷思困住
第二章 現在的你,必須了解的性格真相
第三章 擺脫心底創傷的羈絆
第四章 重新改寫你的故事
第五章 用實際行動強化潛意識
第六章 打造具「強迫機制」的環境

結論 給自己一次機會,與理想的你相遇

致謝
註解

序/導讀

【導讀】

在這世上,我最愛的人就是我太太,我們有五個寶貝孩子。但當初她差一點就不會嫁給我,只因為一個性格測驗。

在我念大學時很流行一套「色彩密碼」(Color Code)性格測驗,測驗將所有人分成四種顏色:「紅色性格」代表充滿衝勁和進取心,抱負與自利是前進的動力;「藍色性格」強調內心感受,重視人際關係;「白色性格」著重內省,往往比較被動;「黃色性格」則會追求樂趣,是派對上的靈魂人物。

蘿倫是紅色性格,所以當她家人發現我居然是白色性格,擔心得不得了。她的前夫也是紅色性格,不僅滿腦子想的只有自己,還會虐待她。蘿倫的爸媽認為,她之所以看上完全是另一個極端的我,多半只是一時矯枉過正,或是因為前段婚姻的創傷而小心過頭。

蘿倫一家和許多深信性格測驗的人一樣,覺得這套色彩密碼有一定的真實性。他們戴上這些性格測驗的眼鏡,把看到的人全都歸類成這四種。

蘿倫的家人擔心:「這傢伙是白色,而蘿倫是紅色,她一定會把他吃得死死的。但蘿倫需要一個真正的男人,白色性格可不行!」
蘿倫也有一樣的顧慮:紅色性格跟白色性格真的速配嗎?白色性格在工作上很難有發展;白色性格的耳根子太軟;白色性格充滿夢想,但缺乏長期堅持追求目標的韌性.......

幸好,蘿倫決定給我一次機會,她開始真正試著認識我。我們認真交往一段時間,關係一直很不錯,她終於拋下原先對白色性格的成見、父母最初的顧慮,願意大膽的選擇和我在一起。

蘿倫和我現在回想起這件事,不免覺得荒謬至極。如今我們的婚姻美滿,有五個孩子,我們兩個後來讀心理學的時間加起來長達十四年。但這不能改變當初的事實:性格測驗差點毀了我們的人生。
被性格測驗誤會或冤枉的,絕不只有我一個。你也可能是這場流行病的犧牲品。現代文化充斥著像是色彩密碼這樣的「性格」框架,一些知名的大壞蛋還包括: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指標(MBTI)、DISC性格測驗(DISC assessment)、溫斯洛性格測驗(Winslow Personality Test)、五大人格特質量表(NEO)、HEXACO人格模式、伯樂門性格密碼(Birkman Method)、九型人格(Enneagram)、墨跡測驗(inkblot)等等。

這份清單可以一直列下去,怎麼列也列不完。彷彿每一天都會再冒出幾百種新的性格測驗。

人們對「性格」的痴迷實在已經近乎荒謬,讓臉書不得不在二○一九年宣布禁止「功能有限」的外掛應用程式,也就是那些五花八門的性格測驗小遊戲。因為在這之前,已經有超過八千七百萬名用戶只因為想知道性格測驗答案,自願放棄個資。

你,是哪一種人?

性格測驗看起來的確既好玩又有趣,但這些測驗和背後關於「性格」的理論都隱藏著一個黑暗的現實:無數人的一生可能因此而發展受限、甚至是遭到毀滅。

一般主流觀點認為,你的性格就是內心深處那個真實的你,性格是「天生的」、而且「永遠不變」。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收集足夠的資訊(也就是要找到對的性格測驗),以找出深藏在內心的真正性格。

等到找出這項重中之重,你就能以此為核心,順利打造自己的人生。雖然這樣打造出來的人生,可能並不是你想選擇的人生,但這就是你「命中註定」的人生。你手上拿到的牌就是這樣,想要逆天而行根本是痴心妄想,只會導致災難與痛苦。

這一切都好像在說:你一出生就已經確定你是怎樣的人,不會再有任何改變。

然而,事實上幾乎人人都想改變自己的性格。伊利諾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超過九○%的人對自己的性格特質感到不滿,希望能有所改善。

大家都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卻因為遭到誤導,以為沒有改變的可能。

許多知名心理學派主張性格是天生如此、無法改變的。之所以會認為性格固定不變,是因為心理學家向來十分重視「過去」。許多性格理論都認為:從過去最能預測未來。這種觀點根源自常見的「因果決定論」,認為現在所發生或存在的一切,都是由先前的條件或事件所引起。依這種觀點,一個人現在的樣子是由過去經歷的事件所導致,就像是推倒一列骨牌那樣。

在這裡說「導致」,可不只是「有影響」而已,指的是絕對的因果。也就是說,對於現在的自己、現在的作為,你並沒有其他的選擇或可能。你只能被迫接受現在的性格,因為你現在的樣子就像是一張骨牌,被過去倒下的其他骨牌給推倒。你改變不了過去,只能試著「找出」你「真正的自己」、了解自己現在是這個樣子的原因。

於是,大家只能努力的尋找,想找出「真正的自己」到底是什麼樣子。大多數人都相信自己並不可能去想像、創造自己與性格。

但真的是這樣嗎?
你的性格真的那麼固定?真的無法改變?
事實並非如此。許多研究、尤其是晚近的研究,已經充分證實這一點。

如果你曾經想讓人生有重大改變,卻窒礙難行、令你受挫灰心,這本書能幫上你的忙。我要告訴你,你的性格一點也不重要。我還要說,你的性格絕不是什麼你的本性。你的性格只是一種表面而短暫的東西,是某些更深層事物的副產品。

人性真正的根本,是你做出選擇、並堅持選擇的能力,這也是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所謂人類終極的自由:「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這個觀點至少呈現兩個重要的意義:我們能夠選擇自己希望未來發生的事,以及能夠選擇如何應對眼前發生的事。勇於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當你給自己更多決策權,就更能把人生和際遇掌握在自己手上。

試閱

【摘自:第一章 過去的你,被性格迷思困住】

我有個朋友叫凱莉(Kary),她已經四十出頭,但從來沒有一份工作待得長久。她每幾年都會轉行,從來沒能在公司裡發揮什麼重要的作用。
她覺得好像無法真正認識自己,並為此深感挫折。她看著身邊的朋友和同事,覺得他們好像知道一些她所不知道的事。她告訴我:「他們好像都挖掘到人生的祕密,能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與熱情。」
至今,凱莉還在等著什麼時候才能找到自己。她對生活的態度很被動,總希望會有那麼一天,自己能像被一道閃電打到般突然茅塞頓開,從此就能充滿自信往前邁進,成為那個真實的自己。
但凱莉搞錯一件事:是行動帶來啟發,而不是啟發帶來行動。光等著被閃電打到是不行的,必須採取行動才可能提升自信心和想像力。她得決定自己想要什麼,然後開始前進。在一切緩緩前進的過程中(即便幅度再微小不過),她將看得更清楚、變得更有自信,像是為自己開啟一扇門,得到更大的彈性與改變。
很多人都像凱莉這樣,總擔心還沒有「找到」自己或自己的熱情所在。有種常見的想法認為:你應該主動找出自己的「熱情」、把它發揮到極致;如果找不到熱情所在,你就只能是個乏善可陳的無名小卒。當今的流行文化就傳遞著這種訊息,相當符合我們的文化對性格測驗迷戀不已的現象。我們之所以認為可以「找到」熱情,是因為覺得熱情就像性格一樣,是每個人獨特且與生俱來的東西。
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在《深度職場力》(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中指出,與其想找出自己的熱情所在,還不如培養出自己稀有而寶貴的技能。去找出市場上的某個需求,然後試著滿足那個需求。只要你能培養出相關技能、開始看到自己的成功,熱情自然會隨之而來。紐波特寫道:「你先努力投入工作、讓自己在某件有價值的事情上變得出色,之後就會得到熱情,而不是先有熱情再去工作。換句話說,你工作的內容遠不如你工作的態度來得重要。」
紐波特對熱情的想法與動機相關的研究結果完全吻合。動機也像熱情一樣,並不是個要去找出來的東西,而需要透過主動向前而創造。
熱情和動力都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傑羅姆.布魯納(Jerome Bruner)表示:「應該會是行動帶來感覺,而不是感覺帶來行動。」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自信也是一樣。你並不是一開始就有自信,是你先選定目標、穩定朝目標前進,就會得到自信這個副產品。
想在努力之前就先有自信,就像是想在工作之前就拿到薪水,這根本就是想要偷懶又想一夕致富的想法,等於是希望不用付出任何努力與創意、不採取行動、不冒風險、不做任何改變,就想得到一個發展完全的性格。像是被寵壞的有錢小孩,希望一切都有人幫忙端到眼前。
熱情是最後的獎勵,但你就是得先投入努力才行。
性格也一樣。性格不是一個你「找到」的東西,而是要透過你的行為與行動創造而成。認為需要「找到」你的性格,就像是認為性格是天生、根植於過去,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
事情並非如此。
性格正如熱情、靈感、動機與自信,都是你在人生做出各種決定之後的副產品。當你認為是性格推動你生命中的各種選擇(像是找工作時選了一個你覺得「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就會對自己造成限制、抑制你的表現。
在你看來,像是甘地、德蕾莎修女那些有著強大影響力的人,難道做決定時就只是以他們的性格為依據?又或者,他們的決定是基於某些更重大的原因,再靠著他們致力於達成那些決定,才讓他們擁有如此的成就?
使命感的重要性遠超過性格。沒有深層的使命感,你的性格只會想要逃避痛苦、追求愉悅,那就是一種動物本性、低層次的運作模式。然而,那也是大多數人對性格的普遍看法和做法。如果你能做到由使命來推動,你就能變得高度靈活有彈性,做決定時不只是基於痛苦或愉悅,而能夠創造自己、成為你想成為的樣子。
此外,只要你對自己的目標夠認真,就會進而塑造你的性格。
使命不是被你「找到」的東西,而是你最終為自己做出的選擇。
別再去「尋找」,而是要「決定」,再讓這個決定改變你。
並不是從性格當中產生各種決定與目標,而是從各種決定與目標當中,產生你的性格。如果你能主動、有意識的做出積極的決定、發展技能、並尋求新的體驗經歷,你的性格也就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與變化。你訂出高遠的決定與目標,性格就會隨之提升;不要只因為當下的性格,就降低決定與目標的層次。
一心想要「找到」自己的性格,只會導致缺乏作為、逃避困難的對話、讓自己分心虛耗,並且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找藉口,這會讓你在人生的旅程上只是一個乘客。相反的,你可以也應該成為自己人生旅程上的司機。你可以是那個創造一切的人。
認為性格是「找出來的」還有一個問題:會造成極度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人生的一切似乎都是關於你、你、你。以目前千禧世代勞動人口深感挫折為例,不論這種想法是否公平,常有人認為千禧世代懶散成性、又自以為是,不願意做任何他們覺得自己「沒熱情」的事。他們落入一個陷阱,以為熱情是一種應該能夠立即、本能般出現的事,不知道這是需要經過一段培養知識及能力的過程,投入心力而有所貢獻之後才油然而生。
在《內在探索》(Inside Quest)節目的一次採訪中,作家暨領導力專家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認為千禧世代之所以很難在工作中獲得快樂,問題癥結在於他們的成長過程。他們在充滿刻意鼓勵與即時滿足的環境中長大,即使比賽輸了也能領個「參加獎」,甚至到大學還有很多家長一直在幫孩子向老師爭取更高的分數。於是他們相信自己「想要什麼就該立即得到」,而不是「想要什麼就該努力付出去爭取」。
明明是最後一名卻能得獎,明明沒有實際成果卻能得到好成績,乍看之下對孩子是一種鼓勵,長遠來看卻可能會對孩子有害。西奈克等人就認為,並沒有人告訴千禧世代必須付出努力,才能贏得人生中想要的東西,於是他們期待一切能不勞而獲。由於他們缺少自尊、又期待一切都能即時滿足,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想像為什麼他們那麼愛做性格測驗:你不用多想、也不用負責,就能認識自己、得到即時而輕鬆的答案。
性格測驗就像是給靈魂吃的速食,讓你以為可以立刻找到真實的自我。就像是凱瑟琳.布里格斯認為所有的行為都該得到包容,性格測驗會讓你覺得現在的自己、現在生活的狀況都理應如此。
但不該是這樣。你的性格不該是「找」出來的。

班傑明.哈迪 作者作品表

訂做自己:激發改變性格的天賦,擺脫過去,重新成為理想的你

預見未來自我:用未來自我學會活在當下、校準生活,每天創造屬於你的成功版本

我的性格,我決定:更有自信、更高EQ、打造理想人生的性格養成計畫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