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叫凱妮絲。
為什麼我還沒死?
我應該要死的。
《飢餓遊戲》三部曲的內容介紹
那是未來的世界:施惠國,一個獨裁的都城統治十二個貧窮的行政區。每年,各區被迫推出一男一女的青少年,投入至死方休,只能有一人存活的競技遊戲。這是統治者娛樂都城市民、警告各區人民的節目,因此被當作電視實境秀播放,全國人必看。生死搏鬥、戰爭、政治、娛樂遂無從區別。
取代妹妹投入飢餓遊戲,準備赴死的凱妮絲,是改變遊戲的關鍵人物。她在遊戲中的叛逆行徑,激怒了都城,激勵了各區。據信早已消滅,潛藏七十餘年的第十三區浮上檯面,反抗軍的革命戰爭終於發動。但遊戲中真假莫辨的困擾,益發嚴重。凱妮絲總是面臨困難的抉擇。她對兩位深愛著她的男生,也始終無法釐清自己的感情。
電視實境秀、電視訪談,乃至於電視新聞,是「飢餓遊戲」系列裡的特殊「道具」。小說中的真實世界化為電視節目,而電視節目也成為真實事件的一部份和重要推動力量。革命前,電視系統完全在都城的掌控下。戰爭一旦爆發,反抗軍也利用電視號召各區人民,並與都城互相展開宣傳和心理戰。有些書評指出,作者把電視的未來可能發展推到極至,透露了她對某些現象的嘲諷和嚴厲批判。
在第一次參加飢餓遊戲,接受電視訪談之前,凱妮絲的導師黑密契苦思如何塑造她的形象,不知道該拿她怎麼辦,十分惱怒。最後,凱妮絲潛入都城,冒險藏匿她的虎娘子笑著告訴她:「沒有人知道該拿妳怎麼辦。」凡是想把凱妮絲當作一枚棋子利用的人,都將面臨這個困境。其實,愛上她的兩個男生也遭遇同樣的難題。
《飢餓遊戲》三部曲的驚人記錄
「飢餓遊戲」三部曲是2008年以來最令人驚奇的系列小說。每一部都登上紐約時報、美國今日報、華爾街日報、出版人週刊等全美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而且始終維持熱銷,佳評如潮,獲獎無數,猶不足以說明它的震撼力量。
2008年9月,平地一聲雷,首部曲《飢餓遊戲》出版,驚悚大師史蒂芬.金和《暮光之城》作者史蒂芬妮.梅爾都承認,他們無法停止嬝炕C
2009年9月,第二部曲《星火燎原》出版,12月初獲「時代」雜誌選為年度十大小說之一,與《狼廳》等並列,其實也是對首部曲遲到的致意,對整個三部曲提早奉上的獻禮。
2010年5月,因為這個尚未出版完整的系列小說,作者蘇珊.柯林斯獲「時代」雜誌選為年度「百大影響力人物」。只是,她的官方網站沒有提這件事。
2010年8月初,美國專欄作家潘蜜拉.保羅(Pamela Paul)在紐約時報撰文承認,她三十好幾了,第三個孩子剛出世時,她還躺在醫院休養,卻急不可待地猛啃《飢餓遊戲》,根本沒注意兒子有沒有吃飽睡好。她只想知道,叛亂何時會發生,主角凱妮絲會選擇哪個追求者。她說,她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而且她這種狀況不是個案。
撰寫那篇文章時,終曲《自由幻夢》尚未出版,潘蜜拉說,她和她參加的讀書會其他成員都急於知道凱妮絲將會遭遇怎樣的命運,都城何時會垮台,作者要如何超越前兩部曲的成就。這個讀書會的成員包括作家、書評家、出版社編輯和經理人、律師、歷史學家、版權經紀人等,都是一時俊彥。由於成員太多,分作三個小組。小說家兼書評家列夫.葛羅斯曼(Lev Grossman)說,不久前他們那個小組曾兩度討論「飢餓遊戲」,是「歷來討論最熱烈,激辯最大聲」的聚會。嗯,這些飽學之士爭辯的問題包括:凱妮絲是不是女性主義英雄?是不是國家機器的工具?這部作品是一般的羅曼史,抑或顛覆這個文類的小說?列夫說:「每個人都有話要說。」當時終曲尚未問世,但已經是亞馬遜網路書店的銷售排行第一名。
2010年8月24日,終曲《自由幻夢》美國版上市,各大書店門口,讀者從前一晚就大排長龍,急於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