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的事情或許沒有記憶,但產生的情緒卻會永久留存。
世界上普遍實證有效的失智症照護法——人性照護法。
不只適用於失智症患者、認知退化的高齡者,也適用於所有需要被照顧的人。
「人性照護」是世界三大失智症照護法之一。
此照護法從人人都需要被他人接受、需要尊嚴及自主性下手,藉由建立照護雙方關係,
讓被照顧者能自主完成行動。是世界上評價極高,照護成效極好的一種照護法。
只要開始使用「人性照護法」,即使是抗拒照護,或缺乏反應的人,態度都會發生改變。
被稱為是一種「奇蹟的照護法」。
日本亞馬遜五顆星推薦/NHK電視台大力報導推薦
世界上普遍實證有效的失智症照護法
人性照護法(Humanitude)是在法國發展超過40年,
由兩位專攻體育學的法國人所設計,以「人性」為中心照護法。
目前由此發展出來的照顧技巧有150種以上,
並已導入整個法國,在加拿大、德國、日本也廣受歡迎,是一種世界性的照護法,
特別適合用來照顧因高齡而認知功能較差的人。
同樣是照護,為什麼有些人就能順利進行,有些人卻屢遭拒絶?
發生的事情或許沒有記憶,但產生的情緒卻會永久留存。人性照護法之所以特別有效,是因為能藉由讓照護雙方「建立情感連結」,來達成照護的目標,並讓雙方都能感到滿足。這也是人性照護法的基本理念與執行重點。
只要做好四件事,照顧的成果會超乎想像
人性照護法最重要的四個技術是注視、對話、觸摸、站立。因為目光、語言、肢體的接觸,讓需要被照護的人,能「重新回到人的世界」。這些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執行,且成效驚人。
1. 注視:不只注視對方,而且要捕捉對方的目光
2. 對話:就算沒有話題也沒關係,自我回饋可以讓你對話不間斷
3. 觸摸:要像飛機起飛、降落一般地觸摸對方
4. 站立:在照護過程中練習站立,如果能夠站立四十秒,就可以預防臥床
圖解解說執行的重點,無需專業背景也能輕鬆執行
本書是由法國人性照護法開發者與日本臨床照顧者協力製作的最終完整版入門書,
從人性照護法的精神切入,
詳細解說人性照護法的四個支柱,及建立情感連結的五大步驟。
分享的每個技巧都目標明確,容易舉一反三,
是人人都能看得懂並輕鬆執行的入門書
一旦邁入照護,先讀這本書,能讓你的照護之路走得更加順利也充滿回饋
家庭照顧者、醫療、長照從業人員必讀
台灣各界人士感動推薦
朱雪娥(財團法人宜蘭縣私立竹林養護院院長)
李麗美(財團法人宜蘭縣私立瑪利亞長期照顧中心主任)
唐從聖(全方位藝人)
童富泉(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院長)
黃耀庭(臨床心理師/《爸媽真的失智了嗎?》作者)
黃龍冠(宜蘭縣社會工作師公會理事長/聖嘉民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院長)
(姓名按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
本田美和子
日本人性照護法學會代表理事、東京醫療中心綜合內科主任醫師及醫療經營資訊.高齡者照護研究室負責人。一九九三年畢業自筑波大學醫學系。曾在日本國立東京第二醫院實習,又先後至龜田綜合醫院、美國湯瑪斯傑佛遜大學、康乃爾大學老年醫學科接受訓練。之後任職於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愛滋病治療研究中心,二○一一年起就任現職,同年並自法國導入人性照護法並於日本全國推行。
伊凡.傑內斯特(Yves Gineste)、蘿賽特.馬雷史考特(Rosette Marescotti)
法國人性照護法創立人,傑內斯特-馬雷史考特研究所的正、副所長。這兩位原為體育學的教師,一九七○年接受法國文化部指派至醫院負責員工教育,因為治療醫院員工腰痛,從而開始關注看護、照護領域。之後致力於在醫療與照護第一線實踐照護的理念,對象包括幼兒至高齡者。並以此經驗發展出「人性照護法」。以這兩人的照護理念為基礎而誕生的具體照護技術,至今在歐洲各國與加拿大都廣受歡迎。這本書是他們在人性照護領域發展35年的經驗結晶。
譯者簡介
汪佳穎
政治大學中文系畢,自由譯者,譯有《如何與失智者零障礙溝通》。
目錄
第一章 人性照護法是什麼?
1.照護者與被照顧者
2.每個人都有適合的照護等級
3.無害的照護方式
4.人類的「第二次誕生」
第二章 人性照護法的四個支柱
1.人性照護法的「注視」
2.人性照護法的「對話」
3.人性照護法的「觸摸」
4.人性照護法的「站立」
5.人類的「第三次誕生」
第三章 抓住人心的五個步驟
1.第一個步驟:見面前的準備
2.第二個步驟:照護工作的準備
3.第三個步驟:連結知覺
4.第四個步驟:讓感情更堅固
5.第五個步驟:約定下次再見
第四章 人性照護法Q & A
與人性照護法的相遇
序/導讀
前言
不論是日本或全世界,人口都急遽地高齡化,醫院內老年病患比例也逐年增加。我身為綜合醫院的內科臨床醫師,近年來也遇到愈來愈多前所未有的狀況。
醫院是「治療疾病的地方」,身體發生問題的人會接連不斷地前來接受治療。作為醫師,我的工作便是為前來醫院診斷的人進行,並採取相應的治療。醫師與護理師都學習過疾病發生與發展的專業知識,也學過如何診斷、如何治療。與此同時,我們也累積了許多實際經驗,對於治病,我們有相當的信心。
但是,身體較為脆弱的高齡患者就算病治好了,身體也很難恢復過去的健康,這讓人感到痛心。舉例來說,有人因肺炎住院,結果在住院的十天內變得沒辦法自己行走與進食。此外,也有人因認知能力衰退,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不知道自己正在住院。更有人不明白為何自己需要治療,而自行拔除點滴,使治療無法繼續……
這些狀況愈來愈多,也快成為常態。大多數人因某些身體問題來到醫院,但當醫院解決了他們的問題,他們卻再也沒辦法回到家中自主生活。
原本我們所學的醫學告訴我們,如果要讓治療得以發揮作用,前提是人必須理解治療的意義,能夠協助檢查與治療。但要如何讓認知能力退化的高齡者理解治療的意義,我始終迷惘。
就在此時,我得知了在法國,有個照護法對高齡失智者非常有效。為了實際體驗,我在二〇一一年前往法國,學習此一照護的技法,這些技法原則非常具體,也很好實踐。我深深相信,這是在日本也十分可行的照護法。
* * *
人性照護法由伊凡.傑內斯特、蘿賽特.馬雷史考特兩人共同開發。此照護法以溝通為基礎,透過知覺、情緒、言語與被照顧者溝通,當中也探究「人是什麼」、「照護者是什麼」等問題。以這些問題出發,更衍生超過一百五十種實踐技術。
不只適用於失智被照顧者、老年被照顧者,也適用於所有需要被照護的人,適用對象非常廣泛。傑內斯特與馬雷史考特兩人曾是體育學教師。一九七九年,受邀教育醫療照護機構員工如何預防腰痛及協助病患的照護,兩人因此一腳踏入醫療與照護領域。往後三十五年間,他們持續照顧著那些令照護者頭痛的人。
由於傑內斯特與馬雷史考特是體育學專家,所以他們抱持著「活著就要動」、「要動才能活」的理念,致力改革照護方法,特別著重在醫院或機構中臥床及身體有障礙的人們,也大力提倡「到死之前,人都要能站著生活」。
長久累積的照護經驗,催生了「人性照護法」。現今在法國國內,有十一所傑內斯特-馬雷史考特研究所的分支,這些研究機構都致力於讓人性照護法更加普及。在德國、比利時、瑞士、加拿大,也都設有人性照護法的海外據點。並且,二〇一四年時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葡萄牙的科英布拉大學護理系也將人性照護法納入正式課程。
「人性」(humanitude)一詞的來源可追溯至一九四〇年代。當時,法屬馬丁尼克島出身的詩人兼政治家艾梅.塞則爾為了讓殖民地的黑人可取回「如黑人一般」的生活,提出了「黑人性運動」(Négritude)的概念。而後,一九八〇年瑞士作家佛瑞迪.庫洛菲斯坦,在其文章與詩作當中提出了「黑人性運動」的相關思考,並將「像個人類」簡稱為「人性」。
即便身體衰退,不得不依賴他人生活,為了讓被照顧者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都保有尊嚴、過著「人一般」的生活,照護者必須時常對被照顧者釋出「我很重視你」的訊息。只有持續尊重被照顧者的「人性」,才是真正的「人性照護」。這也是伊凡.傑內斯特與蘿賽特.馬雷史考特在一九九五年對人性照護法下的定義,人性照護法,就是從「人性」這個理念而生的。
返回日本之後,與我親近的護理師朋友也開始學習人性照護法,並試圖將所學實踐於日常工作中。我們在日本的照護現場取得了與法國相同的成果,累積了實際經驗。現在,我與一起學習的夥伴也已在日本設立人性照護法的分部。
本書是與人性照護法兩位創始者伊凡.傑內斯特、蘿賽特.馬雷史考特,還有受兩位創始者直接指導的護理師一起共同創作的成果。人性照護法的效果有時超乎想像,令人驚豔,因此也有人稱之為「像魔法一樣的照護法」。但人性照護法絕不是魔法,而是任何人都可以學習、進而實踐的技法。本書為人性照護法的入門篇,介紹基礎技術與核心理念。此外,日本國立病院機構東京醫療中心也開始研習人性照護法,並練習實作的技術。
如果本書能為在照護中面臨種種困難的你、為以照護為職的你、為正在照顧家人的你帶來幫助,那便是我至高無上的喜悅。
國立病院機構東京醫療中心
本田美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