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自然去用光作畫,我只是用相機記錄了,此一觸動人心的時刻。
◎捨棄繁雜,追求簡約,回歸攝影原點,以繪畫美術為基調,展現畫意攝影。
◎以攝影表現藝術獨特性和時空變動,在形形色色視界中,捕捉一抹純粹。
◎多數以蘇州為背影,從大自然和生活空間去尋找素材,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作者創作核心思想乃以中國水墨特寫畫面為主體,
並不斷追尋以西方印象派光影和光彩效果來呈現畫面的一種美學,
從而表現中國寫意繪畫「虛實相生」的概念,
亦即,影像一部分由實體展現,一部分由實體自身的光影,
或其它實體的光影加以組合而成的天然畫面。
大自然條件的聚合總是緣生緣滅,稍縱即逝,
天氣的陰晴、日光的角度、雲層的厚薄、
風吹的速度、植物四季的變化,
每一幅照片都是眾多機緣下的短暫巧合,
值得我們細細用眼欣賞,用心品味,
在霎那間,捕捉的唯一與永恆,變與不變。作者
楊塵(本名楊文智,英文名Jack)
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曾從事於台灣的半導體和液晶顯示器科技產業,先後任職聯華電子、茂矽電子、聯友光電、友達光電和群創光電等科技公司。緣於青年時期對文學、歷史、藝術和攝影的熱情,離開科技職場之後曾自行創業,經營過月光流域葡萄酒坊和港式飲茶餐廳。現為自由作家,主要從事攝影、詩集、散文、歷史文學、旅遊札記、生活美學、創意料理和美食評論等專題創作。
序/導讀
作者序
在退休之前,我是一個長期的科技職場工作者,但自從大學畢業之後,攝影一直是我的業餘愛好,也至今結下不解之緣。畫家繪畫的工具是筆,而載體是畫紙或畫板,長期以來繪畫的工具和載體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攝影的工具和載體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攝影師的攝影工具從傳統照相機變成數位照相機,而載體從底片變成了記憶體。繪畫和攝影的最大差別在於自由度,繪畫只要有筆和紙,畫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加以創作和加工完成,尤其是畫面的構圖完全可以不必依賴現實世界的影像也可以無中生有,加以完成。但攝影必須以現實世界的影像為依托,不可能無中生有,在現實世界裡,影像的追尋變成攝影者最重要的課題,因而攝影者常常需要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到處遊走。現實的世界,眼睛能看到的形形色色,太過繁多,但是攝影者仍能根據自己有意識的創作來擷取想要的畫面,而其中可貴之處在於畫面表現的藝術獨特性和時空變動下的決定瞬間和不可重來。攝影原文Photograph的本意是用光作畫的意思,亦即透過光影來表現畫面,時下攝影的主題範疇太過多樣,非人人能力所及,而我一直想回歸攝影的原點,以繪畫美術為基調,因此對畫意攝影有著特別的愛好。我想讓攝影作品類似繪畫藝術呈現的效果,因此影像畫面的選擇必須有一個像畫布或畫板一樣的背景,而這個背景我想從大自然和生活空間去尋找,因而牆壁、地板、天空、水面、石頭、樹木等等,常是我攝影主題的背景,而這背景越單純越好,越能表現我要的主題。蘇州是一個以園林景觀聞名於世的城市,這城市有許多非常經典的園林建築,而這裡面剛好有許多符合我攝影需求的元素,因此本攝影集有很多篇幅都是在蘇州完成。畫意攝影雖是以實物為依托,但我的核心思想仍想表現中國寫意繪畫「虛實相生」的概念,亦即影像一部分由實體展現,一部分由實體自身的光影或其它實體的光影加以組合而成的天然畫面。這樣的畫面構成和色彩呈現卻為大自然的許多條件制約,譬如天氣的陰晴、日光的角度、雲層的厚薄、風吹的速度、植物四季的變化等等,這些複雜的大自然條件制約,往往稍縱即逝,不可重來,有時必須耐心等待,有時也只能失意空手而歸。本書能夠完成要感謝我的家人和朋友,這裡面有許多畫面都是我們共同經歷的旅程,每一幅照片都有一個特定的時空機緣。
楊塵
2023.2.26 於新竹
試閱
緣起
攝影雖是我的業餘愛好,但是經過三十幾年的不斷探索,我在攝影技術上並沒有什麼進步,反而在攝影功能的使用上更趨簡單,除了基本的光圈、快門、感光度之外,其他一大堆複雜的照相功能幾乎忘光也沒在使用,倒是對畫面影像的追尋,變成了不斷思考的題目。在經過漫長的影像追尋和探索後,擁有繪畫美術風格的畫意攝影成為了我的主題,但怎樣的畫意攝影是我想要表達的,這其中它所主導的核心思想和所包含的元素又是什麼呢?我一直不斷的在反問自己。即便論繪畫風格,中西方也差異甚大,而且門派眾多,而我的攝影核心思想的參照又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在經過無數日夜的反思,終於在自己不斷拍攝的作品中找到了答案。中國水墨繪畫中有一種「寫意繪畫」其核心思想是「虛實相生」,在畫家的創作中並不是完全以自然界的實景為依托,而是在客觀的實景元素以外加入主觀的虛擬意境,這就是寫意繪畫中虛實相生的原理,而這樣的中國繪畫風格仍能粗略地概分為大寫意山水和花鳥工筆這兩大類,大寫意山水以開闊的視野和磅礡的氣勢著稱,而花鳥工筆以精美的畫面和有趣的特寫細節取勝。而不管大寫意山水和特寫花鳥工筆,中國水墨繪畫和西方油畫最大的差異可能在於光影和光彩的表現,西方繪畫比較注重光影的立體呈現,以及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產生的微妙變化,尤其是映象派的風格更是在光影和光彩的追求達到極致,中國水墨繪畫並不在光影上強調其實物的立體感,也不在色彩上強調光對實物的影響,但是卻在色調的明暗和景物的視角上呈現其空間感,這是中西方繪畫美學的審美哲學差異。攝影這門美學藝術源於西方,因此照相畫面原始呈現的其實只是客觀的實體影像,在畫面的元素上又不能加入像中國寫意繪畫的虛擬意境,因此在影像風格上只能追尋和避開而不能隨意添加。基於以上的種種限制和大自然條件的制約,我的攝影風格最後定位在以中國水墨特寫畫面為主體而不斷追尋以西方印象派光影和光彩效果來呈現畫面的一種美學。以上的攝影美學風格心路歷程,真正讓我體悟了什麼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到最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 ‧‧‧ ‧‧‧
後記
如果有一天我走不動了,我想優雅地老去,
就像落花一樣,伴隨自己的影子,花影一同歸寂於天地。
─—楊塵—─
以上內容節錄自《花雅集:中國古典美學攝影(2007—2022)》楊塵◎著.楊塵文創工作室出版/白象文化代理經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957349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