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雄獅美術李賢文的回憶
 
作者: 李賢文 
書城編號: 28147052

原價: HK$150.00
現售: HK$142.5 節省: HK$7.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6
頁數: 242
ISBN: 9786269810581

商品簡介
李賢文為回顧《雄獅美術》,並且向他曾親炙的藝術家表達致敬之意,用幾年的時間,逐一將這些美術史高峰上的藝術家融入他個人的創作。這批畫作不但掌握前人一生創作的精華,同時也描繪他心中所見畫家親切的容貌。這些畫家們曾以灼灼之眼,召喚著臺灣美術創作的理想,幻化成不朽的青春。相信李賢文在用心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並與老師們對話,他們也將永遠以灼灼之眼,召喚著作者的靈魂,繼續不斷地創作臺灣美術史上的高峰。——顏娟英

這本《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書中,收錄了二十篇從二○一七年底到二○二三年的作品及畫記,共分成四類:西畫雕塑、膠彩、書畫,以及其他類。我收到書稿時的驚喜與感動,就像我第一次搭北迴鐵路,藍皮火車穿過了崇山峻嶺之後,太平洋倏然在眼前開展,我忍不住驚嘆,看見了一個台灣的美術時代在書頁如波濤湧動。二十個藝術家,不同的人生故事,在編輯的過程中開始在靈視中浮現:我讀到梳著光潔小髻的張捷阿嬤為李賢文前輩把陳澄波的畫作開箱那一刻,內心激盪不已,眼角泛淚;我循著作者腳步下到礦坑看著畫家洪瑞麟如何蘸著汗水和地上褐土畫下礦工的群像;我看到庶人畫家洪通站在他以生命彩繪屋子前展現他的夢想;我還看到畫家席德進在他生命的最後那望向人世的炯炯目光。不只是畫,不只是文章,我看到是一列行走的台灣藝術家如何點亮我們的世代,而推手正是本書作者李賢文。——廖志峰

臺灣美術的視角,如果能夠包含對歷史的敬意與對人性的溫情,那麼,這樣的史觀,必然更貼近歷史真實,也更具創造性的想像!於是,我試圖用「文字」記錄當年與先行者的關係與對應;用「繪圖」表現他們「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的音容樣態。以意像與圖像,雙重建構出臺灣美術更具景深的願景。當回憶細節與文學情境,再度綻放歷史的光影,一個又一個美術前輩的出列,也站立出臺灣美術發展的稜線。——李賢文

作者

李賢文

1971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同年創辦《雄獅美術》月刊。
1973年成立雄獅圖書公司,擔任發行人。
1986年應美國在臺協會邀請,赴美訪問一個月。
1996年《雄獅美術》停刊,遷居中壢,以書畫自修。

2012年起分別在中央大學藝文中心、政大藝文中心與臺北藝境畫廊舉行水墨個展。著有《人間清曠》、《美的軌跡》、《文山春秋》與《後山有愛》。

2013年《人間清曠》獲金鼎獎。
2017年應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舉行個展「返回自然之夢」。
2021年 應屏東美術館之邀,舉行個展並出版《台灣雲豹回來了》。
2022年 在台北雄獅星空舉行個展並出版《節氣24帖/疫情下的創作》。
2024年 應國家圖書館之邀舉辦「雄獅美術暨李賢文畫作捐贈展」

目錄

推薦序—灼灼雙眼,看盡臺灣美術的高峰 ◎ 顏娟英

推薦序—致敬一個台灣的美術時代 ◎ 廖志峰

自 序—以筆墨鑄造美術家永恆形象 ◎ 李賢文


(一)走在美術隊伍中的最前面 ──陳澄波及張捷
(二)寶島維納斯 ──李梅樹筆下的臺灣女性
(三)土地、人民、感情──顏水龍愛的三原色
(四)歷史的風,時代的浪 ──逸興遄飛楊三郎
(五)他的長跑,我的青春 ──那一天,我走進李石樵的畫室
(六)地底下的紀念碑 ──洪瑞麟的礦工史詩
(七)嘟嘟好,尚好 ──陳夏雨,美的理想典型


(一)春燦燦 ──林玉山寫生青春行
(二)一個人的戰爭 ──回望陳進美術的長征之路
(三)踢踏.踢踏.踢踏踢 ──林之助的「美」在哪裡?


(一)鐵甲山、石齒山 ──余承堯故鄉洋上村紀寫
(二)一掃千軍 ──陳雲程的人間行草
(三)一杯咖啡,一本書 ──李霖燦其人其志
(四)一錘又一錘,鐵打出來的江山 ──張光賓側寫


(一)吾愛台灣!吾愛台灣! ──寂寞星球,立石鐵臣
(二)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劉其偉的飛翔
(三)洪通畫屋 ──他的宮、他的殿
(四)經典重讀 ──每一頁都是熊秉明思想的雕塑
(五)看,他正在看著我們 ──席德進最後的灼灼之眼
(六)詩三百─寫給天地的情詩 ──李再鈐的詩心浪漫

序/導讀

自序
以筆墨鑄造美術家永恆形象 李賢文

美術出版,是我終生志業。

美,更是我一生所嚮。

冰裂紋,之所以美,是因為土與釉,收縮係數不同,在燒製中,產生出美麗的裂紋;同樣的,歷史經緯,也會因為不同資料與角度的穿插對話,而編織成錦。

在官方歷史與資訊文獻的隙縫中,當更多個體記憶與個別材料去填充時,歷史,或將具備更豐富的解讀可能。拾遺可以補缺,傷痕變成紋樣,斷裂得以癒合。

起初,只是一次的參訪;後來,竟成為創作的一次壯遊!圖繪典範人物,走讀台灣美術,正是《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一書的起點。

二○一七年底,赴余承堯故鄉福建省洋上村參訪,有感於余老雄強的山水巨構,返臺後遂畫余老頭像,嵌入洋上山壁中,創造出「向余承堯致敬的肖像畫」。沒想到這張有感而發的畫,日後竟成為我臺灣美術家水墨肖像系列的第一件作品。二○一九年,從「洪通」接續創作,一直到二○二一年底完成「李再鈐」為止。共計二十件作品,統一尺寸64X40 公分。

一九七九年,因為月刊「前輩美術家專輯」的推出,我得以近距離接觸,採訪並攝影許多前輩美術家,肖像系列中所描繪的,大多是在那個特別時期內,所認識的特別的人。他們一個個,從我記憶的大海中浮現,形象分明,意義非凡。

我把他們的身影,或聯結在其所創作的天地中(顏水龍在蘭嶼、李霖燦在玉龍雪山、熊秉明在展覽現場),或出現在畫室中(李石樵、林之助、林玉山、陳夏雨),或與其作品合而為一(立石鐵臣、席德進、洪通、陳雲程、張光賓),或置身於大自然中(楊三郎、劉其偉、洪瑞麟、李再鈐)。

每一位美術家,背後都有一則動人的故事;每一則故事,後面更有那個時代的光輝!透過畫像,去呼喚記憶;透過筆墨,來記取美好。他們不只活在過去,他們也同時活在未來。因為,他們的生命,必將透過作品,不斷在世代交替中,與我們交會並對話,接力並微笑。

臺灣美術的視角,如果能夠包含對歷史的敬意與對人性的溫情,那麼,這樣的史觀,必然更貼近歷史真實,也更具創造性的想像!於是,我試圖用「文字」記錄當年與先行者的關係與對應;用「繪圖」表現他們「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的音容樣態。以意像與圖像,雙重建構出臺灣美術更具景深的願景。當回憶細節與文學情境,再度綻放歷史的光影,一個又一個美術前輩的出列,也站立出臺灣美術發展的稜線。

沒有敬意,就沒有歷史。

失去溫度,也就失去了真相。

讓春天,再一次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


推薦序
灼灼雙眼,看盡臺灣美術的高峰 顏娟英

我認識李賢文先生,大約是在開始著手蒐集台灣美術史田野資料之際。一九八八年秋,國科會研究補助計畫通過後,我分別拜訪雄獅美術出版社與藝術家雜誌社,訂購全套期刊,早期已經絕版部分,出版社答應提供影印本,這批書已入藏研究所內圖書館。毫無疑問地,研究台灣現代美術史,除了日治時期的官報,《台灣日日新報》之外,《雄獅美術》(一九七一年創刊)與《藝術家》(一九七五年創刊)這兩本雜誌同樣是需要逐頁閱讀的重要資料。

一九七九年初,李賢文開始有計畫地帶領著他的編輯群、攝影師,走訪第一代藝術家,拍攝人物與作品,寫下第一手的現場記錄,並委託藝評家進行分析、座談,逐月出版具有份量的美術家專輯。在文化資訊有限的年代,這本專業美術期刊普遍受到大專生與社會人士的歡迎。雄獅出版社的書籍也曾經引領一代風騷。同時,富有雄心壯志的李賢文一心想推動畫廊,一九七九年先獲春之藝廊的支援讓他得以發揮,接著一九八四年底自行成立雄獅画廊,與許多畫家的互動變得更為多元、緊密。正是這前無古人的經歷,讓李賢文自信地寫下,「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

一九八○年代後期我所認識的李賢文,宛如藝文界的領航者,身兼多重文化事業,更擁有龐大的顧問團,包括歃血為盟的同學,李乾朗、奚淞、姚孟嘉等等,來往親密的文化名人如蔣勳、林谷芳,還有學者如石守謙等等,我做為後進,通常保持著適當距離。一九八九年我接到雄獅画廊邀請參加第十四屆新人獎評審,想用力推掉,承辦人追問我是否一直收到月刊?只好默默出席。模糊的印象中,我參加次數不多,卻也是機會難得,記得在席上認識了蔣勳,並一起到公館寶藏巖附近探訪了美術創作獎得主鄭在東(一九九二)。也是在這種場合,我曾被帶到一旁,欣賞預定下個檔次展出的劉耿一畫作,並且接受邀請撰寫評介(一九九一)。

我不是刻意和李賢文保持著適當距離,其實作為一名客觀的研究者,我尊重每一位接受採訪、研究的藝術家,故自然保持適當的距離。當我翻閱本書,拍攝到陳進在閨房兼畫室內,穿著居家服,站在梳妝台前補粧的照片,難免驚嘆不已。想想我也曾經三次拜訪當年作為新竹香山名門閨秀陳進嫁妝,位於天津街的舊宅。我有錄音稿和拍攝作品的幻燈片為證,卻沒有留下任何畫家日常的生活照片。毫無疑問,李賢文身為雜誌社的主編兼報導者,他的視角遠比一位拘謹的學者更為縝密而活潑。不過,最特別的是李賢文透過畫筆與文字娓娓道來,他個人如何以灼灼雙眼,反覆貼近觀察、審思書中的二十位藝術家,並且與他們建立濃厚感情。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九六二年中學階段曾經在業師何肇衢的引領下,帶著自己的作品,首次拜訪名畫家李石樵,全程緊張而茫然。一九八八年我在寧安街第一次拜訪老畫家,竟然也有相似的經驗。年過八十的李石樵安適地坐在藤椅上,卻面無表情,簡短幾個字回應我一連串的問題,令我摸不著邊。他好比美術史上一塊巨碑,而我老是撞牆。一九七九年李賢文為了一探老畫家的真面目,清晨五點請專業攝影師,跟拍李石樵一個人在昏暗的大學運動場,一圈圈地長跑。鏡頭側寫出藝術家為了終極創作,永不放棄的毅力。一九八九年,我再次拜訪老畫家時,帶著許多黑白與彩色的作品圖片,終於讓他打開心房,耐心為我回顧他獨自在畫布上長跑,創作的艱辛與光榮心得。

這些資深藝術家的年紀幾乎等同作者的父執輩,書中對於藝術家的懷想竟也伴隨著作者對父親李阿目難以割捨的情感牽繫與感恩,父親早年創業維艱,卻一路溫暖地關懷、支持他的理想,讓他在新時代文化界勇敢地闖蕩。同時,對於真心愛好藝術的李賢文而言,這些藝術家也是他學習藝術創作的典範,他也曾經入門成為其中幾位的私淑弟子。一九九○年代中,正當事業高峰時,李賢文卻起心動念,不顧眾人的不捨,宣告關閉畫廊與雜誌,因為他決定不再滿足做為週末畫家,而要全神投入書畫創作,成為他心中真正的藝術家。

李賢文為回顧《雄獅美術》,並且向他曾親炙的藝術家表達致敬之意,用幾年的時間,逐一將這些美術史高峰上的藝術家融入他個人的創作。這批畫作不但掌握前人一生創作的精華,同時也描繪他心中所見畫家親切的容貌。這些畫家們曾以灼灼之眼,召喚著臺灣美術創作的理想,幻化成不朽的青春。相信李賢文在用心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並與老師們對話,他們也將永遠以灼灼之眼,召喚著作者的靈魂,繼續不斷地創作臺灣美術史上的高峰。

試閱

走在美術隊伍中的最前面─陳澄波及張捷

日頭赤炎炎,正十二點,氣溫二十九度,二○一三年十月下旬,我佇立在京都御苑外的堺町御門,正引頸期盼一年一度的京都三大祭之一,時代祭的遊行大典。

這個為了紀念京都建京千年的祭典,由二千多人穿上歷代衣冠服飾的隊伍,在笛聲與太鼓的前導下,抬著神輿,高舉旗幟,浩蕩迤邐,從御苑走到平安神宮,全程四點六公里,隊伍綿延二公里,前後計約二個半小時。

萬頭鑽動下的十月京都,歷史往前回溯倒帶,京都風華一幕一幕重現。在眾多京都歷史名人群中,我特別注意到了江戶時代的婦人列,那是一位前導的白衣和裝女子,高舉紅色旗幟,上面寫著「池大雅妻玉瀾」,尾隨其後嫋嫋走出的古裝女子,正是池大雅之妻池玉瀾。

池大雅是日本十八世紀江戶時代著名的京都畫家,更是集大成的南畫水墨大家。他的作品為川端康成所雅愛而珍藏之。然而,更令世人稱羨的是池大雅有一位能書善詩又會畫的夫人,德山玉潤,他倆彼此相濡以沫,在文學藝術上互相滋潤挹注,成為一時佳話。莫怪乎,一年一度京都時代祭中的婦人列,池大雅夫人,可以尊貴而榮耀地走出時光隧道,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陽光。

當我勉力睜開為烈日逼射的雙眼時,內心忽然一陣悸動,不知為什麼,我想到了陳澄波,以及陳澄波夫人,張捷女士。

一九七三年九月,我第一次拜訪張捷女士。記得在嘉義市陳府中,見到神情肅穆,略帶戒意的張捷女士時,她不敢置信地看著當年二十六歲的我,據蒲浩明(雕塑家蒲添生之子,陳澄波的外孫)事後轉述,「阿嬤說這個少年仔,竟然敢來看陳澄波的畫作,不怕死哦!?」

其實,當年的我,不是不怕,而是不知道怕。我出生於二二八事件發生的一九四七年,而陳澄波是台灣美術史上第一位死於二二八政治事變的畫家。沒有經歷過歷史的悲劇,豈有恐懼之心?彼時的我,好奇心多於擔心,熱情多於得失;當年的我,對陳澄波藝術認識有限,但內心深處卻對守護畫家作品的張捷女士讚嘆不已。

陳澄波去世後,過了三十三年的一九七九年,因為兩件事,促使陳澄波重見天日。一是《雄獅美術》月刊,從一九七九年三月開始,推出一系列的「台灣前輩美術家專輯」,一是當年七月伊始,我應「春之藝廊」邀請,而有為期一年的策展機會,因此之故,同年十一月的「陳澄波遺作展」才得以首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距離第一次見面(一九七三)的六年後(一九七九),為了專輯與展覽,我數次走訪嘉義陳家,訪談張捷女士及其長子陳重光先生。比起六年前,張捷女士未見顯老,清癯的身形,頭上梳著一個光潔的小髻。她捧著一本本舊相簿,睹照思人,雙眉緊鎖。記得陳澄波的名作「清流」一畫,就放在牆邊,斯人斯畫,重見天日,指日可待。

他著名的畫作,圍繞著他深愛的故鄉嘉義。綠蔭蔽天的嘉義公園、鄉下幽靜的巷道、舞動如狂的夏日鳳凰木,點綴在風景中的婦女、小孩、小狗、白鵝、丹頂鶴。強烈筆觸與扭曲的線條,構成陳澄波版本的嘉義印象。他的畫,一一演示他在東京美術學校的認真學習;印象派的光影、後印象派的表現、魔幻劇場般的詩意筆法,把嘉義帶進台灣美術史的教科書。而後他到了上海,接觸了山水,遇見了筆墨,流動視點與寫意抒情,給油畫注入東方的趣味。可以說陳澄波在現實中,他要能講台語、日語、國語,在藝術創作中,他要會光影透視、表現主義、山水畫論。他融合各種語言,他精通各種技法,然而,他卻在歷史災難中,永遠地失去為自己辯護的語言。

於是我以張捷女士手捧相簿的畫面,作為創作藍本。低眉垂視,略顯哀傷,畫幅以三角構圖,呈現穩定堅固的結構。張女士坐在矮凳上,手中捧著一本舊式老相簿,翻出一頁全家福的合照及陳澄波個人照。地面上散放著陳澄波的裸女油畫,牆邊上誇張一幅巨大的陳澄波自畫像。埋藏在歷史塵埃中的陳澄波,此時發出金色光芒,雙眼炯炯,凝望著正在看相片的夫人。他的心,此刻或許充滿激動與感傷,當然,更多的是對太太多年來守護作品的恩情之感動罷。

張女士手捧相簿的姿勢,與米開朗基羅的聖母慟子雕像「聖殤」(Pieta),多麼相似,聖母懷抱著剛自十字架上解縛而下的耶穌,眼神哀傷卻堅強,雙手抱起比她自己身軀還大還重的聖體,卻沒有一點吃力狀。寧靜的金字塔構圖中,象徵永恆的愛之凝固。正如此刻的張捷女士,手中捧著相簿,牢牢支撐陳澄波美術的記憶;歷史的悲劇,沒有壓垮女性的脊樑,反而使她更執著更頑強。於是,我施以金粉,去召喚出張捷女士內心世界的精神力量,如聖光、曖曖內含光。

如果,台灣美術史,也能如同京都時代祭,一個個走出歷史風流人物的精采與光榮,我們應該會看到,行進的隊伍中,陳澄波與陳澄波之妻張捷女士,走在前端,昂然,堅定。

李賢文 作者作品表

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雄獅美術李賢文的回憶

節氣24帖:疫情下的創作

臺灣雲豹回來了

文山春秋:水墨浮世流光(增訂版)

後山有愛:臺東圖文創作

文山春秋:水墨浮世流光

2024年6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馮素波隨筆 峰波情未了

Zolima Culture Guide #1 - 石漢瑞的香港

求生欲UP!職涯諮商師的100好感傾聽術

青少年身心調整法:自我調節&放鬆自律神經

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

食南之徒

四環

機場解體新書:圖解機場相關大小事

自律神經名醫親自傳授:用好心情創造好人生

園部俊晴臨床經驗彙整 膝關節物理治療實務

你真的存在嗎?一分鐘掌握古今中外思想的哲學入門課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蘇聯史筆記通

鋼彈兵器大觀:新機動戰記鋼彈W Endless Waltz 敗者們的榮耀篇

Q小子智FUN世界 6

不准碰!這些都是我的

鵝教授上課啦!用科學揭開 三隻小豬 的祕密

每日懷疑人生一百萬次

榮格論脈輪:1932年昆達里尼心理學研討會筆記

31天的都市自癒書

衛斯理六十周年紀念集:衛斯理一甲子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