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讀懂熊彼得:賈伯斯、馬斯克、松下幸之助皆追隨奉行的創新之父
 
作者: 名和高司 
書城編號: 28155392

原價: HK$153.00
現售: HK$145.35 節省: HK$7.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今周刊
出版日期: 2024/06
頁數: 352
ISBN: 9786267266762

商品簡介
彼得.杜拉克譽為「近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
★充滿挑戰的數位時代,必讀熊彼得的百年智慧!★

賈伯斯讓iPod、iPhone、iPad席捲全球;
馬斯克用PayPal、SpaceX、Tesla實踐改變人類世界的夢想;
松下幸之助「以人為本」的企業精神,造就了今日的Panasonic

當今迅速變化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中,「創新」是推動時代進步的關鍵字
現在,正是重新理解「創新之父」熊彼得的絕佳時機!

彼得.杜拉克譽為「近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
★充滿挑戰的數位時代,必讀熊彼得的百年智慧!★

賈伯斯讓iPod、iPhone、iPad席捲全球;
馬斯克用PayPal、SpaceX、Tesla實踐改變人類世界的夢想;
松下幸之助「以人為本」的企業精神,造就了今日的Panasonic
貝佐斯結合「人文╳科技╳商業」打造了亞馬遜帝國……

當今迅速變化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中,「創新」是推動時代進步的關鍵字。
現在,正是重新理解「創新之父」熊彼得的絕佳時機!

無論你是企業家、學者還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將幫助你更全面理解經濟發展的本質,並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
謹遵熊彼得的寶貴教誨,發掘生活中珍貴的創新機會,在下個世代掌握先機吧!

本書以三個面向深度認識熊彼得──

★第一部分:熊彼得的生平與思想精髓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亞當.斯密、馬克思及凱因斯的光芒萬丈掩蓋了熊彼得的嶄新智慧,而隨著創新蔚為時代潮流,逐漸顯現出了熊彼得理論的歷久彌新。

★第二部分:「創新」的本質
◎創新是由內而外發生的:熊彼得認為企業自行發動改革就能產生影響,進而改變外部經濟。
◎創新不僅是「0→1」,更重要的是能從「1→100」:與其發明新產品,能夠從現有的資源中創造新的組合,才是真正引領革命的力量,如同賈伯斯將iPhone推廣到全球。
◎發動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在數位時代,企業家的角色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賈伯斯、馬斯克、貝佐斯、松下幸之助等成功推手,如何貫徹熊彼得所謂的企業家精神?
◎創新引發了景氣循環:創新是一種「創造性破壞」,它打破了景氣不佳的均衡狀態,讓經濟得以好轉、景氣得以上揚,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第三部分:資本主義的未來
熊彼得認為資本主義終將崩壞,並趨向社會主義。只有透過不斷地創新和競爭,才能持續繁榮發展,走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外的「第三條路」。

作者

名和高司 Nawa Takashi

現為京都先端科學大學商學院教授、一橋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
於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之後,在三菱商事(東京與紐約)服務了將近10年,之後成為哈佛商學院碩士(榮獲貝克學者殊榮)主要研究為熊彼得與創新。

曾在麥肯錫顧問公司服務約20年,負責企業顧問的工作。也於汽車、製造業等領域擔任亞太地區負責人,以及在高科技通訊領域擔任日本分公司負責人。以日本、亞洲、美國為舞台,在不同的業界推行次世代成長戰略、公司構造改革這類專案。目前是創新研究團隊的全球領袖之一。
曾擔任DENSO的外部董事,目前是迅銷、味之素、損保控股公司的外部董事。也曾擔任波士頓顧問公司的資深顧問,目前為Interbrand品牌諮詢公司、埃森哲顧問公司的資深顧問。

近期著作包含《LEAP新商業模式》、《麥肯錫 X BCG 創造價值的問題解決力》(商周出版)。

譯者

許郁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對日文有興趣,於東吳日語教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

Facebook:baristahsu|Email:baristahsu@gmail.com

目錄

前言 引領我們跨越現狀、開拓未來的創新之父

第一部 熊彼得究竟是何方神聖?

chapter 1 了解熊彼得的思想
正是時候實踐熊彼得思想
我們必須試著改造資本主義
SDGs的問題是無法獲利
了解資本主義的本質
投入創新之力,就能突破極限
熊彼得的理論最適用於「數位時代」
企業家是掀起創新浪潮的人
從零到一的創新沒有意義
景氣不佳是絕佳機會
經濟大蕭條也是健康的循環
開啟創新之門的關鍵,是內心的志向
為什麼馬克思如此受歡迎?

chapter 2 熊彼得是什麼樣的存在?
從熊彼得的一生,認識他的思想精髓
熊彼得是經濟學的四大巨頭之一
與熊彼得思想最相近的是馬克思
熊彼得預言資本主義將自然轉型為社會主義
人類發起的創新才是進化的原動力
凱因斯因時代背景,而成為宏觀經濟學主流
凱因斯理論並非資本主義的本質
熊彼得並未留下數學模型
啟發杜拉克的不是凱因斯,而是熊彼得
熊彼得理論培育了許多日本經濟學家
渴望走向資本主義未來的熊彼得
漣漪引起波浪,波浪形成浪潮

第二部 創新到底是什麼?

chapter 3 熊彼得思想的本質
思考創新的本質
熊彼得顛覆了經濟學的常識
從內部發動改革的力量
克服障礙,享受創造帶來的喜悅
「以人為主體」是經濟的大前提
企業家是顛覆定論的人
現代經濟學正隨著熊彼得的理論發展
從既有的元素中「發展」才是本質
創新並非「從零開始創造」
創新最重要的是「擴大規模」
「左右開弓的經營方式」沒有意義
創造的重點不在於破壞
別忘了經常「新陳代謝」
隨波逐流是最大的風險
賈伯斯的生涯貫徹了「創造性破壞」
日本的創造性破壞代表──柳井正
只想著業績的經營者無法得勝
創造性破壞的本質

chapter 4 創新的關鍵為「新組合」
利用新組合,創造新價值
創新的五種形式
除了新技術,還要結合新通路
不是著重於「技術」,而是「事業」
創新是源自生產端,還是源自市場?
真正的創新是提早滿足「顧客潛在的需求」
顧客接下來想要什麼?
帶動了工業革命的「新組合」
「異質性」的組合蘊藏著莫大的力量
真正的「開放式創新」所需的五個要件
先將自己的強項分成三大類
強化「編輯力」是關鍵
異組合的高手貝佐斯
創造機會的瑞可利創辦人江副浩正
透過「編輯力」,實現持續創新與成長
打造出真正的多元化
「工作型雇用」不能只是表面

chapter 5 成為企業家吧!
你正在追逐夢想嗎?
企業家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生活安逸的人無法實現夢想
推動創新的人,是懂得反抗的人
渴望實現理想的熱情才能推動創新
要有從無數個創意之中選擇的勇氣
不要耗費時間在做決定
莫忘創業時的第一天
創造未來不需要MBA?
創意無用,重點在於「採取行動」
創意不一定會蛻變為蝴蝶
創造性的動機從何而來?
好奇心與利他的思想能創造最重要的「志向」
松下幸之助的志向是「讓社會擺脫貧困」
馬斯克的志向是「為全人類做出貢獻」
與其害怕失敗,更要害怕不夠認真

chapter 6 信用的重要性
培養「信者」,能帶來報酬
企業家需具備讓現有價值昇華的能力
創新的關鍵人物還有「銀行家」
銀行家是製作人
企業家的信念、信用與信賴
洞察未來,不只是分析過往成績與現狀
成功創新的三個要素
目光不可局限於當下的價值
「中期計畫」沒有意義
創造未來是銀行家的任務
投資永續發展也該創造財務價值
新組合需要智慧、人才、顧客、生態圈與品牌
無形資產也應被視為成本
銀行是為了促進「社會發展」而存在──澀澤榮一
創投基金讓創新得以孵化
同時扮演「企業家」與「銀行家」的彼得.提爾
組織是為了從毛毛蟲蛻變成蝴蝶
在全日本蔓延的「重視創意病」
唯一看出日本電產潛力的創投基金
利用無形資產,創造十倍以上的企業價值

chapter 7 判斷時代的波動
企業家要能判讀趨勢,逆勢而行
景氣會上漲,也會下滑
經濟是在景氣波動的過程中持續發展
景氣每五十年循環一次
政府過度介入可能會扼殺創新
超越時代的熊彼得理論
不需要計畫,需要的是觀察短期與長期變化的眼光
企業應有判讀潮流、逆流而上的眼光和決策力
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改變!──三星李健熙
人生就像正弦曲線
「新」的名詞都需要謹慎以對
數位科技能帶來指數型增長?
指數般增長也會退潮
成長的S曲線
不斷循環就會不斷進化

第三部 資本主義的結局

chapter 8 在資本主義之後
資本主義落幕後,會出現什麼?
資本主義的成熟其實只是衰退
資本主義成熟後,企業就失去魅力
吞噬資本主義的是大企業
追求社會福利、平等、規範,是走向社會主義的徵兆
資本主義是「自然地」趨向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不能從外部加以操縱
新左翼的崛起
民主主義會不停左右來回擺盪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外的「第三條道路」
「去成長主義」的甜蜜誘惑
「去成長」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拉開紙門看看吧,外面遼闊得很

chapter ∞ 如果熊彼得出現在現代
當熊彼得蒞臨
真正的志向來自人類的光明面
政府能做什麼?
空談幸福是無法持續發展的
缺乏創新,是經營者的問題
經營者的任務是培養能推動創造性破壞的人
現在正是五十年一遇的絕佳機會
未來創新的核心在於資產、永續發展與無形價值
高齡化議題是最佳的成長機會
主動創造新的市場和價值
擴大規模更重要
長期思維的重要性
必備「志向」、「努力」與「熱情」
如今正是需要企業家的時代
心靈上的年輕,與年齡無關

結語 願創造性破壞能如雨後春筍般叢生

試閱

chapter 1 了解熊彼得的思想

正是時候實踐熊彼得思想

本章首先要介紹熊彼得的思想與本質,主要包含創新、創造性破壞、新組合、企業家、景氣循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atieff Wave)、社會民主主義這些概念。也許有些人聽過這些名詞、有些人沒聽過,為了方便各位讀者理解,在此會先講解輪廓,之後於第二部進一步講解內容。
各位讀者需要先知道的是,今時今日正是必須實踐熊彼得教誨的時刻。
曾有人計算,如果要讓地球七十七億的人口過著與美國人一樣的生活,大概需要五個地球的資源;環保專家也疾聲呼籲,再不正視地球暖化或是水資源枯竭的問題,五十年後,人類將從地球銷聲匿跡。

足以代表現代的經營家伊隆.馬斯克,正積極地推動人類移居火星的計畫,這意味著,如今需要的是,讓地球或是宇宙得以永續的創新。
新冠疫情或是透過烏俄戰爭體現的國家、民族之間的對立,也強化了對創新的需求。
不過,在過去難以想像的數位之力,讓我們得以擁有宛如異次元般的創新潛力。如今我們需要的不是透過數位科技延續利己的資本主義,而是透過數位科技兼顧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智慧,而且,我們已經沒剩多少時間。
我們不能再沉浸於「資本主義終將結束」或是「平成失敗」這種世紀末的思想之中。為了開拓資本主義的未來,我們必須立刻實踐熊彼得口中的創新。就像以林修這位日本補習班老師的口吻來說「就是現在吧!」 而需要承擔這個使命的,正是屬於未來世代的各位讀者。

我們必須試著改造資本主義
如今的資本主義正陷入死胡同之中。追求利潤,為了未來的成長而繼續投資──這個資本主義的本質如今被一堵高牆擋住去路。
在資本主義碰壁之際,「永續性」(Sustainability)成為了時代的關鍵字。如果我們再繼續催緊油門,追逐成長,地球將無以為繼。對生活在當下的我們而言,永續發展早已是無可迴避的問題。
一般認為,進入二○五○年代之後,全世界的人口將來到一百億大關。資本主義的神話也從根本開始動搖。

「成長的極限」的警鐘於距今剛好半個世紀前的一九七二年敲響。「羅馬俱樂部」透過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這種手法試算今後的成長,得到「人口增加與環境汙染的速度若是維持現狀,一百年之內,地球上的成長將達到極限」的結論。
儘管如此,人類還是繼續追求成長的極限。也許我們沒有真正感受到一百年後資本主義將會面臨的挑戰。
於一九五○年過世的熊彼得曾說「就算是一個世紀的時間,也短得無法實踐社會的創新」。熊彼得不斷地強調社會與經濟都必須思考一百年之後的變化,如果他活在現代,看到人們如此輕忽成長的極限,肯定會感到萬分遺憾。
但是,今日已經有人提出了「百歲人生」的理論,而且距離羅馬俱樂部預言的二○七二年,已經不到五十年了,成長的極限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而是擋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SDGs的問題是無法獲利

俄羅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D. Kondratieff)曾提出:「以五十年為周期,世界會迎來一波劇烈的變動。」讓這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於全世界普及的也是熊彼得。關於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將於第七章進一步介紹。

在歷經五十年的歲月之後,「成長的極限」再次浮上檯面,全世界也改弦易轍,轉向「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這個方向發展。沒錯,這個永續發展目標就是如今眾所皆知的SDGs。
SDGs是二○一五年聯合國高峰會通過的目標,在這十七個以「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為主旨的目標之中,每一個都是非常完美的理想,並且充滿了「照顧每一個人」的博愛精神,而預定達成的時間表是二○三○年,換句話說,已經剩不到十年。

但這些目標真的能實現嗎?
真的能與資本主義背道而馳,撲滅一切的貧困與飢餓嗎?
SDGs不僅強調這些最基本的生存權,還提出讓生活、社會與產業結構從根本轉型的目標。比方說,讓能源從煤炭、石油這類化石燃料轉換成綠能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像是從消費型經濟(用完即丟)轉型為循環型經濟,或是打造能永續居住的社區。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在這十年之內達成如此遠大的目標呢?

SDGs列舉的社會問題都是本質性的問題。若真能解決,除了能創造又深又廣的社會價值,還能帶動次世代的商機,所以許多企業也積極投入SDGs的相關事宜。
不過,各位有發現嗎?這其中有一個巨大的陷阱存在。
這世界上有許多人正被社會問題所折磨,這就表示,需求早已浮上檯面,但遲遲未有一針見效的解方。換言之,「供給方」尚未出現。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答案再明白不過——因為這賺不了錢。
若以正常的方式處理社會問題,就一定需要投資與成本,這與資本主義追求利潤的原理或原則相去甚遠。
那麼,若不以追求利潤為目標,而以非營利事業或公共事業為出發點,是否就可行了呢?可惜的是,只要資金或是稅金見底,這種做法就會遊戲結束。也就是說,無法持續解決社會問題。

了解資本主義的本質
為了追求永續發展,企業就必須不斷地產生利潤,再將利潤拿去投資,創造所謂的動態循環,而這本該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沒錯,危害地球與社會的也是資本主義,但是當資本主義運作得當,就能確保所謂的永續性。
資本主義除了能提供永續發展的解答,還擁有許多美好的屬性,就像是一根點石成金的「魔法棒」。
這根「魔法棒」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
熊彼得一語道破了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創新之力」。所謂的創新是指人類透過理性與智慧,讓產值與創意大幅提升的努力,如此一來,既可以創造無與倫比的價值,又能超乎常理地降低成本。話說回來,這世上真有如此理想的事情嗎?
熊彼得認為創新需要五個切入點。
分別是商品、流程、市場、供應鏈與組織。針對這五個切入點引入前所未有的非連續性創意就能推動創新。
Innovation一詞在日本常被譯為「技術革新」,可惜只對了「革新」的部分,但不需要執著於「技術」。

投入創新之力,就能突破極限
是否有可能讓無利可圖的SDGs獲利?
在過去,這被視為難如登天的任務,所以一時之間乏人問津。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釜底抽薪,徹底改造過去的做法或制度。熊彼得將這個過程稱為「創造性破壞」。要想推動「創造性破壞」就需要異於常人的智慧與勇氣,才能需要擺脫舊時代的常識。
資本主義之所以會行至末路,全因這股創新之力被用來謀求私利與個人的欲望。如果能讓這個創新之力轉往社會課題,創造利他的價值,或許就能突破成長的極限。
不過,要達成這個目標極為困難,只說漂亮話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創造永續的未來,必須先讓創新之力復活,這也是熊彼得的創新理論在今時今日重獲青睞的最大理由。

讓世人重新認識熊彼得的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比熊彼得晚二十六年在奧地利誕生的彼得.杜拉克,受到熊彼得的創新理論啟發後,陸續推出走在時代尖端的管理理論。這部分的來龍去脈將於下一章介紹。
這位杜拉克提倡的「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就是透過創新之力解決社會議題的思想。
在杜拉克繼承之後,熊彼得的思想總算在一百年後的現在,準備開花結果。

熊彼得的理論最適用於「數位時代」
熊彼得曾說任何創新都有共通的方法論,並將這個方法論命名為「新組合」(Neue Kombination)。
簡單來說,新組合就是「透過前所未有的元素組合創造新價值」。熊彼得一語道破這就是創新的本質。

相關的細節會於第四章介紹,但這個「新組合」正是在數位時代強力帶動創新的新希望。
「為什麼?」各位讀者是否想這麼問?
數位的本質就是將所有資訊轉換成0與1的位元,才能讓那些未曾彼此結合的事物結合。
比方說,虛擬與現實的結合、金融(Fin)、農業(Agri)、食品(Food)、醫療(Health)、零售(Retail)與科技的結合(各種○○tech的單字),這種結合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創造性破壞」,總有一天,所有產業都會因為與數位技術進行「新組合」而創新。

此外,不同業種之間也開始透過數位科技結合。
比方說,由保險與醫療組成的「Insurhealth」、農業與食品組成的「Agrifood」都是其中一例,至於「智慧城市」則是讓食衣住行、社會基礎建設與各種產業結合,創造累加效果的計畫。
如今「開放式創新」也受到各界青睞。所謂的「開放式創新」是指,為了讓組織得以創新,接納外界或是創意的過程,這當然也是所謂的「新組合」。
在進入數位時代之後,隨處都是熊彼得於一百年前提倡的新組合的機會。
若能善加應用數位科技的力量,應該能讓產值與創意提升至另一個境界。在DX(數位轉型)成為時代關鍵字的現在,熊彼得的「新組合」可讓不斷催生創新的那股力量完全釋放。

企業家是掀起創新浪潮的人

那麼,到底該由誰來帶動創新呢?
年輕時期的熊彼得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創造了「企業家」這個名詞。若從帶動創新的角度來看,企業家就是所謂的創新者。
Entrepreneur一詞在日本常被譯為「企業家」「企業經營者」「創辦人」,這個單字也逐漸在日本紮根,所以本書也打算沿用這個譯文。
一言以蔽之,企業家就是透過創新建立偉大事業的人才。
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企業家呢?
熊彼得認為,企業家的特徵就是「富有行動力」的人。新組合的機會可說是俯拾皆是,但如果只懂得做白日夢,就無法帶動任何創新,因為要採取「行動」,需要的是向未來邁開大步的志向(Purpose)與熱情(Passion)。

若提到二十世紀前半這個熊彼得的時代的典型企業家,當然非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鐵鋼大王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莫屬。若要說日本企業家的話,則首推三菱集團創辦人岩崎彌太郎。
即使是在熊彼得離世之後的二十世紀後半,也有不少傑出的企業家出現。比方說,全世界最大零售業沃爾瑪(Wal-Mart)創辦人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維珍航空(Virgin)創辦人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都是其中之一,至於日本,則會優先想到本田技研工業(HONDA)的本田宗一郎或是索尼(SONY)的井深大。
那麼現代又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家呢?
蘋果公司的史蒂夫.賈伯斯、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以及其他GAFA 的創辦人,或是伊隆.馬斯克肯定榜上有名。日本電產(現更名為尼德科[Nidec])的永守重信、迅銷(Fast Retailing)的柳井正、軟體銀行(SoftBank)的孫正義雖然常被戲稱為「愛吹牛三兄弟」,卻也是足以代表日本的企業家。

從零到一的創新沒有意義

上述的這些企業家如今都是知名龍頭企業的門面,或許會讓人覺得有點引喻失當,不過剛剛也提過,企業家就是憑藉著志向與熱情開創事業的人。請各位讀者回想一下,不管是哪位世界級的企業家,當初都只是新創企業的創辦人而已,在他們一步一腳印的帶領之下,這間企業才得以開創新產業,甚至成為一方霸主。
熊彼得將只是從零到一的新創企業稱為泡沫企業,也完全不把這類企業當一回事,因為這些企業不具備創造性破壞的能力,無法改善全世界。能否讓企業從零擴張到一百,端看企業家的實力。
為了突破成長的極限,絕對需要創新。這個時代真正需要的是帶動創新的人,也就是真正的企業家。

景氣不佳是絕佳機會

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乘著近代化的浪潮,締造了令人為之驚豔的成長,戰後的日本也再次實現了高度成長的目標,贏得「東洋奇蹟」的美譽。
接連創造奇蹟的是足以代表明治、大正與昭和時代的企業家。
哈佛大學社會學家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於一九七九年出版了《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 Lessons for America)一書,這大概是日本的巔峰了吧?
日本在那十年之後,進入了平成時期,也因泡沫經濟而開始走下坡。這股趨勢延續了四分之一個世紀,這段期間也被稱為「失落的三十年」。
熊彼得曾提出「景氣循環論」。
意思是,資本主義的景氣會因為創新,以五十年為周期不斷地起伏。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如今的日本煞有其事地高舉「平成失敗」這種說法,這應該是因為失落的三十年恰恰與平成時代重疊。不過,在這失落的三十年之中,也有不少企業締造了空前的成長佳績,例如前述的「愛吹牛三兄弟」就是其中幾例。對這些企業家來說,景氣下滑正是進軍下個世代,創造另一波成長高潮的絕佳機會。

經濟大蕭條也是健康的循環

連一九二九年讓全世界陷入恐慌的經濟大蕭條,熊彼得都認為是對經濟的「適當濕度」。從循環論來看,經濟大蕭條不過是帶來創新的健全波動。
雖然日本被這波世界級的蕭條大浪打個正著,全日本陷入所謂的「昭和恐慌」,但事後還是順利振作,而且還如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所預測的,於五十年之後的一九七九年,再度站上世界巔峰。
根據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理論,下一波巔峰有可能會在十年後來到。假設這個論點屬實,那麼對現在的日本來說,正是迎向下一波成長的絕佳機會不是嗎?

開啟創新之門的關鍵,是內心的志向

「次世代的創新機會到底在哪裡呢?」這是學生常常問我的問題。
我在一橋大學商學院擔任老師十年,傳授後述的CSV(Creating Shared Value,創造共享價值)與企業改革這兩項課程。自二○二二年四月開始,也於京都先端科學大學新設的MBA課程指導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這類課程。
來上課的學生多半都是三十幾歲,也就是所謂的千禧世代,也包括了一些Z世代的學生,而一橋的學生有七成是外國人,其中九成是來自中國與亞洲各國的留學生。在這兩所學校中,大部分的學生都是企業的領頭羊或是打算自行創業的人,換言之,他們未來都有可能成為企業家。
MZ世代的年輕人總是雙眼炯炯有神地尋找創新的機會。他們雖然不是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童貝里(Greta Thunberg) ,卻對SDGs這類世界共通的社會問題表達高度興趣。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一股想親手打造永續未來的堅強意志,不過,社會問題的範圍實在太過廣泛,讓他們不知道該從何處切入。
因為我便告訴他們「從社會問題出發就搞錯方向了。」而學生立刻露出一臉茫然的表情。
我接著問他們:「你的志向是什麼呢?」
其實這是日本幕末知名思想家吉田松陰,於松下村塾詢問在日後推動明治維新的年輕人的一句話。
熊彼得不斷地強調「別被外部環境限制」。他也提到「只有發自內心的想法才能成為創新的起點」。企業家必須從「懂得觀察的人」轉型為「採取行動的人」,而幫助轉型的動力正是自身的志向與熱情。
於是我請他們回想比利時詩人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創作的劇本《青鳥》(L'Oiseau Bleu)。書中的兩位主人翁吉爾與梅蒂在夢中展開冒險,追尋象徵幸福的青鳥,但是等到夢醒才發現,原來苦苦追尋的青鳥已在家裡的鳥籠之中。

其實珍貴的創新機會充斥於生活周遭。能察覺這點與採取行動的人總有一天將用力展開名為創新的雙翼,成為改變世界的企業家。
MZ世代是永續原生代,也是數位原生代,若能懷著志向與熱情,透過數位科技帶來的力量與智慧創造令人雀躍的未來,就能打開下個世代持續成長的大門。
對永續原生代與數位原生代的人們而言,熊彼得的教誨無疑是知識寶庫。

名和高司 作者作品表

一本讀懂熊彼得:賈伯斯、馬斯克、松下幸之助皆追隨奉行的創新之父

麥肯錫 X BCG 創造價值的問題解決力:職場人士必學的15大技術,建立無可取代的專業能力

2024年6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馮素波隨筆 峰波情未了

Zolima Culture Guide #1 - 石漢瑞的香港

求生欲UP!職涯諮商師的100好感傾聽術

青少年身心調整法:自我調節&放鬆自律神經

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

食南之徒

四環

機場解體新書:圖解機場相關大小事

自律神經名醫親自傳授:用好心情創造好人生

園部俊晴臨床經驗彙整 膝關節物理治療實務

你真的存在嗎?一分鐘掌握古今中外思想的哲學入門課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蘇聯史筆記通

鋼彈兵器大觀:新機動戰記鋼彈W Endless Waltz 敗者們的榮耀篇

Q小子智FUN世界 6

不准碰!這些都是我的

鵝教授上課啦!用科學揭開 三隻小豬 的祕密

每日懷疑人生一百萬次

榮格論脈輪:1932年昆達里尼心理學研討會筆記

31天的都市自癒書

衛斯理六十周年紀念集:衛斯理一甲子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