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日課」重磅講者最新力作!
萬維鋼親臨矽谷,與AI領域第一線專家面對面交流瞬息萬變的資訊,
從AI技術與應用的底層邏輯出發,完成這本在AI時代發揮優勢的生存手冊,
陪你理解AI,適應AI,駕馭AI!
你,要比AI凶。
使用AI,你作主。
※收錄萬維鋼老師手寫勉勵詩:送給面對AI時代的讀者
站在AI即將顛覆世界的轉折點上,你該怎麼辦?
AI 正在以超越我們想像的速度迭代,面對這個局面,
教育應該怎麼辦?公司應該怎麼辦?你我應該怎麼辦?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評論》數據指出,已經有11%的公司,從AI中獲得增長。
在不遠的將來,如果你還不了解AI,那你可能:
‧面對大量的資訊處理,搞不定,賺錢難。
‧面對複雜計畫,效率低,被淘汰。
‧面對分析潛在風險,判斷失誤,吃大虧。
‧面對未來培養孩子,錯過時代,好遺憾。
本書涵蓋AI繞不開的29個要素、48個生動案例、不得不看的26個答案。
你關心的種種問題,都能從中獲得啟發:
█一個更高的觀察視角,看清AI的命門。
█一個連貫的發展脈絡,了解AI的底牌。
█一套個人生存法則,駕馭AI讓生活更輕鬆。
█一組面對未來的展望,把握方向讓機會不流失。
》》》掌握AI繞不開的29個要素,讓你比人早一步受益。
場景、效率、決策、價值、大變局、開悟和湧現、底牌和命門……
這些關鍵詞將會回答6個核心問題:
‧ChatGPT究竟是什麼?
‧AI進入人類社會,會發生哪些變化?
‧如果AI做了大部分工作,人往哪兒去?
‧AI是怎麼幫你探索未知的世界?
‧你該如何讓AI為你所用?
‧更大的AI全貌是什麼樣子?
》》》48個生動案例,助你輕鬆駕馭AI。
‧怎樣用AI快速學習一個陌生領域的核心知識?
‧怎樣用AI寫一篇正式場合的演講稿?
‧人可以怎樣反向學習AI,讓自己更有主導地位?
‧開餐館怎麼用AI控制原料採購,降本增效?
‧醫院的急診室怎樣透過AI做快速診斷?
‧如何透過AI維護老房子?
‧農業單位怎樣從「看天吃飯」變成「看AI吃飯」?
……透過這些案例,你可以讓AI:
1. 成為你的副駕駛,學知識又快又好。
2. 挖掘你的需求,讓努力有回報。
3. 協助你做決策,選對路少受罪。
》》》圍繞AI不得不看的26個答案,跟上時代不落伍。
Q:ChatGPT會怎樣改變商業機的推廣手段?
Q:付費內容的品質高,還是AI輸出的好?
Q:AI能幫我們預測樂透中獎嗎?
Q:AI能反過來訓練人類嗎?會出現「超級大腦」嗎?
Q:學生應該學好哪些學科來為AI時代打基礎」?
◤本書特色◢
1. 隨著模型不斷升級,講AI的書都面臨很快過時的風險。這本書與其他同類書相比,它是從AI技術與應用的底層邏輯出發,講的是原理、心法、經濟學、教育和哲學等更基本的事。這些學問讓你面對再大的不確定性也能篤定地堅守更高的原則。
2. 本書收錄了萬維鋼對於AI的全新思考,以及他在矽谷與第一線的大型語言模型工程師、AI領域的創業者面對面交流的一手資訊與心得。
3. 本書內容豐富、結構有系統、觀點很精煉,萬維鋼還分享實作經驗,例如:如何使用 GPT 進行對話式學習、程式設計、怎樣讓它成為你的助理,以及跟它溝通的「咒語」心法。
名人推薦
★★★★★讀者推薦:
.萬維鋼老師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將複雜的概念解釋得淺顯易懂。透過豐富的案例,向大家展示了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萬老師講ChatGPT真是太酷了。不是簡單地評論優缺點,也不是找幾個例子說說,每一篇都是經典可學習或可直接複製的有用案例,非常值得收藏使用。
.萬老師的AI內容太及時了,科普了AI的概念與應用。學習過後,反而減少了焦慮與恐懼。人要比AI凶。未來呼嘯而來,我們只能起身擁抱AI。
作者
萬維鋼
前物理學家,現為科學作家,「中國好書」「文津圖書獎」得主。擅長以說故事的方式,將複雜深奧的思想轉化為新奇有趣、易於理解的知識與觀點。
199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獲得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曾長期從事核融合電漿物理研究,現居美國,專職從事寫作。他主張用科學精神鑽研社會現象,擅長讓高深道理落地,樂於激發讀者思考。
著有《佛畏系統》《高手學習》《高手賽局》《高手相對論》《萬萬沒想到》等,著作累計銷量超過100萬冊。
他在得到App開設的專欄「精英日課」,已經成為得到的「鎮校之寶」,連續5季有超過10萬用戶追更。
目錄
前言:人要比AI凶
PART 1 ChatGPT究竟是什麼
▍01 大變局:一個新智慧形態的產生
▍02 「開悟」和「湧現」:AI能力的三個境界
▍03 底牌和命門:AI能力的局限
▍04 數學:AI視角下的語義和智慧
PART 2 當AI進入人類社會
▍01 效率:把AI轉化為生產力
▍02 經濟:AI讓調配資源更有效
▍03 策略:AI商業的競爭趨勢
▍04 社會:被AI「接管」後的憂患
PART 3 置身智慧,你更像你
▍01 決策:AI的預測+人的判斷
▍02 教育:不要再用訓練AI的方法養人了
▍03 專業:代議制民主和生成式AI
▍04 領導技能:AI時代的門檻領導力
▍05 獨特智慧:人類的體現智慧與自主思考
▍06 存在智慧:人類在AI時代刷存在感的方式
PART 4 用已知推理未知
▍01 演化:目前為止的GPT世界觀
▍02 擬人:伊麗莎效應
▍03 共存:道可道,非常道
▍04 價值:人有人的用處
▍05 智慧:直覺高於邏輯
▍06 力量:算力就是王道
PART 5 實戰,讓AI為你所用
▍01 咒語:如何讓ChatGPT發揮最大價值
▍02 重塑:怎樣用ChatGPT對話式學習
▍03 生成:怎樣用GPT-4程式設計
▍04 解放:如何擁有你的AI助理
▍05 場景:用AI於無形
PART 6 更大的大局觀
▍01 煉丹:大型語言模型是怎樣煉製的
▍02 慣性:如何控制和改寫你自己的神經網路
▍03 狂人:山姆.阿特曼的系統性野心
後記:拐點已至
試閱
◎人要比AI凶
如果你不記得自己在2023年3月15日那天的日程,我建議你現在就回想一下……因為若干年後,你的子孫後代可能會問你:GPT-4發布的那一天,你在幹什麼?
GPT-4不是「另一個」AI模型。它的某些能力讓最資深的 AI專家也深感震驚,以至於直到現在還沒有人真的理解它為什麼這麼厲害。它讓我們第一次感到「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真的要來了。它也讓世人第一次切實感受到了AI對人類的威脅。
2023年是AI元年。有些業界人士相信AGI將會在2026年左右實現。這意味著AI在所有認知領域—聽說讀寫、判斷病情、創作藝術,甚至從事科學研究—都做得像最好的人類一樣好,甚至更好。我認為在某種意義上GPT-4已經是弱版的 AGI,它掌握的醫學知識超過了所有醫學院學生,它參加律師資格考試的成績超過了90%的考生。這一波GPT革命每天都有新突破,我們仍然在探索之中。
其實我們早就開始探索了。早在2020年7月30日,我在《精英日課》的專欄裡就介紹過一個「好到令人震驚的人工智慧模型」──OpenAI公司的GPT-3。
GPT-3的功能已經相當了得,它可以根據你的一段描述為你寫一段程式、可以幫你寫段文章、可以相當有智慧地回答你的問題等等,只是水準沒有那麼高。而且當時OpenAI沒有開放普通用戶註冊,我們不能上手,感受不深。
2022年底,OpenAI推出了對話應用ChatGPT,這回大家都可以體驗GPT-3了。2023年2月1日,ChatGPT升級到收費的 ChatGPT Plus,它背後的主力模型變成了GPT-3.5,繼而是GPT- 4;接著,ChatGPT有了外掛功能,它能上網,還可以讀取和處理資料;後來又升級到有多模態功能的GPT-4V,然後是個人訂製的 GPTs和GPT商店,甚至2024年會出來GPT-5……如果你把AI視為人類的敵人,這短短的一年多,你應該一日三驚。
截至2023年底,ChatGPT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15億,仍然供不應求,以至於OpenAI不得不一度關閉了收費用戶的註冊。這種普及速度,比起歷史上的任何一項科技(包括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都還快。
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GPT到底是什麼,當中包括某些產業資深人士。
一個流行的錯誤認知是:把它當成了一個聊天機器人。
有人拿各種腦筋急轉彎的題目逗ChatGPT:「樹上10隻鳥,開槍打死1隻鳥,樹上現在有幾隻鳥?」ChatGPT的早期版本會老老實實地回答「還剩下9隻鳥」,人類就說「哈!你還是不夠聰明啊」。
2023年底的ChatGPT已經知道「其餘的鳥由於受驚嚇很可能會飛走,所以樹上可能不會剩下任何鳥」,但這不重要。要知道ChatGPT並不是一個聊天機器人—它不是一個以陪你聊天解悶為目的的機器人。
ChatGPT是一個使用GPT模型、以聊天方式為介面的資訊處理工具。它這個介面做得太好了,結果人們把介面當成了主體,這就如同稱讚一部手機「哎呀,你這個手機真好看」。殊不知聊天只是輸入、輸出的手段,處理資訊才是目的。我們關心的是做為大腦的GPT模型。
你不用ChatGPT也可以直接調取GPT模型,比如現在已經有成百上千家小公司用API(應用程式介面)串接了 GPT,讓GPT讀取特定環境下的文本,完成資訊處理。你可以用GPT:
• 程式設計。
• 以問答的形式學習一門知識。
• 在中英文之間進行高品質翻譯。
• 修改文章,或者根據你的意圖直接寫文章。
• 獲得書名、大綱、小說劇情、廣告等文案的創意構思。
• 幫你制訂購物清單、旅行建議和健身計畫。
• 分析你上傳的資料檔案,並且畫圖。
• 上網瀏覽,調用協力廠商工具。
• 理解並生成圖片和聲音。
• 直接操控你的電腦。
• 透過現場程式設計操控機器人;
……
而2023年這一波AI大潮中可不只出現了OpenAI的GPT。Google、Meta、馬斯克的X等公司都有自家的大型語言模型,還有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專門畫圖的模型。年底還出現了一波用文字直接生成影片的模型,特別是2024年年初出來的 Sora,震撼了世界,中國這邊則有「百模大戰」等等。它們背後的基本原理與GPT是一樣的。
很多人說這類技術叫「生成式AI」(中國的說法叫AIGC),但我看這個說法還是沒有抓住全貌。這一輪AI突破的意義不僅僅是能生成內容。
全貌是:AI已經開始非常鄭重地做傳統上我們認為只有人能做的事情了。它們的智能正在超過我們。
※※※
隨著AI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有一個問題也被討論得越來越多—AI到底降低了人的價值,還是提高了人的價值?
這取決於你怎麼用它。
把事情直接交給AI做,是軟弱且危險的。比如你想寫封信給人,怕自己寫得不夠禮貌周到,就讓ChatGPT替你寫。它的確可以寫得很好,寫成詩都可以—但是,如果讀信的人知道你是用ChatGPT寫的,或者對方因為也會用ChatGPT,根本懶得讀全文,選擇讓ChatGPT做個摘要,那你的這封信還有必要走AI這道程序嗎?難道AI的普及不應該讓大家更珍視坦誠相見嗎?
演員鄭伊健在一部賽車電影裡有句話叫「人要比車凶」,指的是人一定要比工具強勢。強勢的用法,是把AI當做一個助手、一個副駕駛,你自己始終掌握控制權—AI的作用是幫你更快、更能做出判斷,幫忙做你不屑於花時間做的事情。人要比AI凶。
如果你夠強勢,當前AI對你的作用有三個。
第一是資訊槓桿。
想要了解任何資訊都能得到答案,這件事在有搜尋引擎以前是不可能的,在有搜尋引擎、沒有GPT之前是費時費力的。而現在你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完成。
當然AI回傳的結果不一定準確,它經常犯錯,關鍵資訊你還是得親自查看一下原始文檔。但我這裡要說的是:「快」,就不一樣。當你的每一個問題都能立即得到答案,你的思考方式會換檔。你會進入追問模式,會更容易沿著某個方向深入追蹤下去。
第二是讓你發現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科技播客主Tinyfool(郝培強)在一次訪談中描繪了一個場景:假如你想買房,問AI哪兒有便宜房子,AI回饋一些結果,你一看距離公司太遠了,意識到你想要的不只是便宜。於是你又讓AI在一定區域內尋找便宜房子,AI又回饋一些結果,你又想到面積和學區……
一開始你並沒想那麼多,是和AI的對話讓你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完全不平凡,因為我們做很多事情之前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我們都是在外界回饋中發現自我。
第三是幫你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決策。
很多人覺得可以用AI寫報告,可是如果報告裡沒有你自己的東西,它有什麼意義呢?而如果報告裡只有你自己的東西,AI又有什麼意義呢?AI的意義是幫助你生成更有自身特色的報告。
主動權必須在你手裡。是你輸出主動,但是你的主動需要AI幫你發現。
透過幫你獲得新知、發現自我,AI能讓你更像「你」。
它提供資訊,你做出取捨。它提供創意,你選擇方案。它提供參考意見,你拍板決策。
你借助AI完成的這份作品,價值不在於資訊量足,更不在於語法正確,而在於它體現了你的風格、你的視角、你的洞見、你選定的方向、你做出的判斷、你願意為此承擔的責任。
如果學生的作業都能體現這樣的個人特色,學校何必禁止ChatGPT呢?
※※※
這絕對是1990年代那波網際網路大潮以來最熱鬧的時刻。如果你有志於做一番大事,成為駕馭強大工具的人,怎樣才能不錯過這一波機遇?
我是個科學作家。在得到App的年度專欄《精英日課》第5季中,我以專題連載的形式全程追蹤了這一波AI大潮。我調研了最新的研究結果,學習和比較了當今最厲害的幾個首腦對AI的認識,特別是做了很多實作。我甚至把家搬到了AI革命的中心──舊金山灣區,我面對面採訪了很多位一線AI研發者和AI應用創業者。這本小書是我寫給你的報告和感悟。我會在書裡探討幾個大問題:
‧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個AI大時代的哲學?AI這種新的智慧形態,它的能力邊界、它的底牌和命門,究竟是什麼?
‧大型語言模型的智慧為什麼是出乎意料的?它的原理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當AI滲透進經濟活動,會如何提升生產力?路徑和邏輯又是什麼?
‧當AI干預了道德,甚至法律,我們的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AI還在以更快的速度迭代,面對這個局面,教育應該怎麼辦?公司應該怎麼辦?人應該怎麼辦?
‧如果AGI和超級人工智慧也有了人的意識和情緒,人應該放棄這些能力和價值嗎?
我還會跟你分享實作經驗,例如:如何使用GPT進行對話式學習、程式設計、怎樣讓它成為你的助理,以及跟它溝通的「咒語」心法。
隨著模型不斷升級,講AI的書都面臨很快過時的風險──但我希望這本書不會,因為本書講的是原理、心法、經濟學、教育和哲學這些更基本的東西。這些學問讓你面對再大的不確定性也能篤定地堅守更高的原則。
但我最先想對你說的是,AI的作用應該是放大你,而不是取代你。
越是AI時代,公共的資訊就越不值錢。現在個人搞一個外部資訊保存系統已經意義不大了,一切唾手可得,整個網際網路就是你的硬碟,人類所有的知識就是你的第二大腦。
你真正需要保存的是自己每天冒出的新想法,是你對資訊的主觀整理和解讀。
一切落實到自己。
永遠假定別人也會用ChatGPT。
※※※
這波GPT大潮跟我們這一代人經歷的所有科技進步相比,有個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像5G、元宇宙、區塊鏈之類的東西,都是越不懂的人越一驚一乍,懂的人都覺得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然而,對於GPT,恰恰是不懂的人還在「正常化偏誤」之中,以為AI的能力不過如此,越懂的人卻越是暗暗心驚。
孤陋寡聞的人不知道AI,認知僵化的人忽視AI,膚淺的人害怕AI,熱情的人歡呼AI……我們率先使用AI、探索AI、試圖理解AI。希望這本書讓你直通最高水準。
你不會在AI面前失去自我。你不但應該,而且必須,而且可以,以「我」為主,使用AI。
◎拐點已至
2024年1月,OpenAI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在X上分享了一段經歷。他的妻子5年前一腳踩空導致骨折,從此身上開始出現各種疼痛──先是偏頭痛,又是慢性疲勞,接著是關節痛……他們看了很多醫生,骨科、神經科、腸胃科、皮膚科都看遍了,也沒治好。最近遇到了一個專門治療過敏症的醫生,把她的所有症狀匯總在一起綜合考慮,才找到了病根。原來這是一種叫做「過動埃勒斯-當洛斯症候群」(Hypermobile Ehlers-Danlos syndrome, hEDS)的遺傳性疾病。
我關心的不是這個病,而是為什麼這個診斷整整用了5年才等到。因為醫院本質上是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系統。醫生都是各管一科的專才,很難全面考慮患者的問題,他們接受的訓練都是追求某個領域的深度,而犧牲了廣度。
布羅克曼一家可以說擁有最好的醫療條件,他們都尚且如此,那普通人豈不是更難?很多時候你到醫院都不知道該看哪一科,而這個科的醫生往往不知道,也不在乎你的病情屬不屬於這個科的診療範疇。理想的治病方式應該是做個會診,把各科醫生都請來為你一個人看診,然後大家商量一個綜合的治療方案。可是這意味著每個醫生的工作量都得增加很多倍。
布羅克曼的論點是,AGI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看這就是AGI最好的應用案例。
AGI不需要在每個領域都超過人類最好的水準,它只要能達到人類最好的水準,就已經能做諸如「為每個病人都來個專家會診」之類現在我們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你覺得AI的智慧還很有限,我要提醒你的是,人的智慧本來就非常有限。GPT-4剛出來就有人用它正確診斷了醫生沒診斷出來的病情。如果你去過偏遠地區的醫院,你只會恨那裡的醫生沒用上GPT。
有些業界人士認為,AI必須達到像愛因斯坦創造相對論那樣的水準,才能叫AGI,我認為不必如此。只要能普遍提供專家水準的智慧,就已經可以深刻改變世界。
AGI意味著你隨時都能請教高水準專家,你可以針對任何問題發起一場會診。AGI首先解決的是智慧的規模化。
如果立即就能得到高品質答案,你會問更多的問題。我現在用ChatGPT的主要方法是,拿起手機來隨便說一段話,語音輸入,它以文字形式輸出。你會不厭其煩地詳細描述一個問題或一個觀點,然後迅速從ChatGPT的輸出中找到有價值的點。這比跟真人對話都方便。你不但會更願意問問題,也會更願意思考。你會對疑問和靈感非常敏感,因為它們隨時都可能發生。你的思維會變敏銳。
就如同撓癢癢一樣。
對學者來說,這意味著他們會有個貼身的討論夥伴。學者可以對任何問題發起調研,對任何觀點尋求回饋。這個持續的「表達─回饋」過程能大大強化他們的思考。有研究顯示,一對一的、互相信任的討論效果是最好的。如果愛因斯坦在世,他一定很愛跟AI聊。
而對老百姓來說,這意味著人人都有個忠誠的軍師。我在微博經常看到有人會說一些很愚蠢的話。我經常想,如果這幫人發文之前先問問ChatGPT這話該不該說,說出來對自己的形象有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他們的發言品質會高很多。那我們能不能再進一步,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先參考一下AI的意見呢?甚至能不能不用你問,AI自動就會跟你說話呢?
2023年年底,已經有公司推出了佩戴在胸前的AI設備,它可以聽到你的話、看見你看到的東西。那我們能不能把AI和AR(擴增實境)眼鏡結合,為每個人創造一個或幾個能長期陪伴身邊的虛擬助手呢?它會以真人或卡通形象一直待在你身邊,看你做事,跟你說話。
你做的每件事,它都看在眼裡,並隨時給出建議和點評。當你感到毛躁、憤怒,做蠢事和說傻話的時候,它會設法糾正。當你展現善意、做了好事的時候,它會表示讚賞。你工作時,它給你出主意;你情緒低落,它給你打氣;你累了,它提醒你休息;你看太多電視,它要求你出去跑步──並且在旁邊給你加油。因為它的形象和個性被設計成你很喜歡的樣子,你不會反感它的指手畫腳。
結果是,你辦錯事、說錯話的次數大大減少。每個人都變得更好。科技會把人人都變成君子──而且是中國春秋時代,孔子那個意義上的君子。
要知道,古代的「君子」「小人」是身分標籤,而不是道德標籤。有貴族血統、有權力、有地位、從事文化活動的叫「君子」,從事底層體力勞動的叫「小人」。是孔子主張了君子的道德責任,中國社會才把「君子」「小人」做為道德評價標準。道德和身分很多時候是矛盾的。這位兄弟有修養、講情懷、志趣高雅,可是沒考上研究所,現在是個服務員,每天就盼著能多收點小費,這是君子嗎?
AI將讓每個人都可以踏踏實實做真正的君子,因為AI將接管一切小人的工作。現在大型語言模型的一個熱門應用是「Agent」,也就是「代理人」,它能代表你,相當自主地去調用工具、執行任務和安排事情。當然大權必須掌握在你手裡,但你可以把跟自己相關的各種資訊都告訴AI代理人,把所有不重要的事都交給它去做,而它不必事事請示你。從哪家店買什麼菜、哪天理髮、孩子生日送什麼禮物、家裡有東西壞了找誰來修,甚至薪資到帳後怎麼安排,這些最好都不要問我,反正我這個人、我的日程表和帳戶就在這裡,AI代理人看著辦吧!
甚至有人想像了找對象相親的場景。有了AI代理人,你既不需要填表說明自己是個什麼人,也不必上網站一個個找人。你可以讓你的AI代理人去相親社區跟其他人的AI代理人對話交流。你也不需要設定什麼相貌、學歷、收入之類的硬指標,你的AI代理人會幫你綜合判斷。代理人之間的交流會非常充分且迅速。你的代理人可以同時和很多個代理人聊天,可能它1個小時就談了10,000個代理人,並且幫你選定了一個人──當然,談判的結果是這個人的代理人也選定了你。然後你倆再親自出面。想想,你在這種情況下出場,那會有一種什麼樣的儀式感?
但我們再想想,何必非得是相親呢?任何兩個人的交流都可以先交給AI代理人。這意味著我們在社會上接觸任何人都會是一見如故。AI代理人的普及會把整個世界變成一個熟人社會。那麼人的信譽和聲望就會無比重要。
如果阿特曼主張的「全民基本收入」能夠實現,你不就可以專門研究精神生活嗎?如果你能從各種日常瑣事中抽身出來,不就可以思考哲學嗎?如果你衣食無憂,還愛琢磨哲學,你的一言一行都處在AI驅動的社會評價體系之中,你必然會講道德、講禮儀,你不就是君子嗎?
何其幸運,我們這一代人正處在通往那個世界的拐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