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里伯爵夫人】血……我需要更多純潔少女的鮮血!
【瑪麗貝斯.泰寧】每生一個孩子,就想著怎麼弄死他
【韋斯特夫婦】只要丈夫開心,就算父女亂倫又怎樣?
情慾與變態心理交織,最後編成了犯罪的大網
她們渴望社會的認同,也恣意享受殺人的快感
▎我愛你,所以我會無條件追隨你
本書首先探討了那些令人聞風喪膽的多人犯罪。這些組合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卻將這種默契用於最邪惡的目的。他們利用彼此的弱點和優勢,策劃並實施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罪行。這些犯罪搭檔往往是情侶或夫妻,他們的愛情故事中充滿了扭曲的激情和致命的誘惑。另外,其中一部分人甚至在監獄中繼續或者擴展其犯罪活動,讓人不禁思考司法懲治的缺陷,以及人性中與生俱來的邪惡。
▎看起來無辜又弱小,實則殺人不眨眼
女性殺手一直以來都帶有一種神祕而致命的魅力。本書介紹了一些臭名昭著的女性殺手,她們的犯罪動機、手段以及心理狀態都展現了極大的複雜性。這些女性打破了人們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展現出比男性還要冷酷無情的一面。從那些將愛情和暴力糾纏在一起的故事,到純粹為了滿足自己的黑暗欲望而行凶的案例,她們的故事充滿了驚悚和懸疑。
▎後世爭相「效仿」,刑案中的未解之謎
兩起著名的懸案在本書中被提及,凶手憑藉高超的犯罪技巧和偵查技術的漏洞,在數次重大刑案中一遍遍得手,在小鎮引起了軒然大波,多年來一直困擾著調查人員,如今也成為坊間的無數傳言和人民茶餘飯後的話題。本書針對這些懸案的細節詳加說明,試圖拼湊出真相的碎片,並揭示其中的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這些懸案展示了人類探索真相的艱辛與執著,也讓我們思考,究竟什麼驅使人們走向犯罪的深淵。
▎壞人被抓後,卻成為了更壞的壞人
本書描述了社會對這些罪犯的反應,以及司法系統在面對這些極端罪行時的挑戰。我們看到,社會如何在恐懼與憤怒中尋求正義,並試圖透過法律手段制裁這些罪犯。然而,正義的實現並非總是那麼簡單。從錯誤的定罪到無法破解的案件,這些故事提醒我們,司法系統並非完美,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本書透過這些案例,促使讀者思考,如何在追求正義的過程中保持人性的尊嚴和公平。
本書特色
本書呈現了史上最駭人聽聞的犯罪搭檔以及女性殺手,他們各自擁有令人毛骨悚然的行徑和匪夷所思的罪行。從家族經營的「殺人旅店」、亡命天涯的鴛鴦大盜;到渴求少女血的伯爵夫人、無法抑制殺人欲望的女魔頭等。另外介紹了兩樁至今未解的懸案。作者展現了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社會對正義和道德的無盡追尋。 作者
凝視深淵
知名心理作家,諮商心理師。致力於心理學科普讀物創作,尤其對犯罪心理學、大眾心理學有深入的研究,代表作有《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分析》、《精神病院裡的正常人》、《性格心理學》等,長期位居心理學圖書暢銷榜,深受讀者喜愛。
目錄
19世紀的惡魔家族—本德家族
割下罪犯的衣服留作紀念—克萊德·巴羅和邦妮·帕克
將單身女人通通殺掉—雷蒙德·費爾南德茲和瑪莎·貝克
英國服刑時間最長的罪犯—伊恩·布雷迪與米拉·韓德麗
在監獄裡密謀犯罪—勞倫斯·彼泰克與羅伊·諾里斯
令人心驚的完全依賴—大衛·伯尼和凱薩琳
擁有天使面孔的夫妻殺手—保羅·伯納德和卡菈·哈莫卡
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放過—韋斯特夫婦
凶手的年齡只有10歲—喬恩·韋納和羅伯特·湯普森
為夫獵豔殺人的孕婦—米歇爾·富爾尼雷和莫妮克·奧利維爾
在鮮血中沐浴的伯爵夫人—巴托里·伊莉莎白
以殺人為追求的女人—簡·托帕
連續夭亡的嬰兒—瑪麗貝斯·泰寧
守候在高速公路上的毒蜘蛛—艾琳·烏爾諾斯
將兒子培養成犯罪工具—桑特·基姆斯
狂砍男友37刀的暴力女人—凱薩琳·奈特
截然不同的姐妹二人—喬安娜·丹尼希
凶手與警察擦肩而過—黃道十二宮殺手
被迫成為業餘偵探的妓女—長島殺手
試閱
在鮮血中沐浴的伯爵夫人——巴托里.伊莉莎白
巴托里.伊莉莎白(Báthory Erzsébet)是歷史上殺人數量最多的女性連環殺手,她於1560年8月7日出生在匈牙利王國的一個貴族家庭,她的家族所擁有的財產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匈牙利國王。伊莉莎白長得很漂亮,據說還是匈牙利的第一美女。伊莉莎白還很聰明,年紀輕輕就精通了拉丁文、德文、希臘文三種語言,還對科學和天文學頗有興趣。
15歲時,伊莉莎白與納達斯迪.費倫茨(Nádasdy Ferenc)伯爵訂婚,並在1575年5月8日完婚,從那以後伊莉莎白就搬到了匈牙利薩法的納達斯迪堡居住。納達斯迪是個將軍,常年在外征戰沙場,很少待在家裡,於是伊莉莎白這個伯爵夫人就成了家中執掌大權的人,可以任意處罰家裡的僕人。
在當時,貴族之間流行著一種風氣,即以折磨僕人為樂。伊莉莎白或許受到風氣的影響,十分喜歡用殘忍的方式懲罰女僕。只要女僕犯下一點小錯,伊莉莎白就會用非常殘忍的方式來懲罰她,例如用燒紅的鐵棍燙傷女僕或拿針刺女僕。伊莉莎白的一生中一共生下了8個孩子,4個兒子、4個女兒,其中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很小的時候便夭折了。伊莉莎白自從生完孩子後,就開始變本加厲地折磨女僕,許多女僕都被她折磨至死。
伊莉莎白似乎很喜歡折磨女僕,她還特地研發了許多殺人方式和刑具,後來甚至還在自己的城堡內建立了一個專門用來折磨女僕的刑室,並將其稱為「尊貴富人的刑室」。起初,伊莉莎白只會命令手下毆打女僕,或者用燒紅的鐵棍燙傷女僕的手、臉、下體。後來伊莉莎白想出了切斷手、咬下女僕身上的肉等許多令人膽寒的虐待方式。有時伊莉莎白還會命人將女僕的衣服扒光,然後將她拖到雪地裡,往她的身上不停地澆水,直到女僕活活凍死。
被伊莉莎白虐待致死的女僕大多是城堡附近的農家女,也有一些人會主動送少女給伯爵夫人。這些農家女都是主動來城堡當用人的,因為伯爵夫人給佣人的待遇很高,許多農家女都在金錢的吸引下來到城堡,但這裡等待她們的卻是地獄般的折磨。後來,伊莉莎白開始將目標轉移到前來城堡學習禮儀的少女身上。在當時有許多父母會主動將女兒送到城堡,學習一些貴族的禮儀,這些少女最終都成了伊莉莎白虐待的對象。
後來,伊莉莎白開始用少女的鮮血沐浴,還將少女的鮮血當成飲品喝下,伊莉莎白固執地認為少女的鮮血可以讓她永保青春。作為匈牙利的第一美女,伊莉莎白一直很注重保養自己的美麗容顏,但自從她生過孩子後,她的身體產生了變化,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伊莉莎白發現自己正在慢慢變老。為了挽回青春和美麗的容貌,伊莉莎白使用了最昂貴的化妝品,穿著最華麗的衣服,但她還是無法與具有青春活力的少女相比。
據說,一位女僕在為伊莉莎白梳頭髮的時候不小心拉斷了她的一根頭髮,伊莉莎白立刻被激怒了,她拿起鞭子狠狠地抽打女僕,女僕的鮮血濺得到處都是,甚至濺到了伊莉莎白的臉上。後來伊莉莎白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被濺上鮮血的臉似乎沒了皺紋,恢復了從前的美麗。伊莉莎白興奮極了,她以為自己找到了永保青春的方法,從那以後伊莉莎白就開始用少女的鮮血沐浴,每當她沐浴完畢後,都覺得自己變年輕了。在此之前,伊莉莎白曾聽說過一個遠古時流傳下來的說法,即別人的鮮血可以使一個人的身體和精神都產生變化。自從開始用鮮血沐浴和喝血後,伊莉莎白越發相信這種古老的說法。
城堡裡少女失蹤的事件在當地開始流傳開來,直到1602年一名少女成功逃出城堡後,將自己的遭遇告訴給匈牙利的官員,伊莉莎白所犯的案件才受到了政府的重視,政府還專門派人去進行了調查。
伊莉莎白根本不在乎調查者,她一直都覺得自己的權力至高無上,沒有人能管住她,即使法律也不能拿她怎樣。1610年12月30日,伊莉莎白在折磨死4名少女後,就派人將屍體從城堡上丟了下去。附近的居民看到屍體後,立刻將此事報告給了政府官員,於是政府立刻派人前來搜查伊莉莎白的城堡。
除了城堡內的證據外,還有許多人作證。有人說死在伊莉莎白手上的少女多達50人以上;城堡內的僕人卻說,從城堡裡搬出去的屍體在100具至200具之間;甚至有人說伊莉莎白殺死了650個人。最終,官方證實伊莉莎白殺死了80個人。伊莉莎白到底殺死了多少人,或許她自己也不清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她是歷史上殺人最多的女性連環殺手。
最終,伊莉莎白和她的4個僕人共犯被控告虐待和殺害少女罪,匈牙利皇家最高法庭審理了此案,不過到庭的人只有伊莉莎白的僕人們,伊莉莎白因身分尊貴和權勢並未出庭。當時的匈牙利國王曾命人將伊莉莎白送到宮內接受審判,但出於種種原因伊莉莎白一直沒有去。
雖然他們5個人都被判處了死刑,但伊莉莎白卻因為伯爵夫人的尊貴身分而被囚禁在自己的城堡內。伊莉莎白的3個僕人在被處以極刑後死亡,另一個僕人卻下落不明。伊莉莎白在被囚禁於城堡後,城堡的所有出路就都被封死了,只留下一個小窗口遞送食物,每天都有人專程送飯給伊莉莎白。
1614年8月21日,負責送飯的人發現伊莉莎白多日都沒動食物,原來伊莉莎白早已去世了。隨後,伊莉莎白的屍體被運出城堡。她的遺體原本應該被送到恰赫季斯的墓園裡進行安葬,但由於居民的強烈反對,她的遺體只能被轉移到匈牙利野席德家族墓地下葬。
【文化對反社會行為的影響】
反社會人格這個稱呼雖然才出現不久,但反社會人格者卻自古就有,而且存在於各種類型的社會。也就是說,反社會人格在人群中占一定的比例。美國的反社會人格者尤其多,而且一直處於成長的趨勢,文化是可能的因素。
美國社會十分強調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在一個崇尚個人主義的文化下長大的人,他萬事都會從個人的利益去考慮,只會強調自己的需求,甚至會為了個人利益去做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而在價值觀的影響下,他不會因此產生愧疚感。如果一個反社會人格者在這種文化下長大,那麼他的反社會行為非但不會壓抑,反而會得以助長,因為個人主義文化似乎在告訴他,他為了個人利益所做的事情是一種正確的行為。
伊莉莎白是個典型的反社會人格者,她能從女僕的痛苦中獲得快樂,因此會樂此不疲地對女僕進行折磨,甚至還想出了各式各樣的折磨方法。伊莉莎白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而當時的匈牙利貴族卻熱衷於折磨僕人,這種風氣的影響無疑助長了伊莉莎白的反社會行為,讓她從毆打女僕漸漸發展成殘忍的折磨。如果伊莉莎白從一開始毆打女僕時就被父母等人制止,或者貴族以毆打僕人為恥,那麼伊莉莎白的反社會行為就會得到遏制。
對於反社會人格者來說,由於情感缺陷,他不會產生與他人交往的心理需求,但這並不表示反社會人格者不想融入一個屬於自己的社交圈子。一個人,不論是正常人還是反社會人格者,只要想融入一個社交圈子,就必須得在行為上和社交圈子中的人保持一致,不然就會被排斥。在伊莉莎白所生活的環境中,貴族圈子從不重視僕人的生命,還將處罰僕人當成一種樂子,伊莉莎白的行為非但沒有得到遏制,反而得以助長,她也不會認為自己虐殺女僕是錯誤的。也就是說,伊莉莎白從情感和認知上,都不認為自己不應該虐待女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