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商業機會,運用智慧策略致勝
►教育塑造思維,培養自我覺察能力
►重視信用誠信,靈活經營人脈關係
深入分析猶太人的經營策略、教育理念與文化傳承
展現洛克斐勒、比爾蓋茲等知名企業家的成功智慧
▎揭示猶太人的致富關鍵
猶太人長期以來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群體之一,他們的致富之道和商業智慧為世界各地的企業家所津津樂道。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探討這一古老民族如何在全球商業舞臺上展現出非凡的智慧與技巧。從掌握商機到制定經營策略,猶太人的每一個決策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精明的計算。透過這些經典案例的分析,讀者將能夠洞察商業成功的關鍵要素,並在實際操作中加以應用。
▎教育的力量:智者的根基
猶太人的成功不僅僅源於他們的商業敏銳度,更是得益於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和知識傳承。本書探討了猶太人如何透過教育塑造出來的智慧型人才,並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經濟利益。猶太人自幼便接受嚴格的啟蒙教育,這種教育不僅強調知識的重要性,更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自我反省的精神。書中深入探討了猶太家庭如何培養孩子,讓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夠冷靜應對,最終走向成功。
▎銳意進取:創新與風險並存
猶太人的致富之路充滿了冒險和創新,他們深知在變幻莫測的商場中,唯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優勢。本書揭示了猶太人在面對商業挑戰時的智慧與勇氣,無論是逆向思維的運用,還是創新的經營理念,這些成功經驗都體現了他們不拘一格的經營之道。作者透過生動的故事和具體的案例,展示了猶太人如何在危機中捕捉機會,並將其轉化為財富的經驗,這將為現代企業家提供寶貴的啟示。
▎商業倫理與人脈經營
在商業競爭中,猶太人始終堅持高尚的商業倫理,他們注重信用、遵守契約、重視人脈經營。本書深入探討了猶太商人在處理商業關係時的智慧,如何透過誠信贏得合作夥伴的信任,並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廣泛而穩固的人際網絡。此外,書中還探討了猶太人如何在商業活動中靈活運用法律,確保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些深刻的見解,對於任何希望在商業世界中長期立足的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指導。
▎歷史與文化:成功的深層根源
猶太人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植根於他們深厚的歷史與文化。本書最後一部分將帶領讀者回顧猶太民族的歷史軌跡,了解這個歷經磨難卻依然堅韌不拔的民族如何在世界舞臺上崛起。猶太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為他們的經濟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聖經時代到現代,猶太人如何在不斷變遷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身分認同和文化傳承,這些都是理解猶太人商業成功的重要背景。本書以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深入的文化分析,讓讀者更全面地認識這個民族,從中汲取智慧與靈感。
本書不僅是猶太人致富智慧的總結,更是一部引領讀者走向成功的實用指南。透過對猶太人經營智慧、教育理念、商業倫理以及歷史文化的深入剖析,讀者將能夠在實踐中運用這些寶貴的經驗,實現個人的財富成長和長遠的事業成功。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剖析猶太商人獨特的經營智慧,從掌握商機到靈活應對挑戰,揭示致富的核心理念與策略。書中不僅探討了猶太人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中脫穎而出,更著重於教育和文化對猶太人成功的深遠影響。透過豐富的歷史背景和生動的案例分析,讀者將學習到猶太人在商業競爭中的精明思維和人脈經營之道,進而啟發自身的致富之路。 作者
溫亞凡
長年旅居美國,從事國際貿易。對猶太學及以色列學抱持相當濃厚的興趣,特別崇拜羅斯柴爾德家族,徹頭徹尾的行動派。座右銘是一句猶太格言:「人生之門不是自動門,若我們不主動推開或拉開,它就永遠關閉著。」著有暢銷書《脫貧者》、《猶太心機》、《奧客心理學》。
禾土
專職作家。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商場智慧:猶太人致富的經營之道
第一章 掌握商機,輕鬆創富
第二章 金錢觀念:信用至高無上
第三章 行動力是致富的關鍵
第四章 思維開拓財路,策略主導成功
第五章 守法靈活,掌握經營規則
第六章 人脈經營的猶太智慧
第七章 商業競爭中的策略思維
第八章 談判中的精明策略
第二篇 教育的力量:猶太人智慧的根基
第一章 知識無價,教育改變命運
第二章 獨到的猶太教育與學習方法
第三篇 傳承與文化:猶太人的歷史與生活哲學
第一章 猶太民族的歷史軌跡
第二章 豐富多元的猶太文化
附錄:全球猶太超級富豪縱覽
試閱
契約是一成不變的
萬物皆流,這是古希臘哲學家的觀點。在古希臘人的意識中,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所謂「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就是這個道理。那條河流就在那裡流淌,已經流淌了成千上萬年;它遠古時期的名字叫什麼,現在還沒改變;它原來是什麼樣子,我們現在看它還是那個樣子。以我們人類的經歷看,河流在表面上並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甚至根本沒有變化。可是,這只是我們俗人的眼光。哲學家們、先知卻跟我們不同,因為他們知道,任何事物,在其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裡,都在或生長,或衰老,或死亡。河水一刻不停的在向前流淌,是前進的水波,水量是變化的,它水底的魚兒是游動的,它水面的光線也在移動……你剛才踏進這條河的時候,它的水波溫柔的環繞著你,可你下一次再踏進去的時候,環繞你的水波就不是剛才的了,而是另外的水流。孔子一次站在河邊上,就發出過這樣的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他就說時間像河流那樣永無止息的向前流去,沒有一刻停留。
萬物皆流、萬物皆變的觀點是人類經過長期生活實踐所累積和總結出來的認識,不僅古希臘和古中國人,其他地方的人也同樣認識這個道理,古代猶太人當然不例外。但是,在猶太人看來,萬物可以改變,這世界上卻有一件事情不可改變,那就是契約。人與上帝之間的契約,那是人立身的根本,不管怎麼樣都不能變更,由此延伸下來,人與人之間的契約也是萬萬不可更變的,如果變了,那就違背了猶太人的生存宗旨。正因為此,上面那個猶太人因而吃了虧,而下面這個猶太人卻是有便宜不占。我們來看看原因:
有一次,一個猶太商人與一位日本人簽立了一份合約,購買一萬箱蘑菇罐頭,合約裡規定,貨物要按每箱二十罐的規模來包裝,每個罐頭的重量為100公克。可是,日本人雖然精明,也會有疏忽的時候。他把罐頭做出來了,又千里迢迢運送到美國。可是,那個猶太商人看到貨物後,發現每個罐頭的重量是150公克,竟多出50公克,等於比原定的合約多出一半。猶太商人當即決定,跟對方取得聯絡,說你送來的貨多了,不符合我們當初的約定,我拒絕接收你發來的貨物。
日本商人這才發現自己的失誤,他急切之中算了一筆帳:11,300箱蘑菇,區區20噸貨物,既然已經花錢運到了美國,要是再把它運回來,拆了包裝重新裝箱再運回去,那可是得不償失,不僅賺不到錢,還要倒賠。從這個方面而言,他不能跟猶太人計較,只好算了。日本人這麼一想,便提出:那就這麼辦吧!包裝不符合要求是我的失誤,多出的部分就算我奉送的,不收你的錢了。可是,猶太商人偏偏不買這個帳,他說,多的部分我也不想要,問題是你沒有按照合約發貨給我,你違背了我們之間簽訂的合約。按照商場上的規矩,您賠償吧!日本人一聽傻了眼:哪有這樣不知好歹的人呢?可是,誰讓自家造成錯誤了呢!只好把委屈往肚子裡吞。最後,日本商人不得不按照「國際慣例」,賠付猶太人10萬美元違約款。至於那一萬箱的蘑菇罐頭,自己想辦法處理。
這個事件,在猶太人那裡是很典型的,它為其他國家的人研究猶太商人商業精神提供了一個案例。後來,確實有不少人對這個案例進行分析。有的說,猶太商人之所以拒收那批貨,是因為他事先做過市場調查,認為只有每罐100公克重量的罐頭被消費者認可,更易於銷售。也有的說,在市場管制比較嚴格的國家,是要嚴格審查你的進口貨物與報關單是否吻合,假如兩者不合,那麼就會被認為是有意逃避關稅,就會被罰款甚至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如果貪圖日本人「贈送」的那每箱50公克的便宜而遭受處罰,豈不是因小失大?還有人說,猶太人就是這麼機靈,一旦抓住了你的把柄,就會緊抓不放,非得讓你受點損失不可。在這個案例裡,猶太商人雖然並沒有對日本人設圈套,可是日本人自己替自己套上了一根繩子。猶太人利用日本人的失誤,白白得到10萬美元的賠款,還免去銷售罐頭的過程和忙碌,何樂而不為?
但是,應當說,這些分析要是放在其他商人身上,恐怕都有點超過。但對猶太人而言,這樣做只是他們的一個習慣,一個必須堅持、不可更改的原則。
信用的勝利
著名的猶太富翁摩根最早的事業並不是很大。他經營著一家咖啡館,生活雖然過得去,也不過是一個小老闆而已。後來,他決定開拓新的事業,起初由於資金有限,不可能進行大的投資,於是就和一些人合夥開辦了一家小型保險公司。開辦保險公司,是收益大,風險也大的事情。如果保險業務不出現大的意外,不遇到大的理賠項目,那麼,股東就可以坐在那裡賺錢,而且效益豐厚;如果所保險種遇到大的天災人禍,必須償付大筆資金的話,那股東都有破產的可能。
摩根加入的保險公司是專門保火災險的。在中國民間,火神的名字叫做祝融,誰家要是發生了火災,就說是發生了祝融之災。不過,祝融降臨誰家,那是上天的安排,人們是很難預料的。摩根加入這家取名叫「伊特納火災」的保險公司不久,在紐約市就發生了一場很大的火災,火災正好在「伊特納」保險公司的業務範圍之內。由於燒毀的面積比較大,損失相當慘重,公司必須付出鉅額賠償,股東幾乎難以承受。
在此情形下,不少股東承受不了打擊,紛紛表示想退出。當然,在目前這種形勢下要退出公司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是做人和做事的一種準則。退出公司的方式是出售公司的股票,但公司遇到這樣的意外,你雖然很想將股票脫手,又有誰會這麼傻,偏偏在這個時候來購買。可是要是不能退出公司,這些人要將自己一生辛勞賺來的錢用來賠付投保者的損失,那樣又極不甘心。公司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真是有些騎虎難下的感覺。這個時候,摩根挺身而出了。首先,他意識到,「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既然與投保人簽訂了合約,那麼這個合約是一定要履行的。違背合約,不僅法律不允許,上帝也不允許。其次,火災的發生,賠付的兌現,當然使公司蒙受龐大損失,但同時也是對經營者眼光的一種考驗。既然合約不能違背,那麼要考慮的不是賠不賠的問題,而是藉助這次事件,能不能將壞事變成好事的問題。
「伊特納」公司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如果信守與投保者的契約,那就一定會為公司帶來良好的信譽。於是他決定,拿出自己的錢,買下那些退股者的股票——這意味著賠付的款項將由他這個大股東擔負大部分。錢不夠,他便毅然將自己以前買的一家旅館賣出,湊足了理賠款。摩根的代理人帶著這筆錢到紐約受災地點一家一家進行賠付,錢用光了,但是卻帶回了好東西——大筆的保單。摩根的做法贏得了投保人的信任,他們不但繼續在這家公司投保,還介紹了許多新的客戶前來參保。摩根大幅度的提高了公司的保險手續費,依然沒有擋住人們投保的熱情。事後一算帳,摩根先生的帳戶上淨進帳達15萬美元。信譽就是金錢,契約就是生命。猶太人摩根用自己的行動對這個道理做了完美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