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開口無壓力,溝通技巧人人會
►幽默破解冷場局,言談之間笑點足
►說話贏得好人緣,口才讓你更出眾
結合心理學量身打造一套完整的「辯才」方案,
讓你輕鬆成為交際中的焦點人物!
▎溝通,一門讓你脫穎而出的藝術
在人際交往中,口才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門讓人脫穎而出的藝術。你是否曾經在與人交談時感到手足無措,或者面對重要場合無法順暢表達?本書將帶領你深入了解溝通的奧祕,幫助你突破心理障礙,掌握口才技巧,讓每次交談都變得自然流暢且充滿自信。從如何與陌生人建立連繫,到在複雜局面中化解僵局,這本書提供了系統化的實戰技巧,讓你輕鬆應對各種場合。
▎自信心,打開口才世界的鑰匙
許多人面對溝通的挑戰時,往往因自卑或恐懼而退縮。本書首先從心理層面入手,幫助讀者剖析自我,了解那些阻礙你開口的深層原因。透過一系列具體實用的心理建設方法,你將學會如何擊退心中的膽怯,建立起無懈可擊的自信心。無論是面對公開演講,還是私下與人交流,擁有自信將使你的話語更有力量,讓你在人際交往中立於不敗之地。
▎說話的魔力:贏得人心的關鍵技巧
會說話的人,總能在不經意間打動人心。本書不僅僅是教你如何表達,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透過說話,贏得他人的尊重和喜愛。從如何恰當地讚美他人,到如何提出建設性的批評,本書都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南。無論是在職場中向上級匯報,還是在生活中與朋友相處,這些技巧將幫助你提升話語的影響力,讓每一句話都充滿智慧與力量。
▎拒絕,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
我們時常因為不敢拒絕別人而感到壓力和困擾。然而,學會說「不」是一項重要的社交技能。本書提供了多種拒絕的策略,從委婉拒絕到果斷表達意見,你將學會如何在不傷害他人情感的前提下,堅定表達自己的立場。掌握了這項技巧,你不僅可以減少無謂的壓力,也能讓別人在尊重你的同時,欣賞你的果斷與智慧。
▎幽默,讓溝通變得更有趣味
幽默是溝通中的潤滑劑,它能夠打破僵局,化解尷尬,甚至促進彼此的理解與連結。本書不僅教你如何在適當的時機運用幽默,還會幫助你發現幽默背後的溝通邏輯。你將學會用幽默化解緊張氣氛,並利用機智的話語拉近與他人的距離。在職場中,幽默不僅能為你贏得好感,還能讓你的溝通更加自然、有效,成為真正的人際高手。
〔本書特色〕
本書以輕鬆活潑的方式,探索口才與心理的關聯性,從自我診斷、克服內心障礙到實際溝通技巧,層層深入剖析。讀者將學習如何與陌生人自然交流、巧妙讚美和批評他人,並掌握說服、化解尷尬、果斷拒絕的藝術。書中特別融入幽默的運用,讓溝通變得更具趣味性和親和力。無論是職場還是日常生活,本書都能幫助你從容應對各種場合。 作者
劉燁
專職編者。
劉惠丞
一個嘴巴閉不上的人,不管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上都喋喋不休。喜歡說話,熱愛說話,相信語言有強大的力量。對於演講、談判、說服等語言之道十分著迷,並且略有研究。著有《會不會聊天啊:教你天橋下說書人的本事!》、《職場需要閒聊,你不能只會尬聊》、《說話沒有邏輯,難怪被當空氣》等書。
目錄
第一步 口才心理大檢修
Day1 自我診斷:你的問題在哪裡?
Day2 擊退自卑小怪獸
Day3 讓自信爆棚的祕技
第二步 口才實況大作戰
Day4 和陌生人相處不再「尬聊」
Day5 讚美他人:三言兩語心花怒放
Day6 批評不翻車:優雅吐槽指南
Day7 說服力:讓人心甘情願買單
Day8 化解尷尬:讓話題自然升溫
Day9 大聲說「不」的藝術
Day10 幽默,一笑解千愁
試閱
批評不翻車:優雅吐槽指南
釜底抽薪,批評有術
人人都喜歡表揚、稱讚,批評總是令人難堪的。但是「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如果我們發現別人的錯誤而不能指出,甚至還要隨聲附和,那會是件多麼令人難過,不安的事情。
因此,要擺脫「說」還是「不說」這種左右為難的尷尬局面,需要掌握批評的技巧,批評是交際中最難把握的一種表達方式。要考慮時間、地點、對象等多種複雜因素,其宗旨是要照顧對方的自尊心,力求不傷害對方。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一位主管不分場合對其下屬大聲斥責,以為這樣就可以樹立威信,下屬才會服從他;一位家長不顧孩子的感受嘮嘮叨叨不停指責孩子的缺點,以為這就是對他們的愛;一位老師一臉嚴肅在學生的考卷上指指點點,厲聲訓斥,以為這樣他就會發憤學習;同事之間、鄰里之間、朋友之間不顧方式地指責對方的缺點、過失。他們的作法對嗎?且不評判,看一下實際效果吧!這種批評方式往往事與願違,即使對方感到自己的錯誤,也會強詞奪理,甚至拂袖而去,弄得不歡而散。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私下與其交換意見,委婉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他擺事實,講道理,分析利弊,他就會心悅誠服,真正接受你的批評和幫助。
可見,批評的方法是關鍵,方法不同,效果當然也不同。批評成功的條件,基本概括起來有三條:一是心;二是徹底、中肯的分析;三是運用恰當的批評方式。下面具體學習一下批評的方式吧!
①啟發式。要使對方從根本、從內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需要批評者從深處挖掘錯誤的原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幫助他理解、改正錯誤。
②幽默式。幽默式批評就是在批評過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雙關語、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緩解批評時緊張的情緒,啟發批評者思考,從而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批評不但達到教育對方的目的,同時也創造出輕鬆愉快的氣氛。
伏爾泰曾有一位僕人,有些懶惰。一天伏爾泰請他把鞋子拿過來。鞋子拿來了,但布滿汙泥。
於是伏爾泰問道:「你早上怎麼不把它擦乾淨呢?」「用不著,先生。路上盡是汙泥,兩個小時以後,您的鞋子又要和現在的一樣髒了。」
伏爾泰沒有講話,微笑著走出門去。僕人趕忙追上說:「先生慢走!鑰匙呢?食櫥上的鑰匙,我還要吃午飯呢。」
「我的朋友,還吃什麼午飯。反正兩小時以後你又將和現在一樣餓嘛。」
伏爾泰巧用幽默的話語,批評了僕人的懶惰。如果他厲聲喝罵,命令他,則就不會有這麼好的效果了。
③警告式。如果對方犯的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或者不是正在犯錯的現場,我們就沒有必要「真槍實彈」地對其進行批評。可以用溫和的話語,只點明問題。或者是用某些事物對比、影射,做到點到為止,達到警告的目的。
春秋時期,秦國準備襲擊鄭國,走到魏國時,這個消息被鄭國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到周圍做買賣,但他不忍自己國家蒙受損失,但打算勸秦國主將改變主意。
弦高如果以硬對硬,肯定會適得其反。於是他帶了千張熟牛皮,趕了百頭牛作禮物,犒賞秦軍。
他故作恭敬地說:「國君已經聽說您將行軍經過敝國,已準備好糧草招待。還特地派我來犒勞您的隨從。」
秦將一聽這話便了解到鄭國已對他們有所防備,不易攻擊。便打消了攻擊鄭國的念頭。
弦高「釜底抽薪」對秦國的警告收到了最佳的效果,即未動一兵一卒,又保全了自己的國家。
警告式的批評在這裡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如果對方自我意識差,依賴性強,不點不破,不明說不行,則可以用嚴肅的態度、較尖銳的語言直接警告他。
④委婉式。委婉式批評也稱間接批評。一般採用間接的方法,聲東擊西,讓被批評者有一個思考的餘地。其特點是含蓄蘊藉,不傷被批評者的自尊心。
有一次宴會上,一位肥胖出奇的夫人坐在身材瘦小的蕭伯納旁邊,帶著嬌媚的笑容問大作家:「親愛的大作家,你知道防止肥胖有什麼辦法嗎?」蕭伯納鄭重地對她說:「有一個辦法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怎麼想也無法把這個詞翻譯給妳聽,因為『工作』這個詞對妳來說是外國話呀!」
蕭伯納這種含蓄委婉,柔中帶剛的批評方式,效果極強。
總之,批評的方法應以教育為主,用事實教育人,用道理開導人,用後果提醒人,從而使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
魅力表達:
釜底抽薪,柔中帶剛,明者自明,不明時,再直接向他說明,還是人聰明!
忠言逆耳利於行
人常說批評是「忠言逆耳」,卻是「利於行」的。其實批評自己的人,一般都是真心對待自己,希望自己能改正缺點,朝著好的方面發展的,對被批評者可謂是一片坦誠。
可以說,人的一生是在批評中長大,成熟起來的。當一個人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父母、家人透過批評來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該做的。回想一下我們的童年,誰不曾常聽到這樣的批評:「不要把手放在嘴裡,很髒。」「吃飯前怎麼不洗手?」「你太調皮了,真不聽話。」而長大一些又會聽到諸如「不要只關心自己,要關心一下別人」、「別老是遲到」等等來自老師、同學、家長的批評。幾乎沒有人能做到從不批評別人,也幾乎沒有人會從不受到別人的批評。
批評是能使人更加成熟和完善的良方,是使人成功的階梯。從批評中可以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錯誤,從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思想,慢慢形成自己正確的處世方法和對待生活的態度,而若視批評為別人對自己的諷刺、打擊,一聽就如坐針氈、暴跳如雷,則無論如何也是無法進步的了。
從前,郭國的國君出逃在外,他對為他駕車的人說:「我渴了,想喝水。」車夫把清酒獻上。又說:「我餓了,想吃東西。」車夫又送上乾肉和乾糧。
郭君問:「你怎麼準備的?」
車夫回答:「我儲存的。」
又問:「你為什麼要存這些東西?」
車夫又回答:「為您出逃路上充飢解渴呀!」
又問:「你知道我將要出逃嗎?」
車夫說:「是的。」
「那你為什麼不事先提醒我呢?」
車夫回答說:「因為您喜歡別人說奉承話,卻討厭人家說真話。我想過規勸您,又怕自己比郭國滅亡得更早,所以我沒有勸您。」
郭君一聽變了臉色,生氣地問:「我所以落到出逃的地步,到底是為什麼呢?」
車夫見狀,連忙轉變了話題,說:「您流落在外,是因為您太有德了。」
郭君聽後又問:「有德之人卻不被國人收留而流落在外,這是為什麼呢?」
車夫回答說:「天下沒有有德之人,只有您一個人有德,所以才出逃在外啊!」
郭君聽後喜不自禁,趴在車前橫木上笑起來,說:「哎呀,有德之人怎麼受這等苦啊?」他覺得全身勞累,就枕著車夫的腿睡著了。
車夫用乾糧墊在郭君頭下,自己悄悄地走了。後來,郭君死在田野裡,被虎狼吃掉了。
郭君在窮途末路之時,仍不能體會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車夫的一片赤誠之心,仍改不掉喜歡聽奉承話的毛病,由此可知,他的失敗不是偶然的了。
不過有良苦的用心還需有用心良苦的表現,讓對方知道批評者實際是打心眼裡欣賞自己,喜歡自己,支持自己或是為了自己著想的等等,才能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所以批評者首先就要考慮,該批評是否是於對方有益的,能否讓被批評者相信按照批評語的要求改進之後,於自身有益。
不能誘之以「利益」的批評,會使被批評的人覺得自己改正行為是為了批評者的利益。於是對批評會有更多的牴觸情緒,使原本的一片好心也因方法不當而遭人誤會。
就心理學而言,一個批評與被批評的過程是批評者與被批評者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互交流與認同的過程。人在批評過程中越是尊重、理解對方的處境,就越能夠獲得對方對自己批評意見的重視與接受。在發表批評意見時,尊重使人懂得愛護他人的自尊心,維護其面子,不出語傷人,不逞口舌之快;理解使人學會設身處地地去替別人思考問題,講話不自以為是,不強加於人。在接受批評意見中,尊重使人竭力認同別人批評意見中的有益部分,並予以積極的肯定。人們越是能夠尊重理解人,就能越能夠冷靜,客觀地面對別人的批評意見。從此意義上講,尊重、理解是使忠言不逆耳,聞過不動怒的轉化條件。
師經是魏國宮廷裡的一位琴師,經常為魏文侯彈琴。
一天,師經彈琴,魏文侯隨著樂曲跳起了舞,並且高聲說道:「我的話別人不能違背。」
師經拿起琴去打魏文侯,沒有打中,卻把帽子上的穗子撞斷了。文侯問手下人說:「身為人臣卻去打他的國君,應該處以什麼樣的刑罰?」
文侯手下的人說:「應該燒死他。」於是把師經帶到堂下的臺階上等候。
師經說:「我想在死之前說一句話,可以嗎?」
文侯說:「可以。」
師經說:「以前堯舜作國君時,只怕他講的話沒有人反對;桀紂作國君時,只怕他講的話遭到別人的反對。我打的是桀紂,不是我的國君。」
文侯聽後,說:「放了他吧!這是我的過錯。把琴掛在城門上,用它作我的符信;不要修補帽子上的穗子,用它來時常告誡我自己。」
正是師經從文侯的長久統治來考慮,批評文侯不該學桀紂獨斷專行;而文侯也從批評中聽出這是文師對自己的忠心與關懷,所以才能最終將逆耳忠言接納下來,並免了師經的死罪。
魅力表達:
俗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口可出「禍」,也可救命,萬萬不可看口舌之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