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短亭》──曹旭博客詩選,這本詩集精選自作者多年來發表於博客的作品,並特別收錄了部分精彩評論,讓讀者更深入地理解詩歌背後的情感與智慧。
曹旭的詩,就如一泓自由流淌的水,無拘無束,隨心所至,難以捕捉。他以詩歌為載體,去追尋那一群散落在時間與情感歧路上的「羊」——那些隨風而逝、難以復返的心緒與片段。詩歌成為他幻想與還鄉的方式,將江南的煙雲水氣灌注於字裡行間,滋養著他深植於生活的靈感。透過詩,曹旭與自然對話,感受花草的細語、蟲豸的律動,並以此來傾訴對親人、生活、詩歌的深情。
他的一生讀詩、教詩、論詩,用詩記錄歷史與生命的軌跡。詩歌於他而言,不僅是一種表達方式,更是一種生命的證明與存在的印記。這本詩集是他與世界、與時光、與歷史對話的回聲,將他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用詩精準地定位。 作者
曹旭
曹旭,字昇之,號號夢雨軒主人;江蘇金壇人。復旦大學首屆文學批評博士;上海師範大學首批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史館詩詞研究社社長;國家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朗誦家協會會員。歷任上海師大研究生部長,圖書館館長、圖書館名譽館長;上海師大校務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學位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師範大學主委。
研究六朝文學、近代文學、域外漢學、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曾赴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臺灣逢甲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臺灣中大講學。兼任首都師大、天津師大、深圳大學、南昌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員和客座教授。指導學生獲得碩、博士學位一百多人;出版著作三十餘種,發表論文近百篇,多次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獎和論文獎;其中以《詩品集注》《詩品研究》《中日韓詩品論文選評》系列,享譽國際漢學界。
志于學而游於藝,創作散文、新詩、格律詩、書法、攝影作品;在央視朗誦詩歌。散文入選小學課本和全國通用《大學語文》課本;藝術成就載入北京師大二一一項目《中國散文通史》當代卷(中大條);新詩發表於《詩刊》等雜誌,多次入選《中國年度優秀詩歌》;格律詩被國內多家主流媒體評為二○一五年全國最具公眾影響力的「十大詩人」之一。
希望以自己的道德人品、學術研究和詩文創作,傳承民國二三十年代的學者風範和學術精神。
目錄
《長亭‧短亭──曹旭博客詩選》目錄:
010 自序:長亭短亭,詩是我的歸程
023 第一輯:開卷詩
媽媽,您別拉了——紀念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 24
035 第二輯:江南短調
小路的麻繩 36
說著方言的村莊 40
消失的小路 46
我對故鄉愛得不慌不忙 53
麥花與麥收 58
苦楝樹 62
車水歌 67
驚蟄 72
鄰家那扇窗 77
085 第三輯:親情燈光
祖母的燈 86
祖母的老屋 98
祖母的酸棗 105
父親的麥田 111
父親的地平線 119
大姑和姑父 121
一生的長度 132
寫給孫女楊揚 136
147 第四輯:青春花飛
無寐是一艘小船 148
卷起臉邊的殘雲 151
沉默 154
約會 159
暈 165
初雪 170
你是善變的動詞 173
鳥兒飛走了 176
送行 180
白玉蘭和紫玉蘭 185
我們隨月光入海 192
五月花的盡頭 197
火柴與火柴盒——妻子組詩之一 202
我已經習慣了——妻子的信 208
我可以慢慢地想你——妻子組詩之二 214
一輪月亮升起來 218
東京情人節短歌 222
針線與鐘錶——妻子組詩之三 227
丈夫的漏洞——妻子組詩之四 230
你朝我開了幾槍——妻子組詩之五 234
239 第五輯:歲華有聲
打水漂並序 240
歲月如簫 246
異域之眼 251
望川之歌 255
閱讀 260
我家與唐詩宋詞毗鄰 267
小學同學聚會 273
我為你折一隻紙鶴 281
騎車人的故事並序——悼念王捷同學 286
用橡皮擦去一個朋友 293
我碰到她華麗的外衣 297
搬家具 302
長亭 短亭——題名詩 307
311 第六輯:古人今詩
蘇小小的江南 312
王孫 320
梁武帝的佛 324
孟浩然的魚 331
王維的紅豆 337
李白還鄉 344
李煜與宮娥 352
蘇東坡的廬山 360
西窗——代王氏贈李商隱之一 365
夢寐——代王氏贈李商隱之二 369
我的名字到哪裡去了——代王氏贈李商隱之三 373
坐在黑裡——代王氏贈李商隱之四 377
383 第七輯:擬《古詩十九首》
眺望 是一種語言——擬《迢迢牽牛星》 384
江南有一座小樓——擬《青青河畔草》 388
留日學生之歌——擬《涉江采芙蓉》 395
序/導讀
博客思出版社出版──《長亭‧短亭──曹旭博客詩選》前言
自序:長亭短亭,詩是我的歸程
我把我走過的
人生的每一個驛站
都用一朵花命名
我把沿途的花草
植成有意味的風景
當我夢中回鄉
迷失道路
那些有名字的花草
便是長亭 短亭
一、出版詩集猶如嫁女
《長亭‧短亭》早就編完了。但是,出版詩集猶如嫁女,或者是把自己嫁出去。
頭梳了一遍又一遍,衣服穿了一件又一件,胭脂花粉,又怕太紅,又怕太白。
但醜女總要見公婆,現在只能坐上花轎,讓公婆嗤笑,和天下的美女一起笑吧!
當今文學,各種文體都難寫,最難的是新詩。新詩像一泓不著邊際,不修邊幅,不好約束的水,沒有形狀;朝什麼方向流淌,怎麼流淌,你都管不著。
自民國一九一七年二月,胡適《白話詩十八首》發表,代表新詩誕生。這一百多年來,什麼是新詩?什麼是好詩?押韻的,不押韻的;分行的,不分行的;遵循生活邏輯和意象邏輯的;寫成論文,寫成哲學;看得懂,看不懂的都有,沒有人說清楚。
這猶如在歧路上放羊,羊跑了,再去找,四面八個方向,羊找不回來。
本集中的詩,就是一群找不回來的羊;但假如有一首您喜歡,猶如找回一隻小羊,我就很滿足了。
二、詩分七輯
第一輯:開卷詩
《媽媽,您別拉了》——紀念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詩從地震的第二天開始寫,寫到二○二一年五月十二日,寫寫停停,寫了十三年,每寫及修改,皆淚流滿面。有人說,這樣的題材不適合寫詩,因為「太慘」了。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那是對在汶川大地震中遭遇不幸人們的同情和憐憫,悲憤和紀念;可以開宗明義地表明我對詩歌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和對這個世界的態度。所有的愛憎皆可寄託,所以別闢一輯,名曰「開卷詩」。
第二輯:江南短調
我寫詩,因為我愛這片土地。
我是常州金壇人,是由滅南唐的祖先曹彬確定的。並且出生在離寬闊、清澈的丹金河十幾米的祠堂裡,以後生活在河邊,沿河行走,我的筆蘸過家鄉的水。
所以,我寫河流,寫大地,寫故鄉,寫白雲,寫說著方言的村莊。我覺得我們村莊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株莊稼,每一個穿花襯衫村婦的笑靨,都在燦爛的陽光下說著方言。
我用詩歌幻想,用詩歌還鄉。我以江南的煙雲水氣滋潤自己,把握水流的脈搏,感受蟲豸的想法;我希望陽光照亮大地的夢想,希望我們擺脫前世的醜陋,變成彩蝶自由自在地飛。
第三輯:親情燈光
我寫詩,因為我愛我的親人。
我從小跟祖母住在老屋裡。每到晚上,祖母總會點一盞燈,把老屋照亮。祖母一手擎燈,用另一隻手呵護微弱的光豆;我依偎在祖母身旁,行走在光的另一半裡,抬頭看祖母的臉,是一彎苦日子的下弦月。祖母用她的油燈,點燃我童年的光芒。
生於斯,長於斯的父親、母親,已經在田野上,成了兩枚成熟的麥粒,被家鄉的大地收藏。他們正等待來年的春風,重新萌發,長出綠色的葉子,枝葉相交,還是在一起;大姑和姑父像泥土一樣樸素,給他們拍照,他們並排站著,就像並排站著的兩棵玉米;笑起來缺牙的表哥,桃花一樣的表妹,她們決定了,我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是我。
第四輯:青春花飛
青春,花飛,是大自然的萌發,是我內心的感動和感傷。
對在生活中遇到的有緣人,我們愛過;愛情的花瓣,曾經飛過。
沿著河水,我很早就離開了家鄉。但柳站在堤邊等我;煙水在我心裡彌漫,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岸,停泊著我的詩船。
我用詩歌深入花的笑靨,草木的內心,傾聽她們生命內部洶湧的洪水。每天,許多無名的情愫流過心田,文字溝渠是她唯一的出路,大片大片的詩歌之花,就開在水流過的地方,花瓣亦隨水漂流而去。
第五輯:歲華有聲
我詩歌的聲音,就是我歲華流過的聲音。
我是一九六一年開始寫新詩的,七○年代、八○年代、九○年代、兩千年後一直在寫,一批一批,寫過的是歲華,是詩,也是結伴同行的詩友,聚了又散了。直到我進行古典文學研究,種六朝文學的田,做《詩品》和《文心雕龍》集註,但仍然不廢新詩和散文寫作。
詩歌,是眼前的生活,是萬片凡瓦上濺起的春雨,是日夜吹動我們內心旗幟的靈風。當我用詩歌審美,詩,就是我看世界的眼睛,聽歲月的耳朵。此時,我能在靜好的日子裡,聽到大雪壓彎竹枝,春風吹折桃花的聲音。
輯中《我碰到她華麗的外衣》《我為你折一隻紙鶴》《用橡皮擦去一個朋友》,都包涵我的喜怒和愛憎。
我一輩子讀詩,教詩,論詩;以詩寫史,用詩作紀;用詩歌承載生活,記錄生命;現在的新詩人有令我羨慕的年輕,他們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們。我希望我的詩歌能像春天穿過針孔的鳥聲,細細地傳到你的心裡,讓你快樂;我希望,我像女媧黃土摶人一般,用泥土做詩,並給它們一雙雙黑色的有靈魂的眼睛。
在應該出詩集的時候沒有出詩集,在不應該出詩集的時候出了詩集。好像是為了證明:你的生命屬性,本質上還是一個詩人。
詩歌證明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過,並像衛星,定位了我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第六輯:古人今詩
古往今來,最不變化的:一是太陽、月亮、星辰;二是高山大川;三是人性和人心。因此,我可以通過今月寫古月;以古人寫今人。
王孫與小草、蘇小小的江南、梁武帝的佛、孟浩然的魚、王維的紅豆、李白還鄉、李煜與宮娥、蘇東坡的廬山,都是經典的有生命力的話題;李商隱是一個愛妻子的人,但他的王太太心裡還是有許多委屈。我代王氏,寫成《贈夫君李商隱》(四首),其實是寫給——天下所有心裡有委屈的妻子們的,代天下的男人向她們道歉。
這些詩,大都表達了我中年的情懷,展示了我對古今的感悟。
第七輯:擬《古詩十九首》
教了三十年《古詩十九首》,出版過《古詩十九首與樂府詩選評》等著作。古詩十九首裡的每一首,每一行,每一個字,都是我的至交;我喜歡它的「真」,喜歡它秀才說家常話的口吻,喜歡它用平淡的語言,把人生、人性、生命寫得深刻而通透。
它寫了,生命的本質在於行走;分離是戀人間的常態,理想等於離鄉;低端的小知識分子到了首都,受到了首都洛陽城?的阻擋,找不到城門的入口;大齡宅女苦苦等待婚嫁的車馬;讀書人最大的痛苦是朋友的背叛和沒有知音——從西晉陸機到唐代詩人群起仿效;所以,我稱它們是「中國十九個最美的詩歌模特兒」。
從王昌齡的《閨怨》,到當代詩人鄭愁予的《錯誤》,都是古詩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的續寫。《青青河畔草》是一首「航空母艦詩」,上面停泊著隨時可以起飛的春天、小樓、楊柳、窗扉、女子、等待歸人等「經典意象」。
我像站在地球邊上,小心翼翼地用一根竹竿向前探伸;這些「擬詩」就是我的竹竿。
三、我詩歌的押韻和分行
我寫新詩,也寫格律詩,我不是平移過來,而是把它們當作兩種不同的文體寫的。
假如格律詩是象棋,新詩就是圍棋。同樣是棋,不是會下象棋的人就會下圍棋;也不是會下圍棋的人就會下象棋。你想寫,兩種都要學的。因為它們運子的規則、方法、感覺、審美都不同。我一直覺得,新詩是格律詩的遠房表弟,卻是白話散文的近鄰和好朋友。
由於寫格律詩,我重視押韻;押韻是我寫詩的下意識行為,但本集的新詩,有押韻的,也有不押韻的。不押韻時,肯定因為內在的節律和語言張力的「勢」不允許,實在不能押(包括轉韻);只要能押,我一定會押。現在有的詩韻,已經被我押得像用老虎鉗擰鐵絲一樣,成了不會走路的邯鄲人了。
其實,民國以來的新詩,押韻的,不押韻的都取得過成功;分行也是。
「現在」不夠詩人生存,詩人的腳,一腳跨在「過去」,一腳跨在「未來」。在時空、形象、意象和境界之間流動,這就要求詩歌分行。
我不喜歡每行都對齊,長長的句子,像通過觀禮台接受檢閱的隊伍一樣。
分行的好處,是給眼光的滑鼠留下餘地,留下字和字、字和行之間的距離。歌譜上有「呼吸記號」,新詩裡沒有,新詩就在分行的時候「跳躍」和「呼吸」。
分行的本質,是詩人將詩美通過心靈節奏、語言節奏用分行表達出來;並要求讀者用心靈和眼睛,與作者互動;讀詩的過程,就是作者和讀者在跳一場詩意紛揚的雙人舞。
所以,詩人分行的時候,要考慮舞伴跟得上跟不上,不要只顧自己跳,像馬雅可夫斯基式的「樓梯詩」,讓舞伴在台階上摔倒;而讀者閱讀的時候,也要盡可能地跟上詩人的分行節奏,這樣才和諧。
四、與詩人洛夫、鄭愁予、羅門、蓉子的緣分
感謝詩人洛夫為本集題簽。
洛夫不僅是享譽國際詩壇的大詩人,同時書法功力深厚。我們在瑞琴兄的安排下,一起在臺灣的酒樓上喝酒、賦詩。我帶去了我的著作和書法作品贈他,他也將他的詩集簽名送我;他說:「你的七絕和杜牧的七絕詩風相近。」我們與作家王學敏、詩人楊樹清、陳瓊芳等談古論今,盡歡而散。
雖然洛夫在我離開臺灣一年以後,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我仍然珍惜這段姻緣,並且懷念他。
同樣懷念的還有臺灣詩人羅門、蓉子和余光中,集中的「打水漂」就是他們詩歌的「和作」。
鄭愁予先生在東海大學,二○一七年我在台灣中大任客座教授時,曾去東海大學與鄭先生晤談,談他的名作《錯誤》,就是在《青青河畔草》的「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詩歌。這是不可多得的緣分,永遠留在我的相思裡。
五、關於博客詩選
最後說明,這是一本「博客詩選」。這種形式,大家也許有點陌生,不知道有沒有人這樣做,我想試一試。
在我的博客上,每首詩後均有讀者的留言。我在博客上徵得大家同意,輯錄部分留言,出版博客詩選。這種形式,好像是影視中的「彈幕」,能啟發正文,熱熱鬧鬧,相輔相成。
在我博客上留言的,有朋友、過路的,認識不認識的人,但最多的是學生。我從一九九二年開始指導詩學碩士生,一九九六年開始指導詩學博士生,畢業的碩士、博士差不多一百人,本科生更多。
這些門生弟子,是我學術向天空伸展的樹枝,是我詩學開出的花朵;新詩出來,大家圍觀,踩幾腳,留個言。其中有愛我者、美我者、私我者、畏我者、欲有求於我者。他們大多只留網名,像帶著面具做「躲貓貓」的遊戲。
雖然我很想知道某留言的人是誰,以此瞭解他的才情和喜好;但不好問,也不該問;現在的留言有點像匿名的選票,否則就有賄選和干涉學生言論自由的嫌疑。
拙詩長短不一,留言參差不齊,間有重複,編輯作了一些刪節。所錄留言,大體依時間排列。這讓我的同道、學生、朋友,認識不認識的人,都快樂地棲居在一個新詩「博客共同體」裡。
到感謝的時候了,首先感謝《詩刊》社連續發表我的作品;感謝楊志學兄將拙詩選入《中國年度優秀詩歌》二○一四卷、二○二○卷、二○二一卷、二○二二卷;感謝王光明兄將拙詩選入《中國詩歌年選》二○○八年卷;感謝趙麗宏兄的《上海詩人》、朱蕊兄的《解放日報‧朝花》、龔建星兄的《新民晚報‧夜光杯》,提供園地,栽培小詩;尤與詩人張燁、林祁、徐芳、楊繡麗、劉強、楊賽、徐丹、魏傑談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感謝在散文、新詩裡互相鼓勵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兄;感謝為我的博客打理,從博客開張,到博客關閉的師大圖書館副館長胡振華兄。新浪博客關門了,這本博客詩集就放在它的門邊,作為紀念。因為那裡有關心、路過、駐足、留言和未曾留言的朋友們,有詩歌也寫不出的許多美好的人事和感情。
蘭臺出版社社長盧瑞琴兄以她的大度和寬宥,欣賞我的詩,每每在我的博客裡留言,並允許詩集在蘭臺出版社出版;主持編輯的宇樵兄從精心排版,到設計封面,不辭辛勤,才有了這本裝幀精美的詩集。
謹將像穿著筆挺的西裝,裹著紅綢的詩集,獻給在同一所大學裡教高等數學的我的妻子陳啟純,獻給我們共同的青春。
朱自清說:「國學是我的職業;文學是我的娛樂。」
我想說的是:國學是我職業;書法、攝影、歌唱是我的娛樂;詩和散文,是我一生的寄託。
曹 旭
於上海伊莎士花園五十五號夢雨軒
二○二三年三月十七日 星期五
《長亭‧短亭》──曹旭博客詩選
《長亭‧短亭》是一部精選曹旭詩人的博客詩作集,是他多年來以詩歌探尋生活與歷史軌跡的深情告白。此詩集巧妙地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物融合,以詩語撰寫他對家鄉、親人、時光的依戀,猶如一段心靈之旅,讓人真切感受到詩人心中的柔情與哲思。
曹旭的詩句帶有江南的煙水氣息,充滿了樸實卻深情的文字。他的詩如清流般流淌於字裡行間,穿梭於故土的泥土芬芳與人際情感間,以生動的描述刻畫出生活的點滴。在《江南短調》一輯中,詩人描繪村莊、河流、鄉村的方言,將讀者拉回家鄉那片土地。這些詩篇既像是他對江南的致敬,也像是他以詩為舟,無論身在何處,內心始終牽掛著故土的訴說。
詩集中以親情為題材的篇章尤為動人,無論是祖母的燈、父親的麥田,還是給孫女的詩信,都展現出一位詩人對家人的無限愛意。尤其在《親情燈光》一輯中,曹旭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祖母微弱燈光下的日子,描摹出祖母的臉龐彷如苦日子的下弦月,將讀者帶回那種暖中帶傷的溫情回憶。
詩集最具特色的是詩人對古今對話的詩作。他善於從古人的視角切入,以現代詩的語言重述古人的情感,例如在《古人今詩》中描繪王維、李白等詩人,將古人的形象轉換成有血有肉的當代心靈投影。這種創作既表現了詩人對傳統的深厚理解,又體現了詩歌在現代語境下的新意。
曹旭將詩視為生命的見證,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更是他對世界的獨特詮釋。他在自序中描述詩歌如行走在歧路上的放羊,並不需刻意捕捉;他對詩押韻和分行的隨性處理更強調內在節奏的自然流動,體現出一種有別於傳統格律的自由。他的詩不刻意矯飾,而是自然流露出真摯的情感,為讀者留下純粹而美好的閱讀體驗。
《長亭‧短亭》詩集中,曹旭既以詩書寫自己的生命,又為讀者開啟了通向他心靈的窗口。這部詩集不僅是詩人對時光的懷念,更是一份對世界的溫情呼喚,是一部既親切又哲理深厚的現代詩作。
試閱
媽媽,您別拉了
——紀念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
小 引
汶川大地震:最震撼的畫面——一個媽媽拼命拉壓在廢墟下死去的孩子。
她聽到孩子在說:
(一)
媽媽,您別拉了
您就是把我的胳膊拉斷
我也不能牽著您的手
放學跟您一起回家了
媽媽,我已經喘不過氣
我想說
但說不出的
最後一句話是——
媽媽,我愛你
媽媽,我的手上全是血
我把血的指紋
烙在您的掌心
算是我留給媽媽
生我養我的見證
(二)
媽媽,您不要把我的書包
拉出去
即使在黑暗裡
我也要讀書
和我壓在一起的
還有布娃娃小熊
您把熊娃娃拉出去
讓她和您一起生活吧
媽媽,您的眼淚
正一滴一滴地
落在我的臉上
您的眼淚和血
一滴一滴地好燙
(三)
校園裡一片廢墟
灑物如雨
像五月的田野
開滿凋謝的鮮花
新落成的大樓
怎麼說倒就倒
我們都來不及逃跑
有的同學
甚至來不及喊叫
學校操場上
被老師長長地
排成幾列縱隊的
是我們的鞋子和書包
這樣可以知道
有多少孩子
和我一樣
媽媽再拉不出去了
(四)
媽媽,我現在好冷
我正在去天堂
請您把暖色的黎明
剪成一小塊一小塊
給我做一件衣裳
請在上面綴滿
我可以觸摸到星光
媽媽,我不要去天堂
我要回家
我要回家
我做完作業就回家
我會一個人回家
我會騎著白馬回家
我會打著白燈籠回家
我要和風雨一起回家
媽媽,您不要再拉
我相信有來生
我會有來生
在來生見面
您還是我的媽媽
完成於二○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原載新浪《曹旭博客》
【博客留言】
朱立新
十三年過去了,廢墟可以掩埋,傷痕卻無法抹去,有些畫面永遠定格在那個瞬間,有些苦痛永遠烙在了人們心裡。空寂操場上排成縱隊的書包和鞋子,斷垣殘壁前緊緊拽住的大手和小手,多少柔弱而淒苦的魂靈徘徊在那兒,想在風雨之夜打著白燈籠回家。一首《媽媽,您別拉了》,是為了忘卻的紀念,鬆開吧,放手吧,好好生活吧!而詩人胸中的哀痛和悲憫卻在欲放未放之際把人的心揪得更緊。
劍公子
十年的創作,卻壓到了十三年才展出,我想這也是一種態度。
用戶5463353142
看著看著就淚流滿面了。以孩子純真的視覺出發,一切都是那樣純潔無瑕,孩子的世界裡只有學校,同學,操場和作業,還有媽媽的愛。平凡的日常生活,平淡的筆觸,戳中淚點,深深直擊靈魂深處。
樂莫樂兮新相知97
讀這首詩時,無力感、壓抑感撲面而來。五月十二日那天,川渝室友還跟我講,好多小夥伴都留在了十三年前的那個夏天……
二加一ll
這首詩最動容的是:媽媽,請把我的布娃娃拉出去。我感受到全詩的壓抑之感,孩子活不下去了,那個娃娃是他/她的化身,是他/她對生最後一點的渴望,亦是希望娃娃代替他/她可以陪伴媽媽。不止血是燙的,淚水也是滾燙的,十三年前尚在幼稚園的我還不懂什麼是生與死,但是看到新聞以為再也見不到遠在他鄉的爺爺奶奶時,亦是哭的泣不成聲。
喜歡千千的紅豆派vv
讀完不覺潸然淚下……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和我們最親近的人,媽媽在的地方才叫家!
Yier-r
「媽媽,我愛你」是每個孩子都想對母親說的,然而,這個孩子卻「已喘不過氣」、「想說 但說不出」,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奪走了孩子對母親最後的表白。如此真摯的語言,打動人心。這便是詩人,這便是詩歌。
含 章
「我們的書包和鞋子/被長長地/排成幾行/校長想統計/有多少孩子/媽媽再也拉不出去了/和我一樣/」書包和鞋子如果不屬於孩子,越整齊的排列只是更加無聲的悲泣。廢墟、遺物如四月的鮮花遍野,殘酷綻放的花是張開的血盆大口。十三年了,縱身一躍十三年了,滿是泥汙的臉十三年了,坍塌的世界十三年了,願媽媽的眼再沒有絕望的淚,孩子都在陽光下奔跑,長大。
柯昌禮
十三年前的五一二是個沉重的日子,那天發生的事情歷歷在目,恍如昨日。此詩情感真摯,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感人肺腑。
雁 行
詩人是用孩子的心和深沉的眼睛來寫詩啊!
日出有曜2013
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寫至親的生離死別,如泣如訴,孩子的世界裡,媽媽就是全部,媽媽,你別拉了,不是孩子放棄了生的希望,是孩子不捨得看著媽媽在生冷的泥石瓦礫中絕望。
葉當前
十三不是一個特殊的數字,但作為一個地支輪回的開始,回憶過去,面向未來,十三又是一個有意味的數字。大自然印下的傷痕,通過一雙緊拉著的手定格在文字符號中。這雙手拉著下一代人,本以為拉著希望,卻只拉到布娃娃的寄託。詩歌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這首長詩的蘊涵如此深醇,且慢慢咀嚼吧。
文志華
詩人是用希望和色彩去寫絕望;用回家寫離家;真是最高明之處。中國人最重家,我想起晉獻文子建造家室的故事。張老祝賀他,歌於斯,哭于斯,舉國族於斯。他用在新房子哭喪的悲事去寫居家的喜,揭示家的意義,被人們稱善。詩人用喜悅,用回家寫母女生離死別,回家是讓靈魂得到安頓,回家讓人生得到完整。
風雪山松
此詩分為幾個小段落,重點聚焦臨別話語、書包、布娃娃小熊、成排的遺物、天堂、破房子這些意象,典型而又熟悉,不知不覺間便可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瞬間。
凝 之
汶川地震已經發生了十三年,這首詩歌也整整寫了十三年。十三年後的今天早已不見當年的廢墟,荒蕪舊址上撒滿了歡聲笑語,開遍了新生的花兒。但是敏感的詩人永不會忘記,當年的舊人永不會忘記。睡著的人永遠睡著,醒著的人卻永遠醒著,並將故事說與後人聽。
長亭 短亭
———題名詩
我把我走過的
人生的每一個驛站
都用一朵花命名
我把沿途的花草
植成有意味的風景
當我夢中回鄉
迷失道路
那些有名字的花草
便是長亭 短亭
二○○五年五月作
原載新浪《曹旭博客》
【博客留言】
龍 毛
夢想的路通向遠方,我們都是離人。離人的夢裡,沿途的花草招搖,變成了歸途的長亭與短亭,變成夢溫柔的指引和召喚。
非 衣
五裡暮靄,十裡青山。你,隱藏在你的花裡。
樂莫樂兮新相知97
人生往前看充滿絕望、痛苦;但是往後看則是甜蜜的回憶。詩人用文字溫暖了往日的苦難。
綠袖子少年
四年前的夏天認識老師,三年前的夏天,每天傍晚散步時讀一讀老師博客裡的文章,無論是那螢火蟲還是蟋蟀,皆滿懷希冀。而今夏已末,獨困愁城,捧來老師的詩歌一讀,更是悵惘。我希望歲月慢一點,讓老師做更多想做的事,也讓我早日找到該走的路。
木樨風外秋
十里長亭,五里短亭。人生的驛站不停變換,通過文字,將走過的人生之路「植成有意味的風景」,我們駐足欣賞,每每流連忘返于花團錦簇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