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邊享:為什麼豬油是臭的,橄欖油是香的?
我吃,故我在
我們在嶽鄐W認識整個世界
盤中物透露了人類過去和現在的祕密
食物的故事不僅和烹飪有關,也與文化有關。作者追蹤回溯當前的食物趨勢從何而來,也探究人們的口味和焦慮。故事的核心為食物史上的八大革命,揭示了以前隱而未見的關連:
*開羅街頭小吃的源頭為什麼在印度?
*素食主義者和食人族有多麼相像?
*吃微波尷漁a庭和史前的原始人有哪些共通點?
*小麥如何成為征服全球胃口的主食?
*蝸牛怎麼會是人類早期演化的焦點?
食物是文化的指標,食物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文明史。最重要的是,食物是普天下皆感興趣、無法抗拒的話題,因此《食物的歷史》始終是一本理直氣壯講述人類樂趣的書。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Felipe Fernández-Armesto,1950-)
現任聖母大學歷史系雷諾茲講座教授,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教授研究員。出版過《食物的歷史》《文明的力量》《我們人類》《大探險家》《一四九二》《改變世界的觀念》等暢銷歷史著作,並已被翻譯成二十五種語文。獲獎無數,包括英國頒給對航海史與殖民史有傑出貢獻的國家海事博物館「凱爾德獎章」與「約翰卡特布朗獎章」;西班牙頒給地理寫作與美食寫作的國家獎章;《食物的歷史》獲2003年國際烹飪專業協會最佳飲食寫作獎;《大探險家》則是獲2007年世界史研究會年度最佳圖書獎。定期為西班牙第二大報日報《世界報》以及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周報》撰寫專欄。目前定居在倫敦。
韓良憶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曾任報社編譯與記者多年,目前旅居荷蘭,專事翻譯與寫作。著作有《我在法國西南,有間小屋》、《羅西尼的音樂廚房》、《流浪的味蕾》、《青春食堂》與《鬱金香廚房》等,譯作有《如何煮狼》、《牡蠣之書》、《把紐約名廚帶回家》、《安東尼.波登之廚房機密檔案》等。
2003年國際烹飪專業協會最佳飲食寫作獎
費南德茲─阿梅斯托宛如行家吃龍蝦,津津有味地剝殼,剝開了食物歷史上的神話。
——《舊金山紀事報》
費南德茲─阿梅斯托替嚴肅的飲食寫作添加了人性與刺激,是傳奇美食作家布伊亞─薩瓦蘭之後的犁>
——《紐約時報書評》
一本充滿知識的歷史書,但絕不珊瞗G作者的看法雖強烈,但讀來極為興然有味。
——倫敦《金融時報》
具有高度的刺激與娛樂性……一本令人驚嘆的博學之書,釵h趣味的內容讓人大開眼界。
——《紐約時報》
自序
第一章 烹飪的發明──第一次革命
你一旦把檸檬汁擠在牡蠣上,便開始改造牡蠣,使牠的質地口感和味道產生變化。把食物醃很久,就和加熱或煙燻一樣,也會轉化食物。攪拌牛奶以製作奶油簡直像煉金術,液體變成固體,乳白變成金黃。凡此種種轉化食物的方法既然都這麼令人瞠目稱奇,生火煮食這件事為何會顯得卓越出眾呢?
第二章 吃的意義──食物是儀式和魔法
放眼天下,不論何方,飲食都是文化的轉化行為,有時更是具有魔力的轉化行為。它可使病弱者變得健康,可以改變人格,將看似世俗的行為變為神聖。崇尚健康食品的人,還有為了美容、提高智力、增加性慾或追尋性靈而吃東西的當代時尚人士,和食人族都是同類。他們都是為了某些食物的超越性弁遄A而吃這些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