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可以複製嗎?
你想複製自己嗎?
自然繁殖的人類會有一天給複製人替代嗎?
序
複製無礙?!
當我還在修讀生物技術時,就如很多科學家和年輕人一樣,被生物技術和複製技術的研究所吸引。它可以治療遺傳病,可以培養出器官作移植用途,還可增加世界糧食的生產,解決我們生活上很多的問題。可是當我認識更多,我的疑問便出來了。問題主要是圍繞道德與科研的平衡。複製技術恍似萬能,能幫助人類改善生活和解決很多難題,然而被隱藏的問題可能更多,而且影響更長遠。我害怕看見複製技術的失控,曾看見報上一隻人類耳朵長在一隻老鼠身上的照片,令我毛骨悚然,實在難以接受這樣培植出來的人類器官移植到我的身上,但我相信還有更多、更恐怖,卻又看不到的複製生物失敗個案。威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他一篇很著名的文章《機器複製時代的藝術品》(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中曾討論過被機械化生產的藝術品會失去了其獨特 ,透過大量複製,藝術品變得重複、同質和標準化,複製品與被複製品可以毫無關係,原本的藝術品可以被淡忘和扭曲,其藝術價值亦然。將這個概念移植到複製人類上,可以想像被複製的自然人類和複製人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
其實一切的技術本身也沒有好與壞,關鍵在於掌握技術者的用心。以兩位當代研究複製技術的學者為例,農民出身的華裔學者楊向中將自己複製技術公諸於世,促進了全球首隻複製 物桃麗的誕生,又將複製技術帶回中國,讓美國乳牛幫助貧窮農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讓中國農民共享複製技術的成果。另一方面,南韓複製之父黃禹錫為求贏得國際的聲譽,竟做出公佈捏造科研結果的欺瞞行為。不過無論科學家的用心如何,時代的巨輪是無法阻止的,相信複製技術亦會持續發展,只有透過帶出可預見的問題,讓更多的人討論和思考,才可令行者三思。
其實我第一個關於複製人的創作早在修讀生物技術時已開始構思,並於畢業後寫成,但並沒有收入這本書內。經過十年多,第一隻複製羊桃麗和第一個複製人夏娃先後誕生了,還有很多生物技術正不斷發展,市面上關於複製人的故事和電影亦相繼推出,那個故事已不再新鮮和有趣了,寫作技巧和故事編排亦嫌粗糙。
於是從頭做起,本書的第一部分〈我要……我不要……〉是透過小故事以回顧和探討的方式對人類繁殖的喜與樂作一簡介,然後再估計和展望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第二他是……〉原本是一個於數年前構思的劇本,敘事的方式與書中其他的故事不同,故事的時空交錯比較複雜,讀者可能需要花點時間去重構故事發生的經過。第三個故事〈老死〉是源於桃麗的逝世而寫的,牠的逝世令我想到能自然地正常老死原來是一種幸福,然後又想到故事結尾的一幕,但因不想故事主人翁太悲慘,所以撰寫的過程中給了他一點溫暖。最後一個故事〈自然人vs複製人〉是看過一些討論複製人道德問題的書後,發覺若複製人受病菌或病毒侵襲,可能會引致大量人類的死亡,於是構思了這個優良品種複製人的故事。寫完之後,再看了關於赫胥黎(Aldous Huxley)早於一九三二年寫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雖然作者敘事的基調與本書不同,但發覺竟有不少相通之處。原來我們的前人對複製人世界已十分關注,只是他的故事諷刺味道非常重。
最後借此機會感謝幾位曾協助本書出版的好友,包括馬宣立、林蔚文、戴文婷三位醫生提供的醫學知識和給予的意見,協助修改工作和資料搜集的任艷蘭和葉雅雯,贈送楊向中DVD給我的張國良老師,容忍我進度緩慢的編輯葉海旋和譚芷茵,協助設計本書的趙綺媚,協助設計和繪畫插畫的簡霈盈和陳淑雯,還有很感謝我的父母以自然的繁殖方法帶我來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