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過了,經濟學的實驗室是真實的世界,很麻煩,這種觀察為時甚久,年逾古稀我還在繼續。但我認為,這套《經濟解釋》可以減少後學的二、三十年的時間。應該可以:我走了很多冤枉路,浪費了很多時間,左淘汰右淘汰,才獲得剩下來的今天自己認為是可靠可用的理論及概念。
《經濟解釋》集中在我個人認為大有用場的理論及概念,也花了好些筆墨解釋一些行內普及的理論及概念為什麼給我淘汰了。是一個老人家走過的路,同學們讀《經濟解釋》是跟著老人走一趟。是一條走得通的路,通道是也,但不是唯一的。這是科學的本質吧。
本書從個人選擇的基礎出發,解釋不同合約或不同制度的出現,也解釋了中國改革的演變,皆從交易費用這項不容易處理的局限轉變入手;而交易費用、制度費用、合約費用、約束競爭費用、租值消散等,被作者一起畫上等號!世界多麼有趣。
序
從新古典發展起來的經濟理論又稱選擇理論(theory of choice),即是人的行為或行為促成的現象一律是人類自己選擇的結果,包括自取滅亡的行為,而這選擇是受到局限條件的約束。局限的轉變可以翻為成本或代價的轉變。代價也是價,所以不管有沒有市場,需求定律同樣用得著。
複雜無數倍的分析是我們的社會有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老師阿爾欽說因為競爭出現了產權;我改了一下,說約束競爭出現了合約,進一步稱約束競爭的合約費用為交易或制度費用。這些費用是成本,或是代價,也即是價,其變動引起的行為又再要受到需求定律的約束了。
合約是制度,合約的選擇就是制度的選擇。經濟科學不問觀察到的合約或制度是好還是不好。實際的看法是:合約或制度是人類選擇的結果。我們因而問為什麼會有這種那種不同合約或不同制度的安排。
一九六六年的夏天,思考《佃農理論》時,我把佃農作為合約看,問:為什麼會有佃農分成這種合約呢?一九六七年初我以一整章處理合約的選擇,一九六八在芝加哥大學找到新資料,作了補充,《交易費用、風險規避與合約安排的選擇》一九六九年四月發表。那是我知道的第一篇開門見山地處理合約的經濟學文章。
然而,雖然合約也是制度,但比起一個國家的制度選擇,市場的合約選擇屬小兒科。我要到十年之後的一九七九年才開始苦思一個國家的制度選擇。結果是一九八一年寫好的《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嗎?》那篇長文。因為行內朋友反對的無數,該文要到一九八二年才發表。推斷肯定,理論清晰,而跟著中區彿是拿著該文對著鏡子看。這個毫無碰巧成分的準確推斷使我對自己關於制度選擇的分析充滿信心,今天回顧這信心來得不易,因為曾經有四位獲諾獎的經濟學朋友當年反對該文的推斷。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從那時到今天我在合約與制度的思考上沒有中斷過。這次從頭再寫二○○二年出版的《制度的選擇》,在沒有其他重要工作的干擾下用了十八個月。思想集中,應該有很大的改進。
張五常
二○一三年聖誕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經濟學的缺環
第一節:缺環的闡釋
第二節:自然淘汰的思維
第三節:新制度經濟學的起源
第四節:無從觀察的不幸發展
第五節:合約理論的基礎
第二章:科斯定律與租值消散
第一節:科斯的故事
第二節:科斯定律的闡釋
第三節:交易費用可從租值消散看
第四節:外部性理論的胡鬧與世界的現實
第五節:蜜蜂的神話與利他的行為
第六節:租值消散理論的起源與失誤
第七節:公海漁業、私產替代、利益團體
第八節:收入權利的界定與效率稅制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