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哺母乳對寶寶和媽媽有什麼好處?
什麼是正確而有效的吸吮?
怎樣知道寶寶是否吃得夠?
寶寶或媽媽生病可否繼續餵母乳?
媽媽上班後怎樣泵奶和儲奶?
多年來一直參與母嬰健康及培訓母乳餵哺的服務,並曾身體力行以母乳餵哺三名子女的馮慧嫺醫生,一一為你解答。
《餵哺母乳,知易行難?》不是一本只談母乳餵哺的書,更與大家分享幫助孩子戒掉奶瓶、建立良好的睡眠和飲食習慣,以及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等方法。此外,餵哺母乳與父母的生活細節也有關連,因此,媽媽前後的飲食宜忌、夫妻相處、避孕、產後抑鬱和各種乳房病變等在本書裡也有詳細闡釋。作者馮慧嫺醫生一方面從醫生的角度解說母乳餵哺的專業知識與最新資訊,另一方面身為有多年餵哺經驗的母親,書中馮醫生亦會以過來人的身份跟讀者細說個人的生活點滴和內心掙扎,並分享一些實用小貼士。
序
自序──那些年,醫生媽媽餵母乳的日子
馮慧嫺醫生(Dr. Amy Fung)
寫於二○一二年四月八日
修改於二○一三年十二月五日
在我腦海裡出現第一幅餵哺母乳的畫面是我八歲時,一天放學回家看見媽媽以母乳餵哺初生弟弟。印象中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媽媽餵哺母乳,後來記得的都是胖嘟嘟的弟弟用奶瓶吃奶的情景,我記得自己也曾幫忙餵他呢!自此之後,一直沒有機會接觸餵哺母乳這課題。後來在醫學院受訓時的一次短講中,聽到一位中年女講者說:「以前我兩個孩子都沒吃母乳,但當我知道餵哺母乳原來有這麼多好處後,我決定生第三個孩子,好親身經歷一下餵哺母乳的滋味。」想不到在十多年後的今天,我也親身以母乳哺育三個孩子。我選擇三次餵哺母乳當然並不單純因為當年講者的一句話。經過餵哺三個孩子的第一身體驗後,我認為餵哺母乳雖然付出不少代價,但回報遠遠超過我的付出,因此,這「投資」是非常值得的。細心想想,假設人有八十歲命,最需要母乳是首兩年,只佔整個人生的百分之二點五罷了。
二○○八年春,忽發奇想,首次寫下自己以母乳餵哺子女的心路歷程。同年夏,某著名兒科醫生接受某本地報章訪問,指母親患乳腺炎或正服用藥物等情況下必須停止餵哺母乳。看見這些常見的謬誤很是慨嘆,於是鼓起勇氣在本地報紙發表文章,細說母乳餵哺的正確觀念。接著是中國內地奶粉發現含三聚氰胺,嬰兒持續進食後出現腎結石的事件,自此我便開始在不同媒體分卷的心得及在報章撰寫母乳餵哺的專欄。
對我來說,心情最放鬆就是餵人奶和駕車的時候,很多寫作的靈感或新思維都是在這些時候孕育出來的。二○○九年二月十一日,大清早上班前,我一邊抱著老三餵母乳,一邊心血來潮想將自己餵哺母乳的經驗有系統地輯錄成書。得到多方的支持,終於在二○一一年春開始計劃出版這本書,期盼更多人能夠分享我的心得。
本書有如下特色:
一、這不是一本只談母乳餵哺的書。餵哺母乳只是「湊仔」的其中一個環節,本書還會與大家談及如何照顧小朋友的睡眠和飲食、戒奶瓶的方法及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等課題。此外,餵哺母乳與父母的生活細節也有關連,因此媽媽產前產後的飲食宜忌、夫妻相處、避孕、產後抑鬱、乳癌等題目也是本書的內容。
二、結合知識與實踐。有些媽媽或者會覺得醫護人員只會從醫學角度以標準答案回答她們的提問,不會分享個人經驗,我可能是較例外的一個。在本書裡,一方面我會從醫生的角度解說母乳餵哺的專業知識與最新資訊,另一方面身為有多年餵哺經驗的母親,我會以過來人的身份跟讀者分享一些個人的生活點滴、內心掙扎及實用小貼士,盼望令餵哺母乳的讀者更有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