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發生在葉門的戰爭,從來都不只是內戰。
而是與美蘇對立、圍堵共產主義,
以及蓋達組織的興起、衰頹與再興,
對抗美國、美國總統的決策,
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然而,不管是誰對抗誰,對葉門人來說,
那些反抗的人、或是被反抗的對象,他們帶來的,有時,其實是一樣的困境。
◎先知指定的「最後避難處」,為何會落入連年內戰、飢荒的悲慘境地?
葉門,這個在西元七世紀時,被當時遭遇困厄的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指定為「當災禍降臨時的避難處」,為何會在一千多年後,落入連年內戰、飢荒的悲慘境地?
二次大戰後,美蘇對峙,對峙勢力甚至分別進入南北葉門。一九七九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沙烏地人奧薩馬‧賓‧拉登(Osama bin Laden)前往阿富汗,協助美國建立基地與軍事訓練。在對抗蘇俄的過程中,賓‧拉登成為了伊斯蘭的「聖戰」英雄,並建立誓言打擊社會主義勢力、以逐出異教徒為目標的蓋達組織。而當時仍由社會主義主導的南葉門,便自然在蘇俄對阿富汗停戰後,成為賓‧拉登的主要戰場。
◎「最後避難處」,為何會成為誕育「恐怖組織」的溫床?
本書中,作者不但從頭梳理為什麼先知指定的「最後避難處」最後卻成為「恐怖組織」的基地,各項資源(人力、物力)的補充來源(在葉門,捐款給蓋達?再自然也沒有!)也娓娓道來賓‧拉登如何從美國的朋友,轉變為矢志將美國勢力驅除出阿拉伯半島的「恐怖份子」。他如何躲過美國與美國盟友的追殺,如何調停或周旋極端勢力之間的齟齬與對立。他與他的蓋達組織,如何在葉門獲得最大的支持,以及最大的反對。他與他的後繼者,如何說服葉門人,他們應該在這個「最後避難處」引發攻擊行動?以及,他說服了誰,又有哪些人反悔了,與始終反對他的主張。
◎美國的總統們如何對付「恐怖主義」?
九一一事件後,蓋達成為美國的頭號反恐目標。本書作者整理的大量的資料與訪談,描述出美國如何以大國之力,在葉門進行各種「反恐行動」。除了特種部隊、無人機狙殺這類技術類或戰術面的描述外,本書作者也在本書中描述美國的總統們如何對付「恐怖主義」──用錢控制北葉門總統薩雷斯的小布希,如何讓薩雷斯主動提議讓美國的戰鬥機自由來去、打擊鎖定目標;歐巴馬又是如何審視思考是否狙殺賓‧拉登,相關行動,其實只由五十名不到的美軍特種部隊進行?
本書並同時提到,美國著名軍事將領、前任國防部長,最後與川普在敘利亞問題上衝突而下台的「瘋狗」馬提斯,他在歐巴馬任內,為什麼已經能夠預言葉門會成為下一個阿富汗?他在當時碰到什麼樣的問題?以及採取什麼樣的決斷?美國的總統們,到底是在消滅「恐怖主義」、「恐怖組織」,或是助長這些敵對勢力的發展?
◎「恐怖組織」,如何培養「恐怖份子」?如何養成自殺炸彈客?
一對兄弟,哥哥成為蓋達的一份子,弟弟成為自殺炸彈客,他們如何選擇並堅持自己的人生?成為自殺炸彈客的弟弟,犧牲前使用的自殺帶,甚至是親生哥哥替他「開發」的?除了國際與葉門之間的連結,本書作者也透過介紹數個著名的極端組織成員,讓讀者更能了解到:要說服甚至培養一個自殺炸彈客,或者是極端組主義成員,並不單純只是靠信仰。然而促使他們下定決心的是什麼?
「亡國感」的來源,有時候並不只是來自大國的欺壓。對葉門人來說,那些反抗的人、那些站在大國那一邊的人,他們帶來的,有時是一樣的困境。
南、北葉門的對立,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的各有所圖,以及蓋達組織的崛起、破滅與再興,導致葉門戰爭註定無法結束。
畢竟,在大國爭利、宗教對立與族群衝突下,人道與否,從來就不會是最重要的事。
名人推薦
「關於蓋達在葉門的興衰歷程,《葉門戰爭》是一本權威且文字敏銳的著作。本書有著龐大的恐怖分子系譜,然而也活生生地描繪了美國政府在了解並影響一個全然陌生文化時的舉步維艱。他這本從一九八○年代寫起的記事,隱約地將葉門放到了全球聖戰運動的中心附近;這裡可能不是蓋達的起始點,卻總是替運動提供了眾多步兵,而它現在繼承了阿富汗,成為美國政府在反恐中最迫切顧慮的地方。」
──羅伯特‧R‧沃斯(Robert R. Worth),《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一部分是當代史,一部分是解釋敘述……強森純熟地在數十年範疇、全球各大陸與各種語言間來去自如……《葉門戰爭》針對美國過去二十五年的行徑,有著令人信服的洞見──鳥瞰那些成功與失敗,望穿它們令人不悅的灰色陰影。」
──海莉‧施威特蘭‧艾德華斯(Haley Sweetland Edwards),《華盛頓月刊》(
Washington Monthly)
「格雷戈里‧強森寫下了二○一二年有關蓋達的最佳新書,也是近年來有關葉門的最佳書籍……《葉門戰爭》是一本與(蓋達在阿拉伯半島)之發展相關的詳盡敘事記錄。本書讀來引人入勝……」
──布魯斯‧里德爾(Bruce Riedel),《野獸日報》(Daily Beast)
「從第一頁開始,《葉門戰爭》就像小說一樣展露事物面貌,毫不費勁地引導讀者穿過大串複雜狀況和陌生人物,讓他們的故事活靈活現……(強森)在現場付出的歲月展現於豐富而引人入勝的大量細節,而這種特色鮮少會出現在恐怖主義相關書籍中……其成果便是一本豐富的記事,以及一張有說服力的人物像,描繪的不只是葉門的聖戰主義趨勢,也描繪了葉門總統阿里‧阿卜杜拉‧薩雷赫的崛起與其沒落之起點,他引人爭論且矛盾的人格不時躍然紙上。」
──J‧M‧柏格(J.M. Berger),《Intelwire》
「(強森)可能是本國面對這塊上帝所遺棄、因部族撕裂而一貧如洗之地的第一流專家。」
──布魯斯‧霍夫曼(Bruce Hoffman),《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
「扣人心弦而眼光獨到。」
──《書目》(Booklist)
「文筆結合了學術和新聞風格,且多半基於作者於葉門進行的口頭採訪,這本書十分好讀且應能啟發不熟悉葉門政治的人……十分推薦。」
──M‧葛蕭維奇(M. Gershovich),《選擇》(Choice)
「傑出的歷史發展記錄……敘事方式讀起來與其說像歷史教科書,不如說更像吸引人的虛構故事……對於想要更了解成為蓋達最後避難處之國的人,本書是極有價值的資源。」
──麥可‧克洛普(Michael Kropp),《邏各斯》(Logos)
「格雷戈里‧強森,這位葉門兼聖戰極端主義的權威,在《葉門戰爭》中,針對唯一持續對西方造成真正威脅的蓋達分支,交出了文筆一流、採寫深入的作品。」
──彼得‧L‧柏根(Peter L. Bergen),著有《追緝:從九一一到阿伯塔巴德,奧薩瑪‧賓‧拉登十年搜索記》(author of Manhunt: The Ten-Year Search for Osama bin Laden from 9/11 to Abbottabad)
「格雷戈里‧強森為後九一一時代最缺乏報導且最受誤解的一些故事,寫下了一本突破之書。《葉門戰爭》有著扣人心弦的文字以及對細節不可思議的專注,而具備動作小說的速度。但這些故事又太真實。如果我們忽視葉門逐漸擴大的隱蔽戰爭,又無法從其複雜歷史中學習,我們就得自行承擔後果。接下來的幾年裡,強森會被視為少數搞清楚狀況的人。」
──傑瑞米‧斯卡希爾(Jeremy Scahill),著有全球暢銷書《黑水內幕︰私人保安公司如何崛起為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公司》(author of the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Blackwater: The Rise of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Mercenary Army)
「《葉門戰爭》難能可貴地,讓人得以一窺蓋達在葉門的行動史。格雷戈里‧強森解釋了該國現況、威脅所在,以及我們為何該關注的理由,而讓我們大家獲益良多。」
──阿里‧H‧蘇芬(Ali H. Soufan),著有《黑旗軍:九一一內幕與對蓋達戰爭》(author of The Black Banners: The Inside Story of 9/11 and the War Against al-Qaeda)
「蓋達主題的最佳書籍之一。」
──智慧精選(Selected Wisdom)
「強森……產出了蓋達(葉門)行動的第一本全史:針對讓美國如此頭疼的諸多行動、人物和動機,寫下了引人入勝的記錄。」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
格雷戈里D.強森
格雷戈里‧D‧強森(Gregory D. Johnsen),曾任葉門傅爾布萊特(Fulbright)獎助研究員,是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候選人,BuzzFeed之麥可‧黑斯廷斯國家安全研究員(Michael Hastings National Security Fellow)。時常擔任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來賓的他,也為《紐約時報》撰寫文章。他現居紐約州伊薩卡(Ithaca)市。
格雷戈里‧D‧強森曾在約旦擔任和平工作團志工,在葉門擔任傅爾布萊特獎助研究員,並於埃及擔任傅爾布萊特─海斯(Fulbright-Hays)獎助研究員。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他獲選為BuzzFeed首位麥可‧黑斯廷斯國家安全報導研究員,並在此贏得國家新聞基金會(National Press Foundation)之德克森獎(Dirksen Award),並與廣播節目《Radiolab》共同獲得皮博迪獎(Peabody Award)。
過去兩年,他效力於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 Security Council)葉門專家小組。
他擁有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普林斯頓大學及亞利桑那大學碩士學位,以及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黑斯廷斯大學學士學位。強森著有《葉門戰爭》(The Last Refuge: Yemen, Al-Qaeda and America’s War in Arabia)。
唐澄暐
政治大學新聞系、台南藝術大學紀錄所畢業。曾任《台灣立報》國際版版主及編譯。喜愛怪獸及幻想作品,目前同時從事翻譯及怪獸小說寫作。譯有《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五十億年的孤寂》、《地球之後》、《怪獸大師圓谷英二》等書。著有短篇小說集《陸上怪獸警報》等。
目錄
各界讚譽
作者簡介
地圖
序
第一篇 興衰起落
第一章 不毛之地
第二章 下一個阿富汗
第三章 戰爭之犬
第四章 信仰與對抗的智慧
第五章 在南方的工作
第六章 總統的盟友
第七章 新戰爭
第八章 「科爾號」事件
第九章 美國人的勝利?
第二篇 遺忘
第十章 「改造」囚犯的可能?
第十一章 北方的造反
第十二章 監牢的試煉
第十三章 政策轉變的原因
第三篇 新一代
第十四章 大逃脫 121
第十五章 復興蓋達 129
第十六章 《戰鬥回聲》 137
第十七章 暗殺王子 145
第十八章 欺騙國會的原因154
第十九章 薩雷赫遭到背叛 164
尾聲 造反之後 175
主要人物 177
致謝 180
來源與音譯說明 184
注釋 185
序/導讀
序
幾個世紀以前,阿拉伯沙漠中央某處,一名不識字的前牧羊人把他那一幫造反流浪者召集起來,準備交代最後幾句話。他們大多和自己的家庭與部族──也就是七世紀阿拉伯半島的兩大社會凝聚力──都斷了關係,來追隨這名前牧羊人,以及他那些上天啟示的故事。穆罕默德的主張,震驚了阿拉伯半島西岸麥加的多數人。因為一場暗殺陰謀而被逐出家鄉的他,逃到了北方求援。他已先派了一些追隨者跨過紅海,進入現今衣索比亞一帶,只留下隨身一小批支持者。剩下來這一丁點四處奔波而疲憊不堪的人,似乎已走到了末路。望著那天隨他進入沙漠的這幾人,穆罕默德說,「當災禍威脅時,便在葉門找避難處。」如果這沒成功,如果穆罕默德沒能活下來,那這幾個字就是給他們的命令。葉門是最後的避難處。
當然,歷史最後是往反方向走。穆罕默德孤注一擲的北逃沒有失敗。它成功了,為一個很快就會跨越各大陸的帝國跨出了起頭幾小步。充滿絕望與懷疑的閃爍片刻已消逝,但他當時說過的話終將留存,成為一旦緊急時刻來臨時的行動指引。穆罕默德這番話不僅僅是說給當下;他也是對著未來發聲。總有一天災禍會來臨,而他的追隨者會需要一個最後避難處。那天在沙漠裡他講話的對象就是那些人:同樣會逃往葉門的未來世代。他這番話就是送給他們的,不管他們到頭來會是什麼人。
對多數穆斯林來說,所謂穆罕默德下達孤注一擲的葉門遁逃命令,其實是杜撰的。但對其他人來說,也就是年復一年自認是唯一真正僅存信徒的那一小群人來說,他的指示是直接交代給他們,並且是針對他們的處境。也就因為如此(若無其他理由的話),人們就這麼信了。信仰戰勝了證據。
這些散布在世界各處隔絕地帶和孤立村落的小眾信仰者們,其實從來都不怎麼需要葉門承諾給予的庇護。總是還有其他的山區藏匿處,總是還有其他不可及的避難處能讓他們獲得安全。那些凡人君主,再怎麼樣還是得屈服於有限的時空。但到了二十世紀末,那些古老的屏障正在消逝。有一股可以攻打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全球級勢力崛起了。無人攻擊機對著他們的聚會發射飛彈,同時戰艦和戰機再三襲擊,將他們趕出其家園和村落。在穆罕默德發表那篇戰場演說的一千四百多年後,他所說的那一刻終於來臨了。確實,那就是他們的先知所預見的那場災禍。二十一世紀初的這群人們確實是他所選中的世代,而他們需要一個最後避難處。
二○○九年一月初,在葉門高地上離首都沙那(Sanaa)北方不遠處,這群人中的少數幾個人,於某間兩層樓藏身處內集會。他們來自阿拉伯世界──沙烏地阿拉伯、埃及、波斯灣──的各處,範圍遍及非洲至南亞。幾個月內,還會有一小群美國人以及至少幾個歐洲人來加入他們。就這麼年輕的一群人來說,他們的人生履歷意外的豐富。他們幾乎都在其他地方戰鬥過,並且失敗過。有些人被捕入獄,被關在世界上最陰暗的幾個角落裡。在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關塔那摩灣和葉門,他們為他們的失敗付出了代價。在潮溼的監獄牢房中,這些人遭到審問刑求,被剝奪睡眠,還被燒燙傷。但他們活了下來,而他們現在撤退到了穆罕默德的最後避難處。
那天待在那間藏身處的人是搭船前來葉門,靠著人口販子偷渡過亞丁灣,便消失在每天從非洲而來的難民潮中。有些沙烏地阿拉伯人把車向南開,加速穿過沙漠底下那條當作國界的隱形界線。其他人降落在沙那國際機場,自稱是阿拉伯學生或觀光客。他們之中至少有一個人就像穆罕默德最早的支持者那樣,騎著他的駱駝加入這場最新的聖戰,穿過幾百里的沙漠抵達安全藏身處。不管他們如何抵達,面對將要發生的事,他們都準備好了。
在世界的另一頭,準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對於將要發生的事卻還沒做好準備。這為新總統坐在白宮旁邊那間海─亞當斯飯店(Hay–Adams Hotel)裡的臨時辦公室裡,正準備要履行他在選舉期間承諾進行的改革。名列其中首選的是關閉關塔那摩灣監獄。這個拘留機構已令他困擾了好幾年,既傷害美國海外形象,又讓國內選民分裂。國內的法庭緊緊追打著此機構的法律基礎,同時刑求的消息又從關塔那摩的鐵籠裡流了出來。
雖然歐巴馬當時還不知情,但這一小群在葉門藏身處會面的人們,正準備要逼他動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會強迫他違背他的競選訴求,並在過程中展露出他那政府手上最棘手的難題:美國如果不再發動一場只會讓問題更加惡化的昂貴入侵戰,是要如何對抗這一群既敏捷又沒有所屬國的敵手?
歐巴馬上任準備處理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戰局,但他不會在葉門這邊花多少時間。二○○九年一月初那時,葉門都還只是次要問題,但這情況不會持續下去。到歐巴馬就任第一週結束時,他面對葉門和其戰鬥分子提出的問題,就得要有個解答了;然而截至那時,他甚至都還沒開始思考這個難題。
在歐巴馬就職儀式的幾天前,待在那棟沾滿沙塵的建築裡的那一小群人,舉行了他們自己的現身儀式。那場儀式完全沒有國際大事件的大排場,就只是四個人盤腿坐在地上,背後是一整面白布和一面黑旗子。要到日後,也就是歐巴馬總統簽署執行令、宣告他打算關閉關塔那摩灣的好一陣子之後,世界各地才會聽說有這個活動。但那幾個在葉門的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他們在沙漠中的狹小藏身處裡,僅僅靠著一臺攝影機和幾臺筆記型電腦,就用一支影片,讓美國總統以及其阿拉伯盟友──沙烏地阿拉伯人和葉門人──蒙羞。就連他們釋出資訊的方式也是經過精算,以讓效果達到最大。先是引人注目的前導:一篇於就職典禮幾天前就貼在聖戰網論壇上的媒體聲明;然後,等歐巴馬一宣誓就職,就發出完成品。
這段十九分鐘的影片證實了美國擔憂的最糟情況:過去一度被監禁的某人現在已是自由身,並威脅要殺害美國人。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一年多前釋放的前關塔那摩灣拘留者賽義德‧希赫里(Said al-Shihri),重新加入了蓋達。他穿著黑袍坐在地上,一邊肩膀掛著整條子彈帶,對著鏡頭搖著手指;他面前地板上還有火箭筒。他說,他在此宣布蓋達的葉門和沙烏地阿拉伯分支合併為單一組織:阿拉伯半島蓋達。當他說話時,蓋達的技術人員在螢幕底下打出了他的名字、頭銜和關塔那摩的拘留編號,三七二。
希赫里並不孤單。另一名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關塔那摩灣拘留者穆罕默德‧奧非(Muhammad al-Awfi),也出現在同一支影片中。坐在希赫里旁邊,穿著自殺炸彈背心,頭戴紅格子頭巾的,是葉門人卡辛‧萊米(Qasim al-Raymi),該團體的新任軍事指揮官。坐在這個半圓形的中心,因為兩側坐著大塊頭沙烏地阿拉伯人而顯得瘦小的,是阿拉伯半島蓋達的新任指揮官,納瑟‧武海希(Nasir al-Wihayshi)。這個留著大把鬍子、講起話輕聲細語的小個子葉門人,在阿富汗替奧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當了四年的祕書。他曾經是這位蓋達指揮官的個人祕書兼侍從官,而如今他開始自立門派。
葉門回歸戰場了。五年前上演的故事是美國成功記,它們在對抗蓋達的戰爭中搶得首勝。現在,這些戰果已不復存,而蓋達也回來了。歐巴馬總統和他的幕僚接下來得要搞清楚如何打一種截然不同的仗,而且得在全世界最不宜人居的其中一個國家開打,一個隨著食物價格飆漲、井水乾枯而在內戰與暴力中瓦解的地方。
這裡要講的就是這個故事。這是個關於蓋達在葉門興起、衰落最終又復活的故事。這故事講述著成功與失敗,講述新世紀的諸多挑戰,以及一種了解世界的新方式。這是個美國處在戰爭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