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吹,吹什麼?――吹未來職場能占有一席之地的人。
當大家坐穩後,你會成為那個搶不到位子而被迫當鬼的人嗎?
「在萬變時代,如何在未來不會淪為找不到位子而被職場淘汱的人?」
這個問題,或許這33位成長於沒有網路、手機年代,經歷近三十年來世界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大多在職場擔任中高階主管的建中大叔可以提供一些答案。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如何保證今天所學在未來還管用?今日熱門的大學科系不見得是未來邁向成功的門票。面對不可測的未來,個人應該具備什麼心態以確保在未來不會當鬼?
對於該念什麼科系而徬徨的學生,或剛踏上職涯之旅的年輕人,如果不以熱門職業作為成功的依歸,堅持走自己的路,又該如何克服心中的茫然與疑惑?
也許這群建中大叔的人生故事能讓你換位思考,突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盲點,打開眼界,理解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路的線性發展――讀什麼科系就只能做什麼工作而已!重要的是多學習,在不同的領域、面向中認識自己,找到屬於你的不平凡,才是在未來世界站穩腳步的關鍵。
書中不會給出什麼科系是最好的選擇的標準答案(其實也沒有標準答案,本書也不是在做各科系優劣分析),而是透過這33位畢業三十年、在各行各業各有成就的建中大叔的個人故事,啟發讀者如何為未來人生做選擇。
名人推薦
徐建國 ◎建中校長
陳美儒 ◎任教建中四十年資深名師
黑幼龍 ◎中文卡內基訓練創辦人
羅一鈞 ◎疾管署副署長
作者
駝客學校
駝客學校是由一群建中畢業三十年校友組成的網路媒體,進行建中校友深度知識專訪。這些建中校友都是在各行各業累積足夠經驗的專家,分享個人多年的專業知識;訪談內容從教育、醫療、科技、藝術、環保遍及各領域。
「駝客」一詞由來,據說是因為多年前建中操場中央是一片黃沙,每當有風吹過便漫起一片黃土煙霧迷濛,穿越操場的學子猶如駱駝穿越沙漠般,故戲稱為「駝客」。
駝客學校官方網站:https://www.camelschool.com
目錄
推薦序
1 一群建中大叔的眞心話――徐建國/建國中學校長
2 建中駝客,名揚四海――陳美儒/任教建中四十年資深名師
3成功來自幸運也帶來義務――黑幼龍/中文卡內基訓練創辦人
作者序――燉煮一鍋自我療育的養分
不當鬼心態Ⅰ――挫折是自信的母親
1簡國彬-想當老師變養豬,我的人生劇本不是照我的想法走
2唐述中-失敗了,要跟自己說「太好了」!
3蔡宏斌-擁抱挫折,心存善念
4喻劍飛-從垃圾一身到垃圾醫生
不當鬼心態Ⅱ――認清自己是誰
1林育政-不知道做什麼,先去做業務吧
2賀文凱-工作只是探尋自我的一個過程
3沈明哲-從選擇的過程中實現自己
4陳業鑫-用時間感及空間感回測你的人生
5潘世棟-掌握趨勢潮流順勢而為
6柯書林-生命無需完美,但求完整
7魏鑫陽-人生總會有最好的另一面出現
不當鬼心態Ⅲ――靠學習更新自己
1吳明璋-靠鴨子划水的自學重寫人生劇本
2戴志平-職涯中的電晶體時刻
3王明聖-你該創業嗎?那些不會告訴你的故事
4劉孝忠-從玩車到中醫,人生出其不意的變化
5諾雅-不要被世俗的成功定義牽著鼻子走
6古育仲-持續學習,讓自己持續強大
7姚大鈞-為自己創造選擇與被選擇的機會
不當鬼心態Ⅳ――夢想是奮鬥的燃料
1宋崗-為自己和藝術而活
2丁之飛-我可以成為我要成為的我
3初家祥-別跟陌生人走著同樣的路
4王嘉樞-風光的工作都很有挑戰性
不當鬼心態Ⅴ――不要一個人埋頭苦幹
1王騰坤-就算對未來茫然,也要相信自己
2邱建智-當一個成為別人夥伴的總經理
3游家郡-排球教我的幾件事
不當鬼心態Ⅵ――不怕砍掉重練
1李維仁-孩子真心話!爸媽大冒險?我們想要變成什麼模樣的父母?!
2賴青松-反時代潮流逆風而行,踏上真實的旅程
3蔣顯斌-用紀錄片代替閱讀索求知識
4沈偉平-當最好的已經出現,你還要追尋次佳的嗎?
5李孟鴻-跳出舒適圈去汲取人生不同的養分
不當鬼心態Ⅶ――成為更好的人
1若或-憂鬱症不管你是人生勝利組還是魯蛇
2吳明璋-寫作是我的人生整理術
3高啟峰-我的減法人生
4孫彬啟-成功,到底該是什麼模樣?
序/導讀
作者序
燉煮一鍋自我療育的養分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暖冬。一如往常,太陽照進建中紅樓穿堂,照亮整個會議室。
裡面坐著的不是學生,而是年近五十歲的大叔。這四十幾位都是建中畢業同屆的校友。他們放下假日與家人陪伴、陪客戶打高爾夫球,甚至給自己的時間,正熱烈討論三十年畢業後第一次重聚活動。當年沒有社交媒體、手機的年代,很多人在高中畢業後便失去聯絡。有別於學校正式的校友活動,大家籌畫自發性的年度聚會。許多人畢業後沒踏進校園一步,這個活動就算是給半百自己的一項願望清單。
為了籌畫年度活動,各班代表每月召開會議。所謂的代表,有些是三十年前的班長,有些想念老同學被拉來的,或是為了自己的願望清單,大夥每月聚會討論籌備至今。今天開會的焦點是替母校募款。儘管紅樓被列為台北市定古蹟,但校舍與圍牆多處破損、年久失修,颱風一到可能會坍塌。受限於政府預算編列,工程補助款項有諸多限制,有待校友共同募集。
這只是籌備會其中一個回饋學校的主題。籌備會除了討論三十重聚活動進度,也會討論學校年度募款需求,以便作為活動結餘款的指定科目。校長十分重視校友的聲音,也多次蒞臨與會指導與說明。在籌備會的過程,也不乏出現這樣的聲音:除了捐款之外,還有什麼可以回饋母校,甚至幫助過我們的社會?
如果把畢業校友累積成為跨屆的學習社群,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老師,也是這個社群的學生。三十年人生閱歷與工作經驗足夠開一系列的課程,就是「駝客學校」概念的誕生。以時下流行的自媒體,如YouTube、Podcast為主,成為這個深度知識分享的平台。
在某次「駝客學校」實體活動中,熱烈討論將網路分享轉化為實體出版的可能性。這個初衷促成這本書的誕生。這本書彙集從一九八五年到一九九一年畢業的三十三位校友的跨屆人生;從醫生到機師,藝術家到紀錄片倡議者,每個人活出自己的不平凡。
怪咖的高中生活
民國七十年代,也就是本書作者們進建中時,台北市與新北市僅有八間高中;再加上雙北以外的國中生,建中成為強力磁鐵吸引這些外地生北上就讀。在「北聯」舊制年代,建中吸引台灣各地的頂尖學子。
在這年代的「北聯」,國中生要考進公立高中升學非常競爭,多數進建中的學生應該都背負著家族和國中名校高度期待,無非就是可以光宗耀祖、提升地方校譽!但真正進到建中之後,發現所謂的「優秀、強者、學霸、天才」跟自己顯不匹配,充其量只是比較會讀書考試的機器罷了!
當然真正天才還是有的,這些怪咖同學直接指出老師計算錯誤。在那個年代,公開指正老師可說是挑戰權威,老師也會以刁鑽題目「回報」。一次段考下來,學生哀鴻遍野,大多數同學的分數都要「開根號乘以十」才勉強及格,但就有些天才型同學還是以九十幾分完勝。
建中校風極為自由,要不要讀書都看自己,許多人瘋狂玩社團,其中有些是又會讀書又會玩,天天翹課泡社團依舊上台大,但也有些分數不到大學錄取標準落榜。
三十年人生風景
但人生路很長,上台大或落榜只是一時差異;也不要小看這些落榜者,三十年後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的問:他們現在大多從事什麼工作?
七十年代,家長普遍認為會讀書就應該選醫科或理工組,這些都會影響作者分組的方向。大多數學生以理工(第二類組)跟醫農(第三類組)為主,只有三到四個班級學生決定社會組(第一類組)。高二開始分組分班,極少數在高三改變,以免打亂自己的大學聯考準備步調。
不可諱言,建中生在知識的理解與學習很強,擔任大學教授或醫生相當普遍。從理工類組來看,不少人擔任中高階主管,成為專業經理人。由於建中人較少選擇社會組,這些人後來也都成為律師、會計師等。儘管從政校友為數不多,也有人後來成為總統、副總統。
不過,大學聯考也許有高低分數,人生什麼叫成功是沒有定義,也沒有分數排名。當年春風少年兄,如今為人父母或為人師表,在面對下一代教育時,對於成功的定義有不一樣的體會。
不以成功定義人生
建中畢業三十年,許多作者的子女也正在上高中或已升大學,從教育現場的第一手觀察,本書作者不禁感嘆:「很多的孩子努力考上明星高中、大學後,才發現花了很多時間寫考卷、找考題的正確答案,但人生在世的所有事,哪有什麼正解?」即便近三十年的教育改革,作者仍然對於「成績魔咒」的現象憂心忡忡。
作者以自身的經驗,打破社會的刻板印象――「智商越高越成功」、「聰明的人比較容易成功」,這些話語就像影子般跟隨著學生時期的作者以及他們身邊的親友。現在終於可以跳脫當時的糾結,作者不希望再度被貼上學霸(資優生)的標籤,也不安於社會對於成功的主流價值,而是體會到:
社會大學是沒有成績單的:職場,就好像是人生百態的社會大學。不像校園的單純,但也不需要考試。在職場上,好成績不等於成功,但需要累積專案或資歷的經驗。作者分享當時在面對種種關卡的抉擇,絕非成功方程式般的線性思考。
擺脫成功方程式的枷鎖:一般人的看法,建中人本來就會成功。作者挑戰「成功」的定義,甚至卸下「成功」的光環,堅持走自己的路。在面對挫折與沉潛之後,如何轉念後再出發,培養視野與專業。作者群中一位為人師表者期盼本書提供讀者:「人生可以有不同的樣貌,保持對生命的好奇,對未來充滿希望。」
從追尋之旅的成長創造幸福:對於剛踏上職涯之旅的年輕人,如果不以熱門職業作為成功依歸,如何克服心中的茫然疑惑? 以神話學大師坎伯(Joseph Campbell)的概念而言,每個人都是生命歷程的英雄。儘管本書因為文章字數的限制,無法發展成史詩般的劇本,但主題仍可以反映作者成長的心路歷程:歸零、學習、成為更好的人、堅持夢想、認識自己、不畏挫折,以及合作付出。作者最珍貴的獎賞不在於成功╱失敗的結果,而是在每個人生追尋中的歷練與成長。
將本書獻給未來的自己
每篇故事就像是想對孩子說的話,誠懇的回顧近三十年的職場歲月。秉持著「跟隨內心的聲音」(Follo